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频道
产经·企业  曝 光 台  本网动态  畜牧舆情  
当前位置:首页本网动态本网评论 → 文章内容

猪企亏损仍加码屠宰业务,背后藏着什么“野心”?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5/3/28 6:50:07 关注:111 评论: 我要投稿

  猪企屠宰业务现状:产能与利用率的博弈
  在生猪养殖行业的演进历程中,一个显著态势是,近年来集团猪企的育肥产能扩张步伐渐趋缓和。此现象背后存在诸多因素:其一,历经前期的迅猛扩张,市场生猪供应渐趋充裕,产能过剩的隐患初现端倪,致使猪企不得不重新审视育肥产能的后续增长;其二,养殖成本攀升,涵盖饲料价格波动、环保投入增加等,这使得猪企在扩产决策上更为审慎。
  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是,此前布局的屠宰产能正逐步投入运营。部分猪企甚至还持有扩产规划,持续在屠宰业务领域加大投入。这种看似相悖的发展态势,不禁引发思考:猪企在屠宰业务上究竟有何战略考量?
  通过猪场动力网对部分猪企屠宰业务产能状况的统计分析,能够清晰洞察到,各企业间的产能利用率差距悬殊。其中,新希望、神农、天康在产能利用率方面表现较为突出,已达成 60% 以上的利用率 ,于行业中崭露头角。
  具体到单个猪企,牧原股份在 2024 年呈现出一份别具一格的业绩表现。当年,公司屠宰生猪 1252.44 万头,总体产能利用率维持在 43% 左右。值得留意的是,至 11 月时,其产能利用率已成功突破 50% 大关 。尽管全年屠宰业务未能实现盈利,但头均亏损从 2023 年的 70 元降至 2024 年的 50 元左右 ,并于 12 月实现单月盈利。这无疑为牧原股份在屠宰业务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也让市场得以窥见其在该领域的潜力与进步。牧原股份更是确立目标,2025 年将持续发力,进一步提升产能利用率,增强屠宰肉食业务的盈利能力,朝着盈利目标稳步迈进。
  温氏股份于 3 月披露,公司现有生猪屠宰竣工产能约 500 万头,另有在建产能约 200 万头 。这彰显出温氏股份在屠宰业务上的持续布局与发展雄心,不断扩充产能规模,力求在屠宰市场中占据更为有利的地位。
  新希望虽尚未公布 2024 年的具体数据,但从 2023 年全年屠宰量同比增长 36% 的优异数据来看 ,其产能利用率理应仍在持续稳步提升。这表明新希望在屠宰业务上的运营策略已取得一定成效,业务发展态势良好,未来表现备受期待。
  而 ST 天邦的屠宰产能利用率目前处于较低水平,为改变这一状况,一直在持续努力提升利用率。据了解,其 2025 年 1 - 2 月份累计生猪屠宰头数 278951 头,同比上涨 3.34% 。尽管涨幅相对有限,但也展现出 ST 天邦在提高屠宰产能利用率上的积极作为与初步成果,正逐步追赶行业发展步伐。
  德康农牧在屠宰业务上亦有出色表现。2024 年,其辅助产品板块收入 9.16 亿元,同比增长 61.4%,而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屠宰业务的有力推动 。近年来,德康农牧也在不断扩大屠宰产能,其在四川宜宾和眉山投资的 2 个屠宰场,年屠宰量将分别超 300 万头、200 万头 。这一系列举措表明德康农牧对屠宰业务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投入,通过扩大产能来进一步挖掘屠宰业务的潜力,提升企业在产业链中的竞争力。
  从这些数据可知,猪企在屠宰业务上的发展状况各异,产能利用率的差异也反映出各企业在该业务上的运营水平和发展阶段的不同。但总体而言,不少规模猪企的屠宰业务仍未实现盈利,在此背景下,为何还要持续强化这一板块业务呢?这背后潜藏着猪企怎样的战略考量和行业发展趋势呢?
  猪企持续投入屠宰业务的深层原因
  (一)行业发展机遇与趋势
  我国屠宰行业当前格局呈现出集中度低、规模企业产能利用率不饱和的显著特征。从市场结构视角审视,与国外成熟市场相比,我国屠宰行业的集中程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在国外,如美国、荷兰、丹麦等国家,屠宰行业呈现寡头垄断格局 ,美国前三强生猪屠宰企业市场份额约占 50%,荷兰前三强占比达 75%,丹麦最大的屠宰企业更是占到 80% 。而在我国,尽管近年来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占比由 2019 年的 35.13% 稳步提升至 2024 年的 48.07% ,但整体市场集中度依旧偏低。这表明我国屠宰行业在整合发展方面具备巨大潜力,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亟待挖掘。
  这种市场现状亦反映出我国屠宰行业正处于快速整合发展阶段。随着政策的持续完善和市场的逐步成熟,行业内资源将进一步优化配置,小型、分散的屠宰企业将逐渐被淘汰,而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企业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猪企持续投入屠宰业务,正是洞察到这一行业发展趋势,提前布局,以便在未来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和竞争优势。
  (二)企业自身发展需求
  产业协同,提升效益
  发展屠宰业务对于猪企而言,是强化上下游产业协同的关键举措,能够有效提升整体产业效益。在传统生猪养殖模式下,猪企养殖的生猪往往需依托外部屠宰企业进行屠宰加工,这中间涉及诸多环节和成本。而当猪企拥有自身的屠宰业务后,便可实现内部消化生猪,减少中间环节的费用支出。例如,新希望在 2023 年将生猪屠宰板块划归猪产业统一管理后,进一步强化了养殖与屠宰的上下游协同 。在多个区域,新希望形成了养猪与屠宰的产能配套,通过这种紧密协同合作,不仅降低了运输成本,还提高了生产效率。从养殖环节到屠宰环节的无缝对接,使企业能够更好地把控产品质量和生产流程,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提升了整个产业的效益。
  掌握定价权,实现销售溢价
  长期以来,在生猪产业链中,屠宰环节对毛猪价格拥有绝对定价权,养殖户在价格谈判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当猪企发展屠宰业务后,这种局面将得以改变。猪企凭借自身的屠宰加工能力,能够将毛猪转化为具有更高附加值的猪肉产品。以牧原股份为例,随着其屠宰业务的发展,不再单纯依赖外部屠宰企业收购生猪,而是可依据市场需求和自身成本,自主决定生猪的屠宰和销售时机 。通过对猪肉产品的精细加工和品牌塑造,牧原股份能够实现产品差异化,进而在市场上获取销售溢价。这种销售溢价不仅体现为产品价格的提高,还体现在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上,使企业在市场中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
  打通产业链,迈向食品端
  业内普遍认为,猪企重视布局和发展屠宰业务,其最终目标是打通从养殖端到食品端之间的链路,将业务延伸至肉食品深加工和零售领域。牧原股份作为行业领军企业,已在这方面展开积极探索。除生猪养殖和屠宰业务外,牧原股份也在逐步加大对肉食品深加工的投入,推出一系列深加工产品 。通过拓展产业链,牧原股份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同时,进入零售领域也使企业能够直接接触消费者,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和反馈,进一步优化产品和服务,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这种从养殖到屠宰再到食品深加工和零售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已成为行业内的一种发展趋势,众多猪企纷纷效仿,试图在全产业链布局中占据一席之地。
  屠宰业务的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猪企的屠宰业务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变革空间。随着行业整合的持续推进以及技术的不断进步,猪企屠宰业务有望在多个方面实现突破与发展。
  在产能利用率方面,提升空间极为广阔。目前,不少猪企的屠宰产能利用率尚未达到理想状态,但随着市场的不断开拓和运营管理的优化,未来产能利用率将逐步提高。以牧原股份为例,其 2024 年总体产能利用率在 43% 左右,到 11 月时已达 50% 以上 ,并且计划在 2025 年继续提升。可以预见,随着猪企对屠宰业务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市场渠道的不断拓展,越来越多的猪企将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加强市场营销等手段,提高屠宰设备的运转效率,从而实现产能利用率的大幅提升。
  市场集中度也将进一步提高。我国屠宰行业目前的市场集中度较低,但正处于快速整合发展阶段。在未来,随着政策的引导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小型、不规范的屠宰企业将逐渐被淘汰,而大型猪企凭借其资金、技术和品牌优势,将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这不仅有助于提高行业的整体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还能增强行业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
  在肉食品深加工和零售领域,猪企也将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越来越多重视布局和发展屠宰业务的猪企,目标是打通从养殖端到食品端之间的链路。未来,猪企将加大在肉食品深加工方面的投入,开发更多种类、更高附加值的猪肉制品,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同时,在零售领域,猪企也将通过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如专卖店、电商平台等,直接面向消费者销售产品,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利润空间,增强品牌影响力。
  总结
  综上所述,猪企在屠宰业务面临亏损的情况下仍持续投入,背后有着深刻的行业背景和企业战略考量。从行业发展机遇来看,我国屠宰行业集中度低、正处于快速整合阶段,为猪企提供了抢占市场份额的契机 。在企业自身发展需求方面,发展屠宰业务既能加强上下游产业协同,提升产业效益,又能改变在价格谈判中的弱势地位,实现销售溢价,更能打通产业链,迈向肉食品深加工和零售领域,拓展企业的盈利空间和发展前景。
  这一战略布局不仅对猪企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也将对整个行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它将推动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加速淘汰落后产能,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行业的整体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随着猪企在屠宰业务上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也将为消费者带来更多优质、安全的猪肉产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未来,我们有充分理由期待猪企在屠宰业务上取得更大的突破和发展,进一步完善生猪产业链,推动我国生猪产业朝着更加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的方向稳健迈进。让我们共同关注猪企屠宰业务的发展动态,见证行业的变革与进步。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文章来源:肉类食品网     文章作者:豆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仔猪价格上涨背后的产业新动向2025/4/2 12:41:48
2025猪价:迷雾中的涨跌密码2025/4/2 12:40:23
清明猪价大考:需求能否力挽狂澜?2025/4/2 12:34:03
第九届南农猪业大会暨2025钟山猪业展览会正式定档,精彩议题首次曝光!期待您的参2025/4/2 10:55:26
山东:猪价弱势上行,仔猪价格保持反弹(3月24日-3月30日)2025/4/2 9:22:23
一季度猪市稳如磐石,后续路在何方?2025/4/2 7:28:21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5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