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频道
产经·企业  曝 光 台  本网动态  畜牧舆情  
当前位置:首页本网动态本网评论 → 文章内容

直播带货“雷区”大揭秘:如何守护你的权益?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5/3/25 9:11:12 关注:42 评论: 我要投稿

  直播带货的火爆与隐患
  在互联网浪潮的席卷下,直播带货这一新兴消费模式如同一颗璀璨的新星,近年来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从美妆护肤到家居用品,从生鲜食品到数码产品,几乎涵盖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各大平台纷纷入局,众多主播闪亮登场,一场场直播就像一场场盛大的购物狂欢,吸引着无数消费者沉浸其中。据相关数据显示,仅在刚刚过去的双十一购物节,直播电商销售额就达到了 3325 亿元,同比增长超 50%,占整体电商销售额的比例超 20% 。抖音电商在 “抖音商城双 11 好物节” 期间,累计有 275 个品牌通过直播带货实现成交额过亿元;111 个电商作者直播间成交额破亿元,超 47 万名电商作者成交额同比翻倍,近 25 万名电商作者成交额增速超 500%。
  然而,在这一片繁华的背后,却隐藏着诸多隐患。直播带货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新的消费维权问题。这些问题如同一颗颗 “暗雷”,随时可能 “引爆” 消费者的信任危机,给行业的健康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中新经纬研究院、消费者网等机构联合发布的《2024 年直播带货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就像一把锐利的手术刀,精准剖析出了直播带货行业存在的种种症结。
  2024 年直播带货问题大盘点
  (一)八大问题剖析
  在 2024 年直播带货消费维权舆情中,营销宣传问题以 27.6% 的比例位居首位,且连续 3 年呈现增长态势。虚假广告宣传、误导性宣传、夸大产品功效等手段层出不穷。比如,一些主播在介绍减肥产品时,信誓旦旦地宣称使用一周就能瘦十斤,一个月可以轻松瘦成 “小蛮腰”,然而消费者使用后却毫无效果,甚至还可能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还有主播在售卖护肤品时,声称产品含有珍稀成分,能瞬间让肌肤焕发光彩,皱纹消失不见,可实际成分含量微乎其微,根本无法达到所宣传的神奇功效。这种虚假宣传不仅误导了消费者,还严重破坏了市场的诚信环境。
  产品质量问题比例为 18.4%。在产品质量问题中,以次充好、质量抽检不合格、材质虚假标注这三方面的比例相对较高,分别为 32.9%、21.0%、19.8% 。某些不良商家为了追求高额利润,用劣质材料代替优质材料,将残次品伪装成正品销售。就像之前曝光的一些服装直播间,宣传时说是纯棉材质,穿着舒适透气,可消费者收到货后却发现衣服不仅起球严重,还存在刺鼻气味,经过检测根本不是纯棉,而是化纤等劣质材质。还有食品类直播间,销售的零食存在过期、变质现象,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了极大威胁。
  销售违禁品比例为 16.3%,相较前一年排名由第七位上升至第三位,成为 2024 年提升最快的问题点。在销售违禁商品问题中,假冒伪劣商品、禁限售品、“三无” 产品方面的比例相对较高,为 57.1%、18.3%、14.1%。一些主播为了获取暴利,不惜铤而走险,销售假冒名牌的商品,从假冒的名牌包包、手表到化妆品、电子产品等应有尽有。还有销售国家明确禁止销售的物品,如某些含有违禁成分的药品、保健品等。这些违禁品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还可能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
  不文明带货比例为 12.7%,其中情绪化营销、低俗表演、不当言论这三方面的比例相对较高,分别为 37.0%、21.7%、17.2%。有的主播在直播间为了制造热度,故意与观众争吵、互怼,情绪激动地大喊大叫,完全不顾及直播环境和观众感受。还有的主播通过低俗的舞蹈、语言等表演来吸引眼球,甚至传播一些不良价值观。一些主播在直播中发表不当言论,涉及歧视、侮辱等内容,严重影响了直播行业的形象。
  退换货问题比例为 9.9%,推诿责任、拒绝退货、霸王条款这三方面的比例相对较高,分别为 31.4%、24.0%、18.3%。当消费者发现商品存在问题要求退换货时,部分商家和主播总是找各种借口推诿责任,要么说是消费者使用不当造成的问题,要么拖延时间不予处理。还有直接拒绝退货,或者设置一些不合理的霸王条款,如 “一经售出,概不退换”“退货需扣除高额手续费” 等,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价格误导比例为 9.1%,虚标价格、虚构优惠活动、价格欺诈这三方面的比例相对较高,分别为 33.7%、26.0%、16.8%。一些主播在直播时,先将商品价格标高,然后再打着 “骨折价”“限时优惠” 的旗号进行销售,让消费者误以为捡到了大便宜,实际上购买的价格可能比正常价格还高。还有虚构满减、折扣等优惠活动,消费者下单后才发现根本无法享受所宣传的优惠。
  诱导场外交易比例为 3.5%,引导私信交易、非正规渠道交易、绕过平台支付这三方面的比例相对较高,分别为 34.6%、25.0%、18.5%。主播诱导消费者脱离平台进行交易,存在巨大风险。一旦出现商品质量问题或者售后纠纷,消费者很难通过平台进行维权,因为没有平台的监管和保障,消费者的资金安全和权益都无法得到有效保护。比如,有的主播在直播间暗示消费者通过微信、支付宝等方式私下转账购买商品,承诺给予更多优惠或者赠品,结果消费者转账后却收不到商品,或者收到的商品与描述严重不符,投诉无门。
  发货问题比例为 2.4%,虚假发货、延迟发货、缺货少发这三方面的比例相对较高,分别为 33.0%、25.9%、16.3%。消费者下单后,迟迟收不到商品,严重影响了消费体验。有的商家为了让消费者觉得发货速度快,先上传虚假的物流单号,显示商品已经发出,可实际上根本没有发货。还有的商家因为库存不足或者其他原因,延迟发货,却不及时通知消费者。甚至出现缺货少发的情况,消费者收到的商品数量与下单时不一致,给消费者带来诸多不便。
  (二)平台与主播问题聚焦
  在直播带货的生态中,平台和主播是两个关键角色,然而,他们在 2024 年却暴露出了诸多问题。从整体数据来看,平台问题比例高于主播问题比例。在全部直播带货消费维权新闻舆情数据中,平台消费维权舆情数据占比为 60.7%,主播消费维权舆情数据占比为 39.3%。这表明在直播带货过程中,平台方面出现的问题相对更多,平台在整个直播带货生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监管不力、规则不完善等问题对消费者权益的影响更为广泛。
  进一步分析不同类型的平台,内容平台的问题数据量相对更多,比例为 61.2%,高于电商平台的 38.8%。像抖音、快手、小红书、微博等内容平台,凭借其强大的内容创作和传播能力,吸引了大量用户,也成为了直播带货的热门阵地。但也正因为内容的多样性和开放性,导致在营销宣传问题、退换货问题中比例略高于天猫淘宝等电商平台。在营销宣传上,内容平台的主播为了吸引流量,更容易出现夸大其词、虚假宣传的情况;而在退换货方面,由于平台规则和监管力度的差异,消费者在内容平台上遭遇退换货难题的概率相对较高。而电商平台在价格误导问题中比例略高于内容平台,电商平台上的商家竞争激烈,部分商家为了在众多商品中脱颖而出,会在价格上做文章,通过虚标价格、虚构优惠活动等手段误导消费者。
  在主播问题中,食品饮料 / 日用百货类主播问题比例为 42.4%,排在首位;农产品 / 生鲜类主播问题比例为 26.8%,排在第二,两个品类主播问题数据合计 69.2%。食品饮料关乎人们的饮食健康,日用百货则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这两类商品的销售量巨大,一旦出现问题,影响的消费者范围极广。比如一些食品饮料类主播,为了让产品看起来更诱人,在宣传时夸大产品的口感、营养价值,甚至隐瞒食品的添加剂成分、保质期等重要信息。农产品 / 生鲜类主播则常常面临产品质量不稳定、保鲜困难等问题,有些主播在销售时对农产品的产地、新鲜度等描述不实,导致消费者收到的农产品与预期相差甚远。此外,食品饮料 / 日用百货类主播、低价 / 山寨商品类、农产品 / 生鲜类主播在退换货问题上比例相对更高,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品类的商品容易出现质量问题,且消费者对其质量和性价比的要求较高,一旦不符合预期,就会要求退换货。而美妆护肤类、明星 / 跨界带货类主播在不文明带货问题上比例相对更高,美妆护肤类主播可能会因为竞争激烈,在直播中诋毁其他品牌,或者为了推销产品而使用一些低俗、夸张的语言和表演方式;明星 / 跨界带货类主播则由于缺乏直播带货的经验和专业素养,在直播中容易出现言语不当、情绪化等问题。
  各问题下的细分乱象
  (一)营销宣传问题
  在营销宣传问题中,虚假广告宣传、误导性宣传、夸大产品功效这 3 个方面的比例相对较高,分别为 27.7%、27.6%、18.0%。虚假广告宣传方面,主播常常编造一些毫无根据的产品信息来欺骗消费者。例如,一些不知名的护肤品,主播却宣称其获得了国际知名的美妆大奖,或者拥有独家的专利技术,实际上这些奖项和专利根本不存在。误导性宣传则更为隐蔽,主播通过巧妙的语言表述和画面展示,让消费者产生错误的理解。有的主播在介绍一款手机时,强调手机的处理器性能强大,但却故意隐瞒手机内存较小、容易卡顿的缺点,使消费者误以为这款手机性价比很高。夸大产品功效也是常见的手段,像一些减肥产品,主播声称使用后不仅能快速减肥,还能改善身体的各种亚健康问题,从调节内分泌到增强免疫力,几乎无所不能,可实际上这些产品可能连基本的减肥效果都难以保证。
  (二)产品质量问题
  在产品质量问题中,以次充好、质量抽检不合格、材质虚假标注这三方面的比例相对较高,分别为 32.9%、21.0%、19.8% 。以次充好的现象屡见不鲜,一些不良商家将低成本的原材料加工后,伪装成高品质的商品进行销售。比如在售卖茶叶时,用普通的茶叶冒充名贵的品种,从包装到宣传都做得十分逼真,消费者很难辨别真伪。质量抽检不合格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一些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没有严格把控质量标准,导致产品存在安全隐患或性能不达标。像儿童玩具,可能存在尖锐边角、有害化学物质超标等问题,严重威胁儿童的健康。材质虚假标注也是对消费者的一种欺骗,明明是人造皮革,却标注为真皮;明明是普通的合金,却宣称是纯银、纯金制品,消费者收到货后才发现上当受骗。
  (三)销售违禁品问题
  在销售违禁商品问题中,假冒伪劣商品、禁限售品、“三无” 产品方面的比例相对较高,为 57.1%、18.3%、14.1%。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和正规品牌的声誉。从假冒的名牌服装、鞋子到电子产品、化妆品,应有尽有。一些不法商家通过模仿名牌的外观、包装,甚至盗用品牌标识,以假乱真,让消费者防不胜防。禁限售品的销售更是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构成了威胁,如一些含有违禁成分的药品、保健品,未经许可的医疗器械等,这些商品在市场上流通,可能会给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后果。“三无” 产品则是指无生产日期、无质量合格证以及无生产厂家的产品,这些产品没有任何质量保障,消费者购买后一旦出现问题,根本无法找到责任主体进行维权。
  (四)不文明带货问题
  在不文明带货问题中,情绪化营销、低俗表演、不当言论这三方面的比例相对较高,分别为 37.0%、21.7%、17.2%。情绪化营销表现为主播在直播间里故意制造紧张、焦虑的氛围,让消费者在情绪的驱使下冲动购买商品。比如主播会大声喊叫 “只有最后 10 件了,再不抢就没机会了”“限时优惠马上结束,错过今天再等一年”,给消费者造成一种紧迫感,使其来不及理性思考就下单。低俗表演则是通过一些低俗、恶俗的行为来吸引眼球,如穿着暴露、跳低俗舞蹈、说一些荤段子等,这种行为不仅破坏了直播的良好氛围,也传播了不良价值观。不当言论包括对其他品牌的诋毁、对消费者的侮辱以及发表一些敏感、不当的政治言论等。有的主播为了推销自己的产品,会故意贬低竞争对手的品牌,说一些诋毁性的话语,引发品牌之间的口水战;还有的主播在面对消费者的质疑和投诉时,态度恶劣,甚至辱骂消费者,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和直播行业的形象。
  (五)退换货问题
  在退换货问题中,推诿责任、拒绝退货、霸王条款这三方面的比例相对较高,分别为 31.4%、24.0%、18.3%。当消费者要求退换货时,商家和主播往往会想尽办法推诿责任。他们会声称商品的问题是由于消费者使用不当造成的,或者说是运输过程中导致的,与自己无关。有的商家甚至会质疑消费者是故意找茬,想要骗取退款。拒绝退货的情况也很常见,一些商家以商品已经开封、使用过为由,直接拒绝消费者的退货请求,完全无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霸王条款更是让消费者陷入困境,比如规定消费者退货时需要承担高额的手续费,或者限制退货的时间和条件,使消费者在退货时面临重重困难。
  (六)价格误导问题
  在价格误导问题中,虚标价格、虚构优惠活动、价格欺诈这三方面的比例相对较高,分别为 33.7%、26.0%、16.8%。虚标价格是商家常用的手段之一,他们先将商品的价格标高,然后再打着打折、优惠的旗号进行销售,让消费者误以为自己享受到了很大的实惠。比如一件成本只有几十元的衣服,商家标价几百元,然后再打五折销售,消费者以为捡到了大便宜,实际上购买的价格可能仍然高于商品的实际价值。虚构优惠活动也是误导消费者的常见方式,商家声称满减、买一送一等优惠活动,但在实际操作中却设置各种门槛,让消费者无法真正享受到优惠。价格欺诈则更为恶劣,商家通过虚假的价格标识、模糊的价格说明等手段,欺骗消费者购买商品。有的商家在商品标价上做手脚,故意将小数点位置标错,或者使用一些容易让人误解的价格单位,使消费者在付款时才发现价格与自己预期的相差甚远。
  (七)诱导场外交易问题
  在诱导场外交易问题中,引导私信交易、非正规渠道交易、绕过平台支付这三方面的比例相对较高,分别为 34.6%、25.0%、18.5%。主播引导私信交易,通常会在直播间里暗示消费者添加自己的私人联系方式,然后在私信中进行商品交易。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绕过平台的监管,逃避平台的手续费,同时也可以更方便地对消费者进行 “洗脑”,让消费者购买更多的商品。非正规渠道交易则是指主播推荐消费者通过一些不正规的网站、APP 或者线下渠道购买商品,这些渠道往往没有任何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很容易受到侵害。绕过平台支付也是一种常见的诱导方式,主播会以各种理由说服消费者不通过平台的正规支付渠道进行付款,而是使用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工具直接转账,一旦出现问题,消费者很难通过平台进行维权。
  (八)发货问题
  在发货问题中,虚假发货、延迟发货、缺货少发这三方面的比例相对较高,分别为 33.0%、25.9%、16.3%。虚假发货是商家为了让消费者觉得发货速度快,先上传虚假的物流单号,显示商品已经发出,可实际上根本没有发货。消费者在查询物流信息时,会发现物流长时间停滞不前,或者显示的物流轨迹与实际情况不符。延迟发货则是商家因为各种原因未能按照承诺的时间发货,如库存不足、生产进度缓慢、物流配送困难等。商家在没有及时通知消费者的情况下,导致消费者长时间等待商品,影响了消费体验。缺货少发是指商家在发货时,由于库存管理不善或者故意为之,导致消费者收到的商品数量与下单时不一致,少发商品的情况时有发生,给消费者带来诸多不便。
  多方合力,共筑维权防线
  面对直播带货行业存在的诸多问题,需要监管部门、平台、主播以及消费者多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才能有效地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直播带货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监管部门:完善法规,精准监管
  有关部门应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度作为首要任务。随着直播带货行业的不断发展,新的问题和挑战层出不穷,现有的法律法规可能无法完全覆盖和有效规范这些行为。因此,需要进一步细化有关经营主体的责任划分,明确主播、商家、平台等各方在直播带货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让监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加大监管力度,依法查处直播电商行业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对于流量造假,要通过技术手段进行监测和追踪,对参与造假的主体进行严厉处罚,使其付出沉重代价;对于虚假宣传,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主播和商家进行罚款、责令整改等处罚;对于低俗带货,要及时制止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教育和惩处;对于销售违禁产品,要坚决打击,追究其法律责任。建立大数据监管机制,运用大数据、AI 技术监测异常交易行为。通过对海量交易数据的分析,能够及时发现价格异常波动、交易频繁异常等情况,从而精准定位问题,提升监管执法的精准性和效率。
  (二)平台:强化责任,规范治理
  直播平台应建立并严格执行网络直播账号分级分类管理制度。根据主播的粉丝数量、直播内容、信用评级等因素,对账号进行分级分类,对不同级别的账号设置不同的权限和管理要求。对于新注册的主播账号,可以设置一定的观察期,在观察期内对其直播行为进行密切监控,符合一定标准后再提升账号级别。对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网络直播账号,依法依规采取警示提醒、责令限期改正、限制账号功能、暂停账号使用、永久关闭账号、禁止重新注册等处置措施,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完善内部监管措施和自治规则,加强入驻审核、商品抽检、营销推广、商品评价、违规管理、售后保障、纠纷解决等直播带货交易全流程的审核。在入驻审核环节,要严格审查主播和商家的资质,确保其具备合法经营的条件;在商品抽检方面,要定期对平台上销售的商品进行质量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质量问题;在营销推广审核中,要对直播中的宣传内容进行把关,防止虚假宣传和误导性广告的出现;在商品评价管理上,要建立真实、公正的评价体系,防止商家刷好评、删差评等行为;在违规管理方面,要明确违规行为的认定标准和处罚措施,及时处理违规行为;在售后保障和纠纷解决方面,要建立快速响应机制,为消费者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利用 AI 语义识别与图像比对等技术,对直播过程中的宣传和广告进行实时监控。通过 AI 语义识别技术,能够分析主播的语言表达,判断是否存在虚假宣传、误导性宣传等问题;利用图像比对技术,能够对商品的展示图片进行对比,检查是否与实际商品相符,从而避免营销宣传问题或误导性广告的出现。
  (三)主播:提升意识,规范言行
  主播作为直播带货的直接参与者,要提升合规意识,明确责任边界。深入学习广告法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清楚了解自己在直播过程中的法律责任和义务,不触碰法律红线。禁止销售 “三无产品”,不通过私聊、微信转账等方式引导消费者脱离平台交易,避免因资金安全问题引发纠纷。注重自身的形象和言行举止,拒绝 “剧本表演” 与 “暴力剪辑”。“剧本表演” 和 “暴力剪辑” 往往会夸大产品效果,误导消费者,破坏直播带货的诚信环境。主播应该通过真实试用、实地溯源等方式增强可信度。在推荐化妆品时,主播可以亲自试用,分享自己的使用感受和效果;对于农产品,可以实地到产地进行考察,向消费者展示农产品的生长环境、种植过程等,让消费者更加了解产品,增强对产品的信任。
  (四)消费者:增强能力,理性消费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要核实主播与商品资质。通过平台公示的实名认证信息确认主播资质,查看主播是否具备相应的从业资格和信誉评级;要求主播提供质检报告、品牌授权书或商品生产许可证,确保商品的质量和合法性,不购买 “三无产品”。注意保存商品页面、付款记录、聊天记录等关键证据。这些证据在出现纠纷时能够起到关键作用,帮助消费者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若遇到无法协商解决的问题,可以向消协或有关行政监管部门投诉,也可以通过申请仲裁或法院诉讼等方式依法维权。提前规划购物需求,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需要,列出购物清单,避免盲目跟风购买不需要的商品。要避免被 “限时优惠”“饥饿营销” 等手段刺激而进行非理性消费。在面对主播的促销宣传时,要保持冷静,思考自己是否真的需要该商品,不被一时的优惠所迷惑 。
  总结与展望
  直播带货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新兴消费模式,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全新的购物体验,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然而,2024 年直播带货消费维权舆情所暴露出的诸多问题,如营销宣传虚假、产品质量堪忧、销售违禁品、不文明带货等,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阻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直播带货消费维权不仅关乎消费者个人的利益得失,更关系到整个直播带货行业的声誉和未来走向。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重拾消费者的信任,让直播带货行业在健康的轨道上持续前行。监管部门、平台、主播和消费者都应深刻认识到自身在直播带货生态中的角色和责任,积极行动起来。监管部门要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力度,精准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平台要强化责任意识,加强内部规范治理,为直播带货提供坚实的保障;主播要提升合规意识,规范自身言行,以诚信和专业赢得消费者的认可;消费者要增强自我保护能力,理性消费,勇敢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营造出一个健康、有序、诚信的直播带货环境,让直播带货真正成为消费者放心、满意的购物方式,为经济的繁荣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让我们携手共进,期待直播带货行业更加美好的明天!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文章来源:肉类食品网     文章作者:豆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网络直播带货行为规范提醒告诫函2025/3/24 16:47:16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网络直播带货行为规范提醒告诫函2025/3/24 14:47:16
《北京市直播带货合规指引》全文解读2024/8/9 19:38:32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发布《北京市直播带货合规指引》的公告2024/8/9 19:38:01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对《北京市直播带货合规指引 (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2024/6/13 18:52:47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5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