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频道
产经·企业  曝 光 台  本网动态  畜牧舆情  
当前位置:首页本网动态本网评论 → 文章内容

预制菜的终极考题是 “诚意” 而非 “定义”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5/9/14 22:58:53 关注:103 评论: 我要投稿

  一、舆论风暴:一场由 “预制菜” 引发的信任拉锯战

  (一)罗永浩的 “导火索式” 吐槽
  2025 年 9 月的一个普通周末,社交平台因罗永浩发布的一条微博而引发广泛关注。罗永浩在微博中称:“许久未光顾西贝,今日下飞机后与同事前往就餐,却惊觉菜品几乎均为预制菜,价格却依旧高昂,实在令人难以接受。期望国家尽快推动相关立法,强制要求饭馆明确标注是否使用预制菜。” 此条微博一经发布,迅速引发全网对预制菜的热烈讨论。
  罗永浩作为自带话题热度的公众人物,其言论往往能够精准触及大众关注的焦点。此次吐槽中,他敏锐洞察到消费者对于预制菜最为关注的核心诉求 —— 知情权。他以自身的消费经历为切入点,坦率地表达出大众在餐厅消费时,面对可能以预制菜充当现做菜进行售卖的情况所产生的不满与愤怒。而他提出的 “强制标注预制菜” 这一建议,如同开启大众对餐饮行业信息不透明现象积怨已久的 “情绪阀门” ,致使西贝这家餐饮巨头单日营业额暴跌 100 万元,陷入舆论的风口浪尖,也使得预制菜这一原本在餐饮行业幕后发挥作用的事物,被迫暴露在公众视野之下,接受大众的审视。
  (二)西贝的 “教科书式” 反击与认知错位
  面对罗永浩的质疑,西贝迅速做出回应,展开了一场堪称 “教科书式” 的反击行动。西贝创始人贾国龙亲自出席新闻发布会,言辞坚定地声明 “西贝门店 100% 没有预制菜” 。为了证明自身的清白,西贝开放全国 370 家门店的后厨,欢迎消费者实地参观菜品制作过程,并公布了罗永浩当日所点 13 道核心菜品的详细制作流程说明,试图通过信息透明化的方式消除外界的质疑。
  西贝之所以如此有底气,源于其对国家标准的深入理解。依据 2024 年六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预制菜的定义为经工业化预加工制成、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并且中央厨房制作并配送至自有门店的净菜、半成品、成品菜肴,若符合餐饮食品安全要求,则不纳入预制菜范畴。西贝采用的 “中央厨房预处理 + 门店现制” 模式,从官方定义角度来看,确实不属于预制菜类别。
  然而,西贝精心构建的回应策略,在大众朴素的认知观念面前,却未能达到预期效果。消费者普遍持有 “非现场烹饪即预制” 的简单判断标准。在他们的认知中,一道菜只要不是厨师在眼前从洗菜、切菜到下锅翻炒一气呵成制作出来,而是经过中央厨房提前处理,即便门店有最后的烹饪环节,也会被视为预制菜。西贝认为自己严格遵循标准,问心无愧;但消费者却感觉被文字话术所欺骗。双方各执一词,官方定义与民间认知之间的差距由此完全显现,这场 “预制菜之争” 也从单纯的消费吐槽,逐渐演变为一场涉及行业标准认知、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深度博弈 。
  二、争议本质:被污名化的 “预制” 背后是三重行业病

  在这场 “预制菜之争” 的喧闹背后,隐藏着预制菜行业深层次的问题,正是这些问题导致预制菜被消费者 “污名化” ,陷入信任危机的困境。深入剖析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认识预制菜行业发展面临的阻碍与挑战。
  (一)定义混沌:一场 “文字游戏” 引发的信任崩塌

  在预制菜的定义方面,官方标准与民间认知存在显著差异。2024 年六部门发布的通知,将预制菜严格限定为经工业化预加工制成、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将中央厨房制作并配送至自有门店的净菜、半成品等排除在外 。但在消费者朴素的理解里,只要是提前加工处理过的食材,无论是净菜切割、肉类腌制,还是半成品调配,均被归为预制菜范畴,形成了 “凡是提前加工就是预制菜” 的直观认知。
  这种认知差异,为部分企业进行模糊营销提供了可乘之机。一些餐厅一边打着 “现炒”“新鲜现做” 的招牌吸引顾客,另一边却悄然使用经过中央厨房预处理的食材,端上桌的菜品看似现炒,实则为 “伪现炒”。例如,某知名连锁餐厅售卖的红烧肉,实际上是中央厨房提前制作好的预制菜,成本仅十几元,然而在餐桌上却以五六十元的高价出售,价格近乎翻了 5 倍 。当消费者满怀期待品尝厨师现场炒制的美味,却发现只是加热后的预制菜时,这种被欺骗的感受,使他们对 “预制” 二字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将预制菜等同于商家的 “欺骗手段” ,信任的根基就此动摇崩塌。
  (二)信息黑箱:比预制菜更可怕的是 “隐性预制”
  在餐饮市场中,价格双标的现象屡见不鲜。许多快餐连锁企业为降低成本、提高出餐效率,大量使用预制菜,据估算,使用预制菜可节省约 30% 的成本 。但在定价时,并未因成本降低而给予消费者价格优惠,仍按照现做菜的价格进行销售。走进一家常见的连锁快餐店,一份用预制菜制作的鱼香肉丝盖饭售价 25 元,而其实际食材成本可能仅 8 元,与同等分量现做鱼香肉丝盖饭相比,成本差异明显,价格却无区分。
  高端餐饮同样存在此类问题,一些高端餐厅用 “中央厨房工艺” 这类看似专业高端的词汇,包装预处理食材,实际操作仍是将中央厨房送来的半成品简单加热复热后上菜,却收取高昂的价格,导致消费者花费高额费用,却未能获得与之匹配的餐饮体验。
  监管的滞后,进一步加剧了这一乱象的发展。尽管 2024 年六部委就已要求餐饮企业 “预制菜明示” ,但实际情况是,全国主动标注是否使用预制菜的企业不足 15% 。小作坊的问题更为严重,2024 年央视 3?15 曝光的 “淋巴肉梅菜扣肉” 事件,不良商家用含有大量淋巴的劣质肉制作预制菜,还滥用防腐剂延长保质期,全然不顾消费者的健康。这些问题被曝光后,消费者对预制菜的信任急剧下降,整个行业的信誉也因此遭受严重损害。
  (三)体验割裂:中餐 “锅气” 与工业化的天然矛盾

  中国人对美食的追求,不仅注重味道,更在意烹饪过程中产生的 “锅气” 所带来的独特体验。在传统观念中,餐厅的价值在于为消费者提供从食材挑选、处理到烹饪成菜的完整服务,厨师在明火前掂锅翻炒,食材在高温下瞬间激发的香气与活力,构成了 “餐饮服务价值” 的核心要素。而预制菜的出现,打破了这种传统认知,消费者支付费用后,在餐厅却只能吃到加热后的预制菜,感觉自己如同在食用 “快餐盒饭” ,餐厅仿佛变成了简单的 “加热场所” ,这种巨大的消费心理落差,使得消费者对预制菜本能地产生抗拒。
  连锁品牌在扩张过程中,面临着标准化与个性化的艰难抉择。以西贝莜面为例,为确保全国 370 家门店的口味统一,必然依赖中央厨房对食材进行预处理,从羊肉的切割、腌制,到配料的调配,均在中央厨房完成,门店只需进行简单加工即可出餐 。这种工业化生产模式,虽然实现了口味的标准化,却牺牲了消费者对 “新鲜烟火气” 的期待。当消费者走进西贝,期望品尝到内蒙古大草原原汁原味、现场烹制的羊肉美食,却发现是中央厨房提前处理好的食材加工而成时,难免会感到失望,这种体验上的差异,成为预制菜在餐饮市场推广的一大障碍 。
  三、国标落地:划定行业 “及格线” 能否破解困局?
  面对预制菜行业存在的诸多乱象与信任危机,由国家卫健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的推出,无疑为行业带来新的希望,也让消费者看到了规范市场的曙光。这份草案从核心条款制定,到推动行业格局调整,再到为企业和监管部门提供指引,正逐步重塑预制菜行业的发展格局。
  (一)标准破冰:从 “野蛮生长” 到 “有法可依”
  2025 年,预制菜行业迎来重要转折点,国家卫健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通过审查,即将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该草案具有重要意义,首次明确了预制菜的定义:以一种或多种食用农产品及其制品为原料,经工业化预加工制成,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 。这一定义,如同精准的界定工具,将预制菜与其他餐饮加工形式清晰区分,结束了长期以来预制菜定义模糊不清的状况。
  草案中 “不添加防腐剂” 的规定,直接回应了消费者对预制菜食品安全的担忧。过去,部分预制菜因添加防腐剂,引发消费者对健康风险的顾虑,如今这一禁令,促使企业在保鲜技术方面寻求创新突破,推动行业技术升级。例如,不少企业开始加大对超低温锁鲜、气调保鲜等技术的投入,通过这些技术,在不添加防腐剂的前提下,有效延长预制菜的保质期,保障菜品的新鲜度与安全性 。
  “餐饮企业强制披露预制菜使用情况” 这一要求,同样是草案的关键要点。它赋予消费者充分的知情权,使他们在点餐时能够清晰了解菜品信息。若企业违反规定,将面临 10 万元以上的罚款,如此严格的处罚措施,对企业形成强有力的约束,有效遏制行业内的 “隐性预制” 乱象。
  随着草案的推进实施,预制菜行业即将迎来深刻的产业结构调整。据业内预测,到 2026 年,超 30% 的中小作坊将因 “防腐剂禁令 + 冷链升级” 带来的成本压力而被迫退出市场。以某小型预制菜作坊为例,为满足不添加防腐剂的要求,需引入新的保鲜设备,加上冷链物流升级改造,成本一下增加了 20%,对于原本利润微薄的小作坊而言,这无疑是难以承受的负担 。
  而头部品牌则凭借自身强大的规模效应,在这场行业变革中占据优势。它们通过大规模采购降低原材料成本,集中投入研发升级保鲜技术,完善冷链物流体系,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 。如某知名预制菜头部企业,凭借成熟的供应链和雄厚的资金实力,快速完成生产线改造,不仅满足国标要求,还借此机会推出一系列高端预制菜产品,抢占市场份额,实现强者更强的发展态势。
  (二)透明化是重建信任的唯一通路
  在预制菜信任危机的背景下,企业若想重新赢得消费者信任,自我革新、主动实现透明化是必然选择。西贝在与罗永浩的争议发生后,开放后厨,让消费者能够亲眼观察菜品制作过程,从食材处理到烹饪环节,每一步都公开呈现 。海底捞则更进一步,在店内推出 “预制程度二维码” ,消费者只需扫码,就能详细了解每一道菜品的预制程度、原料来源、加工工艺等信息,真正做到让消费者心中有数 。这些举措得到了消费者的积极反馈,西贝开放后厨后的一段时间内,消费者满意度虽在初期有所波动,但随着对后厨流程的了解逐渐加深,满意度逐渐回升;海底捞推行二维码公示后,顾客投诉率降低了 15%,好评率显著提升 。这充分表明,“可视化” 是消除消费者疑虑的关键,只要企业真诚对待消费者,消费者并非完全排斥预制菜。
  在监管层面,各地也在积极探索创新监管方式,使预制菜监管更加严格有效。广东试点 “预制菜区块链溯源平台” ,借助区块链不可篡改、全程可追溯的特性,实现从原料采购、生产加工、仓储运输到销售餐桌的全链路追踪 。消费者通过扫描产品上的二维码,就能获取这道菜从源头到餐桌的所有信息,一旦出现问题,可迅速溯源追责 。上海则在菜单标注方面采取严格措施,明确要求餐厅菜单必须标注 “预制菜” 字样,否则视同虚假宣传,将面临严厉处罚 。这一规定使消费者在点餐时,能够一目了然地辨别菜品是否为预制菜,保障了消费者的选择权,也促使餐厅规范经营。这些监管措施的实施,如同为预制菜行业戴上 “紧箍咒” ,约束企业行为,有力推动行业朝着透明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
  四、行业破局:从 “躲躲藏藏” 到 “明码标价” 的价值重构

  在预制菜行业深陷信任危机与发展困境之时,破局的关键在于突破传统思维模式,重新构建产品价值体系,探索适应不同消费层次需求的发展路径,运用技术提升产品体验,使预制菜从被隐藏的状态走向公开透明的消费市场。
  (一)消费分层下的产品定位革新
  在消费市场日益多元化的当下,预制菜企业需要精准把握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进行差异化的产品定位,方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高端赛道:卖 “工艺” 而非 “便捷”
  在高端预制菜市场,消费者追求的不仅仅是便捷,更注重极致的品质与独特的味觉体验。像和牛寿喜烧、佛跳墙这类高端预制菜,以 “大师配方 + 锁鲜技术” 为核心卖点,将传统烹饪工艺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 。例如,某品牌的佛跳墙预制菜,邀请粤菜大师精心调配汤汁,选用上等鲍鱼、海参、鱼翅等食材,运用超低温速冻锁鲜技术,最大程度保留食材的鲜美与营养 。尽管其单价超过 200 元,但凭借米其林级别的口感,在市场上备受青睐、供不应求。这充分说明,只要品质卓越,消费者愿意为 “高品质预制” 支付相应价格,高端预制菜正逐渐成为餐饮品质升级的新选择 。
  大众市场:性价比才是硬道理
  对于大众消费者而言,性价比是影响购买决策的关键因素。麦当劳、老乡鸡等快餐品牌深刻理解这一点,它们明确标注 “70% 菜品为预加工” ,不隐瞒、不欺骗,以诚信赢得消费者信任 。同时,通过预制菜的大规模采购与标准化生产,降低成本,使菜品价格比现做低 20% 左右 。消费者既能享受快捷的用餐体验,又能节省费用,自然愿意购买,品牌复购率也因此大幅提高。这种透明化经营下的性价比优势,为预制菜在大众市场的普及拓展了广阔空间 。
  (二)中餐工业化的 “中国解法”
  中餐独特的烹饪文化与复杂工艺,给预制菜的工业化发展带来诸多挑战。然而,一些餐饮企业积极探索,找到了既保留中餐特色,又能实现工业化生产的有效途径。
  保留 “关键体验环节”
  西贝在莜面制作上,坚持现场手搓,让消费者亲眼目睹莜面从面团到成品的全过程,感受手工制作的独特魅力与诚意 。同时,牛大骨每日现煮,那浓郁的骨汤香气弥漫在餐厅,成为吸引食客的特色招牌 。绿茶餐厅则设置 “明档现炒区” ,部分菜品在消费者面前进行现场炒制,实现了 “预制预处理 + 现场烹饪” 的有机平衡 。这些关键体验环节的保留,既满足了消费者对 “新鲜烟火气” 的追求,又发挥了预制菜标准化、高效出餐的优势,成为中餐工业化的成功典范 。
  技术赋能破解口感瓶颈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超低温速冻(-50℃锁鲜)、HPP 高压灭菌等先进技术在预制菜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超低温速冻技术能在瞬间锁住食材的水分与营养,使预制菜复热后口感还原度达 90% 以上 。海底捞的 “现捞预制虾滑” ,通过在门店现场塑形,让消费者感觉如同现做一般,成功消除了 “工业化感” 。HPP 高压灭菌技术在不破坏食材营养与口感的前提下,实现高效杀菌,延长预制菜保质期,为预制菜的品质提升与市场推广提供了有力支持 。
  结语:预制菜的终极考题是 “诚意” 而非 “定义”
  罗永浩与西贝的争议,终将随着国标落地而逐渐平息,但留给行业的思考却远未结束:当 “预制” 从行业潜规则转变为明码标价的选项时,餐饮企业能否真正尊重消费者的选择权?从 “谈预制色变” 到 “理性选择” ,关键不在于如何精确界定 “预制菜” ,而在于能否通过透明化消除信息不对称,用高品质取代套路营销。毕竟,消费者所期望的,并非简单的 “预制 vs 现做” 二选一,而是一份清晰明确的消费对价 —— 我可以接受你提供预制菜,但请如实告知其真实成本与价值。这,才是破解信任危机的核心所在。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文章来源:肉类食品网     文章作者:豆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10月10日,预制菜概念板块上涨1.15%2025/10/10 16:09:24
10月9日,预制菜概念板块下跌0.78%2025/10/9 15:46:24
河南预制菜 “乘风破浪”:20 个园区在建、全国第三,“国人厨房” 如何抢占风口2025/10/8 18:27:23
预制菜行业发展态势剖析:从 “方便菜” 进阶至 “新刚需”,三大趋势重塑万亿餐饮2025/10/8 17:38:19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答复|关于加强预制菜标准体系建设及监管的提案2025/10/8 14:13:14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答复|关于提高江苏省内预制菜食用知情权的建议提案2025/10/7 20:17:04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5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