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频道
价格播报  行情分析  
当前位置:首页行情分析价格分析 → 文章内容

2025年9月26日全国肉牛市场行情综述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5/9/26 11:58:21 关注:79 评论: 我要投稿

  一、全国肉牛市场核心行情:活牛价格稳中有降,牛肉价格韧性突出

  (一)活牛价格:主产区呈现 “北稳南弱” 格局

  2025 年 9 月下旬,肉牛市场价格走势复杂微妙。据山东省畜牧兽医局及一亩田大数据监测,9 月第 4 周全国活牛出栏均价为 27.28 元 / 公斤,同比增长 10.89%,环比微降 0.04%。这一细微波动背后,是区域、品种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区域角度来看,我国肉牛主产区呈现 “北稳南弱” 格局。在华北地区,活牛价格表现坚挺。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作为重要肉牛养殖基地,育肥牛价格稳定在 26.08 元 / 斤,该地广袤草原为肉牛提供了优质天然牧场,稳定的供应保障了价格平稳。河北衡水活牛价格处于 13.6 - 16.1 元 / 斤区间,当地规模化与散养相结合的养殖模式,维持了市场基础供应。东北地区,辽宁铁岭活牛价格在 14.2 - 14.4 元 / 斤,吉林白城为 14.3 元 / 斤,黑龙江哈尔滨在 13.7 - 14.2 元 / 斤,凭借适宜气候与丰富农作物秸秆饲料来源,价格保持相对稳定。
  反观华南地区,价格表现较为疲弱。广东、海南育肥牛价格在 16.5 - 17.5 元 / 斤,云南为 12.5 - 13.8 元 / 斤。广东、海南地区高温多雨气候不利于肉牛育肥,养殖成本相对较高,且当地肉牛存栏量有限,供应依赖外部调入;云南则受到边贸牛冲击,越南边贸牛日均入境量超 800 头,因其价格相对较低,压制了当地活牛价格。
  品种差异在价格上也有显著体现。西门塔尔牛因生长速度快、肉质好等优势,全国均价处于 14.3 - 16.1 元 / 斤,深受养殖户与市场青睐。而利木赞牛由于山东郓城集中出栏,周跌幅达 13.44%,报价 8.44 元 / 斤。集中出栏导致市场上利木赞牛短期内供过于求,价格明显下滑。
  (二)牛肉价格:终端消费支撑下小幅上扬
  在终端消费支撑下,牛肉价格呈现小幅上扬态势。批发市场方面,山东省牛肉均价为 63.92 元 / 公斤,同比增长 8.99%,环比回升 0.08%。山东作为养殖与消费大省,完善的冷链物流与成熟市场体系,促使牛肉价格稳定上升。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黄牛肉批发价为 26.08 元 / 斤,近一周价格波动仅 0.14 元 / 斤,产区价格锚定效应显著,稳定的源头价格为全国牛肉价格提供了稳定基础。
  终端零售市场上,牛肉价格因地区和品质不同存在较大差异。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商超冷鲜牛肉均价突破 70 元 / 公斤。在上海,消费者对高品质牛肉需求旺盛,商超中经过精细分割、精美包装的冷鲜牛肉,契合城市快节奏生活下消费者对便捷与品质的追求。中秋佳节临近,礼盒装雪花牛肉溢价达 30%。这类高端牛肉礼盒通常选用优质肉牛品种,经过严格育肥与排酸处理,肉质鲜嫩多汁、大理石花纹丰富,成为中秋送礼与家庭聚餐热门选择,反映出节日期间高端消费需求的旺盛。
  二、三大核心驱动因素解析:供需错配与成本博弈交织

  (一)供应端:能繁母牛去化 + 进口收缩双重影响

  在供应端,肉牛市场面临能繁母牛去化与进口收缩的双重挑战。从国内养殖层面分析,2023 - 2024 年肉牛养殖行业处于亏损周期,对能繁母牛存栏量产生显著影响。据行业权威数据监测,这期间全国能繁母牛存栏量减少 8% - 10%。能繁母牛作为肉牛产业根基,其存栏量下降直接影响后续肉牛出栏量。这种影响在 2025 年逐渐显现,华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肉牛养殖区域,因牧草减产等多重因素,肉牛出栏量同比减少 15% - 20%。牧草作为肉牛养殖重要饲料来源,华北地区牧草减产致使养殖成本上升,部分养殖户不得不缩减养殖规模,进而导致出栏量下降。
  进口方面,国际市场变化对我国牛肉供应产生影响。受国际粮价上涨及海外牧场成本高企影响,2025 年 1 - 7 月我国牛肉进口量为 155.2 万吨,同比下滑 7.53%。国际粮价上涨使海外牧场养殖成本大幅增加,牧场主为维持利润提高牛肉出口价格,导致我国进口牛肉成本上升,进口量随之减少。同时,国内外牛肉价差收窄至 5 - 8 元 / 公斤,进口牛肉价格优势不再明显,进口替代效应减弱,进一步降低我国对进口牛肉的依赖。
  (二)需求端:双节备货 + 消费升级共振
  需求端呈现双节备货与消费升级共振态势。中秋国庆双节临近,极大带动餐饮及礼品市场对牛肉的需求。在山东、河北等地,屠宰企业订单量环比增长 25% - 30%。这些地区作为我国牛肉消费大省,节日期间家庭聚餐、宴请宾客等活动增多,对牛肉需求量大幅上升。餐饮企业为满足市场需求,加大牛肉采购量,致使屠宰企业订单量激增。郑州、上海等地牛肉需求指数达到 407.4,创下近半年新高。在上海,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者对牛肉品质和种类要求日益提高,节日期间对高端牛肉需求更为旺盛,进一步推动牛肉需求指数上升。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8 月居民消费信心指数达到 123.6,处于高位。随着居民消费信心提升,牛肉作为高蛋白健康食材,在家庭消费中的占比不断提高。目前家庭消费占比已提升至肉类消费的 18%,较去年同期增长 3 个百分点。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追求使牛肉成为家庭餐桌常客,家庭消费增长为牛肉市场提供稳定需求支撑。
  (三)成本端:饲料价格高位推高育肥成本线
  成本端,饲料价格高位运行成为推动肉牛价格走势关键因素。玉米、豆粕等主要饲料原料价格同比上涨 20%,致使育肥牛综合成本线抬升至 13 元 / 斤。在山东地区,500 公斤育肥牛养殖成本达到 1.35 万元,较去年增加 2000 元。饲料成本大幅上涨,严重压缩养殖户利润空间。
  部分中小散户因资金压力,不得不提前出栏肉牛。这种提前出栏行为导致市场上 1100 斤以上大母牛价格承压,膘情好的大母牛价格为 9.3 元 / 斤,而 700 斤以下犊牛价格为 7.5 元 / 斤,形成 “大小牛价格倒挂” 现象。中小散户由于资金实力较弱,无法承受高昂饲料成本,只能选择提前出栏以减少损失。这使得市场上大母牛供应量增加,价格下跌;而犊牛数量相对较少,价格相对稳定,从而出现价格倒挂情况。
  三、区域市场特征:消费梯度与产能布局差异显著

  (一)华北产区:活牛价格 “稳如磐石”
  华北产区作为我国肉牛养殖重要基地,在全国肉牛市场中占据关键地位。内蒙古、河北等地凭借得天独厚的优质草场资源,为肉牛养殖提供天然优势条件。规模化养殖模式广泛应用,该地活牛存栏量占全国的 35%,成为稳定全国肉牛供应的关键力量。
  中秋佳节前夕,养殖户惜售情绪愈发浓厚。他们深知节日期间市场对牛肉需求将大幅增长,期望在价格更高时出栏以获取更大利润。这种惜售心理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表现尤为明显,当地活牛价格连续 7 日保持零波动,稳定在较高水平。屠宰企业为保障节日期间牛肉供应,不得不接受养殖户提出的 26 元 / 斤的高位采购价。这一现象充分表明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养殖户在交易中占据主导地位,形成典型 “卖方市场” 格局。
  (二)华东销区:牛肉价格 “韧性十足”
  华东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达、消费能力强劲区域,在肉牛市场中扮演重要销区角色。上海、浙江等地终端消费者对牛肉品质和口感要求较高,愿意为优质牛肉支付更高价格。这使得冷鲜牛肉在该地区拥有高达 20% 的溢价空间,成为市场一大亮点。
  受此影响,山东、河南等地育肥牛纷纷向华东地区调运,调运量较以往增加 15%。然而,运输成本及检疫政策成为制约价格重要因素。长途运输不仅增加物流成本,严格的检疫政策也使运输过程更加复杂,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华东地区与其他产区牛肉价差维持在 2 - 3 元 / 斤。在批发市场上,尽管价格有所上涨,但由于需求稳定,市场呈现 “量稳价升” 良好态势。
  (三)西南产区:边贸冲击压制本地价格
  西南产区肉牛市场面临边贸牛巨大冲击。云南、广西等地与越南接壤,边贸牛日均入境超 800 头。这些边贸牛由于成本较低,进入国内市场后,对当地活牛价格形成明显压制。昆明市场育肥牛价格仅为 12.5 - 13.8 元 / 斤,较华北地区低 15% - 20%。在这种价格压力下,本地养殖户为减少损失,不得不加速出栏以避免进一步亏损。
  不过,四川、重庆等地火锅消费旺季启动,为西南产区肉牛市场带来转机。随着天气逐渐转凉,火锅成为人们餐桌上热门选择,牛肉副产品如牛肚、牛筋等需求大增,价格上涨 10%。这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主肉价格下跌带来的压力,使当地肉牛市场不至于陷入过度低迷状态。
  四、后市展望:四季度上行周期确立,把握两大关键节点

  (一)短期(9 月底 - 10 月中旬):节日效应驱动价格冲刺

  随着中秋国庆双节临近,肉牛市场迎来短期价格冲刺阶段。预计在此期间,全国活牛均价有望冲击 28 元 / 公斤高位,山东、河北等地作为肉牛养殖与消费重要区域,活牛价格甚至有可能触及 28.5 元 / 公斤。这一价格上涨主要动力源于双节备货强劲需求。此时,距离双节备货已进入最后窗口期,屠宰企业为满足市场在节日期间对牛肉的大量需求,库存周转率大幅提升至 5 天 / 次。这意味着屠宰企业需要更频繁地采购活牛进行屠宰加工,从而增加对活牛市场需求。
  对于养殖户而言,这是绝佳出栏时机。建议养殖户抓住 10 月 10 日前出栏高峰,合理安排出栏计划。在这个时间段出栏,不仅能赶上节日市场高需求期,获得较好价格收益,还能避免后期市场可能出现的价格波动风险。
  然而,市场存在一定风险因素。中央储备肉投放是影响短期价格走势关键不确定因素。中央储备肉投放旨在稳定市场价格,保障消费者利益。一旦中央储备肉大量投放市场,可能在短期内增加牛肉供应量,从而抑制价格涨幅。因此,养殖户和市场参与者需密切关注发改委关于中央储备肉投放公告,及时调整市场策略以应对可能的价格变化。
  (二)中长期(11 月 - 12 月):供需紧平衡下温和上涨

  从 11 月到 12 月中长期来看,肉牛市场将在供需紧平衡格局下呈现温和上涨态势。随着前期能繁母牛去化效应持续显现,市场上肉牛供应量将进一步减少。据卓创资讯预测,四季度育肥牛出栏价运行区间在 27 - 28.15 元 / 公斤,牛肉价格也将随之上涨,有望突破 65 元 / 公斤。
  在这种市场环境下,规模养殖场应充分利用自身规模优势和市场渠道,积极锁定远期订单。通过与下游企业签订长期供货合同,不仅能稳定销售渠道,还能提前锁定利润,降低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中小散户则可利用期货工具对冲饲料成本。期货市场具有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中小散户可通过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操作,锁定饲料采购价格,从而降低因饲料价格波动带来的成本风险。
  此外,11 月进口牛肉到港量变化也值得关注。进口牛肉到港量会直接影响国内市场牛肉供应量。若进口牛肉到港量大幅增加,可能对国内牛肉市场价格产生一定冲击。因此,养殖户需密切关注进口牛肉到港量动态,合理安排出栏计划,避免因集中出栏导致价格回调。
  五、从业者操作指南:精准应对价格分化周期
  (一)养殖户:按膘情错峰出栏
  对于养殖户而言,在当前复杂肉牛价格走势下,按膘情错峰出栏是实现收益最大化的关键策略。
  1100 斤以上大母牛,因其生长潜力有限,继续压栏不仅会消耗大量饲料成本,还可能面临价格下跌风险。因此,养殖户应密切关注市场价格动态,一旦价格达到心理预期,即逢高出栏,避免因过度压栏导致利润被饲料成本吞噬。例如,在山东部分地区,一些养殖户在大母牛价格达到 9.3 元 / 斤时果断出栏,成功避免后期价格可能出现的波动,实现收益稳定。
  700 - 1000 斤育肥牛则可充分借助中秋国庆双节行情优势。建议养殖户在 10 月 15 日前完成 50% 出栏量,抓住节日期间市场需求旺盛、价格相对较高时机。此时,市场对牛肉需求量大增,屠宰企业为满足市场供应,往往会提高收购价格,养殖户可趁机获取较好收益。
  犊牛 / 架子牛养殖需关注华北牧草产区补栏机会。华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牧草产区,在牧草资源丰富时,补栏成本相对较低。养殖户应严格控制补栏成本在 12 元 / 斤以下,以确保后续养殖利润空间。同时,要注重犊牛 / 架子牛品种选择和健康管理,为后期育肥打下良好基础。
  (二)屠宰加工企业:构建产区直采网络
  屠宰加工企业在肉牛产业链中扮演重要角色,面对市场价格波动,构建产区直采网络是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在华北地区建立活牛储备基地是关键举措之一。华北地区肉牛资源丰富,品质优良,如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河北张家口等地优质牛源,一直备受市场青睐。屠宰加工企业通过与当地养殖户或合作社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直接采购活牛,不仅可降低采购成本,还能确保牛源质量和供应稳定性。例如,某大型屠宰企业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建立活牛储备基地,与当地多家养殖户签订直采协议,每年可直接采购优质活牛数千头,有效降低采购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开发牛肉深加工产品也是提升企业效益的重要手段。随着消费者对牛肉产品需求多样化,卤味、速冻调理品等深加工产品市场需求日益增长。屠宰加工企业可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加大对这些深加工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投入。在中秋佳节期间,推出附加值更高的牛肉中秋礼盒,将高品质牛肉与精美包装相结合,满足消费者节日送礼和家庭消费需求,进一步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
  利用期货工具锁定豆粕、玉米等饲料原料采购价,是屠宰加工企业对冲养殖成本上涨风险的重要策略。饲料成本在肉牛养殖成本中占比很高,其价格波动直接影响企业利润。通过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操作,企业可提前锁定饲料原料采购价格,避免因价格上涨导致成本增加。例如,当预计豆粕价格上涨时,企业可在期货市场买入豆粕期货合约,当价格上涨后,期货市场盈利可弥补现货市场采购成本增加,从而有效稳定企业成本和利润。
  (三)贸易商:把握区域价差套利机会
  贸易商在肉牛市场中可通过把握区域价差套利机会获取利润。
  华北→华南跨区调运是常见套利方式。广东作为华南地区重要市场,牛肉需求旺盛,价格相对较高,当价格达到 17 元 / 斤以上时,贸易商可抓住这一价格窗口,从华北地区采购活牛运往广东销售。在扣除运输等相关费用后,每吨活牛仍有 500 元左右利润空间。例如,某贸易商在华北地区以相对较低价格采购活牛,通过专业运输团队运往广东,在扣除运输费用、检疫费用等成本后,成功实现每吨 500 元利润,通过合理跨区调运,实现利润最大化。
  关注边贸政策变化也是贸易商重要策略。云南口岸作为我国与东南亚国家进行肉牛贸易重要通道,其政策变化对肉牛市场价格有重要影响。在预计 10 月中旬云南口岸闭关检修期间,边贸牛入境量将减少,当地肉牛市场供应可能出现短缺,价格有望上涨。贸易商可提前布局,在云南本地收购牛源,待价格上涨后再进行销售,从而获取利润。但需注意,边贸政策具有一定不确定性,贸易商在操作过程中需密切关注政策动态,合理控制风险。
  六、风险预警:两大变量或将改写市场节奏
  (一)上行风险:极端天气影响牧草供应
  在肉牛市场复杂动态中,极端天气对牧草供应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上行风险因素。若 10 月华北地区遭遇寒潮,将对当地牧草生长和收割产生重大冲击。华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牧草产区,其牧草产量对全国肉牛养殖饲料供应起着关键作用。一旦遭遇寒潮,预计牧草收割量将减少 20%。
  牧草供应减少将直接导致肉牛养殖成本上升。养殖户可能需花费更多资金从其他地区采购牧草,或使用价格更高的替代饲料。这将使养殖成本大幅增加,部分养殖户可能因无法承受高昂成本而减少养殖规模,从而导致活牛存栏量进一步下降。据相关数据预测,活牛存栏量可能因此下降 5% - 8%。在供应减少而需求不变甚至增加情况下,活牛价格有望超预期上涨 2 - 3 元 / 公斤。这种价格上涨不仅会影响养殖户收益,还会对整个肉牛产业链产生连锁反应,包括屠宰加工企业成本上升以及终端消费者购买牛肉价格提高。
  (二)下行风险:生猪价格暴跌传导效应
  生猪价格波动对肉牛市场存在显著传导效应,是影响肉牛价格走势的关键下行风险因素之一。当生猪价格跌破 13 元 / 公斤时,将触发一系列市场连锁反应。猪肉作为牛肉的重要替代商品,其价格大幅下跌会强化对牛肉的替代效应。从消费者行为角度分析,在肉类消费选择过程中,消费者通常会综合考量价格与性价比因素。当猪肉价格大幅下降时,消费者购买决策会更多倾向于猪肉,进而致使牛肉终端消费量减少。依据市场调研数据,牛肉终端消费预计将因此减少 10%。
  终端消费的缩减将直接作用于肉牛市场需求端。屠宰企业订单量会随之减少,养殖户销售渠道亦会受限。在市场供大于求的格局下,活牛价格将受到下行压力,预计活牛价格将回落 1.5 - 2 元 / 公斤。价格回落对于养殖户而言,意味着收益降低,可能对其养殖积极性以及后续养殖计划产生负面影响。就整个肉牛产业而言,或会导致产业发展速度放缓,对产业稳定性与可持续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文章来源:现代畜牧网     文章作者:豆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农业农村部:强化生猪产能综合调控,持续抓好肉牛奶牛产业纾困2025/9/27 15:52:04
山西肉牛产业发展智库研讨会在和顺举办2025/9/27 14:07:33
2025年9月26日全国肉牛市场价格日报2025/9/26 11:04:03
肉牛养殖实用技术之6:肉牛低蛋白氨基酸平衡日粮技术2025/9/25 18:53:03
2025年9月25日全国肉牛市场行情综述2025/9/25 11:55:24
2025年9月25日全国肉牛市场价格日报2025/9/25 11:16:07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5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