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至23日,由华中农业大学主办的第七届中国规模猪场智造论坛在武汉召开。全国各地的生猪行业专家学者和一线从业人员300余人汇聚狮子山下,以“智慧、智库、智造”为主题共话猪业强国之路。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农林科学院赵春江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陈焕春、金梅林,四川农业大学校长吴德,华中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姚江林、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畅出席论坛。
陈焕春院士表示,科技创新是养猪业突破困境、实现发展的关键,这需要各界人士贡献智慧,鼓励与会者将人类智慧与AI智能深度结合,打造智慧农业新生态,为我国生猪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在报告环节,陈焕春院士又从当前猪病现状和猪病疾病防控技术两大方面详尽阐述。他指出,非瘟仍是行业的重大挑战。同时,猪繁殖障碍和呼吸系统疾病也不容忽视。应构建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通过靶向测序等技术摸清猪场病原,实现疾病的精准防控与净化。
赵春江院士则重点介绍了当前猪业养殖领域与畜牧行业存在的问题,并系统阐释了AI技术在生猪养殖中的应用前景。他提出,未来需从“养殖环境智能测控”“生猪表型获取与解析技术”等方向切入,构建全流程智慧养殖体系。他认为当前AI在我国农业领域的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需加强跨学科合作,推动技术从“计算智能”向“认知智能”跃升,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四川农业大学校长吴德教授以《母猪高效生产精准营养技术现状与挑战》为题作报告,分别讲述了中国母猪繁殖效率现状、母猪饲料营养技术面临挑战和母猪高效生产关键营养技术。他提到营养对母猪繁殖效率的巨大贡献,并指出了当前行业面临的挑战,希望能通过建立母猪体重精准估测模型,进一步为生猪养殖行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畅以《把猪养好,是一场汇智之战》为题作报告,从企业角度出发,讲述了“以什么样的企业家精神面对养猪”。她分别从“构建穿越周期软实力”“构建全链命运共同体”“坚持数智转型”“产学研合作结硕果”这四个方面出发,提出要用“小企业精神”解决“大企业病”,并坚持与小企业交流学习。她认为,非瘟引发的大环境变化,为行业发展引入了更多的年轻人才,他们在这场数字科技与产业链的巨大变革中,以技术能力沉淀为行业经验,从而能在未来更好地平抑周期、保障产业价值,将更物美价廉的农产品传递给消费者。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院长王军军教授以《基于数据驱动的猪精准营养与饲喂》为题作报告,他指出在未来发展中,要通过建立原料动态营养价值数据库,开展消化-发酵动力学的原料营养价值评定并探索猪体成分测定新方法,以此来实现原料与猪营养需求的精准匹配,并认为这是开拓新体系的重要切入点,要深入挖掘,实现产业价值最大化。
华中农业大学动科动医学院院长赵书红教授教授以《猪基因组育种技术创新与实践》为题作报告。她指出养殖效益的提升与畜禽品种密切相关,商品猪的金字塔式繁育体系导致其效益会产生级联放大反应,因此育种工作至关重要。未来应以算法为核心,打造精准遗传评估体系。
论坛期间还举办了“猪业强国高峰论坛”“大模型与未来智慧猪场论坛”和“养猪产业链供给侧改革暨合作创新论坛”等3个圆桌论坛。
来自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浙江大学、河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重庆市畜牧科学院、湖北省生态环境厅、湖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北养猪行业协会等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学者,以及全国近百所职业技术院校负责人、数百位龙头企业、猪场代表参加了论坛,共探生猪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