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频道
产经·企业  曝 光 台  本网动态  畜牧舆情  
当前位置:首页本网动态本网评论 → 文章内容

预制菜争议再起:当“现做”撞上“预制”,我们在纠结什么?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5/9/16 16:46:50 关注:22 评论: 我要投稿

  一、全民热议背后:预制菜争议的核心矛盾
  (一)从罗永浩吐槽西贝看认知断层
  2024 年 9 月 15 日,西贝发布致歉信,宣布多款餐品改为门店现做,将持续月余的预制菜争议推向新高潮。这场始于 “罗胖怼西贝” 的论战,表面上是一场简单的消费吐槽,实际上暴露出消费者与商家在预制菜认知方面存在巨大差异。根据相关调查,68% 的受访者认为,中高端餐厅使用预制菜需提前告知,而商家坚称 “中央厨房出品不算预制菜” 的辩解,无疑加剧了因 “定义模糊” 而引发的信任危机。消费者认为自己支付了现炒菜品的费用,却吃到工业化生产的预制菜,这体现了对 “质价不符” 的不满;商家则认为自身遵循行业规范,却遭到无端指责,双方各执一词,矛盾由此产生。
  (二)数据背后的行业现状
  据相关预测,2025 年预制菜市场规模预计突破 8000 亿元,连锁餐饮预制菜使用率达 72%,行业发展态势迅猛。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消费者满意度仅为 45%。美团调研显示,73% 的投诉集中在 “未明示预制菜” 和 “质价不符” 方面。这组数据反映出行业高速扩张与消费认知滞后的深层矛盾。一方面,预制菜在降本增效的驱动下,快速渗透餐饮行业;另一方面,消费者对预制菜的了解不足,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自然容易产生抵触情绪 。
  二、定义之困:到底什么才算预制菜?
  在这场预制菜的舆论风暴中,“定义” 成为矛盾的核心。消费者与商家各执一词,根源在于对预制菜的定义存在巨大分歧。那么,预制菜的官方定义究竟是什么?大众认知为何又与行业标准产生偏差呢?
  (一)官方定义 “划界”:六大部门明确三大排除项2024 年 3 月,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首次在国家层面为预制菜划定了清晰的边界。该文件明确指出,预制菜是以农、畜、禽、水产品等为原料,经工业化预加工制成,需加热或熟制后食用的预包装菜肴 ,且不添加防腐剂。这一定义蕴含着三大关键的排除项:
  1.主食类食品:速冻饺子、面包、披萨等主食,即便经过预加工和包装,也不属于预制菜范畴,因为它们在饮食结构中承担的功能与菜肴不同。
  2.即食凉拌菜:蔬菜沙拉、凉拌黄瓜这类无需加热,开封即食的凉拌菜,被排除在外,因其加工方式和食用场景与预制菜有别。
  3.中央厨房配送菜:连锁餐饮企业通过自有中央厨房配送的净菜、半成品和成品菜肴,不算预制菜,它们属于餐饮加工环节的产物,在监管上遵循不同的规则 。
  这一 “减法定义”,将预制菜与净菜、中央厨房产品明确区分开来,避免了商家 “蹭概念” 的行为,为行业规范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张春晖指出,此举有助于防范部分商家打着预制菜的旗号蹭流量、扰乱市场,让预制菜行业回归正轨 。
  (二)大众认知 VS 行业标准:四大误解解析
  尽管官方定义已经明确,但在大众认知中,仍然存在诸多误解。这些误解不仅影响了消费者对预制菜的接受度,也给行业发展带来了阻碍。以下对四大常见误解进行解析:
误解 真相 案例
中央厨房配送 = 预制菜 仅 “预包装对外销售” 算预制菜,连锁餐饮自有央厨配送属 “餐饮加工” 西贝莜面现场搓制、牛大骨门店现煮,按标准不属预制菜
冷冻包装 = 预制菜 需经 “炒 / 炸 / 烤等预加工”,仅切配净菜属食用农产品 超市冷冻鸡块(预调味)算预制菜,净切蔬菜不算
即热食品 = 预制菜 即食类(如卤味)、即配类(食材包)不属预制菜范畴 便利店加热饭团属方便食品,非预制菜
添加剂 = 不健康 国标规定 “非必要不添加”,正规企业防腐剂使用率 < 5% 头部品牌普遍采用气调锁鲜、速冻技术替代防腐剂
  在大众认知中,只要是中央厨房配送的食品,都被视为预制菜。但实际上,只有那些预包装后对外销售的产品,才符合预制菜的定义 。连锁餐饮企业通过自有中央厨房配送的食材,虽然经过了预处理,但仍属于餐饮加工环节,与预制菜有着本质区别。以西贝为例,其莜面现场搓制,牛大骨门店现煮,虽然中央厨房参与了部分前期工作,但按照标准,这些菜品并不属于预制菜。
  三、知情权博弈:商家该不该 “亮明身份”?
  当消费者走进一家餐厅,期待品尝现炒美味佳肴时,却发现吃到的可能是早已预制好的菜品,这种 “货不对板” 的感觉,无疑会让消费者感到被欺骗。在预制菜争议中,“商家是否该告知消费者使用了预制菜” 成为焦点,其背后是消费者知情权与商家商业利益的博弈。
  (一)法律与政策双轨推动明示制度
  在这场博弈中,法律与政策成为推动预制菜明示制度的双轨力量。《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 8 条明确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这一 “知情权” 条款,为预制菜明示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据。商家在使用预制菜时,有义务向消费者如实告知,否则就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 。
  2024 年,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的通知,首次明确提出 “大力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将这一议题从道德呼吁推向政策层面。各地纷纷响应,展开了一系列试点探索 。
  广东省在全国率先出台《粤菜预制菜包装标识通用要求》,要求产品名称必须明确标示 “预制菜” 或 “预制菜肴”,并详细标注核心原料的投料量。这一规定,让消费者在选购预制菜时,能够清晰了解产品信息,避免被误导。
  上海市则在连锁快餐、大型商超等场所试点 “加工方式标签”,将菜品明确区分为 “门店现做”“央厨复热” 等类别。某知名连锁快餐品牌,在其点单小程序上,为每道菜品都标注了加工方式,消费者在下单前,就能清楚知道自己点的是现做菜品还是预制菜,这种透明化的做法,赢得了不少消费者的认可 。
  在这些政策推动下,一些企业也开始主动探索预制菜明示的有效方式。某连锁餐饮品牌,将菜品细致划分为 “现炒(70%)”“半预制(27%)”“复热(3%)” 三类,并在门店和线上平台显著标识。这一举措不仅没有引发消费者的反感,反而使客诉量下降了 60%,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度大幅提升 。
  (二)商家的 “沉默成本” 与破局案例
  尽管法律与政策导向明确,但在实际操作中,商家对预制菜明示普遍存在抵触情绪。这种抵触源于商家对 “沉默成本” 的考量。
  一旦标注预制菜,菜品销量可能会受到冲击。试点数据显示,标注预制菜的菜品,销量平均下降 15%-20%,客单价也随之降低。商家担心,消费者会因为 “预制菜” 的标签,而对菜品质量和口感产生质疑,从而选择其他餐厅 。
  预制菜的工业化生产属性,与一些高端餐饮品牌所追求的 “匠心、现做” 品牌调性相悖。在消费者心中,预制菜往往与 “廉价、速食” 挂钩,高端餐厅使用预制菜,可能会让消费者觉得品牌 “掉价”,损害品牌长期积累的美誉度 。
  然而,也有一些商家反其道而行之,通过坦诚面对消费者,成功打破这一困境 。
  萨莉亚,被称为 “预制菜之王” 的意式餐厅,毫不避讳地采用预制菜,人均消费仅 50 元,却实现了 35% 的超高复购率。萨莉亚的成功,在于其将低价策略与透明化运营相结合。后厨采用可视化设计,消费者可以清晰看到预制食材的加工过程,这种 “眼见为实” 的方式,让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品质感到放心 。
  老乡鸡则公开了菜品的预制比例:70% 现做,27% 半预制,3% 复热。这一坦诚的做法,不仅没有引发消费者的不满,反而带动会员数增长了 22%。老乡鸡用实际行动证明,在信息透明的时代,坦诚远比回避更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
  四、安全之辨:防腐剂、添加剂真的是洪水猛兽?
  当预制菜以工业化的姿态进入大众餐桌,其生产过程中的防腐剂与添加剂使用,便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科技与狠活” 的担忧如阴霾般笼罩,让不少消费者对预制菜望而却步。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在这场关于预制菜安全的大讨论中,需要用科学与数据,拨开迷雾,看清真相。
  (一)国标 “禁腐令” 背后的技术底气
  2024 年,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的通知,为预制菜戴上了 “禁腐” 紧箍咒 —— 明确规定预制菜不得添加防腐剂。这一禁令并非无的放矢,而是有着坚实的技术支撑 。
  速冻锁鲜技术,堪称预制菜保鲜的 “王牌”。在 - 18℃的超低温环境下,食材细胞内的水分迅速冻结,形成微小冰晶,有效抑制微生物生长,同时最大程度保留食材的营养与口感,保质期可达 12 个月 。海底捞的预制菜产品,通过速冻技术,将毛肚的爽脆口感完美锁住,消费者在家也能轻松还原火锅店内的美味 。
  气调包装技术,利用氮气等惰性气体置换包装内的空气,营造低氧环境,抑制需氧微生物繁殖,实现充氮锁鲜,保质期约 30 天。这种技术常用于高端预制菜,如盒马鲜生的 “日日鲜” 系列预制菜,通过气调包装,让消费者品尝到接近现做的新鲜口感 。
  HPP 高压灭菌技术,则是在常温下对食品施加超高压力,破坏微生物的细胞结构,实现冷杀菌,保质期可达 15 天。这种技术保留了食材的天然风味,常用于高端海鲜、果汁等预制菜,成为预制菜保鲜领域的新宠 。
  在严格的国标约束下,预制菜头部企业的合规率已高达 98%。2024 年,市场监管总局对 500 家预制菜企业抽检显示,仅有 10 家企业存在违规添加防腐剂的情况,这些企业均受到了严厉处罚 。
  至于添加剂,预制菜同样遵循 GB 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严格规范。允许使用的增味剂(如谷氨酸钠)、抗氧化剂(如维生素 C),都被限定在安全剂量范围内。一旦超量使用,企业将面临最高 30 倍罚款,情节严重者可追刑责。2024 年,全国共查处添加剂超标案件 300 起,同比增长 40%,监管力度可见一斑 。
  (二)预制菜 VS 现做菜:安全风险谁更高?
  在这场预制菜与现做菜的安全较量中,不妨从多个维度,用数据与案例说话,看看谁才是真正的 “安全王者” 。
 
微生物污染 中央厨房灭菌率 99.99%,风险集中在运输环节 后厨卫生不达标(32% 小餐馆菌落总数超标)
亚硝酸盐 原料预处理去农残更彻底,风险低于腌制现做菜 隔夜菜亚硝酸盐含量超预制菜 3-5 倍
高温致癌物 工业化控温精准,丙烯酰胺生成量低 40% 家庭 / 餐馆爆炒易产生苯并芘等致癌物
营养保留 速冻锁鲜技术保留 85% 以上营养素 现炒高温导致维生素 C 流失 60% 以上
   在微生物污染方面,预制菜的中央厨房采用 UHT 超高温瞬时灭菌、辐照灭菌等先进技术,灭菌率高达 99.99%,将风险控制在源头 。即便在运输环节出现短暂冷链断裂,由于包装隔绝,微生物污染概率也远低于现做菜。而现做菜的后厨,卫生状况参差不齐,32% 的小餐馆被检出菌落总数超标,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时有出现 。
  在亚硝酸盐的较量中,预制菜在原料预处理阶段,通过清洗、浸泡等工序,有效去除农残,降低亚硝酸盐生成风险 。而腌制类现做菜,如泡菜、腌肉,由于高盐环境和微生物作用,亚硝酸盐含量较高 。隔夜现做菜,因反复加热,亚硝酸盐含量更是飙升,超过预制菜 3-5 倍 。
  高温致癌物方面,预制菜的工业化生产,依托精准温控系统,避免了油温过高,丙烯酰胺生成量比家庭爆炒低 40% 。而家庭或餐馆的现炒,尤其是油炸、烧烤类菜品,油温常常失控,产生苯并芘、丙烯酰胺等致癌物,危害健康 。
  营养保留上,预制菜的速冻锁鲜技术,能保留 85% 以上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 。而现炒菜在高温翻炒过程中,维生素 C 流失率高达 60% 以上,B 族维生素也大量损失 。
  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王旭峰指出:“安全关键在流程规范,而非是否预制 —— 合规预制菜的安全性优于小餐馆现做菜 。” 预制菜的工业化、标准化生产,从源头到餐桌,有着严格的质量把控,只要监管到位,完全可以成为安全、健康的餐桌新选择 。
  五、未来之路:从争议走向 “阳光产业”
  在这场预制菜的全民大讨论中,既看到了争议,也看到了机遇。预制菜行业正站在十字路口,如何从争议中破局,走向 “阳光产业”,成为摆在面前的重要课题。以下从标准化破局、产业升级、消费教育三个维度,探寻预制菜的未来之路。
  (一)标准化破局:国标呼之欲出
  2025 年 9 月,国家卫健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通过审查,即将公开征求意见。这一消息,在预制菜行业引发广泛关注。这份草案,被视为预制菜行业的 “定海神针”,将为行业发展带来诸多变革。其亮点如下:
  1.强制标注,细化分类:草案明确要求,预制菜必须在包装醒目位置强制标注 “预制菜” 字样,让消费者一目了然 。同时,对 “即热”“即烹” 等不同类型的预制菜进行了细致分类,分别规定了加热方式、食用方法等关键信息 。某品牌的即热预制菜,在包装上清晰标注了 “微波加热 3 分钟即可食用”,让消费者在选购时心中有数 。
  2.信息公示,保障权益:除基本信息外,草案还要求预制菜公示主要原料产地、加工方式、致敏物质等信息 。消费者在购买预制菜时,可以通过扫描包装上的二维码,查看原料的产地溯源信息,了解菜品的加工过程,避免购买到含有致敏物质的产品,全方位保障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
  3.黑白名单,信用监管:为加强监管,草案提出建立预制菜企业 “黑白名单” 制度 。对合规生产、品质优良的企业,列入 “白名单”,给予政策支持和市场推广;对违规添加、以次充好的企业,列入 “黑名单”,向社会公示,并限制其市场准入 。违规企业的相关信息,还将被纳入食品安全信用档案,使其一处失信,处处受限 。
  在国际上,日本的 JAS 认证,要求预制菜必须标注 “完全预制” 或 “半预制”,并详细说明加工方式和保存期限 。欧盟则规定,预包装菜肴必须明示 “复热方式”,如 “烤箱 180℃加热 15 分钟” 。这些国际经验,为中国预制菜国标提供了有益参考,也让我们看到了预制菜标准化的国际趋势 。
  (二)产业升级:从 “降本工具” 迈向 “价值创新”
  在标准化的有力推动下,预制菜产业正面临全新的升级契机,从单纯作为 “降本工具”,逐步向 “价值创新” 转型。在此变革进程中,预制菜企业如何崭露头角、脱颖而出,值得深入探究。以下将从技术驱动和场景细分两个维度展开分析。
  1.技术驱动,实现品质升级:味知香作为预制菜行业的领军企业,在技术创新领域投入大量资源。其研发的 “0 添加防腐剂 + 1:1 还原现炒口感” 技术,成为行业典范。通过精准调控食材的酸碱度与水分活度,并结合低温慢煮、急速冷冻等先进工艺,味知香成功达成预制菜的 “无防腐保鲜”,完美还原现炒菜肴的口感与风味。这一技术创新成果显著,使味知香高端预制菜的复购率飙升至 45%,成为消费者认可的品质优选。
  盒马鲜生则另辟蹊径,推出 “日日鲜” 短保预制菜。此类预制菜保质期仅 7 天,主打 “便利店级便捷 + 餐厅级新鲜” 的特色。盒马通过优化供应链,实现从原料采购到门店销售在 24 小时内完成,最大程度保留食材的新鲜度。同时,运用气调包装、冷链直配等技术,确保预制菜在短保期内品质稳定。“日日鲜” 预制菜一经推出,便深受年轻消费者青睐,成为盒马的明星产品。
  1.场景细分,达成精准定位:在家庭场景方面,年夜饭预制套餐成为市场新宠。此类套餐客单价在 800 - 1500 元区间,涵盖传统年夜饭的经典菜品,如红烧狮子头、糖醋鲤鱼、梅菜扣肉等。消费者只需简单加热,即可在家轻松享用一桌丰盛的年夜饭,有效解决传统年夜饭费时备菜的难题。年夜饭预制套餐销量同比增长 30%,成为家庭预制菜市场新的增长点。
  在餐饮场景方面,连锁快餐和高端餐饮走出了不同的创新路径。连锁快餐借助预制菜实现 “3 分钟出餐”,大幅提升出餐效率。某连锁快餐品牌采用预制菜半成品,在门店仅需进行简单加热和配菜,即可快速出餐,翻台率提升 25%,顾客满意度也大幅提高。
  高端餐饮推出 “预制 + 现制” 融合菜,实现效率与体验的平衡。一家高端海鲜餐厅采用预制的海鲜汤底,搭配现场涮煮的新鲜食材,既保证汤底的浓郁风味,又让顾客体验现涮的乐趣。这种创新菜品模式受到商务宴请和家庭聚餐的欢迎,为高端餐饮注入新的活力。
  (三)消费教育:破解 “预制菜污名化”
  尽管预制菜在标准化和产业升级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 “预制菜污名化” 的负面影响仍未完全消除。消费者对预制菜的误解,成为行业发展的一大阻碍。如何通过消费教育,使消费者重新正确认识预制菜,企业和监管部门已给出相应举措。
  1.企业行动,推行透明运营:西贝莜面村在预制菜争议期间,积极采取行动以化解消费者疑虑。西贝开放全国 370 家门店的后厨直播,让消费者实时观看 “现煮牛大骨”“手搓莜面” 的制作过程。这一透明运营举措,使消费者直观看到西贝对食材品质和制作工艺的严格把控,品牌信任度回升 18%。
  2.监管创新,提供溯源保障:市场监管总局积极探索监管创新,试点 “预制菜透明工厂”。消费者只需扫描产品包装上的二维码,即可查看从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到成品出厂的全流程溯源数据。首批试点覆盖 1200 家预制菜企业,实现从 “农田到餐桌” 的全程监控。某预制菜企业生产车间安装高清摄像头和传感器,实时采集生产数据并上传至监管平台。消费者通过手机 APP,即可查看菜品的原料产地、加工温度、杀菌时间等关键信息,从而放心消费。
  预制菜行业正处于新的发展起点,从争议逐步走向规范,从质疑走向信任。通过标准化破局、产业升级和消费教育,预制菜有望发展成为真正的 “阳光产业”,为大众餐桌提供更多便捷、美味、安全的选择。未来,预制菜将如何深度融入大众生活,值得持续关注。
  结语:预制菜需要一场 “成人礼”
  当预制菜争议从 “该不该存在” 转变为 “如何规范发展”,我们看到的是食品工业化与消费升级的必然碰撞。正如中国人民大学许光建所言:“预制菜不是洪水猛兽,而是餐饮行业从‘经验驱动’走向‘标准驱动’的必经之路。” 从官方定义的 “划界” 到企业的 “透明化革命”,这场关于 “餐桌上的真相” 的讨论,终将推动预制菜摆脱争议,发展成为满足多元需求的 “阳光产业”,而这一切的起点,源于一句坦诚的 “这是预制菜,欢迎选择”。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文章来源:肉类食品网     文章作者:豆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罗贾大战背后的预制菜迷局2025/9/16 21:23:39
9月16日,预制菜概念板块下跌0.01%2025/9/16 18:49:52
预制菜“国标过审”背后的认知大战:当罗胖怼西贝,谁在定义“餐桌上的真相”?2025/9/16 16:24:05
9月15日,预制菜概念板块上涨0.99%2025/9/15 16:08:35
预制菜招商必备!看透产业链全貌(附重点企业清单)2025/9/15 8:48:42
西贝预制菜风波升级:贾国龙言论引发争议,后厨参观紧急暂停2025/9/15 8:33:42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5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