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频道
产经·企业  曝 光 台  本网动态  畜牧舆情  
虚位以待,有意请拨打咨询热线:13520072067
虚位以待,有意请拨打咨询热线:13520072067
虚位以待,有意请拨打咨询热线:13520072067
虚位以待,有意请拨打咨询热线:13520072067
当前位置:首页产经·企业国际畜牧 → 文章内容

乌拉圭牛肉业:繁荣背后的“失业风暴”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5/2/20 7:52:42 关注:117 评论: 我要投稿

  乌拉圭牛肉业的辉煌过往
  在全球牛肉市场格局中,乌拉圭曾是极具影响力的重要力量。长期以来,乌拉圭凭借其广袤的天然牧场、优良的自然环境以及科学合理的养殖模式,所产出的牛肉肉质鲜嫩多汁、风味独特,在国际市场上广受赞誉,堪称高品质牛肉的典型代表。
  从出口数据来看,乌拉圭牛肉产业的辉煌成就十分显著。在过去的高峰期,其牛肉出口量在南美洲稳居第二,仅次于肉类出口大国巴西,在全球牛肉市场销售额中占比达 5%。这一数据充分体现了乌拉圭牛肉在世界市场的重要地位。彼时,乌拉圭牛肉畅销于亚洲、欧洲和北美等多个地区市场,为该国创造了巨额外汇收入,有力地推动了乌拉圭的经济发展。
  以中国市场为例,乌拉圭牛肉凭借卓越品质成功打开中国市场,赢得众多中国消费者青睐。2024 年上半年,中国牛肉进口持续增长,从乌拉圭进口的牛肉数量增长了 26%,乌拉圭在数量和金额上均成为中国的第三大进口牛肉来源国,仅次于巴西和阿根廷,超过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其他主要市场,乌拉圭牛肉也表现稳定。在欧盟市场,凭借严格的质量把控和独特风味,获得当地消费者认可,市场份额逐步扩大;在北美市场,凭借优质品质和稳定供应,成为众多消费者的优先选择之一。
  劳动力危机现状剖析
  惊人的失业数据
  当前,乌拉圭牛肉加工业正面临严峻的劳动力危机。目前,该行业有 2300 多名工人领取失业保险金,而乌拉圭全国 33 个屠宰场员工总数约 14000 人,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工人占比超过 16%。这意味着,约每 6 名牛肉加工行业从业者中,就有 1 名面临失业困境,需依靠失业保险维持生计。这一比例反映出大量工人失去稳定工作收入,预示着牛肉加工业的生产秩序遭受严重冲击,大量闲置劳动力阻碍了整个行业的发展进程。
  58 厂的困境特写
  在这场危机中,乌拉圭 58 厂(Casa Blanca S.A.)的境遇极具代表性,是整个行业困境的缩影。58 厂曾在乌拉圭牛肉加工领域占据重要地位,拥有较大生产规模和屠宰能力。然而,如今该厂深陷困境。
  由于巨额债务重压,58 厂生产经营状况急剧恶化。据了解,58 厂债务估计在 2500 万至 3000 万美元之间,主要债权人是 Conexion Ganadera。沉重债务导致资金链断裂,工厂运营困难,不得不进行大规模裁员。原本厂内有数百名员工,如今仅保留 70 至 80 名工人,裁员人数多达 450 名左右。随着工人数量大幅减少,工厂屠宰量锐减。曾经,58 厂每周能屠宰 1000 - 1200 头牛,而现在每周仅能屠宰 150 头牛,与每年约 10 万头牛的屠宰能力相比,产能下降幅度超过 87% 。如今的 58 厂,生产规模大幅缩减,往日繁忙景象不再,仅在危机中艰难维持。
  危机产生的深层原因
  财务危机的连锁反应
  58 厂的债务问题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58 厂债务在近 20 多年逐渐累积,金额高达 2550 万美元 。债务产生一方面是在行业困难时期,为维持运营,58 厂大量借贷资金以应对市场波动;另一方面,工厂投资改造,如安装冷藏室等,消耗大量资金,加重了债务负担。
  债务问题首先冲击 58 厂供应链。供应商得知 58 厂深陷债务危机且牵涉 Conexión Ganadera 案件后,出于资金安全考虑,部分牧场和中介商停止向工厂供应肉牛。肉牛供应中断,使 58 厂生产陷入困境,每周屠宰数量从 1000 - 1200 头骤降至不超过 200 头 ,产能暴跌,生产规模大幅缩水。
  生产受限直接导致裁员。由于订单减少、产能下降,58 厂不再需要大量工人。为降低成本维持运转,厂方大规模裁员,向约 350 名工人发放失业保险,仅保留不到 80 名工人。这一系列连锁反应,从债务问题到供应链断裂,再到生产受限和裁员,最终引发严重劳动力危机,使 58 厂困境加剧。
  行业普遍性问题
  58 厂的困境并非个例,乌拉圭牛肉加工行业众多工厂面临类似问题。如 22 厂(Rondatel)和 224 厂(Lorsinal S.A.),同样面临沉重债务危机,欠款高达 1000 万美元 。资金短缺致使这些工厂运营困难,生产活动难以正常开展。2023 年,22 厂因资金困难等问题宣布停产,至今尚未恢复;224 厂在 2023 年也处于停产状态,甚至被海关总署暂停输华资质。
  除债务问题,许多工厂还面临其他运营难题。例如,新大洲旗下的 22 厂、177 厂和 224 厂,主要产品销往中国市场,上半年中国牛肉市场价格低迷,同时乌拉圭牛价一直高于周边国家,导致工厂经营持续亏损。此外,历史原因导致出售方业绩补偿未兑现,融资渠道单一等问题,也使这些工厂经营中长期资金紧张。近期,受困于融资问题,部分牛户停止供牛,引发经营纠纷和诉讼,进一步影响工厂生产经营。
  这些工厂面临的困境,反映出乌拉圭牛肉加工行业存在深层次问题。整个行业在市场波动应对、成本控制、资金管理等方面存在不足,缺乏有效应对机制。当市场环境变化或遇到资金链断裂等问题时,工厂难以维持正常运营,进而引发裁员、停产等危机,威胁整个行业的稳定发展。
  各方的应对举措与困境
  工会的呼吁与诉求
  在这场危机中,肉类及相关行业工人联合会(FOICA)积极维护工人权益。FOICA 主席 Martín Cardozo 深刻认识到危机严重性,在与即将就任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长的胡安?卡斯蒂略交谈时,表达工会诉求,提交政府延长失业保险福利的请求。
  许多工人在危机中已挣扎许久,部分人已用尽法定失业保险最长期限。一旦失业保险福利中断,工人将失去经济保障,面临房租、食物、子女教育、家人医疗等费用支付难题,甚至可能导致家庭破裂。FOICA 希望政府延长失业保险福利,保障工人失业期间基本生活需求。
  政府的努力与无奈
  政府对这场危机并非坐视不管。现任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长马里奥?阿里兹蒂得知问题后迅速组织调研,试图找出问题根源和解决办法。但现实困难重重。
  一方面,乌拉圭财政状况紧张,延长失业保险福利需大量资金投入,给财政预算带来巨大压力。政府在平衡各项财政支出时面临艰难抉择,增加失业保险投入可能影响教育、医疗等其他重要领域发展。另一方面,危机根源是复杂财务问题,涉及众多企业债务纠纷、市场运营等深层次矛盾。政府虽可短期延长失业保险缓解工人困境,但要根本解决问题,需制定长期战略,如改善企业融资环境、加强市场监管、提升行业竞争力等。这些措施实施需时间和各方协调配合,难以一蹴而就。
  尽管政府一直在努力,但目前仍未实施有效解决方案,陷入无奈境地,虽深知工人困境,却受现实因素制约,一时难以找到完美解决办法。
  危机带来的广泛影响
  对工人的直接冲击
  这场劳动力危机对工人而言是巨大灾难。大量工人失业,生活陷入困境。此前,他们依靠在牛肉加工厂工作赚取稳定收入维持家庭开销,如今失去工作,经济来源切断,面临房租、水电费、子女教育费、家人医疗费等支付难题,生活质量急剧下降。
  就业不稳定还给工人带来沉重心理负担。他们担忧未来生活保障,害怕找不到新工作,陷入焦虑恐惧,精神状态变差。许多工人失业后沉默寡言,对生活失去信心,原本充满希望的生活被阴霾笼罩,未来迷茫。
  对产业供应链的冲击
  牛肉加工厂的停产、减产对整个产业供应链产生连锁反应,造成严重冲击。
  在畜牧业方面,工厂对肉牛需求量大幅减少,许多养殖户面临肉牛滞销困境。为减少损失,养殖户降低肉牛售价甚至亏本出售,经济利益受损,养殖积极性受挫。部分养殖户考虑放弃养殖,对乌拉圭畜牧业发展产生长期负面影响。
  运输业也受到影响。以往运输车辆频繁往返于牧场、加工厂和港口运输肉牛和牛肉产品,如今工厂减产、停产,运输需求大幅下降。许多运输公司业务量骤减,收入大幅减少,一些小型运输公司面临倒闭风险,大量运输车辆闲置。
  包装业同样受到冲击。牛肉加工量减少,对包装材料需求相应减少。包装企业订单大幅下降,生产规模缩小。一些包装企业为维持生存裁员、降低成本,整个包装行业陷入低迷。
  这场劳动力危机对乌拉圭牛肉产业从工人到产业供应链各环节都造成严重破坏,不仅影响当下生产和经济,还对未来发展带来巨大不确定性,亟待各方共同努力寻求解决之道。
  与历史危机的对比反思
  回顾历史,21 世纪初的口蹄疫疫情对乌拉圭牛肉行业是毁灭性灾难。当时疫情迅速蔓延,大量牛群感染患病,行业遭受重创。众多牛肉加工厂关闭,国际市场对乌拉圭牛肉信任度急剧下降,出口量大幅下滑,失去许多重要国际市场份额。这导致大量工人失业,对乌拉圭经济造成巨大冲击,牛肉产业陷入漫长恢复期。
  如今的劳动力危机虽非由卫生健康危机引发,但同样给乌拉圭牛肉产业带来沉重打击。从影响程度看,两者都严重威胁牛肉产业的生存和发展。口蹄疫疫情主要从生产源头和市场信任方面冲击,此次劳动力危机则从生产环节的人力基础和企业运营的资金层面破坏,导致工厂减产、停产,工人失业,影响产业正常运转和国际市场供应。
  在应对方式上,面对口蹄疫疫情,乌拉圭政府和行业采取严格疫情防控措施,如隔离病牛、扑杀感染牛群、加强卫生检疫等,同时积极与国际组织合作,努力恢复国际市场对乌拉圭牛肉的信任。而在当前劳动力危机中,政府和工会主要在失业保险福利、企业债务问题等方面协商努力,试图缓解工人困境和企业运营压力。
  通过对比两次危机,可总结宝贵经验教训。首先,面对卫生健康危机或经济运营危机,政府、企业和行业组织需密切合作形成合力。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制定有效政策措施;企业应积极应对,加强自身管理和风险防控;行业组织应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维护各方利益。其次,要建立健全危机预警和应对机制。危机发生前及时发现潜在风险,提前防范;危机发生后迅速采取有效应对措施降低损失。最后,要注重产业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避免依赖单一生产模式或市场,拓展产业链,提高产业抗风险能力。
  未来展望与解决之道
  面对严峻的劳动力危机,乌拉圭牛肉加工业亟需寻求解决办法,以实现行业复苏和可持续发展。
  从短期来看,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一方面,尽快落实延长失业保险福利政策,保障失业工人基本生活,缓解其经济压力和心理焦虑,提供缓冲期,使其不至于陷入生活绝境。另一方面,政府可设立专项扶持资金,为面临债务危机但仍有发展潜力的牛肉加工厂提供低息贷款或财政补贴,缓解资金紧张局面,维持工厂基本运营,避免进一步停产和裁员。
  企业自身也需采取积极措施。在成本控制方面,企业应全面梳理生产流程,优化各环节,减少不必要开支。如合理安排工人工作时间和任务量,避免人力资源浪费;与供应商谈判争取更有利采购价格,降低原材料成本。在管理方面,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建立科学决策机制,避免盲目投资和决策失误;加强财务管理,规范财务流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资金链稳定。
  从长期来看,拓展市场是关键。乌拉圭牛肉加工业不能仅依赖传统市场,要积极开拓新兴市场。随着亚洲、非洲等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消费者对牛肉需求日益增长。乌拉圭可加强与这些地区的贸易合作,通过举办牛肉展销会、参加国际食品展会等方式,宣传乌拉圭牛肉品质和特色,提高在新兴市场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同时,乌拉圭还可加强与中国等主要进口国合作,建立长期稳定贸易关系,共同应对市场波动风险。
  此外,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也不可或缺。企业应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引进先进屠宰、加工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如采用智能化屠宰设备,可提高屠宰效率,减少人工操作误差和损耗;利用先进保鲜技术,延长牛肉保质期,保证产品新鲜度。在人才培养方面,企业应与高校、职业院校合作,建立人才培养基地,为行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通过提供实习机会、开展培训课程等方式,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牛肉加工行业,为行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虽然乌拉圭牛肉加工业目前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但只要政府、企业和行业各方齐心协力,采取有效措施,就一定能克服困难,实现行业复苏和发展。相信未来乌拉圭牛肉加工业将重焕生机,在全球牛肉市场再次展现独特魅力。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文章来源:肉类食品网     文章作者:豆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全球牛肉市场:区域分化与未来走势2025/2/21 8:04:57
2025全球牛肉市场大变局:供应减少,贸易“地震”?2025/2/21 7:43:58
牛肉价格跳水,餐饮市场却“牛”劲十足?2025/2/20 8:01:00
巴西牛肉市场:供需博弈下的价格迷宫与全球棋局2025/2/20 7:55:11
巴西牛肉市场:供需博弈下的价格迷宫与全球棋局2025/2/20 5:55:11
内蒙古:2月中旬牛肉、鸡肉价格上涨,猪肉、羊肉、鸡蛋价格下降2025/2/19 18:54:08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10-6528335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4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