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频道
产经·企业  曝 光 台  本网动态  畜牧舆情  
当前位置:首页产经·企业中国畜牧 → 文章内容

中国农业科学院加工所揭示了烤鸭中含香气物质微纳米颗粒的结构特征与形成机理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5/4/14 12:42:52 关注:123 评论: 我要投稿

双汇—世界领先的肉类供应商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肉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创新团队揭示了烤鸭中含香气物质微纳米颗粒的结构特征与形成机理。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食品领域Top期刊《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JCR一区,IF=7.0)上。加工所2022级博士研究生高子武为论文第一作者,王振宇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北京市家禽创新团队(BAIC06-2024-BJJQ-G12)、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2022TZZD0021)等支持。
  工业化烤鸭普遍存在特征风味失真的问题,因此保持烤鸭特征风味是该产业面临的共同挑战。肉类风味的保持与释放取决于其组分与挥发性风味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现阶段研究多集中于单一组分与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相互作用,而肉类是多组分体系,因此在多组分体系中研究风味保持对于指导实际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证实,热加工过程中,食品中的大分子物质可通过各种次级键相互作用自组装成具有功能特性的微纳米级结构复合体。这些微纳米结构颗粒通常具有分层和分隔的结构,能有效调控活性物质的运输与释放。因此推测在肉类热加工过程中,大分子物质可能通过自组装形成含有香气物质的微纳米颗粒。
  科研人员通过微观形态学、气味和生化反应分析,探究了烤鸭中含香气物质微纳米颗粒的结构特征和形成机理。结果证实烤鸭中确实存在含香气物质微纳米颗粒。烤制过程中,微纳米颗粒表现出负电荷,且其粒径和ζ-电位增大,分散指数降低。烤制促使颗粒结构发生从有序到无序的转变,且颗粒表面疏水性增强。分析还发现,在微纳米颗粒中共鉴定出36种特征挥发性风味物质(变量重要性投影分析值≥                1),主要为醛类和醇类化合物。相互作用分析进一步表明,在烤制初期(0~30 min),烤鸭生坯中的大分子物质和活性成分通过非共价键聚合成不稳定复合物;而在烤制中后期(40~60 min),复合物发生构象变化,吸附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结合位点暴露,并通过共价键形成稳定的含香气物质微纳米颗粒。
  该研究阐明了烤鸭中含香气物质微纳米颗粒的形成与转化规律,为明确烤鸭特征风味保持的物质基础提供了新视角。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16/j.foodres.2025.116122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作者: 陈丽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烤鸭产业链协同聚力为高品质生活提供服务2024/11/19 10:21:23
第四届中国烤鸭产业高峰论坛在献县举办2024/11/18 19:14:43
标称海西州德令哈市富西手撕烤鸭销售的北京烤鸭(熏烧烤肉类)不合格2024/10/15 17:32:52
中国农业科学院肉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创新团队解析了烤鸭坯反复冻融引起烤鸭风味品质波动2024/6/24 12:26:58
【营养与食品】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烤鸭真遗憾,烤鸭有哪些营养价值,您了解吗?2024/5/28 19:00:34
中国烹饪协会烤鸭专业委员会第二届二次委员工作会议在京举办2023/10/12 10:19:49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5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