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频道
产经·企业  曝 光 台  本网动态  畜牧舆情  
当前位置:首页产经·企业名企动态 → 文章内容

天康生物收购羌都畜牧:西部猪王进阶与国资养猪新局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5/8/28 9:28:47 关注:93 评论: 我要投稿

  一、51% 股权收购落定:天康生物剑指 500 万头出栏新目标

  (一)南疆版图强势拓展,产能规模跨越式提升

  在养猪行业激烈的竞争态势下,企业的每一项战略布局皆备受关注。8 月 25 日,天康生物发布重要公告,宣布与新疆七星羌都集团农牧有限公司、新疆羌都畜牧科技有限公司签署《关于新疆羌都畜牧科技有限公司之股权收购框架协议》,拟以现金支付方式收购羌都畜牧 51% 的股权。此消息一经披露,在行业内引发广泛关注。
  当前,天康生物能繁母猪存栏约 15 万头,而羌都畜牧作为南疆地区生猪养殖的重要企业,存栏母猪达 8 万头左右。若此次收购顺利完成,天康生物的能繁母猪存栏将跃升至 23 万头,为其生猪出栏量的大幅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从产能规划角度审视,天康生物的发展目标十分明确。公司原本制定了宏伟的出栏计划,2025 年计划出栏规模为 350 - 400 万头,并立志在未来 2 - 3 年内达到 500 万头出栏规模。羌都畜牧年产能接近 150 万头,收购完成后,天康生物在新疆的生猪产能预计将突破 300 万头。届时,加上其在甘肃、河南等地的产业布局,一个以新疆为核心,辐射甘肃、河南的 “铁三角” 产区将强势崛起,有望跻身全国养猪前十阵营。
  在区域布局方面,羌都畜牧在南疆地区布局广泛,具有显著影响力。其采用 “自繁自养” 模式,旗下拥有七家子公司,业务涵盖饲料生产加工、畜牧养殖、肉食品加工、储藏、销售等多个环节,已发展成为集多种业务于一体的专业化养殖企业。这与天康生物在新疆已有的 150 万头生猪产能形成强大的协同效应,进一步完善了天康生物在全疆的产业布局,使其在西部地区的竞争优势更加突出。
  (二)业务结构深度调整:养殖板块成为第一增长极

  此次收购的影响,不仅体现在产能规模的扩张上,更深刻地改变了天康生物的业务结构。长期以来,天康生物以饲料业务为起点,在发展进程中逐步涉足生物制药、种畜禽养殖等业务领域。然而,近年来,生猪养殖业务发展迅猛,在公司业务版图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2024 年,生猪养殖业务在公司营收中的占比达到 35.84%,首次超越饲料业务(31.12%),成为公司第一大业务单元。这一变化并非偶然,而是公司多年来在生猪养殖领域持续投入与发展的成果。随着羌都畜牧的加入,预计 2025 年养殖营收占比将进一步突破 40%,彻底改变公司 “饲料 + 养殖” 双轮驱动的原有格局,形成以生猪养殖为核心的全新业务架构。
  从市场布局层面分析,此次收购也为天康生物开拓了新的市场空间。羌都畜牧的销售网络覆盖全国,尤以西北、西南、华中地区为主。这使得天康生物在巩固西北市场的基础上,能够更顺利地向西南、华中地区拓展,形成 “西北稳固、中原渗透、西南突破” 的全国化布局,进一步提升其在全国生猪市场的份额与影响力。
  二、从 64 万头到 500 万头:西部猪王的国资背景与扩张逻辑

  (一)兵团国资赋能:稳健扩张的坚实支撑
  在养猪行业的发展历程中,天康生物发展迅速,其背后的国资背景无疑是关键因素之一。作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控股的上市公司,天康生物第一大股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持股比例高达 23.35% ,这一坚实的国资背景为其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持。
  在 2018 - 2024 年这关键的 6 年时间里,天康生物的生猪出栏量实现了显著增长,从 64 万头增长至 303 万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 30%,这样的增长速度在行业内表现突出。与其他激进扩张的企业不同,天康生物始终秉持稳健的财务策略,将资产负债率严格控制在 50% 以下,而同期行业平均资产负债率高达 70%。这种稳健的财务状况,使天康生物在市场波动中始终保持稳定的发展态势,有效避免了因过度负债而陷入财务困境的风险。
  天康生物的国资背景带来诸多资源优势。在土地获取方面,凭借兵团的支持,其成本较市场平均水平低 30%。这不仅大幅降低了前期投资成本,还为后续的规模化扩张提供了广阔空间。例如,在建设新的养殖基地时,较低的土地成本使得天康生物能够将更多资金投入到养殖设施的升级与技术研发上,提升养殖效率。
  在饲料原料采购环节,兵团集中议价的模式使天康生物能够以更优惠的价格获取优质原料。这不仅降低了饲料成本,还保证了饲料质量的稳定,为生猪的健康生长提供了有力保障。据统计,通过兵团集中议价,天康生物的饲料原料采购成本较同行业民企降低了 10% - 15%,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形成明显的成本优势。
  金融机构授信额度也是天康生物的一大优势。由于国资背景的信用背书,金融机构对天康生物的授信额度较民企高出 20%。这使得天康生物在资金获取上更加便捷,能够在市场机遇出现时迅速做出反应,加大投资力度,实现逆周期扩张。在 2019 年非洲猪瘟疫情后,市场生猪存栏量大幅下降,天康生物凭借充足的授信额度,迅速扩大养殖规模,抢占市场份额,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全产业链深耕:从 “饲料商” 到 “养殖专家” 的转变

  天康生物的成功,不仅得益于国资背景的支持,更是全产业链深耕战略的成果体现。公司从最初的饲料业务起步,逐步向生物制药、种畜禽养殖、屠宰加工等领域拓展,构建了完整的畜牧全产业链。
  在种源端,天康生物高度重视种猪品质的提升,引入丹系、法系种猪,构建了完善的三级繁育体系。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与遗传改良,其 PSY(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达到 27 头,比行业平均水平高出 15%。这意味着每头母猪能够产出更多健康仔猪,为养殖规模的扩大提供了坚实的种源保障。例如,在新疆的养殖基地,通过采用先进的繁育技术和科学的饲养管理,母猪的繁殖效率得到显著提高,仔猪的成活率也大幅提升。
  在养殖端,天康生物独创的 “聚落式布局” 模式独具特色。每个产区都配套建设了饲料厂、屠宰场、有机肥厂,形成了自给自足的产业闭环。这种布局模式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大幅降低了物流成本和中间环节的损耗。同时,通过将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在成本控制方面,天康生物通过优化养殖流程、提高管理水平,将养殖成本降至 13 - 14 元 / 公斤,低于全国平均成本 15%,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的成本优势。
  在风险控制端,天康生物的饲料业务发挥了重要的稳定作用。在 2024 年猪价低迷时期,许多单纯依赖养殖业务的企业陷入亏损困境,而天康生物的饲料板块却依然保持着 10.85% 的毛利率。这得益于其在饲料市场的多年深耕和品牌积累,以及完善的销售网络和客户群体。饲料业务的稳定盈利,不仅为公司提供了持续的现金流,还在养殖业务面临困境时起到缓冲作用,使天康生物能够平稳度过行业低谷期,为后续的发展积蓄力量。
  三、国资养猪趋势:从 “救市” 到 “重塑” 的行业变革

  (一)国资入场:破解民企扩张困境的关键力量

  在养猪行业的发展进程中,近年来一个显著趋势是国资的深度介入,而天康生物的此次收购,正是这一趋势下的典型案例,对行业变革产生重要影响。
  回顾过去几年,养猪行业经历了剧烈波动。在非洲猪瘟疫情的冲击以及市场供需关系不断变化的背景下,行业格局发生了深刻调整。许多民营企业为抓住市场机遇,选择激进的扩张战略,大规模投资建设猪场、扩充产能。然而,这种快速扩张也带来一系列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资产负债率急剧攀升。据统计,在行业扩张高峰期,部分上市猪企的资产负债率甚至超过 80%,远远高于行业的安全警戒线。
  过高的资产负债率使这些企业在市场波动面前极为脆弱。一旦猪价下跌,企业盈利空间被压缩,而高额债务又使资金压力不断增大,最终导致多家上市猪企陷入重整困境。正邦科技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经历快速扩张后,由于猪价持续低迷和成本压力不断增大,企业陷入严重的债务困境,资产负债率一度高达 90% 以上。
  在这些企业陷入困境之际,国资的身影频繁出现,成为破解困局的关键力量。在正邦科技的重整过程中,江西国资委旗下的江西省国有资本运营控股集团联合深圳高新投等外省国资共同参与,通过债转股、资产承接等方式,为正邦科技注入急需的资金和资源。这不仅帮助正邦科技缓解了债务压力,还为其产能的恢复提供了有力支持。目前,正邦科技的产能已逐步恢复至 300 万头,重新回到行业竞争行列。
  傲农生物的重整同样离不开国资的助力。泉州发展集团(泉州市国资委)和湖北粮食公司(湖北省国资委)联合主导了傲农生物的重整,通过资本公积转增股本的方式,成功引入 17.09 亿元资金。这些资金的注入,使傲农生物的资产负债率从 103.69% 大幅降至 67.80%,企业财务状况得到显著改善。同时,国资的信用背书也增强了市场对傲农生物的信心,为其后续发展提供稳定支持。
  除直接参与企业重整外,国资还通过战略投资、资产承接等方式,深度介入养猪行业。在温氏股份、新希望、金新农、新五丰等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都能看到国资的身影。国资的这些举措,不仅帮助企业缓解了资金压力,还为行业的稳定发展注入强大信心。
  (二)国资逻辑:区域化、集约化、生态化的三重重塑

  与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盲目扩张不同,国资养猪有着清晰且独特的逻辑,正深刻重塑着养猪行业的格局,这种重塑主要体现在区域化、集约化、生态化三个方面。
  在区域化稳产能方面,国资企业充分发挥自身在区域资源协调上的优势,避免跨区域的恶性竞争,致力于保障区域内的生猪供应稳定。天康生物便是典型案例,作为兵团控股的企业,它紧紧聚焦于西北区域,通过多年深耕,已在新疆市场占据重要地位,市场占有率高达 40%。这使得天康生物在新疆地区拥有较强的市场定价权,能够有效应对市场波动,保障当地的生猪供应稳定。而在广东,越秀农牧、广弘控股等四大国企形成强大的养猪矩阵,它们深耕华南区域,共同维护当地的生猪市场秩序,使广东地区的生猪产能更加稳定,供应更加充足。
  集约化降成本是国资养猪的又一重要逻辑。通过整合本地的种源、饲料、加工等资源,国资企业实现了产业链的优化升级,从而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天康生物在新疆自建 30 万吨无抗饲料厂,这一举措使其饲料成本较外购降低了 12%。通过自主生产饲料,天康生物不仅能更好地控制饲料质量和成本,还能确保饲料的稳定供应,为生猪养殖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国资企业还通过整合种源资源,优化种猪繁育体系,提高了生猪的品质和养殖效率,进一步降低了养殖成本。
  生态化可持续发展也是国资养猪的重要目标。在环保要求日益严格的当下,国资企业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加大在环保方面的投入,致力于实现养殖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天康生物配套建设了有机肥厂,每年能够处理鸡粪 20 万吨,将养殖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用于周边农田的施肥,形成了 “养殖 - 肥料 - 种植” 的绿色循环发展模式。这不仅减少了养殖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还为企业创造了新的经济效益。据统计,通过这种生态化的发展模式,天康生物的环保投入较民企降低了 25%,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四、后收购时代:挑战与机遇并存
  (一)整合挑战:从 “物理叠加” 到 “化学融合”
  收购羌都畜牧,对天康生物而言,是一次重大战略布局,但同时也带来一系列严峻挑战,整合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稍有差池就可能影响整个战略的实施效果。
  种猪体系的协同融合是天康生物面临的首要难题。天康生物现有的种猪体系以丹系种猪为主,而羌都畜牧则以法系种猪闻名。这两种不同系别的种猪在基因特性、生长周期、繁殖性能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如何将这两种种猪体系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进一步提升 PSY(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至 28 头,是天康生物必须攻克的技术难关。目前,行业龙头牧原股份的 PSY 已达到 30 头,天康生物若想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更有利地位,缩小与牧原股份的差距,就必须在种猪体系的协同上取得突破。为此,天康生物需要加大在基因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组建专业的科研团队,深入研究丹系和法系种猪的基因特性,通过科学的选育和杂交技术,培育出更具优势的种猪品种。
  区域市场的磨合也是不容忽视的挑战。南疆地区与天康生物传统的西北市场在养殖习惯、市场需求、销售渠道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南疆地区的养殖户在养殖方式上更注重传统经验,而天康生物推行的智能化养殖标准,如环境控制精度要求达到 ±1℃,对于南疆地区的养殖户来说,可能需要一定时间来适应和接受。如何将天康生物的先进养殖标准快速植入南疆地区,同时又能保留羌都畜牧在当地的本地化渠道优势,实现两者的优势互补,是天康生物在市场磨合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天康生物可以通过加强与当地养殖户的培训和沟通,提高他们对智能化养殖的认识和接受程度,同时,充分利用羌都畜牧在南疆地区建立的销售网络,拓展市场份额,实现区域市场的深度融合。
  (二)行业启示:国资主导下的养猪业新态势
  天康生物收购羌都畜牧这一举措,不仅对自身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也为整个养猪行业带来诸多启示,勾勒出在国资主导下养猪业未来发展的清晰轮廓。
  产能结构优化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中小散户由于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劣势,难以应对市场波动和行业变革,正加速退出市场。预计到 2025 年,将有 10% 的低效产能出清。而国资背景的区域龙头企业,凭借其强大的资金实力、政策支持和资源整合能力,市场占有率将逐步提升至 30%。这些国资龙头企业将在稳定市场供应、平抑价格波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成为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例如,在市场供应过剩时,国资龙头企业可以通过调节产能,减少生猪出栏量,避免价格过度下跌;而在市场供应不足时,则可以加大产能投入,保障市场供应稳定。
  产业链价值重构也是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传统的养猪业主要以卖生猪为主,产品附加值较低。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和消费升级的趋势,养猪业正逐渐从 “卖生猪” 转向 “卖鲜肉 + 深加工”。天康生物正在建设的 10 万吨屠宰加工项目,就是其在产业链价值重构方面的重要举措。通过屠宰加工,天康生物可以将生猪转化为鲜肉和各种深加工产品,如火腿肠、腊肉等,将生猪附加值提升 20%。这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还能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政策与市场的协同对行业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农业农村部提出 “母猪存栏调减 100 万头” 的要求,这是政策对行业产能的宏观调控。国资企业由于对政策的理解和把握更加准确,能够精准控制产能节奏,避免出现 “一哄而上、一哄而散” 的周期乱象。在市场价格低迷时,国资企业可以凭借政策支持和资金优势,坚持生产,稳定市场供应;而在市场价格高涨时,则可以合理扩大产能,获取经济效益。这种政策与市场的协同,将推动养猪行业朝着更加稳定、健康的方向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结语:“兵团铁骑” 邂逅 “市场浪潮”
  天康生物收购羌都畜牧这一战略举措,恰似投入养猪行业领域的巨石,在行业中激起层层波澜,其产生的影响既深刻又长远。这不仅是天康生物自身发展进程中的关键里程碑,更是国资养猪模式于市场环境下成功实践的有力证明。
  在充满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养猪行业里,天康生物依托国资背景所具备的稳定性,以稳健之姿应对市场周期的起伏波动。其构建的全产业链布局,从种源供应到养殖环节,再延伸至屠宰加工,形成了完整且高效的产业闭环,切实有效地抵御了市场风险。通过在区域内的深度耕耘,天康生物在新疆地区构筑起坚固的竞争壁垒,已然成为区域养猪业的领军企业。这种 “国资属性 + 市场机制” 的融合模式,在当下生猪行业深度调整与洗牌的关键阶段,正逐步凸显其优势,成为众多企业跨越行业周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
  随着 500 万头出栏目标的日益趋近,天康生物在行业中的地位愈发关键且重要。其是否能够凭借 “西部猪王” 的强大实力,改写全国养猪行业的竞争格局,已成为业界高度关注的焦点。这场由国资主导的养猪产业变革,才刚刚开启序幕,未来发展蕴含着无限可能。
  在这个变革的时代背景下,国资大规模进入养猪领域,对行业周期波动究竟起到 “稳定器” 作用,还是充当了 “催化剂”,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与探讨的问题。诚邀各位读者在评论区分享高见,让我们共同关注养猪行业的发展动态,见证这一行业的变革与发展历程。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文章来源:现代畜牧网     文章作者:豆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天康生物:9月1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5/9/2 10:24:22
天康生物: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约3.38亿元 同比增长22.27%2025/9/1 14:05:57
天康生物:公司上半年自繁自养平均成本已降至12.55元/公斤2025/8/29 14:29:52
猪价跌穿成本线,这家企业却豪掷千金“抄底”!天康生物收购羌都畜牧,暗藏四大战略图2025/8/26 10:36:25
天康生物拟收购羌都畜牧51%股权,提高公司生猪产业市场份额2025/8/26 9:53:33
天康生物:始终聚焦于畜牧主业的发展2025/8/13 18:22:16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5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