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国活羊价格实时播报:南北分化加剧,中秋备货难挽颓势在当前活羊市场格局中,南北区域价格走势呈现出显著分化态势,即便临近中秋佳节,市场备货行为亦难以扭转整体市场的下行趋势。
(一)北方主产区:寒羊价格持续下行,养殖户亏损状况加剧
近期,北方活羊主产区价格呈持续下探之势,其中以寒羊为代表的品种价格下行尤为明显。内蒙古赤峰作为重要养殖区域,30 斤寒羊公羔价格大幅下滑,当前已降至 550 元 / 只,折合每斤 18.3 元 ,与上周相比,价格直接下降 30 元。当地养殖户面临养羊成本高企而价格持续走低的困境,每出售一只羊均承受一定程度的亏损。淘汰大母羊价格更是低至 6 元 / 斤 ,养殖户出售羊只的收入难以覆盖饲料成本,经营压力较大。
河北唐县的活羊市场形势亦不容乐观,寒羊公羔价格为每斤 10.8 元、母羔 10.3 元,该价格创下 2023 年以来同期新低。众多散户因养殖成本较高,现阶段出售羊只每只亏损超过 150 元 ,在经营压力下被迫提前出栏。部分养殖户表示,原本期望通过延长养殖周期实现回本,但随着价格持续降低,继续养殖将导致更大亏损,只能无奈选择提前出售。
在黑龙江明水,30 斤寒羊串公羔 630 元起步,相较于 8 月,价格下跌 50 元。老毛母羔价格为 10.5 元 / 斤,而当地养羊成本线约为 12 元 / 斤,养殖户对价格进一步下跌可能导致血本无归的情况表示担忧。
(二)南方高价区:山羊价格逆势上扬,黑山羊价格突破 20 元 / 斤
与北方市场形成鲜明对比,南方活羊市场价格表现相对坚挺,其中山羊价格呈现逆势上涨态势。云南昆明的黑山羊价格区间为 18 - 20 元 / 斤,重庆云阳的黑山羊价格达到 20 元 / 斤。临近中秋佳节,火锅、烧烤等餐饮消费需求增加,带动羊肉市场需求上升,价格维持高位,与北方价格相比,溢价幅度超过 40%。
贵州的波尔母羊价格为每斤 15 元、绒山羊老骚公 13 元 / 斤。当地羊肉主要在本地市场消化,加之从外地调运成本增加,每只羊运费较之前上涨 20 元 ,因此价格环比保持持平。
广东中山的绒山羊育肥公羔价格为 18 元 / 斤,广州花都的母山羊价格高达 30 元 / 斤,成为全国活羊价格的高位区域。当地羊肉店经营者表示,尽管价格较高,但当地消费者对羊肉品质要求较高,愿意为优质羊肉支付较高价格。
二、三大核心矛盾:供应过剩、需求疲软、成本高企交织活羊价格当前走势是供应、需求、成本三方面矛盾相互交织、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三重矛盾对活羊市场形成较大压力,不仅给养殖户带来经营困境,也使市场未来发展前景充满不确定性。
(一)供应端:存栏量处于历史高位,进口羊肉冲击加剧
从供应端来看,当前肉羊存栏量处于历史高位,对市场形成较大供应压力。相关数据显示,2025 年 6 月,全国肉羊存栏量同比增长 0.69% ,创下 2017 年以来的新高。上半年,全国羊肉产量达到 222.8 万吨,同比增长 5.1%,增幅较为明显。这主要是由于前几年羊价行情较好,养殖户受利润驱动纷纷扩大养殖规模。以内蒙古养殖户老张为例,前几年羊价较高时,其增加养殖 200 只羊 ,但目前面临价格下跌、销售困难的问题。
与此同时,进口羊肉的市场冲击不断加剧。2025 年 1 - 5 月,我国累计进口羊肉 18.62 万吨,同比增长 12.97% ,进口羊肉平均到岸价为 29.38 元 / 公斤,同比下跌 26.09% 。进口羊肉价格大幅下跌使其在国内市场具备较强价格竞争力,大量低价冻羊肉涌入国内市场,进一步加剧市场供应过剩局面。在河北、山东等地的部分屠宰场,冷库库存周转天数已超过 15 天,而正常水平一般为 8 - 10 天。库存积压严重导致屠宰场降低收购价格,给养殖户带来更大经营压力。
(二)需求端:旺季需求增长不明显,猪肉替代效应显著
需求端表现同样不佳,旺季不旺现象较为突出。中秋佳节通常是羊肉消费旺季,按照往年经验,节前市场对羊肉需求会大幅增加,价格也会相应上涨。但今年情况有所不同,中秋前两周,华北、华东等地区农贸市场羊肉走货量仅增长 5% - 8% ,与往年 20% 的增幅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猪肉的替代效应显著。当前,猪肉价格持续处于低位,全国均价仅为 13 元 / 公斤。相关测算表明,猪肉价格每下跌 1%,羊肉需求将减少 0.25% 。在家庭采购中,消费者因猪肉价格较低更倾向于选择猪肉而非羊肉。在餐饮领域,以烤羊、涮锅为主的羊肉消费订单量同比下降 10%。不少消费者表示,由于猪肉价格低,消费猪肉比消费羊肉更具性价比,因此更愿意选择猪肉。这导致羊肉在终端市场消费提振困难,需求难以有效提升。
(三)成本端:饲料及人工成本上涨,养殖利润被压缩至较低水平
在供应过剩和需求疲软的双重压力下,成本端的上涨进一步增加养殖户经营压力。玉米、豆粕等饲料价格持续攀升,目前玉米价格为 3480 元 / 吨、豆粕 4500 元 / 吨 ,与 2023 年相比,分别上涨 35%、40%。育肥羊日均成本已达到 15 元,按照 6 个月养殖周期计算,每只羊总成本超过 2800 元。此外,人工成本也在不断增加,养殖户需要支付更多费用雇佣工人。
内蒙古一位养殖户表示,当前活羊售价为 12 元 / 斤,仅能勉强保本,与去年相比,每只羊利润减少 300 元。如此微薄的利润甚至难以覆盖成本,使养殖户陷入两难境地。继续养殖面临亏损风险,提前出栏又不甘心承受损失。
三、区域价格地图:三大板块特征鲜明
若将全国活羊市场视为一个整体,各区域价格走势可看作风格各异的板块,具有独特特征。从北方草原到中部丘陵平原,再到南方水乡,活羊价格在不同地理区域呈现出明显差异。
(一)北方 “重灾区”:寒羊价格领跌,散户加速退出
北方作为我国活羊养殖主产区,目前深陷价格下跌困境,成为价格波动的 “重灾区”,其中寒羊价格领跌。
在河北唐县,素有 “中国肉羊之乡” 之称,肉羊串公羔价格当前仅为 11.4 元 / 斤 ,与 2024 年同期相比,下跌 1.6 元 / 斤。价格持续下跌使养殖户经营状况恶化,散户为减少损失纷纷加速出栏,出栏量环比增长 20% 。然而,这种集中出栏行为进一步加剧市场供应过剩,导致价格陷入 “越卖越跌,越跌越卖” 的恶性循环。
规模化养殖场同样面临较大压力,为规避风险,将出栏体重从 60 公斤压减至 55 公斤 。养殖场负责人表示,原本期望养大羊只以获取更高收益,但当前价格形势下,继续养殖将导致更大亏损,只能选择提前出售。
内蒙古情况也不容乐观,作为重要畜牧业基地,寒羊价格同样持续走低。在巴彦淖尔市,寒羊公羔价格已降至 10.5 元 / 斤,养殖户对辛苦养殖的羊只难以卖出合理价格表示无奈。当地一位养殖户表示,从事养羊行业多年,从未遇到如此低迷的市场行情,对未来经营感到迷茫。
在山东菏泽,寒羊价格持续低迷,养殖户养殖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部分养殖户甚至考虑转行,放弃养羊行业。
(二)中部过渡区:山羊、绵羊价格分化,山西 “抢羊大战” 上演
在我国中部地区,活羊价格呈现山羊和绵羊价格分化态势,二者价格走势差异明显。
在山西祁县,羊市出现激烈的 “抢羊大战”。由于本地羊源短缺,收购商为获取羊只资源竞争激烈,推动价格上涨。30 斤的公羔售价高达 720 元 / 只、母羔 470 元 / 只 ,该价格比周边地区高出 50 - 80 元 / 只。养殖户在低迷市场行情中迎来价格上涨,经营状况有所改善。
河南驻马店的山羊和绵羊价格也出现明显分化。山羊因耐粗饲、肉质好等优势受到消费者青睐,价格相对较高,达到 13.5 - 14 元 / 斤 。而绵羊价格相对较低,为 11 - 11.5 元 / 斤 ,山羊溢价率高达 20%。当地羊肉商贩表示,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山羊肉,虽然价格较高,但销售速度快,利润空间较大。
在安徽阜阳,山羊价格坚挺,绵羊价格疲软。养殖户为适应市场需求,纷纷调整养殖结构,增加山羊养殖比例。
(三)南方消费区:高价背后的 “供需双紧”
南方地区作为我国羊肉主要消费区,活羊价格长期居高不下,但其背后存在 “供需双紧” 困境。
浙江和福建的肉羊自给率不足 30% ,大部分羊肉依赖从云南、贵州等地调运。较长的运输距离和较高的运输成本推动羊肉价格上升。在杭州活羊交易市场,羊肉均价达到 16 - 18 元 / 斤 ,较高价格使部分消费者望而却步。
广东因环保政策限制,养殖规模不断缩小,肉羊供应愈发紧张。在深圳屠宰场,收购价高达 16 元 / 斤 ,比北方高出 4 元 / 斤。终端市场上,羊肉零售价突破 40 元 / 斤 ,导致消费者接受度下降。有消费者表示,羊肉价格过高,消费频率降低,只能偶尔购买。
在广西南宁,活羊价格同样处于高位,尽管市场需求旺盛,但由于供应不足,价格难以回落。当地养殖户虽有扩大养殖规模的意愿,但受土地、环保等因素限制,难以实现。
四、后市展望:短期反弹有限,中长期筑底企稳展望活羊市场未来走势,具有一定不确定性。短期来看,中秋、国庆双节可能对市场产生一定影响,但市场整体反弹幅度有待观察。从中长期来看,产能去化程度将成为决定价格走向的关键因素,同时也面临诸多风险与挑战。
(一)短期(中秋 - 国庆):节日效应或催生 0.5-1 元 / 斤反弹
中秋、国庆佳节是羊肉消费黄金时期,今年也不例外。华北、华东等地屠宰企业为满足节日期间市场对羊肉的旺盛需求,有可能小幅提高活羊收购价格 。以寒羊公羔为例,价格有望回升至 11 - 11.5 元 / 斤 ,为养殖户带来一定利好。
山羊因供应相对偏紧,市场认可度较高,价格较为坚挺。预计节日期间,山羊价格将继续维持在 14 - 15 元 / 斤的高位 ,保持价格优势。
然而,需关注冷库高库存和进口羊肉对市场的影响。目前,全国冻羊肉库存超过 50 万吨 ,大量冻羊肉库存对市场价格形成潜在压制。同时,进口羊肉的持续补充加剧市场竞争。在双重压力下,活羊价格反弹幅度将受到较大限制,北方产区突破成本线难度较大。
(二)中长期(四季度 - 2026 年):产能去化主导价格走向
从长远视角分析,2025 年冬季肉羊存栏量变化将成为影响价格的核心因素。若存栏量同比下降 5% 以上 ,市场肉羊供应量将大幅减少,供不应求局面将逐渐显现。新粮上市后,饲料成本有望随着新粮供应而降低,进一步降低养殖成本,为羊价回暖创造有利条件。预计到 2026 年春季,寒羊价格有望回升至 12 - 13 元 / 斤 ,养殖户将逐步摆脱亏损困境,市场迎来转机。
反之,若养殖户因惜售心理导致存栏去化缓慢,市场肉羊供应量仍维持高位,羊价可能进一步下探,甚至跌至 10 元 / 斤 ,进入深度亏损周期。在此情况下,养殖户将面临更严峻考验,行业也将经历更艰难的调整期。
风险提示
进口政策风险:进口政策的调整可能对国内活羊市场产生重大影响。若澳大利亚羊肉进口恢复,凭借其价格优势和较大供应量,可能对国内价格造成严重冲击,导致国内价格下跌 1 - 2 元 / 斤 。这将进一步增加处于困境中的养殖户经营压力。
疫情传播风险:秋季是口蹄疫等疫病高发期,一旦主产区爆发疫情,养殖户为减少损失往往会集中抛售肉羊 。这将导致市场肉羊供应量短期内大幅增加,供过于求局面加剧,羊价将受到严重影响,出现大幅下跌。
消费降级风险:当前经济环境对高端羊肉需求产生一定影响。在经济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消费者消费意愿和能力可能下降,对高端羊肉需求相应减少。涮锅、烧烤等以羊肉为主的消费场景订单量可能进一步下滑 ,导致羊肉市场需求更加疲软,羊价难以得到有效支撑。
五、养殖户与消费者实操指南
(一)养殖户:止损与转型双管齐下
面对当前复杂的活羊市场形势,养殖户需采取有效策略,实现止损与转型,以应对市场挑战。
短期策略:对于北方亏损严重的散户而言,中秋前出栏 40 - 50 斤的中小羔羊是较为合理的选择。此时出栏既能及时回笼资金,又可避免过度压栏导致成本增加。每延长一天养殖,将增加饲料成本和养殖风险。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果断出栏有助于减少损失。
规模化养殖场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屠宰企业签订 “保底 + 浮动” 订单。这种合作模式可在一定程度上锁定售价,保障基本收益。以 11.5 元 / 斤以上价格作为保底,根据市场行情适当浮动,既能在价格下跌时提供一定保障,又能在价格上涨时分享市场红利。
长期规划:从长期发展角度,优化品种结构是养殖户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山西、贵州等地,可大力推广波尔山羊、黑山羊等优质品种。这些品种因肉质鲜美、生长速度快等优势,在市场上具有较高认可度,溢价率高达 30%。养殖户通过养殖优质品种,可显著提高养殖收益。
此外,申请地方特色养殖补贴是降低养殖成本的重要途径。在部分地区,政府为鼓励特色养殖,给予养殖户每只 100 - 200 元的补贴。养殖户应密切关注当地政策动态,及时申请补贴,减轻养殖负担。同时,逐步降低对传统寒羊的依赖,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实现养殖结构优化升级。
(二)消费者:错峰采购 + 品类优选
对于消费者而言,在活羊价格波动情况下,掌握采购技巧可实现性价比最大化。
时间窗口:中秋佳节前夕,羊肉市场通常迎来价格上涨高峰。由于节日期间市场需求大增,商家为获取更多利润会提高羊肉价格。因此,消费者应避开中秋前一周的高价期,选择节后(9 月 25 日 - 10 月 10 日)采购。在此期间,市场需求逐渐回落,羊肉价格预计下降 0.5 - 1 元 / 斤。消费者可抓住这一时机,购买价格更为实惠的羊肉。
品类选择:在选择羊肉品类时,消费者可考虑性价比更高的山羊肉。河南、湖北等地的散养山羊价格在 13 - 14 元 / 斤,价格相对亲民,且肉质鲜嫩,口感鲜美。消费者还可选择购买羊排、羊蝎子等部位,这些部位价格较羊腿低 20%,但同样美味可口。
在家庭烹饪中,消费者可采用高压锅焖煮方式烹饪羊肉。这种方式可使羊肉更加软烂入味,同时提高瘦肉利用率,实现食材的充分利用。
结语:羊价寒冬下,谁在逆境中破局?
2025 年 9 月的活羊市场,北方养殖户面临成本压力,经营困难;南方则存在 “高价不高产” 的供需矛盾。对于行业而言,当前既是产能过剩带来的 “阵痛期”,也是实现转型提质的 “窗口期”。当传统寒羊养殖遭遇困境,发展特色品种、实施精细化管理、推进全产业链布局成为破局关键。市场机遇往往青睐有准备的参与者,行业从业者需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数据支持: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卓创资讯、各地活羊交易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