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频道
产经·企业  曝 光 台  本网动态  畜牧舆情  
当前位置:首页产经·企业贸易情报 → 文章内容

阿根廷牛肉出口困局:75%依赖中国市场,多元化之路如何破局?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5/9/1 8:20:27 关注:31 评论: 我要投稿

  一、现状直击:中国撑起阿根廷牛肉出口 “半边天”
  (一)惊人依赖度:70%-75% 牛肉销往中国
  阿根廷牛肉出口联盟(ABC)主席拉维蒂诺近期发出警示:2025 年上半年,阿根廷 70%-75% 的牛肉出口集中于中国市场,年出口额超过 25 亿美元,中国稳居其第一大买家之位。此数据背后,体现的是中阿牛肉贸易的深度关联。自 2018 年中阿牛肉贸易协议升级以来,阿根廷对华牛肉出口量年均增长 12%,2024 年更是创下 76.35 万吨的历史新高。
  从价格维度分析,阿根廷牛肉依托潘帕斯草原天然放牧、成本较低的优势,在国际市场具备较强竞争力。2025 年上半年,其对华出口牛肉均价维持在 3800 - 4200 美元 / 吨,相较于澳大利亚、美国等牛肉出口国,性价比优势显著,契合中国市场从高端餐饮至普通家庭的多元需求。例如,国内众多烤肉店主打阿根廷谷饲牛肉,以实惠价格吸引消费者,使得阿根廷牛肉成为大众餐桌上常见的食材。
  (二)牛内脏出口协议迎来突破
  在深化与中国市场合作的进程中,阿根廷正加速开拓新的增长点:价值 1.2 亿美元的牛内脏出口协议已完成技术及卫生条款磋商,预计 11 月正式签署。据阿根廷牛肉促进协会(IPCVA)披露,2025 年前四个月,该国牛内脏出口量达 3.91 万吨,其中牛舌等高端产品单价超过 3180 美元 / 吨,协议落地后有望带动年出口额增长 20% 以上。
  当前,阿根廷牛内脏出口已在国际市场初露锋芒。2025 年 4 月,其牛内脏出口量 9200 吨、价值 1580 万美元,平均单价 1730 美元 / 吨。换算成人民币,每公斤约 12 元,若以牛肚等常见品类计算,每斤价格不到 7 元,仅为国内同类产品价格的 60% - 70%。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牛内脏消费市场,火锅、卤味等餐饮业态蓬勃发展,对牛肚、黄喉等牛内脏需求旺盛,年增速超过 15%。一旦协议生效,阿根廷牛内脏将凭借价格与品质优势,迅速抢占市场份额,成为中阿贸易新的亮点。
  二、单一市场风险:巴西竞争加剧,政策波动暗藏危机

  (一)国际竞争白热化:巴西 “截胡” 中国市场

  在国际牛肉市场的激烈竞争态势下,巴西成为阿根廷最为强劲的竞争对手。拉维蒂诺指出,由于对美出口受阻,巴西将大量牛肉转销至中国,给阿根廷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压力。2024 年,巴西对华牛肉出口量达 133 万吨,占据中国进口牛肉市场 47% 的份额,远超阿根廷。2025 年,巴西对华牛肉出口量更是激增 15%,达到 132.3 万吨,这一数据直接压缩了阿根廷在中国市场的份额。
  两国在冷冻牛肉领域的价格竞争也日益激烈。为争夺中国市场,阿根廷和巴西不断压低价格,致使阿根廷牛肉均价从 2022 年的 5900 美元 / 吨降至 3360 美元 / 吨,利润空间被压缩了 18%。这种激烈的价格竞争,不仅使阿根廷牛肉企业的利润大幅减少,也让整个阿根廷牛肉产业面临严峻挑战。
  (二)“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的隐患
  高度依赖单一市场的风险正逐步显现。2025 年 3 月,因阿根廷 2550 厂等企业违约,中国暂停部分工厂牛肉进口,当月阿根廷对华出口量骤降 23%。这一事件让阿根廷深刻认识到,过度依赖中国市场,一旦出现问题,将对其牛肉产业造成巨大冲击。
  此外,中国近年来加强进口牛肉保障措施调查,海关监管趋严,叠加国际地缘政治波动,使得阿根廷牛肉产业对中国市场的 “依赖症” 成为高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中国市场的任何政策调整或需求变化,都可能对阿根廷牛肉出口产生重大影响。例如,中国对进口牛肉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检疫要求不断提高,若阿根廷牛肉不能及时满足这些要求,就可能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
  三、破局之路:多元化战略加速,瞄准美日高价值市场

  (一)深耕中国市场:从 “卖牛肉” 到 “卖全产业链”
  尽管阿根廷在积极寻求市场多元化,但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依旧不可替代。阿根廷并未打算放弃中国市场,而是选择升级与中国的合作,进一步挖掘市场潜力。除了即将签署的牛内脏出口协议,阿根廷还在推动 30 家肉类工厂获得中国注册资质,计划拓展冷鲜牛肉、有机牛肉等高端产品的出口。
  这些高端产品在市场上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2025 年上半年,阿根廷对华冷鲜牛肉出口量增长了 35%,单价较冷冻牛肉高出 40%,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例如,盒马鲜生等生鲜电商平台上,阿根廷谷饲冷鲜牛肉的销量持续增长,其细腻的口感和丰富的大理石花纹,深受消费者喜爱,价格虽比普通冷冻牛肉高出不少,但依然供不应求。这不仅提升了阿根廷牛肉在中国市场的品牌形象,也为其带来了更高的利润空间。
  (二)开拓 “第二战场”:美国、日本市场成突破口

  面对单一市场的风险,阿根廷正加速 “去中国化” 尝试,积极开拓美国和日本市场,将其作为市场多元化的突破口。
  在美国市场,阿根廷目前的出口配额仅为 2 万吨,但他们正通过双边谈判争取将配额扩大至 5 万吨。为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阿根廷还计划推动高端谷饲牛肉进入美国商超渠道,目标是在 2026 年使对美出口额突破 5 亿美元。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牛肉消费市场之一,对高品质牛肉的需求旺盛。阿根廷牛肉凭借其独特的风味和相对较低的价格,有望在美国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在日本市场,阿根廷全力争取日本开放全境牛肉进口。目前,阿根廷计划在 2025 年底前完成 30 家工厂的日本农林水产省认证,瞄准寿司、刺身等高端消费场景。预计首年出口量可达 1.5 万吨。日本消费者对牛肉品质要求极高,阿根廷牛肉在满足日本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后,有望凭借其高品质和独特风味,在日本高端牛肉市场分得一杯羹。
  四、内忧未解:存栏下降、屠宰量低,制约出口潜力

  (一)养殖业深陷 “缩水” 困境
  阿根廷牛肉产业不仅面临外部市场的挑战,内部生产也遭遇诸多困境。受干旱和饲料成本上涨影响,阿根廷牛存栏量持续下降。据阿根廷农牧渔业部数据显示,2025 年,阿根廷牛存栏量降至 5000 万头,较 2020 年减少 12%。在过去的五年里,存栏量平均每年下降 2.5%,这一趋势严重制约了牛肉的产量。
  除了存栏量下降,阿根廷的屠宰效率也令人担忧。目前,阿根廷牛平均屠宰重量仅 220 公斤 / 头,远低于巴西的 240 公斤、澳大利亚的 300 公斤。这意味着每头牛的出肉量比国际同行少 15%-20%,直接影响了高端牛肉的产出。例如,在高端牛排市场,由于阿根廷牛肉的大理石花纹不够丰富,肉质不够紧实,很难满足高端消费者的需求,导致其在国际高端牛肉市场的竞争力不足。
  (二)加工产业面临 “停工潮”
  2025 年以来,阿根廷牛肉加工产业陷入停工危机。已有 6 家牛肉加工厂因成本高企宣布停工,其中包括 1399 厂等大型企业。这些工厂的停工导致出口加工能力下降了 10%,严重影响了牛肉的出口。
  阿根廷农村协会警告称,如果政府不取消出口限制、补贴饲料成本,年底前可能再有 15% 的加工厂停产。一旦这种情况发生,将进一步加剧供应链危机,导致牛肉出口受阻,价格波动加剧。加工厂停工还会带来大量工人失业,给社会稳定带来负面影响。
  五、未来展望:在平衡中寻找 “安全边际”
  (一)短期:牛内脏协议成 “及时雨”
  11 月即将签署的牛内脏出口协议,无疑将为阿根廷牛肉产业注入一剂 “强心针”。这一协议的达成,不仅是中阿贸易合作的又一重要成果,更是阿根廷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环境中寻求突破的关键举措。预计协议生效后,每年将为阿根廷带来 1.2 亿美元的稳定外汇收入,有效缓解因牛肉价格下跌导致的出口收入压力。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随着牛内脏等副产品出口的增加,其在阿根廷牛肉出口中的占比有望在短期内从目前的 15% 提升至 25%。这不仅有助于分散单一肉类产品的市场风险,还能进一步挖掘阿根廷牛肉产业的潜力,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以牛舌为例,作为牛内脏中的高端产品,其在国际市场上一直备受青睐,价格也相对较高。阿根廷丰富的牛舌资源,一旦进入中国市场,必将受到消费者的热烈欢迎,为阿根廷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二)长期:多元化是唯一 “解药”
  从长远视角来看,阿根廷牛肉产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摆脱对单一市场的过度依赖,推进市场多元化战略。拉维蒂诺强调,阿根廷需在 3 - 5 年内将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度降至 50% 以下,通过构建 “三足鼎立” 的出口格局,降低市场风险。
  在这个过程中,阿根廷将继续巩固与中国市场的合作,保持一定的市场份额,确保出口规模的稳定。同时,加大对美国、日本等高价值市场的开拓力度,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出口利润。此外,积极拓展中东市场,满足当地日益增长的牛肉需求,为出口增长提供新的动力。
  为实现这一目标,阿根廷还需从国内产业入手,加强自身竞争力。推进规模化养殖,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牛的存栏量和屠宰重量。力争将屠宰重量提升至 250 公斤 / 头以上,以满足国际市场对高品质牛肉的需求。只有如此,阿根廷牛肉才能在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结语:从 “依赖” 到 “平衡”,阿根廷牛肉的生死突围

  阿根廷牛肉的困境,折射出全球农产品贸易的深层逻辑 —— 不存在永远的 “稳定市场”,唯有不断迭代的抗风险能力。当 75% 的鸡蛋置于同一个篮子中,无论是加大篮子容量,还是拓展更多篮子,都需要勇气与智慧的双重支撑。
  对于中国市场而言,阿根廷的多元化战略未必是坏事:适度的竞争与多元供应,才能让消费者始终享受 “舌尖上的稳定”。未来,中阿牛肉贸易走向何方?阿根廷能否成功开拓新市场,实现华丽转身?我们拭目以待。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文章来源:肉类食品网     文章作者:豆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平凉红牛肉在“2025首届优质部位牛肉品鉴大会”上再获殊荣2025/9/2 14:22:41
阿根廷牛肉出口:量减价增背后的市场博弈与中国机遇2025/9/2 9:47:59
海关总署:恢复受理乌拉圭一牛肉厂输华2025/9/2 9:31:23
阿根廷牛肉出口:量减价增背后的市场博弈与中国机遇2025/9/2 7:47:59
闽侯县祥谦 澜澄利家超市销售的牛肉不合格2025/9/1 19:28:19
2025年9月1日全国牛肉市场行情综述2025/9/1 14:57:14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5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