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频道
产经·企业  曝 光 台  本网动态  畜牧舆情  
当前位置:首页本网动态本网评论 → 文章内容

生猪产能急刹车:政策组合拳下的产业变革与未来走向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5/9/2 7:54:58 关注:25 评论: 我要投稿

  一、政策组合拳发力:生猪产能迎来 “深度调控期”
  (一)百万头能繁母猪调减计划落地,划定产能 “红线”
  2025 年,在生猪养殖业发展进程中具有特殊意义。年初以来,猪价持续低迷,养殖户面临较大经营压力,市场弥漫着焦虑氛围。5 月,农业农村部一系列调控举措,使整个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自 5 月起,农业农村部密集出台调控政策,明确将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从 4043 万头(2025 年 6 月数据)调减 100 万头,目标降至 3950 万头,使其回归绿色产能区间(3900 万头正常保有量的 105% 以内)。此举措堪称继 2021 年去产能周期后,我国对生猪产业力度最大的一次 “产能调控”。
  回顾 2021 年去产能周期,行业面临严峻挑战,猪价大幅下跌,养殖户遭受重大损失。当前,能繁母猪存栏量长期处于高位,连续 12 个月超过 4000 万头,导致市场供需失衡问题日益突出,猪价持续下行,养殖户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
  在此背景下,农业农村部的调减计划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该计划不仅是简单的存栏量数字调整,更是对生猪产业未来发展的深度布局,旨在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存在的供需失衡问题,推动生猪产业回归健康、稳定的发展轨道。
  (二)“控增量、去存量、严规范” 三维度调控

  为确保能繁母猪调减计划顺利实施,农业农村部从三个维度开展全面调控,构建了系统有效的调控体系。
  严控新增产能:通过政策手段,严格限制养殖场的盲目扩张。暂停审批新建大型养殖场,禁止上市公司通过定增、发债等方式扩大产能。神农集团、巨星农牧等企业受政策影响,终止或暂缓亿元级扩产项目。以神农集团为例,2025 年 7 月 28 日发布公告,终止以简易程序向特定对象发行 A 股股票事项并撤回申请文件,原定募集资金用于产能扩建项目。这体现了企业对政策的积极响应,以及在行业变革时期的审慎决策。
  淘汰低效产能:要求头部企业率先淘汰生产性能低下的能繁母猪,优化猪群结构。牧原股份、温氏股份等企业实施 “母猪优化计划”,淘汰率预计达 15%-20%。牧原股份在 2025 年半年报交流会上表示,计划年底将能繁母猪存栏规模降至 330 万头。截至二季度末,其能繁母猪数量为 343 万头,下半年预计淘汰 13 万头,展现出较大的产能调整力度。
  规范市场秩序:通过禁止向二次育肥户销售商品猪,利用 GPS 轨迹追踪技术切断 “压栏增重” 链条,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牧原股份通过 GPS 轨迹追踪技术监控商品猪流向,二次育肥销售占比已从 2024 年的 12% 降至零,有效规范了市场行为。
  这种全方位的调控措施,对生猪产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加稳定、优质的猪肉供应,保障民生需求。
  二、头部企业集体响应:从 “规模竞赛” 到 “效率比拼”
  在政策引导下,头部猪企积极进行战略调整,从追求规模扩张转向注重效率提升,这一转变是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必然选择,也是行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一)能繁母猪规模 “主动瘦身”
  牧原股份:作为行业领军企业,牧原股份的决策备受关注。截至 2025 年二季度末,其能繁母猪数量为 343 万头,计划年底降至 330 万头。这一调整体现了公司对市场形势的准确判断和战略布局。为提升养殖效率,牧原股份在育种领域加大投入,优化育种体系,PSY(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提升至 32 头,较行业平均水平高 23%,显著提高了养殖产出效率。
  温氏股份:温氏股份积极响应政策,6 月上旬集团营销管理部发布通知,要求严格控制能繁母猪存栏数量,逐步降低现有规模。同时设定中期目标,将出栏均重降至 120 公斤(约 240 斤),并禁止向二次育肥客户销售生猪。温氏股份的举措为行业树立了榜样,体现了龙头企业的政策执行力和行业担当。
  新希望:新希望停止扩张步伐,专注于现有 300 万头能繁母猪的提质增效。公司自建 “猪芯片” 实验室,致力于提升种猪品质和性能。通过持续研发创新,种猪核心群料肉比降至 2.4:1,低于行业均值 2.8:1,提升了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二)成本管控成为 “生存标配”
  政策推动下,企业深刻认识到成本管控的重要性,从粗放式扩张转向精细化运营,通过多种方式降低成本。
  牧原股份:成本下降成效显著,从年初的 13.1 元 / 公斤逐月下降至 7 月的 11.8 元 / 公斤,目标全年降至 12 元 / 公斤,年底计划进一步降至 11 元 / 公斤。牧原股份从养殖全链条优化运营效率,构建产业互联平台,为行业提供 800 多万头仔猪,带动养殖户专业化发展,实现自身成本降低的同时,推动了整个生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温氏股份:运用低蛋白日粮技术,在保证猪只生长性能的前提下,降低豆粕等高价原料使用量,单头猪饲料成本下降 8%。2025 年 5 月,温氏股份养殖综合成本降至 6 - 6.1 元 / 斤,体现了公司在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方面的成果。
  新希望:投入 2 亿元升级数智养殖系统,实现养殖过程智能化管理。这一举措使人工效率提高 30%,疫病防控准确率达 95%,有效降低了人力成本和疫病损失,提升了养殖稳定性和效益。
  三、产业变革深层逻辑:从 “内卷” 到 “提质” 的范式转换

  (一)产能调控背后的周期规律重构
  本轮产能调控不仅是数量调整,更是对猪周期底层逻辑的重塑。传统猪周期中,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化主导市场供需平衡和价格波动。此次调减 100 万头能繁母猪,改变了未来供应预期,增强了猪周期走向的可预测性。
  按照生猪生长周期,能繁母猪存栏量与 10 个月后的生猪供应紧密相关。此次调减预计导致 2026 年二季度起商品猪出栏量同比减少约 900 万头,有效缓解市场阶段性过剩压力。同时,“降体重” 策略发挥作用,6 月生猪宰后均重 90.3 公斤,环比下降 0.6%,减少市场隐性供给约 5%,对稳定市场价格起到关键作用。
  (二)行业竞争核心要素彻底改写
  散户加速退出,规模化进程提速:在政策调控和市场压力下,散户加速退出市场,行业规模化进程明显加快。管理能力弱、资金不足的 500 头以下散户存栏量同比下降 15%,而行业 CR10(前十企业市场份额)突破 25%,规模化养殖占比达 68%。规模化养殖企业凭借技术、管理和资金优势,逐渐成为行业主导力量。
  质量竞争崛起,优质优价成趋势: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品质要求提高,质量竞争成为行业核心要素。农业农村部支持 “适度规模 + 标准化养殖”,引导企业注重养殖标准化和规范化,提升猪肉品质。北京二商、上海梅林等下游企业提高优质猪肉采购比例,草饲猪肉、无抗猪肉等高品质猪肉溢价达 30%,优质优价成为市场趋势。
  产业链纵向整合,抗周期能力增强:为应对市场不确定性,企业加强产业链纵向整合,构建 “养殖 - 加工 - 零售” 一体化模式。牧原股份自建屠宰场产能利用率提升至 85%,实现养殖与屠宰协同发展,降低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温氏股份布局预制菜工厂,拓展业务领域,提升市场竞争力。通过产业链整合,企业抗周期能力增强 40%,在市场波动中能够保持稳定发展。
  四、后市展望:短期阵痛与长期机遇并存
  (一)2025-2026 年价格走势预判
  短期(9-12 月):随着中秋、国庆双节临近,猪肉市场需求进入旺季,消费者采购量增加,企业备货力度加大,预计猪价将迎来反弹,可能回升至 15 - 16 元 / 公斤。但当前产能去化效果尚未充分显现,能繁母猪存栏量调减后,生猪出栏存在时间周期,短期内市场供应仍较充足,前期压栏生猪可能集中出栏,增加供应压力,猪价反弹后将以高位震荡为主,大幅上涨可能性较小。
  中期(2026 年上半年):能繁母猪调减效应将逐步传导至生猪供应端。2025 年下半年能繁母猪存栏量减少,预计 2026 年上半年商品猪出栏量同比下降 3%-5%,市场供需关系得到改善。猪价底部将上移至 14 - 14.5 元 / 公斤,养殖户亏损状况有望缓解,成本控制较好的养殖户有望实现盈利。但由于市场需求增长相对平稳,猪价将维持在相对稳定区间波动,大幅上涨可能性不大。
  长期:随着行业调整升级,生猪产业将进入 “慢增长 + 高质量” 阶段。能繁母猪存栏量保持相对稳定,市场供需更加平衡,猪价波动幅度收窄 30%,养殖利润从依赖市场行情转向依靠效率提升。企业和养殖户将更加注重养殖效率提升和成本控制,通过采用先进技术、优化管理模式等方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部分企业将加大品牌建设和产品研发投入,提升产品附加值,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与养殖户的破局之道
  规模企业:应聚焦 “降本、提质、延链”,加快智能化改造,布局高端猪肉市场。降本方面,利用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优化养殖流程,降低各项成本;提质方面,加强养殖环境控制,采用科学饲养方法,提升猪肉品质和安全性;延链方面,积极拓展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提高产业附加值。例如牧原股份 “状元猪” 品牌入驻盒马鲜生,售价较普通猪肉高 25%,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中小散户:可转向特色养殖(如土猪、黑猪)或加盟龙头企业代养模式,实现差异化发展。特色养殖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通过打造特色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加盟代养模式借助龙头企业技术、管理和市场渠道,降低养殖风险,提高收益。如四川、云南等地生态猪养殖户通过有机认证,售价达 20 元 / 公斤,提升了产品市场竞争力。
  全行业:需密切关注政策执行细节,如 9 月 1 日实施的《畜禽养殖场备案管理办法》对环保的新要求。企业和养殖户应严格遵守政策法规,加强环保设施建设,确保养殖活动符合环保标准。同时,要加强市场动态监测与分析,及时调整养殖策略,以适应市场变化。
  结语
  生猪产能 “急刹车”,本质是产业发展逻辑从追求规模扩张的 “粗放增长” 向聚焦效率质量的 “内涵式发展” 转变。政策推动下,头部企业主动变革拉开行业 “反内卷” 序幕,这场变革旨在使生猪产业摆脱 “大涨大跌” 的周期困境,迈向 “供需平衡、利润稳定” 的高质量发展轨道。对于从业者而言,只有积极拥抱技术升级、强化成本管控、紧跟消费趋势,才能在产业变革中占据优势地位。 (数据支持:农业农村部、卓创资讯、企业财报 )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文章来源:现代畜牧网     文章作者:豆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2025年上半年山东省生猪产业发展形势及后市展望2025/9/2 14:21:32
全国生猪屠宰价格信息(2025年8月18—24日)2025/9/2 11:09:09
2025年9月2日全国生猪市场价格日报2025/9/2 11:05:50
2025年9月1日生猪期货主力合约2511走势全析2025/9/1 15:10:02
2025年9月1日全国生猪市场行情综述2025/9/1 11:31:51
2025年9月1日全国生猪市场价格日报2025/9/1 9:43:21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5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