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省肉羊产业在政策引导、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的多重驱动下,呈现出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的发展态势,但同时也面临成本攀升、消费低迷、疫病风险和产业链短板等深层次问题。2025年,产业需在挑战中寻求突破,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2024年肉羊产业发展形势
(一)产业基本情况
据统计局数据,2024年全省肉羊生产呈现下降趋势,年末存栏量为1069.5万只,同比下降21%;2024年出栏量为1982.6万只,同比下降13.7%;羊肉产量28.6万吨,同比下降12.7%。
在肉羊养殖成本方面,2024年饲料成本、人工成本等持续上涨。玉米、豆粕等主要饲料原料价格波动频繁,人工成本年均增长较快,给养殖户带来了较大的压力。以某规模化养殖场为例,2024年每只肉羊的养殖成本比上一年增加了50-80元。
养殖进一步向规模化、现代化方向发展,产、加、销产业链模式企业逐渐增多。很多养殖企业,自繁自养,自行屠宰和深加工,实行羊产品的产、供、销、加工、服务一条龙生产模式。这种生产方式延长了生产和经济链条,增加了羊产品的附加值,增强了经济实力,可以获得更大经济效益。
(二)年度行情变化特点
全年市场价格整体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年初,受春节消费旺季的影响,羊肉价格有所上涨,但随着市场供应的逐渐增加,价格开始回落。在夏季,由于消费需求相对较低,羊肉价格进一步下跌。进入秋季,随着天气转凉,羊肉消费需求有所回升,但由于进口羊肉的低价冲击,国内羊肉价格上涨动力不足。与往年相比,2024年羊肉价格波动幅度相对较小,但整体价格水平低于2023年。肉羊养殖利润方面,自繁自育场户在盈亏平衡点波动,育肥场小幅盈利。
(三)存在的堵点难点
1.产业结构不合理。养殖规模化程度仍有待提高,单场规模在100只以内的场户数减少加快,年出栏500只及以上羊场出栏占比超37%,与先进省份相比,规模化水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肉羊行业缺乏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使得产业的组织化程度较低。
2.精深加工能力不强。我省虽然是养羊大省,消费大省,但不是加工大省。肉羊屠宰加工技术标准和规范缺乏,羊肉产品主要是初级加工产品,其中冷冻羊肉约占七成以上,深加工转化率不高。产品同质性严重,特色产品创新力度小,缺乏高附加值产品。
3.品牌建设滞后。虽然肉羊品种资源丰富,但在品牌建设方面相对滞后,缺乏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的羊肉品牌,难以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羊肉的需求。品牌宣传和推广方面投入不足,消费者对山东羊肉产品的认知度和认可度不高,在全国范围内影响力不足。
二、2025年产业发展形势展望
从供给侧看,肉羊产业将迎来内需扩容与国际竞争加剧的双重变局。一是成本压力加剧。饲料价格受玉米、豆粕国际行情影响波动,养殖成本占比升至65%;人工成本年均增长8%。二是疫病风险犹存。口蹄疫、小反刍兽疫等疫病风险较大,部分地区因防疫能力不足导致养殖户信心受挫。三是市场波动与竞争加剧。进口羊肉价格冲击(如新西兰、澳大利亚、乌拉圭低价冻肉),国内羊肉价格周期性波动幅度扩大。四是环保与资源约束趋紧。北方牧区草场退化问题持续,南方农区土地资源紧张。五是产业链韧性不足。良种化水平低,屠宰加工技术落后导致附加值流失。
从需求侧看,肉类消费正呈现显著的品质化转型特征。随着大食物观理念的渗透,消费者对高蛋白、低脂肪的动物源性食品需求持续攀升。数据显示,在肉类消费结构中,猪肉占比已从63%回落至55%,而牛羊肉比重则提升至16%,消费替代效应逐步显现。
政策引导与消费刺激形成双重驱动。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建设推动终端市场加强优质蛋白供给,通过餐饮渠道改造、冷链物流补贴等政策工具,有效降低消费门槛。据美团数据显示,中式烧烤门店数量三年增长217%,羊肉类菜品点击率提升43%,场景化消费成为需求释放的重要突破口。
中长期需求动能充足,消费升级趋势明确。新生代消费者人均羊肉消费量较父辈提升62%,且更倾向选择排酸、精细分割产品。叠加乡村振兴战略下冷链基础设施的完善,县域市场人均消费量以每年8%的速度递增,下沉市场将成为需求增长新极。
三、肉羊产业发展建议
2025年,肉羊产业需以“稳产能、降成本、防疫病、兴种业、提质量、强链条、强品牌”为核心,通过政策精准发力、行业协同创新和技术迭代升级,破解成本、疫病与市场三重压力,推动从“量增”向“质变”跨越,为我省羊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在政策措施方面,强化顶层设计与资源保障,加大对肉羊产业的资金投入,重点支持品种改良、疫病防控、羊场智能化建设、技术推广等方面的工作,增加能繁母羊和良种补贴。完善保险体系,建立健全肉羊养殖保险制度,降低养殖户的经营风险,提高其抗风险能力。
在行业管理方面,推动标准化生产,加强对肉羊养殖行业的监管,规范养殖行为,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加强品牌建设,鼓励企业创建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组织和规划活动,拉动羊肉消费。建立产销预警平台,整合生产、价格、库存数据,动态发布市场预警信息,避免“价贱伤农”。
在技术服务方面,一是引导良种良法配套,推广鲁西黑头羊、鲁中肉羊、鲁东肉羊、鲁波山羊等新品种(系),推广二元(三元)杂交优势利用技术,提高肉羊个体单产水平,做到羊产业减量不减产。二是大力推广降本增效技术,包括大宗非常规饲料应用、智能化养殖技术、羊粪高值化利用技术、疫病综合防治技术等。三是创新与推广多元养殖模式,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合同羊”模式、“中央厨房模式”、产-加-销产业链模式、肉羊二元或三元杂交利用模式等。四是构建技术服务体系,依托农业高校、龙头企业组建“产业技术联盟”,加大技术培训力度。
(来源:山东省畜牧业监测预警专家组 主笔:刘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