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全国饲料价格最新走势:涨价潮集中爆发
9 月 1 日,全国饲料市场出现全面价格上涨态势,各类饲料价格均有上调,这无疑给养殖户带来新的成本压力与挑战。此次涨价潮呈现出多个显著特征,具体如下:
(一)华中地区水产料领涨,最高涨 160 元 / 吨自 9 月 1 日起,湖南地区水产饲料价格明显上调,海大、通威、骆驼等头部企业率先行动。益阳海大、湖南洞庭海大、沅江通威、岳阳骆驼等公司的普通颗粒料和膨化料涨幅在 100 - 160 元 / 吨。其主要原因是近期豆粕、鱼粉等原料价格持续攀升,企业为保证产品质量,不得不进行价格调整。这是今年以来水产料首次大规模涨价,打破了此前相对平稳的市场局面。
(二)畜禽料延续涨势,多品种价格普调
生猪饲料方面,猪浓缩料涨幅较为显著,部分企业上调 200 - 300 元 / 吨;教槽料、保育料上涨 100 - 200 元 / 吨;仔中大猪料、母猪料上涨 50 - 100 元 / 吨。家禽饲料中,肉鸭系列、蛋鸡全价料、肉鸡料等普遍上涨 50 - 75 元 / 吨。今年以来,畜禽料已多次涨价,此次水产料的跟进,标志着饲料行业整体进入价格上行周期。
(三)原料市场支撑饲料涨价
豆粕价格持续走强,9 月 1 日生意社豆粕基准价为 3102.00 元 / 吨,较上月初上涨 3.95%。现货市场中,天津、青岛、泰州等地贸易商及油厂报价多有上涨,幅度在 10 - 40 元 / 吨。玉米价格虽因新季玉米上市有所波动,但受 2024 年减产影响,北方贸易商库存偏低,市场供应收紧,价格仍处于中高位震荡状态。
二、三大核心因素驱动 9 月 1 日饲料涨价
(一)原料成本飙升,企业压力陡增
玉米、豆粕作为饲料关键原料,其价格走势对饲料成本有着直接影响。2025 年以来,玉米价格一路走高,主要源于前期供应减少。受 2024 年减产影响,北方贸易商库存偏低,市场供应收紧,尽管新季玉米上市,但价格仍处于中高位震荡,难以大幅回落。
豆粕价格的上涨同样明显,自年初以来呈波动上行态势。春节假期进口大豆到港量下滑,饲料厂采购热情高涨,但工厂开机率不足,导致豆粕产量有限,供需紧张推动价格强势上扬。近期豆粕市场供需两端博弈激烈,价格持续攀升。9 月 1 日,生意社豆粕基准价为 3102.00 元 / 吨,较上月初上涨 3.95%。现货市场中,天津、青岛、泰州等地贸易商及油厂报价多有上涨,幅度在 10 - 40 元 / 吨。
此外,鱼粉外盘价格高企,进一步加剧了水产饲料的成本压力。据饲料行业信息网统计数据显示,沿海地区 43% 蛋白豆粕价格为 2896 元 / 吨,较前一周上涨 22 元 / 吨。秘鲁超级蒸汽鱼粉本季预售报价 CNF 参考 1750 美元 / 吨,上涨 50 美元 / 吨,实际成交议价。国内进口鱼粉价格偏强整理,其中秘鲁超级蒸汽鱼粉价格集中在 13200 - 13300 元 / 吨,普通级鱼粉价格为 11100 - 11200 元 / 吨,上涨 100 元 / 吨 。
(二)政策调整加剧供应紧张
自 2025 年 4 月起,中国海关对进口大豆实施全船逐批检验,大豆清关时间从 5 天大幅延长至 20 天。这一政策调整对依赖进口大豆的饲料企业影响显著,不少工厂因大豆延迟卸货,开机时间推迟到 5 月中上旬,直接导致豆粕供应紧张,价格进一步上涨。
此前,海关曾因从巴西大豆中多次检出种衣剂大豆,相继暂停了部分巴西大豆输华企业的注册登记。虽然后来恢复了相关企业资质,但检验政策的变化仍对大豆进口及豆粕供应产生了连锁反应。海关对大豆的检验检疫全面收紧,新增了对种衣剂残留、麦角菌、杂草种子等指标的筛查,进口商需额外提交大豆原产地熏蒸证明、港口装卸记录、运输温度监控数据等证明文件,令海关检疫工作量大幅增加,也使得大豆货船的通关时间大幅延长。在这些检疫检验政策全面收紧影响下,天津港、青岛港及日照等港口出现了大量进口大豆货船排队等待通关的现象,甚至需要 30 天以上才能通关。
这一系列政策调整和检验措施的变化,打乱了饲料企业的原料采购节奏,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和不确定性,成为此次饲料涨价的重要推动因素。
(三)市场预期推动连锁反应
今年以来,畜禽料多次涨价,养殖端已逐渐适应成本上升节奏。此次水产料头部企业率先涨价,打破了市场平衡,引发行业对后续更多企业跟进涨价的预期。在原料价格短期难以回落的情况下,饲料企业为维持利润,不得不通过调价来传导成本压力。
随着市场预期的转变,养殖户和饲料企业都在重新评估成本和收益。一些养殖户表示,虽然饲料价格上涨增加了养殖成本,但目前畜禽和水产品价格相对稳定,仍有一定的利润空间,暂时不会大幅调整养殖规模。但如果饲料价格持续上涨,可能会考虑优化养殖结构,选择更具性价比的饲料产品或调整养殖品种。而饲料企业也在密切关注市场动态,部分企业表示会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优化采购渠道,降低原料成本,同时加大研发投入,提高饲料转化率,以缓解成本压力。
三、养殖户应对策略:精准备货 + 科学管理
面对饲料价格的持续上涨,养殖户需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以降低成本、保障养殖效益。以下提供一些实用策略:
(一)把握时间窗口,紧急备货降成本
鉴于 9 月 1 日起多家饲料企业正式执行新价格,养殖户需抓紧时间核算需求,根据养殖规模、畜禽或水产生长阶段及后续养殖周期,精准计算所需饲料量。例如,若养殖 1000 头生猪,处于育肥阶段,每日每头猪饲料摄入量约为 3 - 5 公斤,再结合育肥剩余时长,就能较为准确地预估饲料需求。
在储存方面,优先选择干燥、通风、阴凉的存储环境,避免阳光直射。地面最好铺设防潮层,以防饲料受潮霉变。南方多雨地区可用塑料托盘垫高饲料防潮,使其与地面保持一定距离。同时关注保质期,遵循 “先进先出” 原则,确保在保质期内用完,优先采购生产日期较近的产品,防止饲料过期浪费。
(二)密切跟踪原料行情,灵活调整策略
持续关注玉米、豆粕等原料价格走势及相关政策动态,是养殖户应对饲料涨价的重要手段。可通过专业的农业资讯平台、期货市场数据以及行业报告,及时掌握原料价格的波动情况。在原料价格波动较大时,可尝试寻找合适的替代品,如使用杂粕、谷物副产物等部分替代豆粕,降低饲料成本。
例如,棉籽粕、菜籽粕、花生粕等杂粕在经过适当处理后,可替代部分豆粕用于饲料生产。但在使用杂粕时,需注意其营养成分和抗营养因子的含量,合理调整饲料配方,确保畜禽、水产的营养需求得到满足。同时,关注国际市场大豆、玉米的供需情况,及时把握市场低价采购机会,通过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争取更有利的采购价格和条款。
(三)加强养殖管理,提升效率降损耗
通过科学的养殖方法,如合理调整饲料配方、优化养殖环境、加强疫病防控等,提高畜禽、水产的养殖效率和成活率,降低单位养殖成本,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饲料涨价带来的压力。定期对养殖设施进行清洁消毒,确保饲料营养均衡,根据畜禽、水产的生长阶段和营养需求,科学调整饲料配方,避免因养殖问题导致的额外成本支出。
例如,在生猪养殖中,合理控制猪舍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可减少生猪疾病的发生,提高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在水产养殖中,保持水质清洁,合理控制养殖密度,可降低水产品的发病率,提高养殖产量和质量。
四、后市展望:涨价潮或持续,多方需积极应对
此次 9 月 1 日的饲料涨价潮,是原料成本上涨、政策调整及市场预期共同作用的结果。从目前情况看,原料价格短期内难以出现大幅回落,水产料涨价可能引发其他地区和品种的跟进,饲料行业整体价格上行趋势或将持续。养殖户需密切关注市场动态,提前做好成本规划;饲料企业应在保障产品质量的同时,合理控制成本;相关部门也可加强市场监管,引导原料市场平稳运行,共同助力养殖行业度过成本高压期。(注:以上数据综合自博亚和讯、水产前沿、生意社等平台,具体价格以当地经销商报价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