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疫情发酵:抖音爆料引发养猪业震动
(一)短视频爆料掀起舆情风暴
9 月 16 日,养猪行业的平静被几条抖音视频打破。视频中,养殖户手持检测报告,神情忧虑,报告显示广东、福建、江西、河南、四川等五省的猪场检测出盖塔病毒。报告上的阳性结果,对养猪从业者而言,无疑是沉重打击。“江西部分猪场阳性率高达 95.65%!” 这一数据在行业内引发强烈反响。养殖户展示患病仔猪症状,仔猪腹泻不止,行动失衡,呈现出明显的共济失调症状。“母猪流产率达 2%,断奶仔猪存活率不足 20%。” 此类信息让养猪从业者深感忧虑。这些视频在抖音平台迅速传播,播放量、点赞数和评论数不断攀升,养猪从业者纷纷转发,表达对行业前景的担忧,整个养猪业因此陷入不安氛围。
(二)病毒传播数据引发市场恐慌
根据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监测数据,盖塔病毒在我国的扩散态势愈发显著。此次涉及的广东、福建、江西、河南、四川均为我国重要生猪主产区,年出栏量占全国的 35%。这意味着我国超过三分之一的生猪供应可能受到影响。一旦市场上猪肉供应大幅减少,将对价格及消费者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业内人士指出,当前正值蚊虫活跃的夏秋季节,盖塔病毒主要通过库蚊、伊蚊等蚊虫叮咬传播。部分中小猪场因资金限制,生物安全措施不完善,未安装细密纱窗,也未定期进行蚊虫消杀,为病毒传播创造了条件,导致区域性感染聚集。一个猪场感染后,周边猪场也相继被感染,疫情迅速蔓延。
二、科学解码:盖塔病毒的传播机制与危害
(一)病毒特性:虫媒传播的 “仔猪杀手”
盖塔病毒(Getah virus,简称 GETV),在病毒分类学中属于披膜病毒科甲病毒属,是典型的虫媒病毒。它主要通过蚊虫叮咬在猪群中传播。蚊子叮咬感染盖塔病毒的猪后,病毒在蚊子体内大量增殖,被感染的蚊子成为移动的 “病毒库”,再叮咬其他健康猪时,病毒便会进入新宿主,引发感染。
仔猪感染盖塔病毒后,病情通常较为严重。急性腹泻导致仔猪迅速脱水,皮肤发红,行动失调。10 日龄以内的仔猪免疫系统脆弱,感染后死亡率高达 80%-100%。母猪感染后,可能出现流产、死胎等情况,即使仔猪出生,也可能存在健康问题,且母猪窝产仔数会减少 15%-20%,对养猪业造成严重损失。
2017 年,湖南某猪场遭受盖塔病毒侵袭,200 头幼猪死亡。按每头幼猪市场价格 1500 元计算,直接经济损失超过 300 万元,给养殖户带来沉重打击。
(二)传播链解析:“蚊子 - 猪 - 蚊子” 循环加剧扩散
在盖塔病毒传播过程中,蚊子起着关键作用,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等是主要传播媒介。蚊子吸食感染病毒的猪的血液后,病毒在其体内存活并繁殖。
猪场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积水清理不及时、纱窗破损未修补等,为蚊子滋生和病毒传播提供了便利。蚊子吸食感染猪的血液后,再叮咬健康猪,形成 “动物 - 蚊虫 - 动物” 的传播闭环,病毒在猪群中迅速扩散。
以 2025 年夏季为例,南方地区降雨频繁,蚊虫密度较常年高出 25%。大量蚊子在猪场活动,加速了盖塔病毒的传播,个别猪场感染病例迅速演变为多个猪场疫情爆发,养猪业面临严峻危机。
三、产业冲击:五省疫情对生猪养殖的连锁反应
(一)养殖户面临 “断奶即亏损” 困境
仔猪死亡率高,使养殖户前期投入的饲料、疫苗、人工等成本付诸东流。为维持猪场运营,需重新购买仔猪补栏,但补栏成本大幅增加。原本 7kg 断奶仔猪价格约 350 元 / 头,如今涨至 500 元 / 头,涨幅近 50%,给养殖户带来巨大压力。
江西某规模化猪场负责人表示:“以前一头仔猪利润约 100 元,现在买一头仔猪多花 150 元,且养殖风险增加。若疫情得不到控制,四季度猪场生猪出栏量至少减少 20%,不仅影响今年收入,还会影响春节前市场供应。” 春节是我国重要节日,猪肉需求大,若市场供应减少,价格和消费者生活将受到影响。
中小养殖户资金储备少,抗风险能力弱,面对高昂补栏成本,补栏意愿下降 30%。河南一位中小养殖户称:“猪场规模小,一年养几百头猪。现在仔猪价格上涨,若按原规模补栏,资金压力大,且担心再次感染病毒,血本无归。”
(二)市场担忧催生 “猪价暴涨” 预期
期货市场对疫情反应迅速,生猪 2601 合约在 9 月 18 日价格明显上涨,涨幅达 1.2%,报收于 14150 元 / 吨,反映出市场对未来生猪供应的担忧。
专业机构分析,广东、福建、江西、河南、四川五省仔猪存栏量占全国的 18%。若仔猪死亡率如爆料所述,2026 年一季度生猪供应可能减少 120 万吨。市场生猪供应减少,将推动猪价上涨。有预测认为,猪价可能突破 22 元 / 公斤。回顾 2019 年,非洲猪瘟导致生猪存栏量大幅下降,猪价一度飙升至 40 元 / 公斤以上,此次盖塔病毒疫情是否会导致类似情况,备受关注。
(三)防疫产业链迎短期利好
在此次疫情中,防疫产业链迎来短期发展机遇。蚊虫消杀产品销量爆发式增长,一周内增长 40%。南京一家动保企业生产的复方氯氰菊酯杀虫剂订单排到 11 月,养殖户认识到消灭蚊子对遏制病毒传播的重要性。
检测试剂盒需求也十分旺盛,冠牧生物的盖塔病毒荧光 PCR 试剂日发货量增长 200%。部分猪场启动 “每周一检” 制度,及时发现猪群感染情况,检测试剂盒成为养殖户防控疫情的重要工具。
四、企业回应:温氏、新希望否认疫情,生物股份疫苗研发成焦点
(一)上市猪企紧急辟谣,疫情真实性存疑
面对舆情,温氏股份、新希望等行业龙头企业迅速回应,均表示 “未收到下属单位相关疫病报告”。温氏股份董秘指出:“公司在这五个省拥有 60 余个猪场,一直执行严格蚊媒防控措施,从安装细密纱窗到定期喷洒杀虫剂,每个环节都严格把控。目前,这些猪场生产经营正常,无异常情况。” 新希望强调:“养猪行业对疫情防控有严格制度和流程,若发生大规模疫情,地方农业部门会第一时间通报。呼吁投资者和养殖户以官方信息为准,勿轻信网络未经证实的消息。”
(二)生物股份疫苗研发取得突破,技术优势显著疫情危机中,生物股份全资子公司扬州优邦传来喜讯,成功研发盖塔病毒样颗粒疫苗。该疫苗采用先进基因工程技术,表达病毒结构蛋白,模拟真实病毒形态和免疫原性。其优势明显,免疫剂量仅为传统疫苗的 1/3,生产成本降低 40%,可帮助养殖户降低成本,提高免疫效果。目前,该疫苗已进入中试阶段,各项试验有序进行。攻毒试验结果显示,仔猪保护率高达 92%。预计 2026 年一季度商业化上市,将为养猪业防疫提供有力支持。
(三)动保行业加速技术布局
生物股份的研发突破带动动保行业技术发展。中牧股份、普莱柯等企业加大虫媒病毒疫苗研发投入。普莱柯科研团队全力攻关 “盖塔病毒 - 乙脑病毒二联苗”,已进入临床前阶段。若研发成功,将为养殖户提供更便捷、高效的防疫手段,一针预防两种病毒。科前生物与华中农业大学合作开发 mRNA 疫苗,该新型疫苗具有研发速度快、免疫效果好等优点,有望在防疫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专业机构预测,未来盖塔病毒防疫市场空间可达 50 亿元,巨大市场潜力吸引众多企业布局,技术竞赛悄然展开。
五、后市展望:疫情真实性存疑,防控重点在蚊媒与疫苗
(一)官方数据缺位,需警惕 “谣言式炒作”
截至 9 月 20 日,广东、福建、江西、河南、四川五省农业农村厅均未发布盖塔病毒疫情通报。按正常流程,若发生大规模疫情,相关部门会及时通报。目前官方无动静,引发对疫情真实性的怀疑。
经调查,部分爆料视频中的猪场场景为 2023 年旧影像,存在利用旧事件博眼球的嫌疑。业内专家提醒:“仔猪高死亡率需结合非洲猪瘟、圆环病毒等多种疾病共同防控,单一病毒导致 80% 死亡的可能性较低,存在过度渲染嫌疑。” 在判断疫情时,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警惕别有用心者利用疫情恐慌进行 “谣言式炒作”,扰乱市场秩序。
(二)防控核心:切断蚊媒传播链是关键
盖塔病毒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切断蚊媒传播链是防控关键。农业农村部建议猪场启动 “三灭一防” 措施:灭死水,及时清理排水沟、蓄水池等积水处,防止蚊子产卵;灭成虫,每周进行 2 次全场消杀;灭虫卵,使用昆虫生长调节剂;防蚊进入,在猪舍加装 16 目纱窗、门帘。
广东一家百万头猪场严格执行这些措施,蚊媒密度下降 60%,感染率降低 85%,取得显著效果。其他猪场应借鉴其经验,做好蚊媒防控,保护猪群健康。
(三)疫苗上市倒计时,产业格局或生变
生物股份疫苗研发突破为养猪业带来希望。一旦疫苗上市,将打破盖塔病毒 “无商业化疫苗” 的局面,为防疫提供有力武器。生物股份拥有 1.2 万家庞大经销商网络,可迅速将疫苗推广至全国,占领市场,让更多养殖户受益。
专业机构测算,若五省 15% 的猪场采购该疫苗,可带来 2.3 亿元营收增量,推动公司 2025 年动保业务增速提升 5 个百分点。疫苗上市后,产业格局可能发生变化,其他企业可能加快研发,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养殖户也将有更多选择,降低养殖风险。
结语:理性看待疫情传闻,筑牢生物安全防线
此次抖音爆料虽未获官方证实,但暴露出养猪业在虫媒病毒防控方面的薄弱环节。养殖户应转变观念,将蚊媒防控纳入常态化管理;投资者可关注生物股份等具备核心研发能力的动保企业,其技术储备在疫病防控中可能发挥关键作用。在猪周期底部,筑牢生物安全防线是应对风险的根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