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6 年韩国鸡肉市场:供需失衡下的显著分化态势
2026 年,韩国鸡肉市场呈现出极为复杂的 “内忧外需” 格局。在供需失衡的大背景下,本土产量、消费与进口数据展现出鲜明的分化特征,呈现出 “冰火两重天” 的局面。
产量微增且增长动力不足
依据美国农业部驻首尔办公室(FAS Seoul)最新发布的《2025 - 2026 年韩国禽肉年度报告》,2026 年韩国鸡肉产量预计达 92.5 万吨,同比仅增长 0.5%,创下近五年最低增幅纪录。这一微弱增长背后,是诸多不利因素相互交织。2025 年上半年,韩国祖代鸡(GPS)农场突发疾病,致使父母代鸡苗供应紧张,进而影响到 2026 年第一季度肉鸡的出栏量。与此同时,极端天气频繁来袭,对养殖业造成严重冲击。春季寒潮导致肉鸡增重速度放缓,夏季温差引发呼吸道疾病,加之低致病性禽流感(LPAI)爆发,雏鸡成活率大幅下降,上半年肉鸡出栏量同比减少 3.2%。不仅如此,2024 - 2025 年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疫情致使 560 万只鸡被扑杀,虽未直接冲击肉鸡场,但极大地打击了养殖户信心。部分养殖户因蛋价上涨纷纷转养蛋鸡,进一步压缩了肉鸡产能,导致本土鸡肉生产受限,增长乏力。
消费强劲增长,市场热情高涨
尽管产量受限,但韩国民众对鸡肉的消费热情持续升温,消费量预计将达 111 万吨,同比增长 2%,人均年消费突破 20 公斤。2026 年,世界杯(美加墨)和世界棒球经典赛(美日)成为消费增长的强大驱动力。即便赛事不在韩国举办,但韩国足、棒球队的参赛极大地提升了电视收视率,带动了 “Chi - Mak”(炸鸡 + 啤酒)文化消费热潮。据统计,往届国际赛事期间,韩国炸鸡外卖订单量大幅增长 45%,便利店炸鸡套餐销量周增幅达 200%。鸡肉因价格远低于牛肉、猪肉,成为韩国民众在通胀环境下的性价比首选。随着单身及二人家庭增多,小包装、即食 / 即烹鸡肉产品需求不断上升;线上销售的增长也推动了预制菜、鸡肉餐盒市场的扩大;餐饮连锁店为控制成本,也越来越多地使用进口鸡肉,这些趋势共同促使鸡肉消费持续走高。
进口量飙升,对外依赖度加深
为填补国内产量与消费之间不断扩大的缺口,韩国鸡肉进口量预计将达 25 万吨,同比激增 9%,进口依赖度升至 22.5%,创历史新高。巴西作为全球最大的鸡肉出口国,在韩国鸡肉进口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占进口总量超 70%。尽管 2025 年 5 月巴西南部爆发禽流感,韩国曾短暂全面禁止巴西禽肉进口,但 6 月通过 “区域化政策” 恢复从非疫区进口,供应链迅速修复。进口鸡肉价格仅为国产冷藏鸡的 40%,价差高达 60%,这一价格优势使得进口鸡肉在韩国市场极具竞争力。主要进口的去骨鸡腿肉,广泛用于炸鸡、烤串等美食制作。不过,行业内对过度依赖巴西供应存在担忧,正积极寻求多元化供应,美国鸡肉被视为潜在替代选项,尤其在整腿产品上更具竞争力。而中国企业也凭借加工品优势,悄然切入韩国市场,一场围绕 “炸鸡供应链” 的全球竞争已悄然拉开帷幕。
二、本土产能面临多重冲击:从种鸡危机到养殖户 “转产潮”
在韩国鸡肉市场 “内忧外需” 的格局中,本土产能受限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2025 年以来,韩国本土鸡肉生产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从种鸡供应链危机,到禽流感后遗症与养殖户 “转产潮”,再到生产成本高企,多重因素交织,给韩国本土肉鸡养殖业带来沉重打击,也为进口鸡肉腾出了更大的市场空间。
(一)祖代鸡 “断供” 引发连锁反应
2025 年,韩国养鸡业的根基 —— 祖代鸡场遭遇重创。韩国两大主要祖代鸡(GPS)企业突发传染性支气管炎,这种病毒对祖代鸡的繁殖能力破坏极大,导致父母代鸡(PS)供应锐减 20%。祖代鸡作为鸡肉养殖产业链的源头,其供应不足直接影响到后续的养殖环节。按照正常的养殖周期推算,2026 年第一季度本应出栏的肉鸡数量大幅减少。韩国最大养鸡企业之一 “韩农集团”,在 2025 年因种鸡供应不足,不得不减少 20% 的养殖计划,直接经济损失达 50 亿韩元。
除疾病影响外,极端天气也成为肉鸡养殖的阻碍因素。春季寒潮使肉鸡生长环境恶化,增重速度延缓 10%,原本 45 天可以出栏的肉鸡,可能需要多饲养 5 天才能达到标准体重。夏季高温使得鸡舍内温度难以控制,呼吸道疾病发生率上升 15%,许多鸡苗在成长过程中夭折。在恶劣气候条件的双重打击下,上半年肉鸡出栏量同比减少 3.2%,创下近十年同期的最低水平。
(二)禽流感后遗症与蛋鸡 “虹吸效应”
2024 - 2025 年,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在韩国肆虐,导致 560 万只鸡被扑杀。尽管这场疫情主要影响蛋鸡和种鸡场,并未直接冲击肉鸡场,但却给养殖户带来巨大心理阴影。许多中小规模的养殖场主信心受挫,对肉鸡养殖的未来充满担忧。据统计,30% 的中小规模场选择转向利润更高的蛋鸡养殖。因为在 2025 年,蛋鸡养殖利润高达 1500 韩元 / 只,是肉鸡的 3 倍。这种 “弃养转产” 现象,使得肉鸡存栏量下降 12%。
在韩国庆尚北道,原本有 50 家肉鸡养殖场,在疫情和利润差的双重影响下,有 15 家转产蛋鸡,导致当地肉鸡产量大幅下滑。这种从肉鸡养殖向蛋鸡养殖的 “转产潮”,进一步压缩了韩国本土肉鸡的产能,使得国内鸡肉供应更加依赖进口。原本计划扩大肉鸡养殖规模的养殖户,纷纷改变计划,投资蛋鸡养殖,使得肉鸡市场的供应缺口进一步扩大。
(三)成本劣势倒逼产能收缩
韩国肉鸡养殖成本一直居高不下,达到 1561 韩元 / 公斤,而巴西进口冻鸡成本仅为 980 韩元 / 公斤,韩国的养殖成本高出 60%。在韩国肉鸡养殖成本中,饲料成本占比超过 70%。虽然 2025 年玉米、豆粕等饲料价格略有回落,但人工成本和防疫成本却同比上涨 20%。养殖户需要支付更高的工资给工人,购买更多的防疫药品和设备,这让本土企业不堪重负。
韩国的 “农心养鸡场”,因成本压力,将养殖规模缩小 30%,为进口鸡肉让出更多市场空间。不断增加的成本不仅压缩企业利润空间,还使得许多小型养殖户被迫退出市场。一些养殖户表示,尽管他们尝试通过提高养殖效率、优化饲料配方等方式降低成本,但面对不断上涨的人工和防疫费用,依然难以维持原有的养殖规模。在这种情况下,韩国本土肉鸡产能不断收缩,进口鸡肉的市场份额则持续扩大。
三、体育赛事点燃 “Chi - Mack” 热潮:炸鸡如何成为 “看球刚需”
在韩国,“Chi - Mack”(炸鸡 + 啤酒)早已不仅是一种美食搭配,更是一种深深融入国民生活的文化符号。尤其是在体育赛事期间,其转变为 “看球刚需”,催生出惊人的消费热潮,背后是赛事经济的强大拉动与消费趋势的深度变革。
(一)赛事经济催生 “吨级” 消费增量
2026 年对于韩国体育迷而言,是不折不扣的 “赛事大年”,美加墨世界杯与美日世界棒球经典赛的举办,使韩国民众的观赛热情空前高涨。据专业收视调查机构预测,韩国国家队在这些赛事中的赛程预计将带动电视收视率飙升 30%。而每逢大赛,“Chi - Mack” 便成为韩国人观赛时不可或缺的 “标配”。
回顾往届国际赛事,消费数据十分可观。在 2018 年俄罗斯世界杯韩国队比赛日,韩国最大发卡机构新韩卡公司数据显示,比赛当天韩国炸鸡店从当地时间晚上 6 点到次日凌晨的刷卡量暴增 133.7%。韩国知名炸鸡连锁品牌 Kyochon Chicken 全国门店销售额狂涨 110%,Genesis 炸鸡店更是增长显著,销售额达到惊人的 170%,其推出的 app 访问量也瞬间翻倍,系统一度不堪重负,几近瘫痪。
不仅线下门店火爆,外卖订单也呈现爆发式增长。据统计,往届大赛期间,韩国炸鸡外卖订单量激增 45%,原本就忙碌的外卖骑手们更加忙碌,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将一份份热气腾腾的炸鸡送往球迷家中。便利店也积极参与,推出的炸鸡套餐销量周增幅高达 200%,成为不少球迷临时解馋的选择。这些赛事不仅是体育的盛会,更成为拉动韩国鸡肉消费的强劲引擎,让韩国鸡肉市场迎来一轮消费狂潮。
(二)三大趋势放大需求弹性
在赛事经济的催化下,韩国鸡肉消费市场的需求弹性进一步放大,背后是单身经济、预制菜崛起与餐饮连锁 “进口化” 三大趋势的共同作用。
单身经济的崛起正深刻改变着韩国的消费格局。如今,韩国一人户家庭占比已达 32%,越来越多的单身人士追求简单、便捷的生活方式,这为小包装、即食食品创造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在鸡肉消费领域,100 - 200 克的小包装即食炸鸡需求增长迅猛,涨幅达 25%。以韩国知名食品品牌 “海太” 推出的单人份即食炸鸡为例,凭借小巧的包装、便捷的食用方式,一经上市便受到单身消费者的热烈追捧,月销量突破 10 万份。
预制菜的爆发为韩国鸡肉消费市场注入新活力。随着生活节奏加快,消费者对烹饪便捷性的要求越来越高,预制菜应运而生。乐天、农心等食品巨头纷纷布局预制菜市场,推出 “10 分钟即烹炸鸡半成品”,消费者只需简单加热,就能在家享受到与门店相媲美的美味炸鸡。2025 年,韩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 1.2 万亿韩元,年增速 18%,其中鸡肉预制菜占据相当大的市场份额。这些预制菜不仅满足消费者对美味的追求,还极大节省烹饪时间,成为家庭消费的新宠。
餐饮连锁行业的 “进口化” 趋势也在推动着鸡肉消费市场的变革。肯德基、麦当劳等国际餐饮连锁品牌在韩国市场为控制成本,进口鸡肉的使用率不断提升,目前已达到 60%。这些连锁品牌的菜单中,炸鸡、鸡肉汉堡等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其对进口鸡肉的大量采购,直接带动去骨鸡腿肉等主要进口部位的进口量年增 12%。以肯德基为例,其在韩国推出的多款炸鸡产品,选用的就是进口的优质去骨鸡腿肉,凭借稳定的供应和相对低廉的价格,确保产品的性价比,吸引大量顾客。
四、进口格局生变:巴西独大背后的供应链风险与中国机会
在韩国鸡肉市场进口份额不断攀升的背后,进口格局正悄然发生深刻变化。巴西凭借 “区域化” 供应策略稳固了其在韩国市场的霸主地位,但也暴露出供应链的潜在风险,这为中国企业打入韩国市场提供了难得机遇。
(一)巴西 “区域化” 供应稳固地位
巴西在韩国鸡肉进口市场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2026 年预计仍将占据 70% 的进口份额。这一稳固地位的背后,“区域化” 供应策略发挥了重要作用。2025 年 5 月,巴西南部爆发禽流感,韩国迅速全面禁止巴西禽肉进口,这一禁令让韩国炸鸡和餐饮行业陷入短暂恐慌。然而,巴西政府积极应对,提出 “区域化进口政策”,仅限制疫区产品,非疫区鸡肉仍可出口到韩国。韩国农林畜产食品部经过严格检测和评估,于 6 月 21 日起恢复从巴西非疫区进口鸡肉,供应链迅速修复。
巴西鸡肉能够在韩国市场长期保持优势,价格与品类适配是两大关键因素。价格方面,进口冻鸡价格仅为国产冷藏鸡的 40%,每公斤价差达 1200 韩元。在韩国首尔的大型超市,国产冷藏鸡胸肉售价为每公斤 3000 韩元,而巴西进口的冷冻鸡胸肉仅售 1200 韩元,巨大的价格差让消费者和餐饮企业难以抗拒。品类上,巴西进口鸡肉中 75% 为去骨鸡腿肉,完美适配韩国炸鸡、烤串的 “无骨化” 消费偏好。韩国知名炸鸡连锁品牌 “BBQ Chicken”,其门店使用的去骨鸡腿肉 80% 来自巴西进口,稳定的供应和优质的品质,确保品牌的口味和运营成本。
(二)中国企业的三大破局点
面对巴西在韩国鸡肉市场的强势地位,中国企业并非毫无机会。在深加工产品、冷冻原料肉以及多元化供应链合作方面,中国企业拥有独特竞争优势,有望在韩国市场分得一杯羹。
在深加工产品领域,韩国对热处理禽肉的需求正以每年 15% 的速度增长,这为中国企业提供广阔市场空间。2009 年,开原赢德公司的 22 吨熟制鸡肉成功打开韩国市场,成为中国禽肉加工品出口韩国的先驱。如今,山东凤祥、圣农发展等企业已开发出适配韩式口味的甜辣炸鸡块、海带鸡汤包等产品,并通过 ISO22000 认证,直接供应韩国便利店渠道。山东凤祥生产的甜辣炸鸡块,采用独特腌制工艺,将甜辣口味完美融入鸡肉中,一经推出便受到韩国消费者喜爱,月销量达到 5 万包。圣农发展的海带鸡汤包,选用优质鸡肉和海带,经过精心熬制,保留浓郁汤汁和鲜美的口感,成为韩国消费者在家烹饪的首选之一。
冷冻原料肉方面,中国冷冻鸡腿肉凭借 “成本 + 品质” 双优势,有望在韩国市场提升份额。中国冷冻鸡腿肉生产成本较巴西低 5%,药残控制达到欧盟标准,在品质和价格上都具有竞争力。目前,中国冷冻鸡腿肉在韩国进口市场中仅占 5% 的份额,未来有望提升至 10%。对于韩国的中小炸鸡店来说,中国冷冻鸡腿肉的性价比优势十分明显。韩国仁川的一家小型炸鸡店,以前一直使用巴西进口的鸡腿肉,在尝试使用中国冷冻鸡腿肉后,发现成本降低 10%,而且品质并不逊色,于是逐渐增加中国产品的采购量。
在多元化供应链合作上,韩国正寻求减少对巴西依赖,中国可借 RCEP 政策红利,推动禽肉贸易便利化。2025 年,中韩达成 “冷冻禽肉通关时间压缩 40%” 协议,为山东、辽宁等产区企业创造 “72 小时直达首尔” 的物流优势。山东作为中国禽肉养殖和加工的大省,凭借这一政策优势,能够更快地将冷冻鸡肉产品运往韩国市场。一家位于山东的禽肉企业表示,以前产品从生产到运抵韩国需要 7 天时间,现在通过优化物流和政策支持,只需要 3 天,大大提高产品的新鲜度和市场竞争力。
五、价格走势与投资窗口期
(一)2025 年高位震荡,2026 年或迎拐点
2025 年,韩国鸡肉市场价格走势波动剧烈,在供应紧张和巴西进口中断的双重压力下,韩国本土鸡价大幅上涨。上半年,韩国本土鸡的农场收购价同比上涨 27%,达到 2051 韩元 / 公斤,这一价格涨幅创下近十年来新高。在首尔的大型超市,原本售价 1500 韩元 / 公斤的国产冷藏鸡胸肉,价格一度涨至 2200 韩元 / 公斤,涨幅高达 47%。
高昂的价格使消费者购买意愿下降,也给餐饮企业带来巨大成本压力。韩国知名炸鸡连锁品牌 “BBQ Chicken”,其原材料成本在 2025 年上半年上涨 30%,为维持利润,不得不将部分产品价格上调 15%,但这也导致部分顾客流失。为应对成本压力,许多餐饮企业纷纷加速囤货进口冻肉。据韩国餐饮协会统计,2025 年上半年,韩国餐饮企业进口冻肉的采购量同比增长 40%,其中鸡肉的采购量增长 50%。一些大型餐饮连锁企业甚至直接与巴西、美国等鸡肉出口国的供应商签订长期采购合同,以确保稳定供应和相对较低价格。
行业专家普遍预计,这种价格压力将持续至 2026 年第一季度。不过,随着祖代鸡供应逐步恢复以及进口量回升,市场供需关系有望得到缓解,价格也将逐步回落。预计 2026 年下半年,韩国本土鸡价将回落至 1800 韩元 / 公斤左右,进入 “量增价稳” 的窗口期。届时,消费者将重新享受到价格合理的鸡肉产品,餐饮企业也能在成本控制上得到一定缓解。
(二)中国企业的风险与机遇
在韩国鸡肉市场价格波动的态势下,中国企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同时也迎来了不可多得的机遇。
从挑战角度而言,巴西作为韩国鸡肉进口的最大供应国,长期凭借规模化养殖及成本优势,在韩国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为稳固其市场份额,巴西极有可能通过 “价格战” 手段挤压中国企业的市场空间。一旦巴西非疫区加速扩产,大量低价鸡肉涌入韩国市场,中国鸡肉产品在价格方面的竞争力将遭受严峻考验。目前中国冷冻鸡腿肉在韩国市场的价格与巴西产品相差无几,若巴西进一步降价,中国产品的价格优势将不复存在,市场份额恐被进一步压缩。
然而,中国企业亦具备独特机遇。近年来,中国在食品安全监管层面持续强化,“无抗养殖”“区块链溯源” 等技术的应用,使中国鸡肉产品的品质与安全性得到显著提升。依据 2025 年的一项市场调查,韩国消费者对 “中国产” 食品安全的认可度已达 65%,这为中国企业进入韩国市场奠定了良好基础。中国企业可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加大在 “无抗养殖”“区块链溯源” 等方面的宣传力度,讲述优质品质故事,提升产品附加值。例如,中国某家鸡肉生产企业,采用无抗养殖技术,生产出无抗生素残留、口感鲜美的鸡肉产品,并结合区块链溯源技术,使消费者能够清晰了解鸡肉从养殖到加工的全过程,极大提高了产品竞争力。该企业产品在韩国市场一经推出,便受到消费者广泛关注与好评,市场份额逐步扩大。
结语:当 “韩式炸鸡” 遇上 “中国供应链”
从首尔明洞热闹的连锁炸鸡店,到普通家庭的餐桌,韩国鸡肉市场中的 “中国元素” 正从幕后走向台前,逐步崭露头角。2026 年的体育赛事,对中国禽企而言,不仅是球迷的盛会,更是打入高端加工品市场的黄金契机。当韩国人开启啤酒,为国家队欢呼时,盘中金黄酥脆的炸鸡,或许正源自山东的智能化加工厂,或辽宁的出口示范基地。
在这场 “舌尖上的博弈” 中,中国企业并不缺乏产能,真正需要提升的是精准对接需求的产品力与品牌力。一方面,中国禽肉加工企业需深入了解韩国消费者的口味偏好,开发出更多契合当地饮食习惯的产品。比如,在调味上,可进一步优化甜辣、蒜香等韩式经典口味,使其更为浓郁醇厚;在产品形态上,除现有的炸鸡块、鸡汤包,还可开发更多即食、即烹的新品类,如鸡肉披萨、鸡肉寿司卷等,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品牌建设至关重要。中国企业应加大在韩国市场的品牌推广力度,通过参加国际食品展会、与韩国当地明星或网红合作等方式,提升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
在物流配送方面,中国企业也需持续优化供应链,确保产品能够快速、高效地送达韩国消费者手中。随着中韩贸易的不断发展,物流效率已有显著提升,但仍存在进一步优化的空间。可加强与国际物流巨头的合作,运用先进的冷链技术和物流信息系统,实现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全程监控,保障产品的新鲜度和品质。
2026 年韩国鸡肉市场的变化,为中国企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中国企业只要能够把握机遇,提升产品力和品牌力,优化供应链,就有机会在韩国市场站稳脚跟,实现更大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鸡肉将在韩国市场占据更为重要的地位,成为韩国消费者餐桌上的常客。
参考资料:
USDA《2025-2026 年韩国禽肉年度报告》
韩国农村经济研究院《2026 年鸡肉消费趋势白皮书》
中国畜牧业协会《2025 年禽肉出口市场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