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情回顾:现货旺季冲高回落,期货多头信心不足
(一)现货价格:双节备货尾声,区域性分化加剧
9 月,鸡蛋现货价格呈现出 “旺季冲高、尾声回落” 的典型态势。主产区均价最高攀升至 3.81 元 / 斤(约 7.62 元 / 公斤),主销区同步冲高至 3.82 元 / 斤。然而,随着中秋、国庆备货进入尾声,9 月下旬价格逐步企稳,部分地区出现小幅回调。据卓创数据显示,9 月 24 日,山东、河北等主产区均价回落至 3.65 - 3.70 元 / 斤,广东、北京等地因外销需求支撑,价格稳定在 3.80 元 / 斤左右。这种区域性分化,主要源于物流运输条件以及当地供需结构的差异。以广东为例,作为鸡蛋消费大省,本地产能难以满足需求,长期依赖外调,因此在备货期即便临近尾声,外销需求仍能对价格形成支撑;而山东、河北作为主产区,若下游需求减弱,库存压力便会率先显现,价格自然更容易出现松动。
(二)期货表现:基差修复驱动,近月合约承压明显
期货市场呈现出 “现货强、期货弱” 的背离格局。9 月,鸡蛋期货主力合约最高触及 3130 元 / 500 千克,但受高存栏预期压制,最终收于 3036 元 / 500 千克,周跌幅 2.75%。近月合约(10 月)大幅贴水现货约 200 元 / 500 千克,反映出市场对节后需求回落的担忧,而远月合约(12 月)因产能去化预期,跌幅相对较小,期现结构维持 Contango 状态。从资金流向来看,9 月 23 - 27 日当周,鸡蛋期货持仓量减少 82779 手,多头资金减仓明显,从侧面印证了市场对短期走势的谨慎态度。主力合约价格在触及 3130 元 / 500 千克高点后迅速回落,表明多头在高存栏现实与未来需求不确定性面前,缺乏持续推高价格的信心,只能借助基差修复行情,短暂拉涨后便选择获利了结,任由价格回归基本面主导的下行通道。
二、供应端:存栏量创三年新高,产能去化举步维艰
(一)在产蛋鸡存栏高位运行
在产蛋鸡存栏量是影响鸡蛋市场供应的关键因素。8 月,全国在产蛋鸡存栏量攀升至 13.65 亿只,环比增加 0.09 亿只,同比增长 5.9%,创下 2022 年以来同期的最高水平。这一数据远超市场预期,反映出前期补栏增加及养殖户延淘策略的累积效应。从卓创数据的预测模型来看,9 - 12 月在产蛋鸡存栏量预计将稳定维持在 13.52 - 13.63 亿只的高位区间。即便考虑到正常的淘汰节奏,年底存栏量仍可能比 2024 年同期高出 4.8%,这意味着未来数月鸡蛋供应基数庞大,市场消化压力沉重。
从鸡蛋码型结构也能侧面印证存栏结构的变化。9 月,大码蛋(≥63g)占比 38%,处于历年同期中低位,而中小码蛋占比相对偏高。大码蛋占比低,通常是新开产蛋鸡增多的信号,表明年轻蛋鸡在存栏结构中占比上升,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小码蛋供应过剩局面或延续,进一步加剧市场竞争。例如,在河南、山东等传统养殖大省,由于中小码蛋供应增加,当地鸡蛋收购商在采购时更倾向于压低价格,以消化过剩产能。
(二)补栏与淘汰:积极性双降,产能去化缓慢
补栏持续低迷:8 月,蛋鸡苗出苗量数据不容乐观,卓创资讯监测的样本企业(约占全国 50%)出苗量为 3981 万羽,环比微降 0.1%,同比减少 8%。鸡苗价格更是跌至 2.97 元 / 羽,为近五年同期低位。这一现象背后,是养殖户对远期行情的悲观预期。随着鸡蛋价格在上半年持续走低,养殖利润微薄甚至亏损,养殖户补栏意愿受挫。以河北地区为例,当地不少养殖户表示,在当前高存栏、低蛋价的市场环境下,不敢轻易增加养殖规模,担心投入成本无法收回。这种谨慎情绪在全国范围内蔓延,导致蛋鸡苗市场需求持续疲软,苗价难有起色。
淘鸡节奏反复:淘鸡市场同样陷入僵局。前期,受蛋价低迷影响,养殖户淘汰积极性有所提升,9 月上旬主产区周度淘鸡出栏量一度有所增加。但好景不长,随着中秋、国庆备货带动蛋价反弹,养殖户惜售情绪迅速升温。9 月 18 日当周,全国主产区蛋鸡淘鸡出栏量为 1761 万只,较前一周虽变化不大,但淘汰日龄从 491 天回升至 497 天,显示养殖户更倾向于延长蛋鸡养殖周期,等待更好的出售时机。这使得产能去化进度严重滞后于预期,市场上待淘汰蛋鸡持续积压,进一步加重未来供应端的潜在压力,后续若蛋价再次走弱,或引发集中淘汰风险,但短期内,供应过剩格局难以实质性改善。
三、需求端:传统旺季 “哑火”,消费提振力度有限
(一)终端需求不及往年同期
今年 9 月,鸡蛋市场迎来传统消费旺季,但需求表现却不尽如人意。截至 9 月 18 日,全国代表销区鸡蛋周销量为 7685 吨,虽然环比上周增长了 5%,但与 2023 年同期相比,仍低了 8%。餐饮行业作为鸡蛋的重要消费领域,受经济复苏缓慢影响,8 月全国餐饮收入为 4496 亿元,同比仅增长 2.1%,增速明显放缓,显示出餐饮市场对鸡蛋的采购需求增长乏力。
再看食品加工领域,月饼、糕点等食品厂在中秋备货季对鸡蛋的采购量较去年减少了 12%。以往中秋前夕,食品厂会大量采购鸡蛋用于生产月饼、糕点,为鸡蛋市场带来强劲需求。但今年,受整体消费环境影响,食品厂对未来市场预期谨慎,不敢贸然增加库存,纷纷削减采购量,使得鸡蛋工业需求大幅下滑。家庭消费层面,由于鸡蛋单斤饲料成本 2.81 元,相对其他蛋白食材性价比优势明显,家庭采购量维持稳定。但家庭消费的稳定难以抵消工业需求的大幅下滑,终端整体需求仍处低位。
(二)替代品竞争与库存压力
蔬菜、猪肉替代有限:尽管近期寿光蔬菜价格指数上涨至 127.75,但仍处于历年同期中低位。蔬菜价格未出现大幅上涨,对鸡蛋的替代效应较弱,消费者在选择食材时,鸡蛋依然是高性价比蛋白来源的重要选项。猪肉市场同样表现低迷,截至 9 月 19 日,全国猪肉平均批发价为 15.57 元 / 公斤(约 7.78 元 / 斤),持续低位震荡。虽然猪肉作为重要的蛋白替代品,分流了部分蛋白消费需求,但由于价格长期处于低位,消费者已形成一定消费习惯,对鸡蛋的替代作用并未因价格波动而大幅增强。
流通环节库存去化慢:从库存数据来看,截至 9 月 18 日当周,生产环节周度平均库存为 0.91 天,流通环节周度平均库存为 0.99 天,虽较上周均有减少,但仍高于 2024 年同期水平。贸易商面对高库存压力与需求不确定性,普遍采取 “随销随采” 策略,不敢大规模囤货。以北京新发地市场为例,鸡蛋批发商表示,近期不敢多进货,怕节后需求骤降,库存积压造成损失,这进一步限制了鸡蛋市场的流通速度与需求释放空间,加剧了市场供需失衡局面。
四、成本与利润:饲料支撑底部,养殖端喜忧参半
(一)饲料成本持稳,盈利短暂修复
饲料成本是鸡蛋生产成本的核心组成部分,约占总成本的 70% - 80%。9 月,玉米价格稳定在 2358 元 / 吨,豆粕价格回落至 3038 元 / 吨,综合饲料成本约为 2562 元 / 吨,对应单斤鸡蛋的饲料成本约 2.81 元 / 斤,与上月基本持平。稳定的饲料成本为鸡蛋价格构筑了坚实底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蛋价的下行空间。
成本端的稳定叠加现货价格反弹,使得养殖户盈利状况在 9 月出现明显改善。截至 9 月 18 日,鸡蛋每斤周度平均盈利达到 0.45 元 / 斤,较前一周增加 0.3 元 / 斤。不过,不同规模养殖户的盈利感受存在差异。规模化养殖场凭借先进养殖技术、规模采购优势,在高存栏背景下仍能维持相对稳定盈利;而部分中小散户由于养殖效率低、抗风险能力弱,即便在盈利修复期,前期亏损窟窿也难以迅速填补,甚至部分亏损严重的散户无奈选择退出市场,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例如,河南某规模化养殖企业,通过与大型饲料供应商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享受更低的采购价格,在蛋价低迷期也能保持微利,而周边一些小型养殖户则因成本居高不下,在上半年亏损后难以支撑,只能缩减养殖规模或转行。
(二)期货市场利润预期分化
期货市场对未来养殖利润预期存在明显分歧。从主力合约持仓结构来看,多头资金主要押注四季度消费旺季叠加产能去化,蛋价有望持续反弹,进而带动养殖利润提升;空头则坚信高存栏压力短期内难以缓解,节后需求淡季蛋价将二次探底,养殖利润随之大幅缩水。当前,期货盘面隐含的 10 月养殖利润预期已回落至 0.2 元 / 斤以下,主要是因为节后需求淡季叠加 5 月补栏的蛋鸡在 10 月集中开产,市场对蛋价走势普遍悲观。
期权市场也反映出投资者对价格波动的担忧加剧。鸡蛋期权波动率指数(EVI)在 9 月攀升至 22%,较上月同期上涨了 5 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市场对未来鸡蛋价格走势不确定性的认知显著增强,投资者愿意支付更高的权利金来对冲潜在风险。例如,某饲料企业为锁定未来采购成本,通过买入鸡蛋看跌期权,以应对蛋价下跌可能导致的养殖利润下滑风险,即便支付了较高权利金,但能有效规避价格大幅波动带来的经营损失。
五、后市展望:产能去化坎坷,短期蛋价承压为主
(一)供应端:高存栏压制,去化需看亏损时长
四季度在产蛋鸡存栏仍将稳定在 13.5 亿只以上高位,如此庞大的基数,即使后续产蛋率受极端天气影响有所回升(当前 91.11%),也难以扭转整体供应宽松格局。按照目前成本测算,若蛋价持续低于成本线(2.81 元 / 斤)超过 2 个月,养殖户将面临深度亏损,大概率触发大规模淘汰。但当前养殖利润处于 0.45 元 / 斤的盈利区间,养殖户普遍持观望态度,淘汰进程缓慢。以东北地区为例,部分养殖户表示,虽然知道存栏量高,但只要还有利润,就不愿意轻易淘汰,期望在四季度消费旺季能获取更多收益。这使得产能去化周期被迫拉长,预计至少要延续至 2026 年一季度,在此期间,鸡蛋市场供应端压力将持续存在。
(二)需求端:节日效应消退,短期难寻增量
双节过后,鸡蛋终端需求将迅速进入阶段性淡季。食品厂完成中秋、国庆备货后,采购量大幅减少;学校食堂因假期结束,采购节奏放缓;餐饮行业也随着节日聚餐高峰过去,对鸡蛋的需求降温。预计 10 月鸡蛋销量环比将下降 8% - 10%。替代品市场方面,若猪肉价格反弹至 18 元 / 公斤以上,消费者对鸡蛋的替代需求将进一步增强。毕竟猪肉在家庭餐桌和餐饮烹饪中占据重要地位,价格上涨时,消费者会更多选择鸡蛋等相对低价的蛋白食材。一旦猪肉价格回升,鸡蛋市场份额将被进一步挤压,加剧价格下行压力。比如,在 2024 年猪肉价格短暂反弹期间,鸡蛋市场销量就出现了明显下滑,此次若猪肉价格再次上涨,鸡蛋需求面临的挑战将更为严峻。
(三)操作策略:逢高沽空为主,警惕情绪波动现货市场:贸易商在当前行情下,应秉持快进快出原则,避免囤货积压。由于市场需求不稳定,囤货风险极高,一旦价格下跌,库存将成为沉重负担。养殖户则可把握时机,淘汰高龄蛋鸡(超 500 天)。这些蛋鸡产蛋率低、养殖成本高,及时淘汰能降低存栏压力,优化养殖结构,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提升整体养殖效益。
期货市场:近月合约(10 月)受现货拖累及需求淡季影响,反弹动力不足。当价格反弹至 3100 元 / 500 千克附近时,可果断做空,设置止损位在 3150 元 / 500 千克,目标价位看向 3000 元 / 500 千克。远月合约(12 月)虽有产能去化及春节前备货预期支撑,但当前市场不确定性较大。可轻仓布局多单,若价格回调至 2950 元 / 500 千克以下,及时止损,博弈年底存栏去化后价格回升及春节前备货行情带来的收益。
风险提示:10 月美联储加息节奏对大宗商品价格影响重大。若加息超预期,美元走强,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将普遍承压,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价格或下跌,降低鸡蛋生产成本,进而影响蛋价。北方地区禽流感疫情也是不容忽视的风险因素。一旦爆发,可能导致区域性供给缺口,短期内鸡蛋价格大幅波动,扰乱正常市场供需节奏,投资者及从业者需密切关注相关动态,提前做好风险防范措施。
结语:打破 “旺季必涨” 惯性,产能出清才是关键
2025 年鸡蛋市场的 “金九” 旺季,以实际行情向市场参与者表明:传统的 “旺季必涨” 逻辑已被打破,市场正处于深度调整期。高存栏、弱需求、成本支撑,这三重因素相互交织,共同塑造了当下鸡蛋市场的复杂格局。
从市场逻辑来看,鸡蛋市场正经历从 “价格驱动” 到 “产能驱动” 的深刻转变。过去,市场更多依赖节假日等短期需求拉动价格上涨;如今,高存栏成为高悬头顶的 “达摩克利斯之剑”,产能去化进度才是决定未来价格走势的核心变量。这一转变要求从业者和投资者跳出传统思维框架,从更长远的产能周期视角看待市场波动。
对于从业者而言,短期要直面价格波动带来的经营压力,合理安排库存,优化销售渠道,避免因价格大幅波动造成损失。从中期来看,加速淘汰低效产能,提升养殖效率,降低成本,是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只有通过产能出清,重新平衡市场供需,鸡蛋价格才能回归合理区间,行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展望 2026 年,鸡蛋市场有望迎来周期拐点,但前提是产能去化进程顺利推进。在此之前,市场仍将在供需博弈中寻找新的平衡。无论是养殖户、贸易商还是投资者,都需保持谨慎乐观,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在风险中把握机遇。毕竟,在鸡蛋市场这场没有硝烟的持久战中,唯有那些既能扛住短期压力,又能顺应长期趋势的参与者,才能最终取得成功,收获行业复苏带来的红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