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国活羊价格周评:旺季特征显现,主产区均价环比上涨 0.8%
进入 9 月,全国活羊市场呈现出 “旺季预热” 的态势。据最新数据表明,主产区活羊均价为 27.6 元 / 公斤(即 13.8 元 / 斤),与 8 月下旬相比,价格涨幅达 0.8%。尽管较去年同期价格下降了 2.3%,但相较于 7 月的价格低点,已实现 3.5% 的反弹,这无疑是一个积极信号。
从区域角度分析,内蒙古、山东等地肉羊市场表现卓越,均价达到 28 - 29 元 / 公斤。内蒙古凭借得天独厚的草原资源,为肉羊养殖提供了优质草料,使得当地羊肉肉质鲜美,在市场中备受青睐;山东则依靠完善的养殖产业链和便捷的交通物流体系,在活羊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新疆、甘肃等西北产区,由于中秋前羊肉加工需求旺盛,价格环比上涨 1.2%,当前价格处于 26 - 27 元 / 公斤区间。中秋佳节临近,各类羊肉加工产品如羊肉礼盒、速冻羊肉制品等市场需求大幅增加,有力拉动了当地活羊价格上涨。
依据农业农村部的数据,8 月第 5 周全国羊肉平均价格为 78.11 元 / 公斤,环比上涨 0.1%。主产省份(如河北、内蒙古、山东等)羊肉价格为 70.61 元 / 公斤,环比上涨 0.3%。随着价格回升,终端消费开始回暖,周度成交量增长了 10%。这表明连续两个月低迷的羊肉价格,已正式步入季节性回升通道。无论是在超市、农贸市场,还是餐饮行业,羊肉的销量均有显著提升。
二、三大核心因素驱动 9 月活羊价格回暖
(一)供需博弈:能繁母羊存栏下降 + 中秋备货启动
供应端收缩:在过去一段时间,肉羊养殖行业经历了调整,能繁母羊存栏量持续下降。截至 2025 年,能繁母羊存栏量降至 1800 万头,同比减少 5%。这一变化直接影响到肉羊供应,导致 30 - 40 公斤肉羊上市量同比减少 8% 。在内蒙古、山东等主产区,优质肉羊资源愈发紧俏。养殖户察觉到市场肉羊供应减少,惜售情绪逐渐增强,期望在价格更优时出售肉羊以获取更大收益,这种惜售行为进一步加剧了市场肉羊供应的紧张局面。同时,35 公斤以上肉羊出栏周期延长了 10 - 15 天。无论是养殖户为使肉羊生长得更为肥壮,还是受市场行情影响,出栏周期的延长均使得短期内市场肉羊供应量难以增加,从而对价格形成支撑。
需求端提振:随着中秋、国庆双节临近,羊肉市场需求呈现显著增长态势。在华北、华东地区,羊肉经销商为应对节日期间的消费高峰,纷纷调整库存策略,将库存周转天数从 40 天压缩至 25 天,以保障新鲜羊肉的市场供应。在河北、河南等地,屠宰企业的周度采购量激增 15%,加大了对活羊的收购力度。市场需求的增加不仅带动了普通羊肉的销量,还促使高端羊肉(如羔羊肉)价格上涨 1.5%。羔羊肉因其鲜嫩口感和丰富营养,深受消费者喜爱,节日期间需求更为旺盛,进而推动其价格上涨。这种需求增长形成了 “以销促价” 的正向反馈,进一步推动活羊价格上升。当市场羊肉销量增加时,价格随之上涨,而价格上涨又会刺激养殖户增加养殖数量,以满足市场需求。
(二)成本支撑:饲料价格高位运行,养殖成本同比涨 12%
原料涨价传导:饲料成本在肉羊养殖成本中占比较大,当前饲料原料价格高位运行,给养殖户带来较大压力。玉米现货均价达 2850 元 / 吨,较去年同期上涨 15%;豆粕价格为 4300 元 / 吨,涨幅高达 20%。原料价格上涨直接导致肉羊日均饲料成本增至 25 元 / 天。按此成本计算,35 公斤出栏成本达到 13.5 元 / 斤,较 2024 年增加 1.3 元 / 斤。成本增加使得养殖端对 13 元 / 斤以下的价格抵触强烈。养殖户投入更多成本,自然期望获得相应回报,若价格过低将面临亏损风险,因此销售活羊时对价格有一定底线要求。
防疫与人工成本攀升:除饲料成本增加外,防疫和人工成本也在不断攀升。在规模场育肥阶段,疫苗费用增加了 18%。随着养殖环境变化和疫病流行趋势,养殖户需使用更多、更高效的疫苗保障肉羊健康,增加了养殖成本。环保设施运维成本也上涨了 10%。在环保要求日益严格的背景下,养殖户需投入更多资金维护环保设施以达到环保标准。北方干旱导致牧草减产,部分养殖户转向精饲料喂养,不仅增加了饲料成本,还改变了肉羊养殖方式。综合这些因素,养殖成本较年初上涨了 8%,形成了价格底部支撑。即便市场需求不变,成本增加也使得活羊价格难以大幅下跌,因为养殖户难以长期在亏损状态下进行养殖。
(三)政策与市场情绪:消费升级 + 进口羊肉受限
消费结构升级: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中产群体扩大,消费者对羊肉品质和种类有了更高要求。羔羊肉、有机羊肉等高端产品需求增长了 20%。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商超羔羊肉售价达 80 元 / 公斤,溢价率超普通羊肉 30%。消费者愿意为高品质羊肉支付更高价格,带动了活羊市场价格重心上移。养殖户察觉到市场变化,开始调整养殖结构,增加高端肉羊养殖数量,以满足市场需求并获取更高利润。
进口羊肉补充有限:进口羊肉在我国羊肉市场中占据一定份额,但今年受多种因素影响,其补充作用有限。受澳大利亚羊肉关税上调影响,8 月进口羊肉到岸价涨至 60 元 / 公斤,较国产羊肉溢价 15%。这使得进口羊肉在价格上失去优势,广东、福建等地进口羊肉替代率下降了 10%。下游采购商为降低成本,纷纷转向国产肉羊,推动主产区价格稳中偏强。国产肉羊市场需求增加,价格随之上涨。在此情况下,国内养殖户迎来良好市场机遇,可通过合理养殖和销售策略获取更好经济效益。
三、区域价格分化:北方稳涨、南方领涨,差异化行情凸显
(一)北方主产区:优质肉羊供不应求,屠宰场提价保量
内蒙古地区:内蒙古作为我国重要的肉羊养殖基地,拥有广袤草原和丰富牧草资源,肉羊品质在全国享有盛誉。以锡林郭勒盟为例,当地活羊均价达到 28.6 元 / 公斤,较 8 月上涨 1.1 元 / 公斤。随着中秋佳节临近,烧烤市场对羊肉需求大增,30 公斤以下的羔羊因其肉质鲜嫩适合烧烤,价格涨幅达 2.5%。屠宰企业为确保获得足够优质羊源,对膘情达标的肉羊不惜加价 0.5 元 / 斤进行收购,这既体现了市场对优质肉羊的强烈需求,也反映出内蒙古地区肉羊的市场竞争力。在锡林郭勒盟的养殖场,养殖户因羊价上涨而收获颇丰,其精心饲养的肉羊成为市场抢手货。
山东地区:山东在肉羊养殖领域优势独特,完善的养殖产业链和便捷交通物流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在菏泽、济宁等地,政府实施 “肉羊养殖补贴” 政策,每只羊补贴 100 元,极大激发了养殖户积极性,对育肥羊价格起到稳定和推动作用。目前,35 - 40 公斤的肉羊成交价为 28.8 元 / 公斤,与去年同期持平,但较 7 月低点上涨 4%。山东的养殖合作社受益于政府补贴政策,扩大养殖规模,通过科学养殖方法和精细化管理提高肉羊品质和产量,既满足市场需求,又为自身带来可观收益。
(二)南方销区:消费旺季拉动,价格涨幅领先全国
广东市场:广东是南方重要的羊肉消费市场,对羊肉需求量大。近期受台风天气影响,运输成本上升,推动佛山、湛江等地活羊批发价涨至 29.2 元 / 公斤。在潮汕地区,火锅文化盛行,中秋佳节临近,火锅店提前备货,对 30 公斤以下羔羊需求激增,带动整羊价格周涨幅达 1.8%,创下近三个月新高。潮汕农贸市场羊肉摊位前消费者众多,羊肉经销商抓住商机加大采购力度以满足市场需求。
云南市场:云南羊肉市场同样繁荣。中秋前夕,火腿、羊肉干等羊肉深加工产品加工进入高峰。在昆明活羊交易市场,日均成交量增长 20%。本地黑山羊因其肉质紧实、味道鲜美适合深加工,价格达到 30 元 / 公斤,较西门塔尔羊溢价 8%,成为区域价格标杆。云南的羊肉加工厂加班加点生产,养殖户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养殖结构,增加黑山羊养殖数量以获取更高收益。
四、后市展望:节前或冲 14 元 / 斤,节后或现阶段性调整
(一)短期(9 月 5 - 20 日):备货高峰推高价格至阶段性高点
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全国活羊均价将迎来冲高,有望达到 28 - 28.5 元 / 公斤(即 14 - 14.25 元 / 斤)。这一预测具有充分依据。
从屠宰企业角度看,中秋备货仍存在 20% 的缺口。在中秋佳节这一重要消费节点前,屠宰企业需大量活羊满足市场对羊肉的需求,而当前备货情况欠佳,缺口较大。因此,9 月 15 日前,屠宰企业将集中采购。内蒙古、山东等地的优质肉羊因品质优良备受市场青睐,此次集中采购中,其成交价极有可能突破 14 元 / 斤。内蒙古草原上天然牧草喂养的肉羊,肉质鲜嫩多汁、口感鲜美,必然吸引众多采购商竞相出价。
期货市场也释放出积极信号。近期期货市场资金小幅流入,表明市场对活羊价格未来走势持乐观态度。资金流入通常会带动市场活跃,进而影响价格。同时,养殖端惜售情绪浓厚。养殖户见市场行情向好,对未来价格预期升高,不愿轻易出售肉羊,期望高价出手。这种惜售行为导致 35 公斤以上肉羊出栏量周减 12% 。市场肉羊供应量减少,需求却不断增加,形成 “量缩价涨” 格局,推动活羊价格上涨。
(二)中长期(9 月 21 日 - 国庆):冲高后或现理性回调
然而,9 月下旬活羊价格可能面临压力,出现理性回调。
一是集中出栏风险。中秋过后,养殖户为规避节日后消费淡季风险,可能集中出栏 30 - 35 公斤中等膘情的肉羊。预计供应量周增 15%,大量肉羊集中涌入市场,必然抑制价格上行空间。市场肉羊供应量突然增加,而需求未相应增长时,价格就会受到抑制,如同水池进水口水量大增而出水口水流不变,水位会迅速上升,形象地体现了市场供需关系对价格的影响。
二是进口羊肉的补充。据悉,新西兰羊肉关税可能下调 8%,这将使新西兰羊肉更具价格竞争力。10 月初,将有 1.5 万吨低价羊肉到港,主要集中在华南、华东地区。这些低价进口羊肉的到来,会冲击当地活羊价格,预计华南、华东地区价格或回调 0.5 - 1 元 / 斤。进口羊肉的价格优势会吸引部分消费者购买,减少对国产活羊的需求,导致国产活羊价格下降。
三是终端接受度瓶颈。超市、餐饮终端对 14 元 / 斤以上活羊价格的消化能力有限。价格过高时,消费者购买意愿下降,影响经销商销售。部分经销商为应对这一情况,开始储备冻肉替代鲜肉采购。冻肉价格相对较低且储存方便,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市场需求,但这种替代行为会削弱现货需求弹性,使活羊价格难以维持高位。
五、产业链各环节应对策略
(一)养殖户:抓住节前窗口,优化出栏结构
优质肉羊逢高出售:在当前市场行情下,养殖户合理安排肉羊出栏时间至关重要。建议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将 35 公斤以上、膘情 7 成以上的肉羊在 9 月 15 日前出栏。按目前市场价格和养殖成本计算,单只肉羊利润可达 300 - 400 元。若错过此时机,中秋后集中出栏,市场肉羊供应量大幅增加,价格很可能回落,养殖户利润将相应减少。内蒙古的养殖场中,养殖户已提前挑选符合出栏标准的肉羊,联系收购商,争取在价格高位时出售,以获取更多收益。
补栏谨慎评估:养殖户考虑补栏时,需谨慎评估当前市场情况。目前,20 公斤以下羔羊价格已达 12 元 / 斤,养殖成本测算显示,将其育肥至 35 公斤需 3 个月时间。这 3 个月不仅要投入大量饲料成本,还要考虑市场价格波动及养殖风险。养殖户应结合本地牧草供应情况决定是否补栏。若本地牧草资源丰富,可降低饲料成本,补栏风险相对较小;反之,若需大量依赖高价精饲料,则需谨慎考虑,避免高价接盘,陷入养殖成本过高的困境。
(二)经销商:平衡备货节奏,拓展细分市场
控制中秋备货量:经销商中秋备货时,需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和节后库存压力。建议将备货量控制在正常需求的 110% - 120%。备货过多,节后市场需求下降,易导致库存积压,占用大量资金,还可能面临羊肉变质风险;备货不足,则可能无法满足节日期间市场需求,错失销售良机。河北的羊肉批发市场中,经销商通过分析历年中秋销售数据,结合今年市场动态,合理调整备货量,与上游供应商保持密切沟通,确保节日期间及时补货,又避免过多库存积压。
拓展细分市场:为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经销商可加大对羔羊肉、羊排等细分部位的采购。这些细分部位羊肉口感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通过电商渠道直供消费者,可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利润空间。羔羊肉礼盒溢价率可达 25%,经销商将羔羊肉精细包装成高品质礼盒,满足消费者节日送礼需求。电商平台上,羔羊肉礼盒销量名列前茅,成为经销商重要利润增长点。拓展细分市场,既能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又能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三)消费者:理性看待短期涨价,关注高性价比产品
选择高性价比羊肉:面对中秋前羊肉价格上涨,消费者可理性选择高性价比产品。30 - 35 公斤的普通肉羊是不错选择,其单价较羔羊低 10% - 15%,但口感和营养并不逊色。普通肉羊经合理饲养,肉质鲜嫩,适合家庭烹饪。广东农贸市场中,消费者选购羊肉时更注重性价比,仔细比较不同品种羊肉价格和品质,选择适合家庭需求的羊肉,普通肉羊因价格亲民成为众多家庭首选。
关注促销活动:消费者还可关注社区团购、超市促销活动,获取更实惠羊肉。部分品牌推出的 “中秋特惠装” 羊肉,价格较市场价低 5% - 8%,且品质有保障。一些超市中秋期间推出满减、折扣等促销活动,消费者可抓住机会购买物美价廉的羊肉。社区团购也是可行方式,通过团购消费者能以更低价格购买羊肉,还能享受送货上门服务,十分便捷。
结语:羊价上涨是旺季正常修复,勿盲目追涨杀跌
9 月活羊价格稳中微涨,本质是 “供应紧平衡 + 消费季节性回升” 的短期修复,并非趋势性反转。养殖户应抓住节前 15 天的黄金出栏期,实现利润最大化;消费者无需因短期涨价而焦虑,市场整体供应充足,理性选择高性价比产品即可。随着国庆后消费淡季来临,羊价将回归供需基本面,届时或现更好的采购与补栏时机。(数据支持:农业农村部、卓创资讯、各地区市场报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