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频道
产经·企业  曝 光 台  本网动态  畜牧舆情  
当前位置:首页产经·企业名企动态 → 文章内容

281亿盈利背后的冰火两重天:上市猪企三季度业绩透视周期之痛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5/11/2 19:34:41 关注:34 评论: 我要投稿

  一、行业累计盈利 281 亿:牧原领跑,头部集中化加剧

  (一)牧原独占半壁江山,温氏、海大紧随其后

  近期,22 家上市猪企 2025 年前三季度业绩报告陆续发布,行业累计归母净利润达 281 亿元,呈现出复杂的发展态势。在此竞争格局中,头部企业优势显著,“强者恒强” 的马太效应愈发突出。牧原股份以 147 亿元净利润遥遥领先,占据行业盈利的半壁江山。凭借垂直一体化的独特模式,牧原在成本管控与规模扩张方面展现出强大竞争力。1 - 9 月,其销售商品猪数量飙升至 5732.3 万头,同比增长 27%,规模优势进一步巩固,成为行业当之无愧的龙头。

  温氏股份和海大集团分别以 52.56 亿和 41.4 亿元的净利润位列第二、三位。温氏通过持续优化 “公司 + 农户” 模式,在黄羽鸡和生猪养殖业务上稳健发展,维持着行业领先地位;海大集团则凭借在饲料、种苗、动保等领域的多元化布局,构建起强大的产业生态,为其盈利增长提供了坚实支撑。
  新希望和大北农等企业在盈利榜单上亦表现出色。新希望凭借生猪养殖和饲料业务的协同发展,以及持续的成本控制和技术创新,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激增 396%,达到 7.6 亿元,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发展潜力。大北农则通过在种业、动保等领域的深度布局,实现了盈利的稳步增长,达到 2.57 亿元。这些企业的成功,既得益于自身的战略布局和经营策略,也反映出行业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过程中,头部企业凭借资源、技术和规模优势,进一步巩固了市场地位。
  (二)中小猪企生存承压,亏损面持续扩大
  与头部企业的良好业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小猪企在这一轮行业竞争中普遍面临生存压力。新五丰前三季度净亏损 1316.75 万元,同比暴跌 1171.47%,令人关注。正虹科技、天域生物等企业也深陷亏损困境,亏损企业数量占比超过 30%。这些中小猪企在成本控制、技术创新和市场渠道等方面相对薄弱,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与头部企业抗衡。
  在市场下行周期,生猪价格波动加剧,成本压力不断上升,使得中小猪企的盈利空间被进一步压缩。缺乏规模效应和全产业链布局,导致它们在面对市场风险时更为脆弱。行业分化已从单纯的规模竞争,演变为全产业链综合实力的比拼。中小猪企若不能在成本控制、技术升级和市场拓展上取得突破,将在未来的竞争中面临更大的生存挑战。
  二、冰火两重天:六家企业净利暴跌超 100%,单季巨亏成常态(一)唐人神单季巨亏 3.05 亿,成本劣势凸显三季度生猪市场形势严峻,价格持续探底,众多猪企陷入困境,其中唐人神的表现尤为引人关注。其单季亏损高达 3.05 亿元,堪称行业 “亏损王”。深入分析,成本控制方面的短板是唐人神陷入亏损困境的关键因素。上半年,唐人神养殖业务毛利率仅 6.73%,与牧原 18%、温氏 15% 的毛利率相比,差距明显,这反映出其在成本管控上的巨大劣势。而在三季度,生猪价格同比下跌 30%,这对本就脆弱的盈利体系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利润被大幅侵蚀,致使唐人神在市场寒冬中举步维艰。

  (二)巨星农牧量增利减,负债率攀升至 66.62%

  巨星农牧在 2025 年的出栏量表现突出,1 - 9 月销售生猪 293.42 万头,超过了去年全年的数量,看似成绩优异,实则背后隐藏着危机。尽管出栏量创新高,但由于 “价跌大于量增”,巨星农牧仍未能避免亏损,单季净亏 7401.94 万元。与此同时,公司的负债率也从 64.56% 飙升至 66.62%,财务风险进一步加剧。巨星农牧在财报中明确指出,商品猪销售均价同比下降 25% 是导致亏损的主要原因。这一情况凸显出在生猪养殖行业,单纯依赖规模扩张的增长模式在周期低谷时的脆弱性。在市场下行阶段,价格的波动对企业盈利的影响巨大,若不能有效控制成本、提升产品附加值,即使出栏量持续增长,也难以实现盈利目标,反而可能因债务负担加重而陷入更深的困境。

  三、价跌与成本高企双重绞杀:三季度猪企的致命伤

  (一)生猪价格 “腰斩式” 下跌,击穿多数企业成本线

  三季度生猪市场陷入价格寒冬,价格走势令人担忧。从 6 月末的 14.7 元 / 公斤,一路大幅下跌至 9 月末的 12.24 元 / 公斤,期间甚至一度跌破 11 元 / 公斤的心理防线,同比跌幅高达 23%。这一暴跌幅度,给整个猪企行业带来了沉重打击,也使多数企业的成本线岌岌可危。据业内测算,目前行业平均养殖成本约为 12.8 元 / 公斤,这意味着超过 70% 的企业在三季度都不得不面临亏损的严峻现实。

  新金农和天邦食品等企业在这场价格风暴中遭受重创,单头亏损超过 300 元。新金农作为一家在生猪养殖领域颇具规模的企业,一直致力于平衡成本与收益。然而,三季度的价格暴跌使其前期的努力付诸东流,每卖出一头猪都承受着巨大的亏损。天邦食品同样未能幸免,为维持运营,不得不动用大量现金流来填补亏损的缺口,这使得企业的现金流压力陡然增大。资金链的紧张不仅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还可能导致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进一步削弱其未来的发展潜力。

  (二)饲料成本高企与产能过剩,加剧盈利恶化

  在生猪价格持续低迷的同时,饲料成本却居高不下,如同沉重的负担压在猪企身上。玉米、豆粕等主要饲料原料价格长期处于高位运行,导致饲料成本同比上涨了 15%。这对于原本就因猪价下跌而利润微薄的猪企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每一头猪从仔猪到出栏,都需要消耗大量的饲料,而饲料成本的增加直接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一些中小猪企由于缺乏规模采购优势,在面对饲料价格上涨时,更是无力应对,只能任由成本不断攀升,盈利空间被进一步挤压。

  产能过剩的问题也使猪企的困境愈发严重。尽管能繁母猪存栏量已经连续 3 个月下降,到 9 月末降至 4035 万头,较峰值减少了 45 万头,但这一数据仍高于合理区间。大量的生猪供应涌入市场,使得本就供过于求的局面更加严峻。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猪企努力提高出栏量,也难以在市场上获得理想的价格。以巨星农牧为例,虽然 1 - 9 月累计销售生猪 293.42 万头,已超过去年全年总量,但由于市场上生猪供应过剩,价格持续下跌,企业仍然难以实现盈利,反而陷入了亏损的泥潭。
  在这场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牧原股份等行业龙头凭借强大的技术实力和管理优势,成功将成本降至 11.6 元 / 公斤,在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通过自主研发的智能养殖设备,牧原股份实现了对猪舍环境的精准控制,提高了生猪的生长效率,降低了发病率。同时,其独特的饲料配方技术,也在保证生猪营养需求的前提下,有效降低了饲料成本。然而,中小猪企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支持,成本普遍在 13 元 / 公斤以上,在与龙头企业的竞争中处于明显的劣势。这种成本剪刀差,使得中小猪企在市场价格波动时更加脆弱,一旦价格跌破成本线,就可能面临亏损甚至倒闭的风险。
  四、成本为王时代:谁能在寒冬中筑牢护城河

  (一)牧原成本降至 11.6 元 /kg,全产业链优势凸显

  在这场残酷的市场寒冬中,牧原股份表现出色,成为众多猪企学习和追赶的榜样。凭借智能化养殖与全产业链管控的核心竞争力,牧原成功将 9 月生猪养殖完全成本降至 11.6 元 / 公斤,较年初下降了 1.5 元 /kg,这一成本优势令同行难以企及。在养殖环节,牧原自主研发的智能养殖设备发挥了关键作用。智能环控系统能够精准调节猪舍内的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为生猪创造了一个舒适、健康的生长环境。即使在极端天气条件下,如东北的极寒和海南的酷热,猪舍内的温度也能始终保持在 25℃左右,让生猪能够在最适宜的环境中生长,大大提高了生长效率,降低了发病率。

  在饲料环节,牧原通过自主研发的饲料配方技术,实现了对饲料成本的有效控制。根据生猪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精准调配饲料配方,在保证生猪健康生长的同时,降低了饲料的浪费和成本。同时,牧原还建立了完善的饲料采购和供应链体系,通过与供应商的长期合作和规模化采购,获得了更具竞争力的价格优势。
  除了养殖环节的优势,牧原的屠宰肉食业务在三季度也实现了单季盈利,产能利用率更是高达 88%,这标志着其 “养殖 + 屠宰” 双轮驱动模式已日臻成熟。在屠宰环节,牧原引入了先进的自动化屠宰设备和生产线,实现了生猪屠宰、分割的标准化和高效化操作。每头猪的屠宰数据都实时上传至管理平台,形成了从养殖到加工的全程溯源链条,让消费者能够放心购买牧原的猪肉产品。通过整合养殖和屠宰业务,牧原不仅减少了中间环节的成本,还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这种全产业链的布局,使得牧原在面对市场波动时,能够更好地抵御风险,保持稳定的盈利。

  (二)温氏、新希望的突围路径:降负债与模式优化

  温氏股份作为行业内的老牌企业,长期采用 “公司 + 农户” 的轻资产模式。这种模式虽然在扩张速度上具有优势,但也面临着散户管理效率的难题。在成本控制方面,温氏将成本稳定在 12.2 - 12.4 元 / 公斤,处于行业较好水平。然而,在三季度,由于猪价的大幅下跌,温氏的净利润同比下滑了 65.02%,这也凸显了其在面对市场波动时的脆弱性。为提升竞争力,温氏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通过降低出栏体重来优化产能结构。将出栏体重控制在 118 - 120 公斤,不仅减少了生猪的饲养周期,降低了饲料成本,还能更快地将生猪推向市场,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温氏还在不断优化 “公司 + 农户” 模式,加强对农户的培训和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管理成本。

  新希望则选择了多元化的发展路径,通过拓展海外饲料业务来对冲国内市场的压力。在印尼、越南等地进行布局,新希望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和市场优势,实现了海外业务的快速增长。尽管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了 99.63%,但营收却保持了 4.51% 的增长,这主要得益于其海外饲料业务的贡献。在海外市场,新希望不仅销售饲料产品,还提供养殖技术服务和解决方案,帮助当地养殖户提高养殖效率和质量,赢得了良好的市场口碑。通过多元化的业务布局,新希望降低了对国内生猪养殖业务的依赖,提高了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在国内市场,新希望也在不断优化养殖业务,加强成本控制和技术创新,提高养殖效率和质量,努力实现国内业务的稳定发展。
  结语:穿越周期,唯有 “硬核” 生存
  2025 年三季度的业绩分化,本质上是猪周期对行业的一次 “压力测试”。在这场残酷的竞争中,头部企业凭借成本、技术与全产业链优势穿越寒冬,中小企则在价跌与成本高企中加速出清。随着能繁母猪存栏持续去化(目标 2025 年末降至 3950 万头)与政策调控加码,行业正从 “规模竞争” 转向 “价值竞争”。
  对于投资者而言,关注成本管控能力(如牧原 11.6 元 /kg 的成本壁垒)与现金流健康度(牧原负债总额较年初降 98 亿元),将成为捕捉周期反转的关键 —— 毕竟,在猪周期的寒冬里,唯有具备强大实力的企业才能等到春天。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文章来源:现代畜牧网     文章作者:豆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2025年11月3日浙江及各地市白条猪价格2025/11/3 18:32:54
2025年11月3日浙江及各地市活猪收购价格2025/11/3 18:32:35
呼伦贝尔市:强化猪屠宰质量管理标准落地筑牢生猪产品安全屏障2025/11/3 11:25:27
丹麦猪业新政:一条完整尾巴奖励50元2025/11/3 8:39:36
猪企2025三季度财报透视:深蹲周期中的生存法则与价值重构2025/11/2 22:31:40
美国生猪周期:4.5 年轮回里的产业密码与全球启示2025/11/2 22:18:04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5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