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低谷期 “抄底”:差异化投资策略构建成本优势壁垒
(一)行业深度调整期,资产估值显著折价
当前,生猪市场正处于深度调整阶段,行业格局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自 2024 年始,生猪价格持续下行,行业整体深陷亏损泥淖,颓势延续至今。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在 4042 万头高位波动,远超 4100 万头的 “合理区间” 红线,致使市场供应严重过剩。养殖成本维持在每公斤 16.2 元,而猪价却滑落至 14 元 / 公斤,每头生猪亏损达 35.77 元。在此严峻形势下,中小散户资金链濒临断裂,众多企业为缓解资金压力,被迫出售资产。
羌都畜牧,作为新疆养猪业的领军企业,在行业深度调整的背景下,成为市场关注焦点。该企业拥有 22 万头基础母猪、7 座规模化猪场,年饲料产能高达 50 万吨。在行业景气阶段,此类优质资产估值通常溢价 30%。然而,受市场低迷影响,为谋求新的发展契机,羌都畜牧选择与天康生物开展战略合作,实现资源整合与优势互补。
天康生物在此轮行业调整中,凭借精准的市场研判和果断的决策,实施了极具战略意义的投资举措。类比股票市场熊市中投资者买入被低估股票,天康生物在生猪行业 “熊市” 中,收购了被市场低估的羌都畜牧优质资产。据估算,此次收购成本较 2022 年高峰期至少降低 40% 以上,为天康生物后续发展构筑了坚实的成本优势基础。
(二)政策导向明确,产能调控下的战略机遇期
2024 年 7 月 23 日,农业农村部明确提出 “严控新增产能” 政策,此政策的出台对生猪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新建猪场审批程序趋严,土地、环保等审批手续繁琐且耗时较长,大幅增加了企业通过新建猪场扩大产能的难度。
天康生物与羌都畜牧的并购项目,巧妙契合政策导向,有效规避了政策限制。通过收购羌都畜牧现有产能,天康生物不仅响应了 “调减能繁母猪” 的政策要求,还成功绕过新建猪场漫长的审批周期。原本需 3 年方能完成的产能扩张,借助并购在短短 6 个月内得以实现,充分把握政策红利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这一战略举措充分彰显了天康生物对政策导向的深刻理解和精准把握,以及在复杂市场环境中灵活调整战略的卓越能力。在政策利好的推动下,天康生物抓住难得的战略机遇期,为自身在生猪行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规模跃升:战略布局驱动产业升级,加速实现千万出栏目标
(一)母猪规模跨越式增长,构建千万出栏产业架构
在生猪养殖行业中,天康生物此前在区域内具备一定影响力,但与行业头部企业相比,规模和市场份额仍存在较大差距。收购前,天康生物能繁母猪存栏量约 14 万头 ,年出栏生猪不足 200 万头。与牧原股份 343 万头母猪、温氏股份 185 万头母猪的庞大体量相比,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弱,行业存在感较低。
随着羌都畜牧 51% 股权的成功纳入,天康生物母猪规模实现爆发式增长,迅速突破 36 万头。若将后备母猪计算在内,总产能逼近 45 万头。这一显著增长使得天康生物母猪规模短期内暴增 50% 以上,年出栏能力提升至 600 - 800 万头。凭借这一跨越式发展,天康生物成功跻身全国生猪养殖 “第二梯队”,实现从区域小龙头向全国市场参与者的战略转型。
(二)优化产能扩张路径,效率驱动重塑竞争格局
生猪养殖行业从建厂到满产,通常需经历 3 - 5 年的漫长周期,期间需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土地购置、猪场建设、设备安装等环节,并面临市场行情波动、疫病防控等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天康生物通过并购羌都畜牧,创新性地跳过了漫长的自建周期,直接获取成熟产能,实现了效率驱动的产业升级。
羌都畜牧的 7 座猪场均配备先进的自动化环控系统,该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猪舍内温度、湿度、氨气浓度等关键环境参数,并依据预设标准自动调节通风、加热、降温等设备,为猪只生长创造了稳定、舒适的环境。在此条件下,羌都畜牧 PSY(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高达 24 头,较行业平均水平的 22 头高出 2 头,显著提升了养殖效率。
此外,羌都畜牧饲料厂紧邻猪场的独特区位优势,使其在饲料原料采购成本上较内地降低 8%,直接降低养殖成本 0.8 元 / 公斤。结合高效养殖管理和先进设备设施,羌都畜牧整体养殖成本较行业平均水平低约 1.5 元 / 公斤。
天康生物通过此次并购,不仅获得优质产能和成本优势,还节省大量时间和资金成本。原本需数年实现的产能扩张目标,借助并购短期内得以达成,有效重塑了行业竞争格局。天康生物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果断决策,在生猪养殖行业实现弯道超车,拓展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新疆战略:资源与政策双重赋能,打造西北养殖产业集群
(一)依托区域资源优势,构筑成本领先战略优势
在生猪养殖成本结构中,饲料成本占比高达 70%,是影响养殖效益的关键因素。新疆作为玉米、大豆等饲料原料主产区,凭借独特地理优势和丰富自然资源,为生猪养殖行业提供了显著的成本优势。
羌都畜牧作为新疆生猪养殖行业的标杆企业,充分利用本地饲料原料资源优势,自建饲料厂,实现从原料采购到饲料生产的全流程自主可控,有效保障了饲料供应稳定性和成本优势。据统计,羌都畜牧饲料成本较山东、河南等内地省份低 15% 左右 ,仅玉米一项,每吨成本较内地低 120 元。这一成本优势使其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即便在猪价低迷时期,仍能维持一定盈利空间。
天康生物作为新疆饲料行业龙头企业,年饲料产能超过 300 万吨,在新疆乃至全国市场拥有广泛市场份额和良好品牌声誉。此次与羌都畜牧合作,双方在饲料业务领域的协同效应将进一步释放。通过优化供应链、整合采购渠道、共享生产技术等举措,有望将饲料成本再降低 5%。这意味着每头生猪养殖成本将降低约 100 元,进一步夯实了成本领先战略优势,增强了市场风险抵御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二)政策红利加持,打造西北肉类产业枢纽
随着 “运猪” 向 “运肉” 政策的深入推进,新疆作为 “一带一路” 核心区,迎来了肉类加工出口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逐步成为肉类加工出口重要枢纽。这一政策调整不仅是生猪产业布局的重大变革,更是对新疆独特区位和资源优势的深度挖掘与利用。
天康生物凭借前瞻性战略眼光,提前在屠宰加工领域布局,目前已具备 20 万吨屠宰产能。羌都畜牧在养殖环节的强大实力与天康生物在屠宰加工领域的优势形成良好互补。双方合作将助力天康生物构建从 “饲料 - 养殖 - 屠宰 - 深加工” 的全产业链闭环,实现产业一体化发展。
未来,借助中欧班列便捷的国际物流通道,天康生物计划将冷鲜猪肉直接出口至中亚市场。此举不仅能够规避东部沿海地区激烈的市场竞争,还能开拓新的国际市场空间。中亚地区肉类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对猪肉需求呈逐年增长态势。天康生物冷鲜猪肉凭借优质品质和稳定供应,有望在中亚市场迅速打开局面,赢得市场认可。这将为天康生物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提升其国际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为新疆肉类产业走向国际市场搭建重要桥梁。
四、并购潮启幕:行业整合加速,头部企业引领产业变革
(一)中粮系资本运作,引领行业整合浪潮
在生猪养殖行业变革进程中,中粮集团作为天康生物实际控制人,凭借雄厚资本实力和卓越资源整合能力,积极布局,推动行业格局重塑。中粮集团作为农业领域的央企,在生猪养殖领域已取得显著布局成果。旗下中粮家佳康拥有 90 万头能繁母猪,是行业内的重要力量,加之与牧原股份合作的部分代养产能,中粮系在生猪养殖领域影响力持续扩大。
天康生物对羌都畜牧的收购,是中粮系在生猪养殖产业版图中的关键布局举措。若此次收购顺利完成,天康生物母猪规模有望扩充至 80 万头。届时,中粮家佳康、天康生物以及牧原代养产能协同发展,总产能将逼近 200 万头,有望跻身全国前三,打造具有强大竞争力的 “央企版” 生猪产业集群。
中粮集团的一系列资本运作,充分体现其在生猪养殖行业深耕发展的战略决心,犹如行业整合的 “冲锋号”。凭借央企的资源优势、政策支持和资金实力,中粮系在行业变革中占据有利地位,为旗下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提供坚实后盾,助力其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行业集中度快速提升,中小猪企面临整合压力
当前,中国生猪养殖行业集中度相对较低,CR10 仅为 20%,与美国 70% 的集中度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这也意味着行业具备广阔的整合空间和发展潜力,预示着行业将迎来深刻变革。
2025 年上半年,行业并购重组案例频繁涌现。正邦科技与双胞胎集团的合作具有代表性,正邦科技在市场波动和经营困境双重压力下陷入债务危机,双胞胎集团抓住机遇通过重组获得其优质资产和产能,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温氏股份收购广东筠诚和瑞环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股权,为其在生猪养殖产业链延伸和完善迈出重要一步。
这些并购案例并非偶然,而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市场竞争加剧、行业利润压缩的背景下,拥有稳定产能但受资金链困扰的地方龙头企业成为资本关注焦点。其土地、猪场、技术等资源对渴望扩大规模、提升市场份额的企业具有极大吸引力。
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间内,并购重组案例将持续增加,行业集中度将加速提升,“散户退出、巨头整合” 趋势将愈发明显。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中小猪企,若不能及时调整战略、提升竞争力,很可能成为下一轮整合对象。而具备强大资本实力和战略眼光的企业将在行业整合浪潮中不断壮大,成为行业领军者,引领中国生猪养殖行业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结语:逆周期扩张的战略逻辑与行业展望
天康生物收购羌都畜牧,不仅是两家企业间的资本运作,更是中国生猪产业从 “散养时代” 迈向 “集团化时代” 的标志性事件。在行业寒冬期,多数企业因亏损压力收缩业务时,天康生物凭借敏锐市场洞察力和强大资本实力,逆势扩张,通过并购实现规模快速增长,这是一次大胆且明智的战略抉择。
此次收购能否成为天康生物在生猪养殖行业的 “破局点”,关键在于能否有效整合羌都畜牧资源,将产能优势转化为成本优势。在未来市场竞争中,成本控制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要素。只有具备成本优势,企业才能在价格战中占据主动,在市场波动中保持稳定发展。若天康生物能充分发挥双方在饲料、养殖、屠宰等环节的协同效应,优化生产流程,降低运营成本,在下一轮猪周期(预计 2026 年到来)中,将抢占市场先机,实现跨越式发展。
可以确定的是,随着央企、资本大鳄加速进入生猪养殖行业,中国养猪业已迎来 “并购元年”,行业格局正经历深刻重塑。未来三年,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规模化巨头将不断涌现。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具备优势的企业,将通过并购不断壮大,成为行业领军者;而缺乏竞争力的中小猪企可能在行业整合浪潮中逐渐被淘汰。
生猪养殖行业并购潮是否会持续升温?下一个被整合的目标是谁?这不仅是行业内关注焦点,也受到资本市场和广大消费者的高度关注。欢迎各界人士在评论区分享观点,共同见证中国生猪养殖行业的深刻变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