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频道
产经·企业  曝 光 台  本网动态  畜牧舆情  
当前位置:首页本网动态本网评论 → 文章内容

“原切肉”变“套路肉”?线上肉类营销套路大起底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5/8/12 14:05:03 关注:44 评论: 我要投稿

  一、“原切” 标签泛滥:信任被营销手段滥用

  在当下市场环境中,“原切” 概念被过度营销,严重影响了消费者对产品的判断和市场的正常秩序。
  (一)调味肉冒用 “原切” 之名
  在电商平台搜索 “原切牛肉”,大量商品均标注 “原切” 标识。如 “咕噜零食好店” 的熙熙猴牛肉脆,包装宣称 “整块原切”“零添加剂”,但配料表中乳酸钠、双乙酸钠等食品添加剂清晰在列;“淘乐零食企业店” 的熙熙猴鲜烤牛肉,一边标榜 “原切鲜牛肉”,一边称用古法香料腌制,配料表中除常规调料外,同样含有乳酸钠、双乙酸钠两种防腐剂。靖江王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 “原切牛肉脯”,配料表包含牛肉、白砂糖外,还有甘油、D - 异抗环血酸钠等 4 种添加剂 。这些经过腌制、调味的调理肉,却以 “原切” 名义售卖,明显误导消费者,消费者因 “原切” 的天然、纯粹属性购买,实际收到的却是添加多种添加剂的调味肉,严重损害了消费者权益。
  (二)价格误导与信任损耗
  福州的 “SUPERSTEAK 原切牛排店” 存在价格与宣传双重误导行为。一款标称 “原切肋眼牛排约 150g” 的产品,以 “招牌买一送一”“标价仅 0.1 元(划线价 68.8 元)” 为噱头吸引消费者,然而点击购买时却强制要求 2 份起购,总价变为 68.9 元。消费者收到产品后发现,所谓 “原切牛排” 纹理不自然,煎制时散发异味,口感不佳,评论区充斥 “合成肉”“被骗” 等负面评价。商家利用 “原切” 的优质形象,以低价引流吸引消费者下单,实际交付的却是与宣传相差甚远的调理肉甚至合成肉。消费者基于 “原切” 代表的高品质、真材实料而愿意支付相对高价,商家的这种逐利行为严重透支消费者信任,长此以往将扰乱 “原切肉” 市场,导致消费者对 “原切” 概念产生抵触,最终危害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行业剖析:识别 “原切” 真伪的方法
  (一)原切肉的严格定义
  原切肉在肉类行业中有着明确且严格的定义,如同具有纯正血统的 “贵族”。依据行业标准,原切肉是动物肉体排酸后,不添加任何物质,直接切割成片的整块肉,仅经过物理分割、包装等基础工序,整个过程不涉及预处理、调味或调理操作,最大程度保留了肉的天然口感与外观。以原切牛排为例,其纹理自然粗长,呈树枝状,完全遵循肌肉纤维的原始走向,无任何人工痕迹。在添加剂使用方面,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 - 2024)规定,生、鲜肉禁止添加任何食品添加剂,因此原切牛排配料表仅为 “牛肉”,简洁明了。
  而合成牛排则是通过卡拉胶、谷氨酰胺转氨酶等食品添加剂,将散装碎牛肉黏合,再经过腌制、滚揉、压模或定型、冻结等复杂加工制成,也被称为拼接牛排。其形状通常较为规整,多为圆形,类似流水线标准产品。配料表中添加剂种类繁多,卡拉胶用于黏合碎肉,还有各种保水剂、调味料等,暴露了其非原装的本质。
  (二)调理肉与原切肉的区分及市场乱象
  调理肉是容易与原切肉混淆的品类。整切牛排是以原切肉为基础,经过腌制、滚揉等预处理工序,属于介于原切肉与深加工肉制品之间的半加工品。根据《牛排》国家标准(QB/T 5442 - 2020),调理牛排包装必须以醒目字体标明 “调理” 字样,标签中不得出现 “原切”,同时需如实标注原料、加工工艺及添加剂成分,目的是保障消费者知情权,避免误导。
  然而,市场上部分不良商家为利用 “原切” 热度,故意隐瞒调理肉身份。一些号称 “原切牛排” 的产品,实际是经过腌制、添加多种香辛料和食品添加剂的调理牛排,配料表中除牛肉外,还有白砂糖、食用盐、香辛料、乳酸钠、双乙酸钠等。这种 “挂羊头卖狗肉” 的行为,严重侵犯消费者知情权,扰乱肉类市场秩序,增加了消费者选购难度。
  三、典型案例:监管行动揭示虚假宣传问题
  (一)外卖平台监管:后厨检查揭露真相
  福州市仓山区市场监管局在对外卖平台的网络巡查中,通过细致观察发现一家西餐店宣传的 “黑椒原切牛肉意大利面” 存在疑点。该产品网页展示的意面搭配色泽诱人、纹理清晰的大块牛肉,并宣称 “原切牛肉,新鲜直供”,但消费者评价区却出现 “牛肉口感异常,类似嚼冻胶”“并非原切牛肉,而是冷冻调理肉” 等负面反馈。
  监管局迅速固定电子证据,初步判断该店存在虚假宣传嫌疑,随后对后厨进行突击检查。打开冰柜后发现,里面存放的全是预包装冷冻肉,包装上明确标注 “预制牛肉”,标签显示该牛肉为经过切割、调味、搭配组合的 “速冻生制菜肴制品”,与 “原切牛肉” 毫无关联。面对确凿证据,店主承认使用 “原切” 噱头揽客。目前,城门市场监管所已对该店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的行为正式立案调查。此案例警示其他商家,在法律和消费者监督下,虚假宣传无法逃脱监管。
  (二)网红带货事件:信任危机引发行业反思
  在直播带货领域,“疯狂小杨哥” 作为头部流量主播,其带货的 “鲜多裕澳洲谷饲牛肉卷” 曾引发广泛关注。直播中,小杨哥承诺该产品为 “零添加、不拼接的原切肉,品质有保证”,并展示所谓优质牛肉纹理,吸引大量粉丝下单,短时间内销量突破 4 万单。
  但随后消费者收到产品后质疑不断,牛肉卷质地均匀、煎制时出水,与原切肉特征不符。职业打假人王海曝光该产品配料中含有复配水分保持剂,属于调制肉,并非原切肉。最终,供货商湖北鲜多裕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因虚假宣传被罚款 50 万元 。此事件导致消费者要求退款赔偿,小杨哥及其团队信誉受损,也暴露了直播带货行业 “重营销轻品控” 的问题。部分商家和主播为追求流量和销量,利用消费者对专业术语的不了解,将普通调理肉甚至合成肉包装成 “原切肉”,这种短视行为不仅伤害消费者信任,也损害了直播带货行业的整体形象。
  四、消费者选购指南:辨别原切肉的有效方法
  (一)查看配料表:简洁配料表是品质保障
  配料表是判断原切肉的关键依据,如同 “照妖镜”,能揭示产品真实属性。原切肉遵循极简原则,配料表纯净,仅包含 “牛肉”“羊肉” 等单一原料,无任何添加剂。例如原切牛排,配料表仅为 “牛肉”,体现其原汁原味、天然纯粹的特点。
  若配料表出现 “乳酸钠、卡拉胶、碳酸氢钠” 等添加剂,即便包装突出 “原切” 字样,也可判定为调理肉或合成肉。乳酸钠作为保水剂,使肉保持水润;卡拉胶常用于合成肉,黏合碎肉;碳酸氢钠调节肉的酸碱度、改善口感,但这些都与原切肉的纯净标准相悖。根据国家标准,生鲜肉禁止添加任何添加剂,因此购买肉类制品时,务必仔细查看配料表,配料越简单,越有可能是真正的原切肉。
  (二)核查执行标准:国家标准是重要依据
  执行标准是原切肉的另一重要标识,可明确产品身份。原切肉执行标准多以 “GB” 开头,代表国家标准,是品质和规范的象征。如 GB 2707 规范鲜、冻畜肉,涵盖猪肉、牛肉、羊肉等,确保原切肉在品质、卫生等方面符合严格要求;GB/T 17238 针对鲜、冻分割牛肉,对原料选择和分割工艺有详细规定,保障原切牛肉质量稳定。
  而调理肉多执行 SB/T、QB 等行业标准,虽也对生产加工进行规范,但与原切肉有本质区别。且根据规定,调理肉包装需醒目标注 “调理” 字样,但部分不良商家故意模糊标识,企图误导消费者。购买时,应仔细查看包装执行标准,认准 “GB” 标志,以确保购买到真正的原切肉。
  (三)观察形态纹理:自然特征是辨别关键
  原切肉的形态纹理具有自然、独特的特点,如同人的指纹,无法复制。其纹理自然不规则,肌肉纤维走向清晰,每一块原切肉纹理均随机生成,无完全相同的两块,且纹理过渡自然流畅。原切肉解冻时,仅有少量血水渗出,属正常现象。
  合成肉纹理为人工拼接,整齐刻意,有明显断层感,是碎肉拼接痕迹。解冻后可能析出大量水分,甚至有胶状物质,均为添加剂所致。煎制时,原切肉缩水率低,能保持原有形状和口感,香气纯正浓郁;合成肉则易散碎,伴有化学添加剂异味,难以入口。因此,通过观察形态纹理和煎制表现,可有效辨别原切肉和合成肉。
  五、行业思考:“原切” 概念被滥用的影响与反思

  (一)监管强化:创新监管模式实现精准打击
  针对 “原切” 肉市场的混乱状况,监管部门积极采取行动,开展全方位、多层次整治,遏制虚假宣传现象。福建、广东等地市场监管部门聚焦线上平台,采用 “线上关键词监测 + 线下后厨突查” 的创新监管模式,形成严密监管闭环。福州市仓山区市场监管局首创 “消费者评价反推法”,通过分析消费者差评,捕捉虚假宣传线索。在某外卖平台,执法人员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部分商家宣传的 “原切牛排”“原切牛肉意面” 等产品被消费者频繁吐槽口感和肉质问题,疑似为合成肉或调理肉。执法人员据此锁定可疑商家,进行线下突击检查,使虚假宣传行为无处遁形。
  2025 年上半年,仓山区市场监管局运用此创新方法成功查处 12 起虚假宣传案件。执法过程高效严谨,从固定电子证据到现场检查、责令整改和立案调查,各环节紧密衔接。这些行动对违规商家起到警示作用,向市场传递监管部门对虚假宣传 “零容忍” 的强烈信号,促使商家规范经营行为,确保产品标注准确、宣传内容真实,保障消费者知情权。
  (二)消费者意识提升:理性消费抵制概念营销

  在 “原切” 乱象影响下,消费者逐渐觉醒,主动学习相关知识,运用理性思维和专业知识保护自身权益,抵制商家的 “概念营销”。越来越多消费者在购买肉类制品时采用 “三问法”:一问配料表是否纯净,仔细排查是否含有添加剂,一旦发现乳酸钠、卡拉胶等添加剂,便排除其为原切肉的可能;二查执行标准是否合规,查看产品包装执行标准,确认是否符合原切肉国家标准,只有以 “GB” 开头的标准才有可能是真正的原切肉;三验纹理形态是否自然,通过肉眼观察肉的纹理走向和形态,原切肉纹理自然粗长,合成肉纹理则整齐刻意,可能伴有断层感。
  消费者逐渐认识到价格并非判断 “原切肉” 的唯一标准,高价未必能买到真正的原切肉,对低价引流且宣传模糊的产品保持警惕。在社交媒体上,消费者自发分享 “避坑经验”,形成强大舆论监督力量。当商家虚假宣传行为被曝光,消费者通过 “差评” 和 “不再购买” 表达不满,使商家为不诚信行为付出代价。消费者意识的提升不仅是对自身权益的维护,也推动肉类市场朝着诚信、健康方向发展。
  “原切肉” 市场乱象本质上是商家对消费者信任的恶意损害。当腌制肉冒充 “原切”、合成肉攀附 “高端”,不仅考验监管力度,更考验行业道德底线。作为消费者,应掌握辨别方法,对虚假宣传坚决说 “不”。因为每一次理性消费选择,都是在为构建诚信的食品市场奠定基础。
  若您遭遇过标注 “原切” 实际为调理肉的情况,或遇到虚假宣传时,您是如何维护自身权益的?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经验与见解!(数据支持:福建省产品质量研究院、福州市仓山区市场监管局、《中国消费者报》调查)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文章来源:肉类食品网     文章作者:豆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2025年员工餐厅食材配送(肉类、蔬菜、水产、水果等)2025/8/13 18:31:46
2025年8月13日全国肉类市场行情综述2025/8/13 14:47:20
2025年8月13日全国肉类市场价格日报2025/8/13 14:45:24
2025年二季度黑龙江畜牧业数据统计2025/8/13 9:52:54
2025年二季度黑龙江肉类市场分析2025/8/13 7:52:54
深圳市公安局轨道分局食材配送服务项目(鲜肉类)招标公告2025/8/12 18:16:18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5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