职业打假&恶意索赔——肉制品企业营商环境的挑战与应对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4/11/13 23:51:12 关注:92 评论: 我要投稿
|
|
一、职业打假与恶意索赔的现状
职业打假人近年来逐渐呈现专业化、团队化、模式化特征。他们精通食品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业务水平甚至不亚于专业监管人员。比如,他们从食品标签标识入手,围绕《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等标准查找问题,这种方式成本低、易发现、效果好,且便于规模化复制。
职业打假人组织结构也呈现集团化,由投诉人、法律专家、食品行业专家、媒体记者组成团队。投诉人熟悉行政、司法部门工作程序,善于 “缠诉”“缠讼”;食品行业专家从专业角度发现问题;法律专家在投诉索赔不成时进入复议和诉讼环节;媒体记者以曝光为由敲诈勒索企业。
据统计,近两年全国超过 17 家大型商超企业与职业打假人发生冲突,涉及金额达到数千万。对于肉制品企业等中小企业来说,职业打假人的影响更是巨大。他们发起的索赔以及由此带来的行政处罚可能会摧毁一家小商户。很多中小企业由于法律意识和经济能力等原因,在食品安全和合规运营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不能妥善应对职业打假,很可能被淘汰。
职业打假人的盛行严重干扰了营商环境,影响了食品企业的正常发展。他们频繁投诉、复议、诉讼,大量占用行政资源,成为社会治理中的一个顽疾。
二、对肉制品企业的具体影响
(一)法律风险与经济损失
职业打假人对肉制品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法律风险与经济损失。一方面,肉制品企业可能面临高额赔偿。例如在众多案例中,企业因食品包装不符合规定等问题被职业打假人起诉,依据相关法律规定,企业需支付价款十倍的惩罚性赔偿金。以重庆王女士为例,因售卖的熟肉包装无产品名称、生产时间等标识,被判决退还货款并给予 10 倍赔偿,共计约 5 万元。这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一笔沉重的负担。
另一方面,企业还可能面临行政处罚。职业打假人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举报后,监管部门会对企业进行调查处理。若企业确实存在问题,将会面临罚款等行政处罚。这不仅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成本,还可能影响企业的声誉。
此外,与职业打假人协商赔偿也会导致经营压力倍增。很多企业为了避免高额赔偿和行政处罚,选择与职业打假人协商赔偿。但这往往会让企业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和发展。
(二)经营困扰
恶意投诉举报严重干扰了肉制品企业的正常经营。职业打假人投诉举报的事项大多都是标识标签规范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对正当消费者而言可以通过提供生产经营意见解决,但职业打假人不依不饶,为达赔偿或奖励不择手段。企业必须投入大量精力进行处理,极大地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同时,恶意投诉举报也耗费了大量的行政资源和司法资源。一份职业打假人的投诉举报,往往要经历多个阶段,涉及多个机构和执法人员。从市级机关受理,到辖区市场监管部门调查处理,再到可能的复议和诉讼,这个过程极大地占用了行政资源。对于司法资源来说,职业打假人的诉讼也增加了法院的工作量,影响了司法效率。
总之,职业打假人的恶意索赔行为对肉制品企业的营商环境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企业需要增强法律意识,规范经营行为,以应对这些挑战。
三、应对策略
(一)规范自身经营
肉制品企业应围绕自身经营活动,掌握所涉及的各项规范要求。首先,严格实行定点屠宰制度,确保动物和动物制品经过检疫且合格。未经定点,不得从事屠宰活动。同时,合理配备食品安全总监和食品安全员,落实 “风险管控” 机制,严格履行进货查验和索证索票制度。对于国产肉类,要查验 “两章、两证” 以及非洲猪瘟检测报告(猪肉);对于进口肉类,除上述证明外还需查验入境货物检验检疫合格证明。做好肉品进货台账登记,销售时明示检疫、检验证明或肉品屠宰溯源查询码,严禁使用或销售来源不明、未经检验检疫、检验检疫不合格以及证货不符的肉类产品。
此外,企业要确保生产经营环境、工艺布局和过程管控符合卫生规范要求,严禁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滥用食品添加剂,严禁以假充真、以次充好、虚假标注生产日期、虚假宣传等。保持良好生产经营条件,按规定温度储存肉类产品,按需配备足够的冷藏冷冻设施设备,发现感官性状异常的,立即停止销售。只有做到规范经营,企业才能规避绝大多数职业打假人风险。
(二)法律应对
肉制品企业要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在面对职业打假人时,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一方面,企业要明确《食品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中关于惩罚性赔偿的规定,以及食品领域中 “知假买假” 行为的法律界定。对于复杂的、需要专业分析或者试验、化验才能得出结论的问题,职业打假人出于效率考虑一般不会触碰。所以企业要留存好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项证据,以便在需要时能够为自己辩护。
另一方面,当企业遭遇职业打假人的恶意索赔时,不要轻易妥协。可以充分利用法律程序,在每个环节都用足法定期限,避免仓促应战忙中出错。例如,在提交材料给行政机关、行政复议等期限内,充分准备,合理合法地 “拖时间”,增加职业打假人的消耗。同时,在市场监管部门处罚后,企业还可以进行行政复议、诉讼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三)借助监管部门
肉制品企业应配合监管部门工作,积极响应市场监管部门的要求,如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加强食品安全自查,建立健全 “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 工作制度等。同时,企业也希望监管部门对恶意投诉举报进行规范和引导。
监管部门可以运用大数据打击违法行为,精准锁定可疑人员,联合公安机关打击恶意索赔案件,维护良好营商环境。例如,北京海淀区市场监管局通过运用大数据,成功打击了 2 起食品领域恶意索赔案件。此外,监管部门还可以完善举报奖励机制,鼓励社会共治。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消费者识别和防范恶意索赔的意识和能力,鼓励消费者检举揭发违法行为。对查证属实的举报,及时给予奖励,调动社会参与共治的积极性。行业协会要加强行业自律,制定相关规范和标准,引导会员企业依法经营,提高应对恶意索赔的能力。通过构建 “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 的共治格局,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肉制品企业高质量发展。
四、展望未来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职业打假与恶意索赔给肉制品企业带来了诸多挑战,但这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契机,促使企业、监管部门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维护良好的营商环境。
对于肉制品企业而言,应将此次挑战视为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的机遇。企业要不断加强内部管理,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同时,企业还应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和业务水平,使员工能够更好地应对职业打假人的挑战。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超过 30% 的肉制品企业加强了内部培训,提升了员工素质。
监管部门在维护营商环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监管部门应加强对肉制品企业的监管力度,确保企业依法依规生产经营。通过加大抽检频次、严格执法等方式,对违法违规企业进行严厉打击,提高企业的违法成本。另一方面,监管部门应加强对职业打假人的规范和引导。建立职业打假人黑名单制度,对恶意索赔、敲诈勒索的职业打假人进行限制和打击。同时,监管部门还应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和协作,及时了解企业的困难和需求,为企业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社会各方也应积极参与到维护营商环境的行动中来。消费者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对肉制品质量的辨别能力,选择正规渠道购买产品。同时,消费者还应积极参与社会监督,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及时向监管部门举报。媒体应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对职业打假与恶意索赔的典型案例进行曝光,引导社会公众正确认识职业打假行为。行业协会应加强行业自律,制定行业规范和标准,引导企业依法经营,提高行业整体水平。
总之,在应对职业打假与恶意索赔的挑战中,企业、监管部门和社会各方应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只有这样,才能维护良好的营商环境,促进肉制品企业的健康发展。
|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文章来源:肉类食品网 文章作者:豆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大 中 小】【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
|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一)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 (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 (三)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五)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 (六)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教唆犯罪的; (七)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或者进行其他恶意攻击的; (八)损害国家机关信誉的; (九)其他违反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的; (十)进行商业广告行为的。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一)、重复(恶意灌水)发布的信息; (二)、在本栏目内发布例如供求信息、代理招商、会展、求职招聘等含有广告宣传性质、不符合网站栏目的信息内容; (三)、与本网站主体定位不相关的信息等等。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
|
|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10-6528335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