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频道
产经·企业  曝 光 台  本网动态  畜牧舆情  
当前位置:首页本网动态本网评论 → 文章内容

中美贸易摩擦下,猪肉市场的“多米诺骨牌”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5/4/17 7:29:47 关注:100 评论: 我要投稿

  贸易战打响,猪肉关税成焦点
  近年来,中美贸易关系波动频繁,贸易摩擦持续升级,其中对美猪肉加征关税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2018 年,美国依据 “301 调查” 单方面挑起贸易争端,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高额关税,中国被迫采取反制措施。此后,双方在关税问题上针锋相对,互不相让。
  2025 年 3 月 3 日,美国政府以芬太尼为由,对所有中国输美商品进一步加征 10% 关税,这一举动严重破坏了多边贸易体制,损害了中美两国经贸合作基础。中国迅速回应,自 3 月 10 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鸡肉、小麦、玉米、棉花加征 15% 关税,对高粱、大豆、猪肉、牛肉、水产品、水果、蔬菜、乳制品加征 10% 关税。这是贸易摩擦升级的重要节点,猪肉关税首次被调整,正式卷入贸易风波。
  仅仅一个月后的 4 月 2 日,贸易战再度升级,美国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 34% 关税,同时对其他主要贸易伙伴实施差别化高额关税。中国毫不退缩,4 月 4 日宣布自 4 月 10 日 12 时 01 分起,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在现行适用关税税率基础上加征 34% 关税。这使得中国对美国猪肉加征的税率累计高达 44%,关税大幅提升给美国猪肉出口到中国带来巨大阻碍,中美猪肉贸易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进口数据透视:美国猪肉在中国市场的分量
  深入了解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猪肉市场的影响,首先需明确美国猪肉在中国市场的实际占比情况。2024 年我国共进口猪肉 107 万吨,其中来自美国的猪肉为 10 万吨,占比约 10%;进口猪肉及猪杂碎总量达 222 万吨,美国供应的有 40 万吨,占比 18%。
  将这些数据置于全国猪肉产量的大背景下考量,2024 年全国猪肉产量高达 5706 万吨,美国进口猪肉仅占 0.34%,不足 1%。这一数据直观表明,从进口数量和占比来看,美国猪肉在中国市场的份额相对较小。
  对中国猪肉供应的涟漪效应
  从上述数据可知,美国猪肉在我国猪肉供应体系中所占比重相对较小。即便完全停止从美国进口猪肉,凭借国内庞大的猪肉产量,我国猪肉市场的供应也不会出现明显短缺。这如同一片广阔森林,少几棵树并不影响森林的整体面貌和生态平衡。
  近期,我国积极与西班牙等欧盟国家洽谈猪肉进口贸易,为我国猪肉进口渠道的多元化发展带来新契机。欧盟国家在猪肉生产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其先进的养殖技术和成熟的产业链能够保证稳定的猪肉供应。若欧盟国家能够顺利占据原本美国猪肉在中国市场的份额,我国的猪肉进口量不仅不会减少,甚至有可能实现增长。这就像一条河流,原本的支流减少了水量,但新的支流注入,使得河流的总水量依然充足,甚至更为充沛。
  国内猪肉企业的 “危” 与 “机”
  中美贸易摩擦对国内猪肉企业而言,犹如一把双刃剑,既带来潜在危机,也蕴藏发展机遇。
  以牧原股份为例,当被问及中国对美猪肉加收 34% 关税,美国进口猪肉进不来是否会对公司业绩产生重大影响时,牧原股份表示进口猪肉在国内市场中占比较小,公司会密切关注相关政策动态和市场变化,持续做好经营管理。从牧原股份角度看,由于美国进口猪肉在国内市场份额有限,短期内停止进口美国猪肉对其业绩的直接冲击并不显著。然而,从长远和宏观角度分析,贸易摩擦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从而间接影响牧原股份的发展。一方面,贸易摩擦导致全球农产品价格波动,大豆、玉米等饲料原料价格不稳定。牧原股份作为大型养猪企业,饲料成本在其总成本中占比较大。若饲料原料价格持续上涨,将压缩其利润空间,增加养殖成本,削弱其在市场中的成本优势。另一方面,贸易摩擦可能导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消费者购买力下降,进而影响猪肉的市场需求。若市场需求萎缩,即使牧原股份产能充足,也可能面临销售困境,猪价也可能受到下行压力。
  但与此同时,贸易摩擦也为牧原股份带来一些潜在机遇。若中国减少从美国进口猪肉,国内市场对本土猪肉的需求可能相应增加,牧原股份作为国内生猪养殖龙头企业,凭借其庞大的产能和市场份额,有望承接部分进口替代需求,进一步巩固其市场地位。此外,为应对贸易摩擦带来的不确定性,政府可能加大对本土农业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牧原股份在种猪育种、饲料配方、智能化养殖等领域一直投入大量资源进行研发,有望在政策扶持下,加速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
  再看温氏股份,当被问到如果中方全面停止从美进口猪肉,公司毛利润率能提升多少时,温氏股份表示影响毛利率的因素较多,目前较难以准确预测。温氏股份作为国内养猪大户,其业务同样受到贸易摩擦的多方面影响。在成本端,与牧原股份面临的情况类似,饲料原料价格的波动是重要风险因素。温氏股份需要不断优化饲料配方,寻找更多替代原料,以降低饲料成本的上升压力。在市场端,贸易摩擦可能导致国内猪肉市场竞争格局发生变化。若进口猪肉减少,市场上的竞争态势可能会有所缓和,温氏股份的产品在市场上的定价权和销售空间可能得到一定程度提升。但同时,市场的不确定性也增加了,消费者的需求偏好、市场价格的波动等因素都可能对温氏股份的毛利率产生影响。温氏股份也在积极探索应对策略,例如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提前锁定原料采购合同,以稳定饲料成本;加强市场调研,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养殖策略和产品结构,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价格波动:冻品与鲜品的不同境遇
  在中美贸易战影响下,国内猪肉市场呈现出冻品与鲜品价格走势分化的独特现象。
  从冻品市场来看,贸易战带来明显价格上涨。贸易战导致从美国进口猪肉的成本大幅增加,进口量随之减少。而国内市场对猪肉的总体需求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进口量的减少使得市场上的冻品猪肉供应趋紧。根据经济学原理 “物以稀为贵”,供应减少必然推动价格上升。根据市场监测数据,在贸易战相关关税政策实施后的一段时间里,部分进口冻品猪肉的价格出现较为显著上涨。以某品牌的进口冻品猪肉为例,原本每斤价格在 20 元左右,加征关税后,价格上涨到 25 元左右,涨幅达到 25%。
  而鲜品市场情况有所不同,贸易战对其价格影响相对较小。鲜品猪肉主要依赖国内的生猪养殖和屠宰供应体系。国内生猪养殖产业规模庞大,且具有相对稳定的生产周期和供应渠道。尽管贸易战可能对国内生猪养殖的饲料成本等产生一定间接影响,但这种影响在短期内并未直接传导到鲜品猪肉价格上。国内鲜品猪肉价格更多受到国内生猪存栏量、养殖成本、市场需求等常规因素影响。在贸易战期间,鲜品猪肉价格波动主要由季节因素、节假日消费高峰等常见因素导致,并未因贸易战对美国猪肉加征关税而出现大幅波动。例如,在春节等传统节日期间,鲜品猪肉价格会因市场需求增加而上涨;在消费淡季,价格则相对平稳或略有下降。
  美国猪肉产业的困境与挣扎
  贸易战给美国猪肉产业带来沉重打击,尤其是猪下水出口,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
  美国是猪肉生产大国,凭借先进的养殖技术和规模化养殖模式,猪肉产量一直处于高位。然而,美国国内消费者对猪下水等猪肉副产品需求极为有限,猪下水在美国人眼中更多是养猪业附加的 “边角料”,鲜有人问津。长期以来,中国市场成为美国猪下水的主要出口目的地。2024 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 46.7 万吨猪肉中,猪下水占了 32.1 万吨,超过美国猪下水出口总量的一半。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和独特饮食文化,对猪下水有着旺盛需求,从卤煮到红烧,从炖汤到爆炒,中国人将猪下水烹饪成一道道美味佳肴。
  但贸易战爆发彻底打破这一原本稳定的贸易格局。中国对美国猪肉加征关税,使得美国猪下水出口中国的成本大幅增加,价格优势荡然无存。曾经畅销中国的美国猪下水,如今大量积压在美国的仓库和加工厂中,无人问津。据相关数据显示,自贸易战升级以来,美国猪下水价格暴跌,跌幅超过 30%。原本每吨能卖到一定价格的猪下水,现在价格大幅缩水,养殖户和加工企业的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
  在美国一些猪肉加工厂里,堆积如山的猪下水成为令人头疼的难题。堪萨斯城一家肉类加工厂的冷库里,成箱的猪舌堆到天花板,厂长马克整日愁眉不展,他无奈表示:“这些猪下水原本都是要运往中国的,现在都卖不出去,我们的冷库都快放不下了。” 不仅如此,为储存这些滞销的猪下水,加工厂还需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冷库租赁和设备维护,进一步增加成本。
  养殖户们更是苦不堪言,威斯康星州的养殖户经过核算发现,现在每出口一吨猪下水,不仅赚不到钱,还得额外倒贴 200 美元的运输费。资金难以回笼,不少养殖户已面临资金链断裂风险,不得不被迫急剧缩减养殖规模。曾经热闹的养殖场,如今变得冷冷清清,许多小猪仔还没长大,就被提前处理掉,养殖户们多年心血付诸东流。
  与养猪相关的加工企业也陷入困境,订单锐减,生产线开工不足。大量设备闲置,成本却不断增加,工人也面临失业危机。运输环节同样遭受重创,原本运往中国的猪下水车次大量取消,运输企业亏损严重。美国的猪肉产业,从养殖到加工,再到运输,整个产业链都受到贸易战冲击,陷入一片低迷。
  全球猪肉贸易格局的重塑
  在贸易战持续影响下,全球猪肉贸易格局正经历深刻变革,中国的猪肉进口来源多元化趋势愈发明显。近年来,中国积极与西班牙、俄罗斯等国家加强合作,拓展猪肉进口渠道。
  中国与西班牙的猪肉贸易合作不断深化,西班牙凭借先进的养殖技术和庞大产能,成为中国猪肉进口的重要来源国之一。据相关数据显示,2024 年中国从西班牙进口的猪肉量达到 30 万吨,占中国猪肉进口总量的 28%。西班牙的猪肉产品以肉质鲜嫩、品质优良受到中国消费者青睐。
  2025 年年初,俄罗斯的猪肉重新进入中国市场,为中国的猪肉进口市场注入新活力。俄罗斯拥有广阔土地资源和适宜养殖环境,具备扩大猪肉出口潜力。俄罗斯农业监管部门统计显示,到 2025 年 7 月,俄罗斯对中国的猪肉出口量已超过 1 万吨,其中包括 6800 吨的猪肉和其他猪肉副产品。预计到今年年末,俄罗斯对华猪肉出口量有可能达到 15000 吨。这对于保障中国国内的猪肉供应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中国与这些国家猪肉贸易增加,美国在全球猪肉贸易中的地位逐渐受到冲击。曾经,美国凭借大规模养殖和先进加工技术,在全球猪肉市场占据重要份额。但贸易战使得美国猪肉出口受阻,其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不断被其他国家瓜分。在 2024 年之前,美国一直是中国重要的猪肉进口来源国之一,然而贸易战之后,美国猪肉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大幅下降。与此同时,巴西、加拿大等传统猪肉出口国也在积极调整策略,试图在全球猪肉贸易格局变化中分得一杯羹。巴西利用高度现代化的饲养设施和高效率的生产体系,实现猪肉大规模生产,进而有效降低成本,在价格上更具竞争力。加拿大则通过提升猪肉品质和加强品牌建设,努力维持其在国际猪肉市场的地位。
  贸易博弈下的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中美贸易摩擦下的猪肉市场充满不确定性。一方面,贸易摩擦走向仍不明朗,若双方能够通过谈判达成和解,降低关税,美国猪肉可能重新进入中国市场,这将对国内猪肉市场的供应和价格产生一定冲击。但如果贸易摩擦持续升级,中国可能进一步加强对美国猪肉的进口限制,同时加快拓展其他进口渠道,全球猪肉贸易格局也将继续发生变化。
  另一方面,国内猪肉市场自身也在不断发展变化。随着国内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者对猪肉品质和安全要求越来越高,这将促使国内猪肉企业加大在养殖技术、食品安全监管等方面的投入,推动产业升级。政府也在持续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生猪养殖行业的健康发展,保障猪肉市场的稳定供应。例如,政府可能加大对生猪养殖的补贴力度,支持企业建设现代化的养殖场,提高养殖效率和质量。
  此外,非洲猪瘟等疫病的防控形势也将对猪肉市场产生重要影响。若疫病得到有效控制,国内生猪存栏量将逐步恢复,猪肉供应将更加稳定。但如果疫病再次爆发,可能导致生猪存栏量下降,猪肉价格上涨。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文章来源:肉类食品网     文章作者:豆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湖南省:猪肉价格稳中有跌(4月7日-4月13日)2025/4/19 6:36:58
中美贸易战下,猪肉市场的“危”与“机”2025/4/19 5:57:12
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深圳市市级储备冻猪肉服务(A)招标公告2025/4/18 17:33:52
4月18日,猪肉概念板块下跌1.71%2025/4/18 15:37:01
4月16日英国更新向中国出口猪肉的指导说明2025/4/18 15:05:26
厦门市:猪肉批发量增加,价格下降(4月7日—4月13日)2025/4/18 9:13:58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5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