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市场变动引发关注
在养殖行业领域,价格的每一次波动都对从业者的经营状况产生显著影响。2025 年 7 月 3 日,肉鸡市场出现了一次价格大幅波动事件,引起了行业内广泛关注。山东地区作为我国肉鸡养殖的重要产区,当日鸡苗价格急剧下跌。其中,滨州地区苗鸡开票价为 0.80 - 1.40 元 / 羽,较 7 月 2 日下滑 0.50 元 / 羽;菏泽地区苗鸡开票价为 0.20 - 0.90 元 / 羽,较 2 日下滑 0.45 元 / 羽,多个地区鸡苗价格均呈现明显跌幅。与此同时,肉毛鸡价格也全面下降,滨州地区肉毛鸡棚前收购价为 3.28 - 3.38 元 / 斤,较 2 日下滑 0.10 元 / 斤;青岛地区肉毛鸡棚前收购价为 3.25 - 3.35 元 / 斤,较 2 日下滑 0.10 元 / 斤。此次价格波动现象,引发行业对于肉鸡市场发展态势及背后影响因素的深入思考。
各地价格速览
为全面呈现 2025 年 7 月 3 日肉鸡市场价格状况,现将全国各主要地区肉鸡苗和肉毛鸡价格及与前一日的涨跌对比详细列出,如下表所示:
经统计分析,除山东德州地区 817 苗鸡开票价 0.65 - 0.75 元 / 羽,较 2 日上涨 0.05 元 / 羽;山东聊城地区 817 苗鸡开票价 0.60 - 0.70 元 / 羽,较 2 日上涨 0.05 元 / 羽 ,以及 YS909 / 鸡苗、冠凤 S21 鸡苗、峪口 WOD168 - 2 快速小白鸡苗、广农 U8 新世代快速小白鸡苗价格持平外,全国大部分主要地区的肉鸡苗和肉毛鸡价格均呈下跌态势,部分地区跌幅显著。
价格走势背后的原因剖析
肉鸡苗价格暴跌原因
养殖户补栏积极性是影响鸡苗价格的关键因素之一。近期,农忙时节导致部分养殖户精力分散,难以全力投入肉鸡养殖补栏工作。同时,高温天气加剧了养殖风险,养殖户担忧炎热环境下肉鸡成活率降低,即便白羽肉鸡毛鸡价格一度上涨,补栏积极性依然不高。山东一家鸡苗上市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农忙和高温严重影响补栏,下游养殖户对鸡苗需求减弱,近期鸡苗价格表现弱于鸡肉,甚至已低于成本价。
从市场盈利预期角度分析,当前肉鸡养殖行业整体盈利空间有限。肉鸡饲料价格虽有小幅下调,但仍处于高位,养殖成本居高不下。在 “三伏天” 等特殊时段,养殖风险进一步增大,养殖户对未来盈利信心不足,抵触苗价上行,致使鸡苗价格在低位震荡。据相关数据统计,7 月份出栏毛鸡对应的补栏时期,出苗量持续增加,其中 24 周的出苗量达到年内高点 5272.00 万羽 ,相较 21 周的 4776.86 万羽单月增量幅度达到 10.37%,从理论供应量来看,对鸡苗价格形成利空影响。
肉毛鸡价格下滑因素
毛鸡供应过剩是导致价格下滑的重要原因。近年来,白羽肉鸡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市场毛鸡供应量持续增加。2024 年,全国白羽肉鸡屠宰量达 86.46 亿只,同比增幅 2.57%;2025 年 1 - 4 月,毛鸡出栏量达 28.17 亿只,同比增加 15.64% ,增速进一步加快。江苏某养殖大县 2024 年白羽肉鸡出栏量为 5000 万只,2025 年上半年已突破 3000 万只,同比增长 20%。庞大的供应量给市场消化带来较大压力。
需求端表现欠佳。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影响了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和意愿,在购买肉类产品时,消费者更加谨慎,对价格敏感度提高,部分消费者因经济压力减少白羽肉鸡购买量,或选择价格更低的替代品。同时,猪肉、牛肉等替代品的价格波动和供应情况,也对白羽肉鸡需求产生明显的分流作用。在广东某大型超市肉类销售区,购买猪肉和牛肉的顾客明显多于购买白羽肉鸡的顾客。需求端增速缓慢,与供应端的快速增长形成鲜明对比,导致白羽肉鸡库存积压,价格持续下跌。
产品端价格承压也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肉毛鸡价格。随着行业发展,鸡肉加工企业数量增加,市场竞争激烈,企业为争夺市场份额纷纷降价销售产品。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品质要求提高,部分小型企业产品销售不畅,价格受到影响。产品综合售价下滑,压缩了屠宰企业利润空间,使其只能压低毛鸡收购价格,进而导致肉毛鸡价格走低。
市场未来走向预测
展望未来,肉鸡苗和肉毛鸡价格走势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从肉鸡苗市场来看,如果后续农忙结束,高温天气缓解,养殖户补栏积极性可能提升,对鸡苗价格形成一定支撑。但考虑到当前鸡苗供应量较大,且养殖成本居高不下,鸡苗价格即便上涨,幅度也可能有限。若市场盈利预期持续不佳,养殖户补栏意愿持续低迷,鸡苗价格可能继续在低位徘徊,甚至进一步下跌。
肉毛鸡市场方面,短期内,由于供应过剩局面难以在短时间内根本扭转,需求端也难有大幅改善,预计肉毛鸡价格仍将保持弱势。但从长期来看,如果养殖端因亏损严重而减少养殖规模,或者宏观经济环境好转,消费者消费能力和意愿提升,肉毛鸡价格有望迎来转机。一旦市场供需关系达到新的平衡,肉毛鸡价格可能逐渐回升。
结尾:给从业者的建议
面对当前肉鸡市场的价格波动,养殖户和经销商等从业者需保持冷静,理性应对。养殖户补栏时,应避免盲目跟风,充分考虑自身养殖条件和市场风险,结合市场价格走势和盈利预期,合理安排养殖规模。可加强与上下游企业合作,签订长期合同,稳定销售渠道和价格。经销商则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合理控制库存,避免因价格波动造成过大损失。积极拓展销售渠道,开发新市场,提高产品流通速度。通过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在市场变化中寻求生存和发展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