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31 日全国活牛价格全景扫描
本报告呈现 3 月 31 日全国活牛价格的详细情况。数据来源真实可靠,覆盖范围广泛,旨在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全面参考。鉴于市场的动态性及数据采集的局限性,价格可能存在细微偏差,仅供参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最好),母牛 10 - 12,肥公牛 12 - 1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从上述价格数据可见,3 月 31 日全国活牛价格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最高价与最低价差距较大。例如,黑龙江鹤岗育肥牛均价达 16.2 元 / 斤,而吉林育肥牛价格在 11.8 - 13.1 元 / 斤区间。不同品种、重量的活牛价格亦有差异,辽宁锦州市 1 千多斤公牛价格达 12000 元 / 头。以下将深入分析影响价格的因素。
价格涨跌背后的深层逻辑
市场价格波动通常受到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3 月 31 日全国活牛价格出现差异,主要归因于以下关键因素:
产能去化,缺口初显
在过去一段时间,牛价持续低迷,养殖户面临养殖亏损的困境,导致大量养殖户退出市场。截至 2024 年末,国内肉牛存栏同比减少 4.39%,基础母牛存栏自 2023 年中开始去化,到 2024 年 11 月末,较 2023 年 6 月高点累计调减超过 3%。母牛存栏量的减少直接导致新生犊牛数量下滑。按照犊牛 2 年育成周期推算,2025 年下半年肉牛供给将进入收缩通道,市场上可出栏的肉牛数量减少,进而推动价格上涨。例如,某地区原本每年能出栏育肥牛 1000 头,由于能繁母牛减少,今年出栏量可能降至 800 头,供不应求的局面促使价格上升。
进口成本上扬,冲击减弱
一方面,巴西等牛肉主产国因自身生产成本上升等因素,出口单价上涨。2025 年 1 月,巴西牛肉出口单价超过 5000 美元 / 吨,同比上涨 10% 以上,致使我国牛肉进口成本大幅增加。另一方面,2024 年 12 月,商务部决定对进口牛肉进行保障措施立案调查。随着后续进口牛肉政策调控的加强,进口量有望得到有效控制,从而缓解国内市场的供给压力,为国内牛价上行创造有利条件。以往低价进口牛肉大量涌入,对国内活牛价格造成冲击,如今进口成本上升和政策调控使得进口牛肉冲击减弱,国内活牛价格有了上升空间。
政策红利释放,产业回暖
中央及地方政府相继出台政策扶持肉牛产业发展。例如,“见犊补母” 补贴政策对饲养肉牛的养殖户产犊母牛予以 1000 元奖补,这一举措有效提升了养殖户的积极性,稳步增加了基础母牛的存栏量。以固原市泾源县香水镇卡子村养殖户童麻乃为例,各种产业到户惠民政策的落实,有效降低了肉牛饲养成本,提振了大家发展产业的信心。补贴政策不仅直接增加了养殖户的收入,也稳定了基础母牛存栏量,促进了肉牛产业的良性发展,推动活牛市场价格上升。
南北价格分化格局剖析
3 月 31 日全国活牛价格呈现出明显的南北分化格局,北方地区活牛价格涨势强劲,而南方地区则陷入价格下跌困境。这种分化背后有着复杂且多样的原因,以下将进行深入分析。
北方:涨势强劲的背后动力
在北方,宁夏固原育肥牛价格区间在 13.9 - 16.4 元,均价 15.2 元,较去年同期有显著上涨。辽宁鞍山育肥牛均价 15.6 元 / 斤,价格区间在 13.8 - 17.5 元,同样呈现价格上升趋势。
东北屠宰企业加大采购力度是推动辽宁鞍山等地活牛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随着当地屠宰企业订单增加,对育肥牛的需求旺盛,企业提高收购价格以吸引养殖户出售肉牛。例如,鞍山 “雪花牛肉” 加工订单增长 25%,屠宰企业为保证原料供应,积极采购活牛,促使价格上升。政策扶持也发挥了关键作用。像宁夏固原实施 “见犊补母” 等补贴政策,提升了养殖户的养殖积极性,基础母牛存栏逐渐恢复。固原 “六盘山黄牛” 成为区域标杆,优质育肥牛突破 16 元 / 斤,上涨 0.6 元,涨幅 3.9%。存栏量增加使得市场上育肥牛供应结构优化,优质育肥牛占比提高,推动价格上涨。此外,北方地区饲草资源相对丰富,养殖成本相对稳定,也为活牛价格上涨提供了有利条件。养殖户不用担心饲草短缺导致成本大幅上升,在市场需求增加时,能够稳定供应活牛,推动价格上升。
南方:下跌困境的成因探寻
南方部分地区活牛价格出现下跌。四川达州育肥牛价格在 13.9 - 15.5 元,与之前相比有所下降。云南普洱育肥牛价格在 14.2 - 16.2 元,同样面临价格下行压力。
前期补栏牛集中出栏是导致四川达州等地价格下跌的直接原因。前几年肉牛市场行情较好,养殖户积极补栏,如今这些补栏牛达到出栏标准,集中涌入市场,造成供过于求的局面。达州屠宰场库存积压 20%,屠宰企业为消化库存,降低收购价格,使得活牛价格下跌。雨季疫病风险也对南方活牛价格产生负面影响。以云南普洱为例,雨季来临后,疫病风险上升,养殖户担心牛群感染疫病遭受损失,出现恐慌性抛售。大量肉牛集中上市,市场短期内难以消化,价格自然下跌。另外,南方地区养殖成本相对较高,土地资源紧张、饲料价格相对较高等因素,使得养殖户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当市场供应增加时,难以维持较高价格。
未来活牛价格走势预测
短期波动预测(1 - 2 个月)
在接下来的 1 - 2 个月内,北方产区牛价有望继续上涨,价格有望突破 16.5 元 / 斤。随着北方地区屠宰企业持续加大采购力度,市场需求旺盛,加上政策扶持下基础母牛存栏逐渐恢复,优质育肥牛供应增加,将推动价格上升。例如,宁夏固原在政策扶持下,基础母牛存栏恢复,优质育肥牛价格持续上涨,未来有望继续突破。而南方销区价格可能下探至 13 元 / 斤。前期补栏牛集中出栏的局面短期内难以缓解,市场供过于求,加上雨季疫病风险导致养殖户恐慌性抛售,价格可能进一步下跌。像四川达州等地,前期补栏牛集中出栏,屠宰场库存积压,未来价格可能继续走低。
中期趋势展望(3 - 6 个月)
2025 年下半年,产能缺口将逐渐显现,牛价可能迎来 15%-20% 的报复性上涨。从 2024 年开始的母牛存栏去化,使得 2025 年下半年育肥牛供应明显减少。而国内牛肉消费需求持续增长,餐饮行业对牛肉需求旺盛,加上进口牛肉冲击减弱,国内活牛市场供需关系发生明显变化,将推动牛价大幅上涨。例如,某地区原本育肥牛每月出栏量为 500 头,下半年可能降至 300 头,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价格必然上涨。
长期发展态势(2026 年及以后)
中央 “母牛保护工程” 实施后,预计 2026 年基础母牛存栏将逐步恢复,行业将进入稳定增长期。随着基础母牛存栏量增加,犊牛数量增多,未来育肥牛供应将趋于稳定,能够满足市场需求。而且随着国内肉牛产业的发展,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程度提高,养殖成本降低,牛肉品质提升,国产牛肉市场竞争力增强,将推动整个行业稳定增长。例如,一些规模化养殖场采用先进养殖技术,提高了养殖效率,降低了成本,推动了行业的良性发展。
给养殖户的实用建议
降本增效策略
-
饲料革命:利用青贮饲料发酵剂发酵牧草,青贮饲料发酵剂中的益生菌和酵母菌可分解饲料中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提高其可消化性,乳酸菌产生乳酸抑制有害菌生长,延长保藏期,同时提高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含量。例如,某养殖户以前购买精饲料成本高,后来用青贮饲料发酵剂发酵自家种植的牧草,成本降低 30%,牛的生长状况也更好。也可尝试用微生物技术处理水果蔬菜下脚料,制作高质量青贮饲料。离大城市近的养殖场,获取下脚料成本低,使用 99 多功能饲料发酵剂,操作简单,1 包 500 克可发酵 2 - 5 吨,7 - 15 天即可饲喂,有效降低成本。
-
精准营养:遵循肉牛 “两料三方四步育肥法” 国家发明专利技术,根据牛不同生长阶段精准提供营养。例如,山西任书记的养殖场,使用该技术后,母牛发情快,小牛成活率高,育肥效果好,从小牛入栏到肥牛出栏只需 20 个月,比传统养殖周期缩短不少。同时要注重营养均衡,避免营养过剩或欠缺。辽宁徐井财在泽牧久远技术团队指导下,把饲料配比从追求高营养转向追求营养均衡,牛的效益更好,养殖成本降低。
-
疫病防控:加强养殖场卫生管理,定期消毒,制定科学免疫程序,做好牛口蹄疫、牛结节性皮肤病等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工作。例如,凉山乡通过常态化开展免疫工作,免疫密度达 100%,保障了肉牛产业的健康发展,减少了因疫病造成的损失。
-
利用政策红利:密切关注政府补贴政策,如 “见犊补母” 补贴、基础母牛养殖补贴等,积极申请,降低养殖成本。麦盖提县尕孜库勒乡的养殖户淌努尔・努尔买买提享受 “牧九条” 和一系列补贴政策,减轻了经济负担,计划扩大养殖规模。
-
订单养殖:与屠宰企业、肉类加工企业等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签订订单,按订单养殖,降低市场风险,保障销售渠道和价格稳定。
风险预警与应对
-
南方雨季疫病风险:4 月南方进入雨季,疫病高发。养殖户要提前做好牛舍防潮、通风工作,定期对牛舍和养殖设备消毒,加强牛群健康监测,发现病牛及时隔离治疗。可在饲料中添加适量预防性药物,增强牛群免疫力。
-
北方饲料价格波动风险:5 月北方地区饲料价格可能出现波动。养殖户可提前与饲料供应商签订长期供应合同,锁定价格;也可自己种植饲草,像高台县骆驼城镇团结村村民闵豪自己种地种植玉米,降低饲料成本。还可通过与其他养殖户合作团购饲料,争取优惠价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