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频道
产经·企业  曝 光 台  本网动态  畜牧舆情  
虚位以待,有意请拨打咨询热线:13520072067
虚位以待,有意请拨打咨询热线:13520072067
虚位以待,有意请拨打咨询热线:13520072067
虚位以待,有意请拨打咨询热线:13520072067
当前位置:首页产经·企业国际畜牧 → 文章内容

H5N1禽流感:美国正面临的生物危机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5/2/4 22:11:14 关注:85 评论: 我要投稿

  H5N1 在美国:迅猛传播的疫情态势
  自去年秋季起,H5N1 禽流感于美国境内的传播态势呈愈演愈烈之势。该病毒原本主要在家禽群体中肆虐,如今却突破物种界限,迅速扩散至奶牛、猪以及诸多野生哺乳动物种群,其传播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引发了流行病学家的高度关注。
  2024 年 9 月,加州奶牛场率先报告奶牛感染 H5N1 禽流感,这一情况引起广泛关注。此后,病毒在得克萨斯、堪萨斯、俄勒冈等多个州快速传播。加州牧场主最早察觉到奶牛出现发热、产奶量急剧下降等健康问题。经检测,最终确诊为 H5N1 感染,这一结果引发社会恐慌。
  更为严峻的是,科学家在超市销售的生奶样本中检测到禽流感病毒。尽管目前尚无证据表明巴氏杀菌牛奶会传播病毒,但这一发现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消费者对日常饮用牛奶的安全性产生担忧,超市牛奶销售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与此同时,禽流感的影响范围持续扩大。在过去两个月,多个州的农场动物和野生动物被检测出感染 H5N1 病毒。2024 年 10 月,夏威夷一宠物展上的参展鸭子被检测出感染 H5N1,导致宠物展现场紧急封锁和消毒。与鸭子密切接触的 13 人出现呼吸道症状,这一情况引发公共卫生专家对病毒跨物种传播至人类群体的担忧。
  截至目前,美国多个州在废水检测中发现 H5N1 病毒。这表明病毒可能在社区内以隐蔽方式传播。2024 年 11 月,加拿大报告一例青少年感染 H5N1 病例,且该病毒已发生突变,更接近具备在人类间传播的能力。随着冬季流感季节来临,美国公共卫生专家担心 H5N1 禽流感可能借助季节性流感传播途径进一步扩散。
  溯源 H5N1:从历史视角审视病毒风险
  H5N1 禽流感病毒的历史可追溯至 20 世纪 90 年代。1996 年,该病毒在中国广东家禽中首次出现,当时人们并未预料到其未来影响。1997 年,病毒跨越物种界限,在香港引发人类感染案例。当年香港禽流感疫情导致 18 人感染、6 人死亡,死亡率达 33%。为遏制疫情扩散,香港政府果断扑杀 150 万只禽鸟。尽管疫情暂时得到控制,但这只是开端。
  自 2003 年起,H5N1 禽流感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借助候鸟迁徙,病毒从亚洲扩散至欧洲、非洲和中东,短短几年内影响超过 60 个国家。各国纷纷采取措施,包括扑杀受感染禽类、限制活禽交易、加强疫苗接种等。然而,病毒顽强的存活能力使防控工作面临重重困难。
  H5N1 禽流感令人担忧的原因不仅在于其广泛的跨物种传播能力,还在于极高的致死率。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自 2003 年以来,全球报告近 900 例人类感染 H5N1 病例,约 60% 的感染者死亡。与普通流感 0.1% 的死亡率相比,H5N1 禽流感的致死率极高。感染 H5N1 后,患者肺部成为主要攻击目标,引发严重病毒性肺炎,进而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患者初期常出现高烧、咳嗽等症状,体温可达 39 度以上。随着病情加重,呼吸困难,免疫系统受攻击,即使年轻健康个体也可能短时间内病情恶化,最终因器官衰竭或缺氧死亡。
  跨物种传播:对生态与健康的双重威胁
  H5N1 禽流感病毒的跨物种传播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构成前所未有的威胁。从食物链角度看,奶牛感染 H5N1 禽流感可能冲击整个乳制品产业链。牛奶是重要营养来源,奶牛感染病毒不仅导致牛奶产量下降,还引发消费者对牛奶安全性的担忧,影响乳制品行业稳定发展。疫情严重地区,奶制品价格波动,消费者购买意愿下降,商家面临销售压力。若疫情得不到有效控制,可能导致奶制品供应短缺,影响人们日常生活。
  野生动物感染 H5N1 禽流感也会严重破坏生态平衡。鸟类在生态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传播种子、控制害虫数量。大量鸟类感染病毒死亡会导致生态系统食物链断裂,引发连锁反应。依赖鸟类传播种子的植物无法正常繁衍,害虫数量失控,影响农作物生长,威胁人类粮食安全。自然保护区内,鸟类栖息地因病毒侵袭变得死寂,生态学家痛心疾首,生态平衡一旦被打破,恢复过程漫长艰难。
  当病毒从动物传播至人类,情况变得更为复杂危险。夏威夷宠物展上鸭子感染病毒致 13 人出现呼吸道症状,这是一个警示信号。若病毒在人类群体中大规模传播,将给医疗系统带来巨大压力,医院可能人满为患,医疗资源耗尽,医生和护士面临严峻挑战。同时,社会秩序可能受到严重影响,经济发展遭受重创。新冠疫情已让我们深刻体会到疫情对社会和经济的巨大冲击,H5N1 禽流感若大规模爆发,影响可能更为严重。
  变异风险:难以预测的潜在危机
  H5N1 禽流感病毒的变异给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带来巨大挑战。科学家对其进化保持高度警惕,因其每次变异都可能产生难以预料的后果。
  去年 4 月,荷兰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研究证实,H5N1 病毒只需发生几处关键突变,就能通过空气传播给雪貂。雪貂是流感研究中与人类接近的动物模型,这一发现使人们对 H5N1 传播能力有了新认识。一旦病毒具备空气传播能力,将在人群中迅速传播,防控难度将大幅增加。
  去年 12 月,美国马里兰大学传染病专家克里斯汀?科尔曼在一名感染禽流感的得克萨斯奶牛场工人体内检测到可能加速病毒复制的突变。将这一突变病毒喷洒到雪貂体内,30% 的动物被感染。这表明 H5N1 可能已具备在哺乳动物间空气传播的能力,公共卫生专家对此表示震惊,病毒进化速度超出预期。若 H5N1 具备空气传播能力,将突破传统防控手段限制,在拥挤的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商场等密闭空间迅速传播。
  猪在 H5N1 变异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因其可同时感染禽流感和人类流感病毒,为 H5N1 基因重组创造条件。若养殖场工人同时感染 H5N1 和季节性流感,病毒可能在其体内完成基因交换,诞生能在人际间传播的新型病毒。1918 年 “西班牙流感” 大流行由禽流感病毒变异引发,导致全球超过 5000 万人死亡。这一历史教训警示我们 H5N1 变异的巨大危害。若 H5N1 获得有效人际传播能力,可能引发比新冠疫情更致命的大流行,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其变异风险,加强监测和研究,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防控困境:传统手段的局限性
  面对 H5N1 禽流感疫情,美国政府迅速行动,美国农业部和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采取一系列传统防控手段,加大对受感染农场的监测力度,提升对奶牛、家禽和野生动物的病毒检测力度,试图遏制病毒传播。
  在加州,州长宣布进入紧急状态,政府建立全美最大的检测和监测系统,调配大量资源。向高风险工人分发数百万件个人防护装备,提供防护装备要求信息,确保农业工人获得额外季节性流感疫苗剂量,减少同时感染流感的风险。
  然而,随着病毒感染范围扩大,传统防控手段逐渐暴露出局限性。H5N1 禽流感病毒传播速度和变异能力超出预期,其跨物种传播使防控范围更广、难度更大。从家禽到奶牛、猪,再到野生哺乳动物,每个物种都可能成为病毒传播源,防控工作变得复杂棘手。
  一旦病毒具备空气传播能力,传统防控手段将更加难以奏效。在拥挤的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商场等密闭空间,病毒可轻松传播,传统的扑杀受感染禽类、限制牲畜流动等手段无法阻止病毒在空气中传播,也难以完全切断传播途径。
  新冠疫情初期,我们依赖传统防控手段,但随着病毒传播和变异,这些手段无法满足防控需求。我们不得不调整防控策略,加强社交距离、推广口罩佩戴、进行大规模核酸检测等,才逐渐控制住疫情蔓延。对于 H5N1 禽流感,我们需认识到传统防控手段的局限性,积极探索新的防控策略,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这一全球性公共卫生挑战。
  全球行动:共同应对 H5N1 挑战
  H5N1 禽流感威胁当前,全球协作至关重要。各国应携手合作,共同应对这一危机。
  在监测方面,需进一步扩大监测范围,不仅关注家禽、家畜,还应对野生哺乳动物、牛奶和乳制品等进行全面监测。通过建立更完善的监测网络,及时掌握病毒动态,为防控工作提供准确信息。例如,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在发现疫情后,加大对农场工人的检测力度,从对密歇根州和科罗拉多州 115 名奶牛场工人的血液检测中发现,8 名工人(占比 7%)有相关抗体 ,这表明扩大监测范围有助于发现更多潜在感染情况,及时采取防控措施。
  科研机构和专家应加大对 H5N1 禽流感病毒的研究投入,深入探究病毒传播机制、变异规律以及跨物种传播风险。新冠疫情期间,各国科研人员紧密合作,迅速研发出新冠疫苗和检测试剂,为疫情防控做出重要贡献。对于 H5N1 禽流感,同样需要这种科研合作精神,不同国家科研团队可共享研究数据和成果,共同攻克难题。如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陈化兰院士团队报告了 2020 年 9 月以来我国 H5 禽流感病毒的监测和研究成果以及疫苗免疫对新入侵病毒的保护效果,为全球防控 H5 禽流感提供重要参考。
  防控措施需持续优化和创新。除传统的扑杀受感染禽类、限制牲畜流动等手段外,应大力加强生物安全措施,提高养殖场防护标准,如设置隔离带、加强消毒频次等,降低病毒传播风险。推广疫苗接种也是关键防控手段,通过提高动物和人类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对于疫情严重地区,可考虑实施封锁措施,减少人员流动,防止病毒在人群中传播。一些禽流感疫情严重的国家,通过对感染区域进行封锁,限制人员和动物进出,有效控制了病毒传播范围。
  提升公众意识也十分重要。通过社交媒体、电视、广播等渠道,向公众普及 H5N1 禽流感相关知识,让人们了解病毒危害和传播途径,掌握正确防护方法。日常生活中,人们应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从事家禽和家畜养殖、运输、销售、宰杀等职业人群,在接触禽畜类时要做好个人防护,接触后注意清洁消毒双手。只有公众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才能更好地配合防控工作,共同构建防控防线。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文章来源:现代畜牧网     文章作者:豆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警惕!H5N1禽流感,下一场大流行的前奏?2025/2/4 22:07:30
一种新型抗体疗法能有效保护实验动物免受严重H5N1禽流感的侵袭2025/2/4 22:03:05
警惕!H5N1禽流感,下一场大流行的前奏?2025/2/4 20:07:30
以色列新发一起H5N1高致病性甲型流感疫情2025/1/22 14:21:17
罗马尼亚发生一起H5N1高致病性甲型流感疫情2025/1/21 14:04:58
波多黎各发生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2025/1/17 18:47:40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10-6528335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4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