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年报数据呈现显著分化:营收微降与盈利大幅下滑并存
(一)核心财务指标面临全面压力
龙大美食 2025 年上半年财务表现呈现出复杂态势。营收方面,较上年同期微降 1.38%,达 49.75 亿元,表面上波动较小,然而盈利端却出现急剧恶化。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以及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同比大幅下降 39.52% 和 42.15%,利润近乎腰斩。屠宰业务作为公司主要营收来源,贡献超过八成收入,但受生猪价格持续低迷影响,毛利率仅为 3.51%。尽管较去年同期提升 0.71 个百分点,仍处于较低水平,严重制约了盈利能力。预制菜业务虽毛利率高于屠宰业务,但其收入同比下滑 19.5% 至 7.83 亿元,增长态势受阻,发展前景面临挑战。
(二)利润下滑背后的结构性问题剖析
回顾近四年,龙大美食扣非净利润累计亏损超过 18 亿元,2023 年更是录得 15.38 亿元巨额亏损。2024 年虽因行业周期回暖短暂实现盈利,但 2025 年再度陷入盈利困境。净利率变化清晰反映出这一问题,2024 年净利率为 0.19%,2025 年上半年急剧降至 0.62%,若剔除政府补助等非经常性损益,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更为脆弱。其根本原因在于,屠宰业务受猪价周期影响,成本难以有效控制,利润空间被持续压缩;预制菜业务则面临市场竞争激烈以及消费市场需求不振等问题,尽管拥有渠道优势,但未能有效转化为收入增长,业务结构失衡导致公司在市场竞争中面临较大压力。
二、核心业务遭受双重困境:屠宰业务盈利能力减弱,预制菜业务增长受阻
(一)屠宰业务:猪周期延长下的艰难发展
屠宰业务曾是龙大美食的重要盈利支柱,如今却在猪周期的影响下举步维艰。2025 年上半年,该业务实现收入 40.73 亿元,占总营收比例超过 80%,同比增长 4.41%,表面上保持增长态势。然而,3.51% 的毛利率严重制约了其盈利水平。与 2023 年极低的 - 2.21% 毛利率相比虽有改善,但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生猪价格持续低位运行是导致屠宰业务困境的主要原因。2025 年上半年,猪肉产量增加,市场供过于求,价格大幅下跌。龙大美食收购生猪成本居高不下,而鲜冻肉销售价格难以提升,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此外,前期扩张带来的产能利用率低下问题,进一步拖累了整体业绩。为缓解亏损压力,公司关闭部分亏损严重的工厂,集中资源提升单厂产能利用率,但面对强大的行业周期压力,效果有限。
在养殖端布局方面,龙大美食同样遭遇挫折。原计划收购控股股东旗下的五仓农牧以完善产业链、降低成本,但最终未能实施。两大生猪养殖募投项目也多次延期,最新延期至 2026 年 8 月,显示出公司在养殖端的收缩态势。上游养殖环节的缺失,削弱了公司对屠宰业务成本的控制能力,未来发展面临更大挑战。
(二)预制菜业务:战略支柱增长失速原因分析
预制菜业务曾被视为龙大美食未来发展的重要增长点,2021 - 2023 年期间,收入从 10.75 亿元快速增长至 19 亿元,并成功培育出多个亿元单品,发展前景广阔。然而,2024 年成为业务发展的转折点,收入同比下降 14.98%,2025 年上半年进一步下滑 19.5% 至 7.83 亿元。
该业务增长失速的核心问题在于对 B 端大客户的过度依赖。大 B 客户占比高达 50%,一旦海底捞、肯德基等餐饮巨头因消费市场疲软而缩减采购量,公司收入便会大幅下滑。尽管公司积极拓展社区团购、电商直播等 C 端渠道,2022 年线上收入实现同比 110% 的快速增长,但 2025 年上半年 C 端贡献仍不足 10%,短期内难以弥补 B 端下滑带来的收入缺口。
与同行业企业相比,龙大美食在预制菜市场竞争中面临更大压力。国联水产、惠发食品等公司同期营收也出现双位数下滑,而得利斯、味知香凭借强大的 C 端品牌力实现逆势增长。得利斯通过优化产能布局、提升产品品质吸引大量 C 端消费者,味知香专注 C 端市场,构建完善加盟体系,提升品牌知名度。相比之下,龙大美食在渠道结构和品牌建设方面存在明显短板,过度依赖 B 端的商业模式使其面临较高经营风险。在竞争激烈的预制菜市场中,龙大美食若要恢复增长动力,必须尽快调整战略,补齐短板,否则业务发展将面临更大挑战。
三、32 亿债务压力严峻:短期偿债风险亟待解决
(一)债务规模持续扩大
截至 2025 年 6 月末,龙大美食有息负债规模达到 32.19 亿元,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其中短期债务占比 57.72%,金额高达 18.52 亿元,而公司货币资金仅为 9.73 亿元,偿债资金缺口较大。流动比率为 0.88,低于 1 的警戒线水平,速动比率为 0.55,表明公司即时偿债能力严重不足,面临较大的短期偿债风险。
回顾过去四年,猪价的剧烈波动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了重大影响,累计亏损超过 18 亿元,净资产降至 1.27 元 / 股,资产负债率攀升至 70.82%。2025 年上半年,财务费用激增 48.66% 至 6181 万元,利息支出大幅侵蚀公司利润。2023 年,为维持运营,公司增加借款规模,导致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大幅增长,利息支出相应增加,进一步加剧了公司的财务困境。
(二)资金链紧张下的战略收缩
在资金链紧张的严峻形势下,龙大美食采取战略收缩策略以缓解压力。公司放弃收购五仓农牧,这一原本旨在解决同业竞争、完善产业链的重要计划未能实施。五仓农牧资产负债率高达 98.73%,收购后公司将面临巨大的偿债风险和资金投入压力,反映出公司自身资金匮乏以及控股股东资金支持能力有限。
两大养殖募投项目 “安丘 50 万头商品猪项目” 和 “山东新建年出栏 66 万头养殖项目” 延期至 2026 年 8 月,表明公司暂停上游扩张,聚焦现有产能优化。然而,公司应收账款与利润之比高达 1922.31%,回款能力较弱,大量应收账款未能及时收回,影响了资金周转。同时,预制菜研发投入同比增长 37.36%,在收入下滑的情况下,形成 “增收不增利 + 费用高企” 的双重压力,公司经营处境更加艰难,未来发展面临较大不确定性。
四、破局策略:周期底部的战略抉择与效率提升
(一)短期策略:优先解决资金问题,强化资金保障
当前,龙大美食应将解决短期偿债危机作为首要任务。应收账款回收工作至关重要,2025 年上半年应收账款高达 11.3 亿元,占流动资产的 32%,周转天数长达 68 天,较 2024 年增加 15 天,严重影响资金流动性。公司需加强大客户账期管理,组建专业的应收账款催收团队,根据账龄制定差异化催收策略。对于逾期款项,及时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公司合法权益。
此外,盘活资产也是缓解资金压力的重要途径。公司可探索资产证券化模式,将优质应收账款、固定资产等打包成证券出售给投资者,提前回笼资金。同时,积极寻求战略投资者合作,如与行业内有实力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或吸引金融机构注资。2024 年出售通辽金泉食品获得 6117 万元投资收益,可作为资产盘活的参考案例,对其他非核心资产,如闲置厂房、设备等进行合理评估后出售,既回笼资金又降低资产维护成本。
(二)中期策略:聚焦核心业务,构建新的增长动力
从中期来看,龙大美食需聚焦核心业务,实现业务优化和增长动力重塑。屠宰业务应转变发展策略,从追求规模扩张转向 “价值深耕”。充分利用山东、华东等优势区域产能,发展高毛利的冷鲜肉分割和深加工产品。例如,推出精细化分割冷鲜肉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开发特色香肠、培根等深加工肉制品,提升产品附加值。2024 年单厂产能利用率提升已取得一定成效,后续应进一步推进智能化改造,引入先进自动化设备,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
预制菜业务要着力解决 “大 B 依赖症”。一方面,巩固与海底捞、麦当劳等战略大客户合作关系,通过优化产品质量和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确保订单稳定。同时,积极拓展团餐、便利店等中小 B 端渠道,2023 年预制菜专业经销商接近 1000 家,应加快下沉市场步伐,覆盖更多中小城市和乡镇,提高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加大 C 端品牌建设力度。借鉴 “轻卤肥肠”“爆汁鲜肉肠” 等单品直播带货成功经验,利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开展线上营销活动,提高品牌知名度。打造差异化产品矩阵,针对 C 端消费者推出方便、美味、健康的预制菜产品,如一人食小份预制菜套餐、适合上班族的快手菜等,缩小与 C 端龙头企业的品牌差距。
(三)长期策略:基于周期思维的战略规划与执行
从长期发展角度,龙大美食需具备周期思维,保持战略定力。猪周期低谷虽带来挑战,但也是产业整合的机遇。公司虽收缩养殖端布局,但可依托屠宰业务原料优势,深化 “屠宰 - 预制菜” 产业链协同发展。2023 年研发中心布局山东、上海、四川三地,实现区域口味定制化,应加速成果转化,推出更多标准化大单品,如 “金汤酸菜鱼” 等。通过深入研究不同地区消费者口味偏好,研发更符合当地市场需求的预制菜产品,提高产品市场接受度。
预制菜市场发展潜力巨大,预计 2025 年市场规模达 6500 亿元,龙大美食提出的 50 亿目标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平衡 B 端定制与 C 端品牌发展。公司应避免过度依赖代工业务,陷入低毛利困境,加大自主研发投入,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产品,提升品牌溢价能力。例如,在保证产品质量基础上,挖掘产品文化内涵,讲好品牌故事,塑造独特品牌形象,增强消费者品牌忠诚度,实现可持续发展。
结语:周期考验下的战略评估与展望
龙大美食当前面临的困境是传统屠宰企业在产业升级过程中面临的典型问题。猪周期影响尚未消除,预制菜赛道竞争激烈,32 亿债务压力沉重,公司在短期资金压力与长期业务转型之间寻求平衡成为关键挑战。
行业洗牌已拉开序幕,市场竞争残酷,只有能够迅速适应市场变化,实现从传统屠宰业务向食品综合业务价值跃升的企业,才能在 “一体两翼” 战略框架下找到新的增长动力。这是一场充满挑战的持久战,不仅考验公司的战略规划能力,更考验其执行效率。龙大美食未来是在困境中实现突围发展,还是在市场浪潮中逐渐式微,将取决于其战略决策与执行效果,时间将给出最终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