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农业农村节目中心、上海总站和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联合主办的《乡村振兴年度盛会》在农业农村频道(CCTV-17)播出,同时发布了《CMG乡村振兴观察报告(2023-2024)》。
牧原集团“数字化种养循环”案例从全国466个参评案例中入选典型案例,成为推动乡村振兴重要实践样本之一。
牧原创新模式成效显著
种养循环激活乡村新动能
牧原集团经过多年的实践,提出“一个养殖场就是一个循环经济体”的发展理念,创造性探索出数字化种养循环模式。依托技术创新将生猪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猪粪尿处理成涵养农田的水肥,通过铺设覆盖1100余个养殖场周边的支农管网,全部无偿提供给农户使用,替代化肥,全部资源化利用,带动周边农业的发展,同时促进农民增收。
与此同时,牧原还组建了一支由300名农学专业大学生组成的农艺师团队,深入乡村开展测土配方、科学施肥和农技服务,帮助农民科学种地,提升农田生产力,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2024年牧原种养循环模式,惠及472.08万亩农田,服务14482个村庄,开展农技服务9293次,培训农民28.2万人次,合计助农增收13.53亿元。近五年,累计助农增收55.61亿元。
数字化赋能
开创现代农业新格局
牧原将种养循环与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度融合,打造出高标准数字化种养示范区。该项目由大学生运营,通过数智化管理,充分利用牧原养猪水肥来提升耕地地力、提高作物产量,让农民获得持续稳定收益,促进农民转移就业。
目前,全国建成运营高标准农田4万亩。以内乡牧原数字化种养循环示范区为例,目前种植面积达到2.2万亩,一年两季轮作种植,粮食产量从700kg提升到1000kg,原来的岗坡地变成了吨良田,实实在在实现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同时,牧原创新推出“保底收入+分红”模式,让农民亩均收入从910元增加到1100元,合作社收益增加30元/亩,企业、农民、合作社实现了多方共赢。
此外,通过高标准数字化种养循环机制让种植更简单,拓展在养殖场务工机会,实现收入提升,让农民安心种植、外出务工更踏实,探索出“种养双收”的致富新路径。
持续深耕农业现代化
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此次入选《CMG乡村振兴观察报告》典型案例,是对于牧原在现代农业领域创新实践的认可。活动现场,数字化种养循环项目负责人吴祖坤分享,下一步我们要将牧原种养循环项目持续推广到全国更多地区,服务更多农民,积极融入国家乡村振兴大战略,为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一直努力下去。
数字化种养循环项目负责人吴祖坤(左六)出席活动
未来,牧原集团将持续推进养殖业全价值链的可持续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新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