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场综述:交易清淡背景下的 “稳” 与 “变”
(一)价格走势:横盘态势成为显著特征
据巴西农业数据平台 Agrifatto 报告所示,9 月最后一周,巴西活牛市场以平稳状态收官。主要市场牛价呈现横盘走势,交易节奏持续处于缓慢状态。圣保罗州普通育肥公牛价格稳定维持在 310 雷亚尔 / 阿罗巴(未包含 “中国牛” 溢价),16 个监测地区活牛均价收于 292.65 雷亚尔 / 阿罗巴,各品类价格波动幅度均未超过 3%,创下近两个月最小周度振幅。在过往时期,巴西活牛市场价格波动较为频繁,受季节、出口需求、汇率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价格常出现大幅涨跌情况。例如在今年早些时候,因国际市场对巴西牛肉需求急剧增长,活牛价格曾连续数周上涨,涨幅一度超过 10%。而此次价格呈现横盘态势,反映出当前市场供需处于一种相对微妙的平衡状态,买卖双方均处于谨慎观望阶段。
(二)屠宰端:长期合同保障基础供应
大型屠宰场依托与畜牧生产方签订的长期供货合同以及自有圈养活牛,维持着较为可观的屠宰水平。尽管屠宰计划已推进至 10 月,但已售活牛数量仅能保障全国平均 8 天的屠宰量,处于刚好维持正常运营、并无显著盈余的状态,表明当前市场处于供需弱平衡阶段。长期供货合同对于屠宰场而言,是稳定货源的关键所在。以巴西知名屠宰企业 JBS 为例,其与众多大型牧场签订了长达数年的供货协议,确保了即便在市场波动时期,也能拥有稳定的牛源供应。这不仅保障了企业自身的生产节奏,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市场起到了稳定作用。然而,仅 8 天的屠宰量储备亦表明市场供应并不充足,一旦出现突发状况,如大规模疫病、运输受阻等,可能会对屠宰场的正常运营造成冲击。
二、多空博弈:屠宰场压价与养殖户挺价的拉锯战
( 一)屠宰场:压价策略成效有限
屠宰场在这场价格博弈中试图掌握主导权,采用压低现货价格的策略,期望借此降低采购成本。在帕拉州、朗多尼亚州和托坎廷斯州等市场,其积极采取行动,通过多种手段向养殖户施压,试图使活牛价格按照其预期下降。但实际情况却与预期相悖,该策略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遭遇诸多阻碍。在米纳斯吉拉斯州和戈亚斯州,养殖户采取了巧妙的应对措施。他们凭借对市场供需的敏锐判断,选择分批出栏可用牛群,避免一次性大量供应导致价格被过度打压。同时,他们限制供应,减少市场上活牛的流通量,营造出一种供不应求的市场假象。上周四,养殖户以此方式,成功在全天以略高的价格达成交易,尽管成交量有所减少,但却打破了屠宰场单方面压价的企图。这表明,在市场中,单纯的价格打压若缺乏足够的市场基本面支撑,很难达成预期效果。
(二)养殖户:供应节奏成为博弈关键因素
养殖户面对屠宰场的压价行为,并未被动接受,而是积极探寻应对策略,供应节奏的把控成为其与屠宰场博弈的关键手段。部分地区养殖户采取分批出栏、限制单次供应量的策略,充分利用当前市场整体供应并未严重过剩的局面,与屠宰场进行价格博弈。他们深知,市场的供需关系决定价格走向,只要控制好供应端,就能在价格谈判中占据有利地位。通过这一策略,部分地区活牛成交价较屠宰场预期价格高出 1%-2%,这看似微小的涨幅,却展现出养殖户在市场平淡期的韧性与智慧。他们不再是市场价格的被动接受者,而是通过自身的行动,对市场价格产生影响,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三、价格细节:区域与品类分化态势显现
(一)区域价格差异
在巴西活牛市场体系中,各区域的价格表现呈现出显著的差异。圣保罗市场作为巴西活牛交易的重要指标性市场,价格走势备受关注。当前,圣保罗市场普通育肥公牛交易价仍为 305 雷亚尔 / 阿罗巴,育肥母牛为 280 雷亚尔 / 阿罗巴,成品小母牛为 295 雷亚尔 / 阿罗巴,“中国标牛” 为 308 雷亚尔 / 阿罗巴(均为含税及远期合约价)。其价格相对稳定,在市场波动中保持着自身的运行节奏。这背后存在多方面原因,圣保罗市场基础设施完备,交通便捷,能够快速将活牛运往各地,降低了运输成本,吸引了众多买卖双方在此交易,形成了较大的市场规模和稳定的价格体系。
然而,其他地区的价格表现则不尽相同。部分中西部地区,由于近期养殖规模的扩大,供应略显宽松,活牛价格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周度跌幅在 1%-3%。这些地区在价格博弈中处于相对劣势,养殖户面临着更大的销售压力。例如,某中西部地区的养殖户原本期望按照以往的价格出售活牛,但由于市场供应增加,屠宰场压价态度坚决,他们不得不降低预期价格,在这场价格竞争中做出了让步。这种区域价格差异,反映出巴西活牛市场在不同地区的供需结构和市场环境存在明显不同,也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更多的思考和决策依据。
(二)品类表现分化
从活牛各品类价格来看,品类之间的价格表现分化明显,这背后反映的是市场需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用于出口的 “中国标牛” 价格相对坚挺,在市场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市场对巴西牛肉有着持续且旺盛的需求,尤其是对符合特定标准的 “中国标牛”,这种需求的支撑使得其价格在市场波动中依然保持稳定。随着中国餐饮行业的发展,火锅、烤肉等业态对高品质牛肉的需求不断增加,巴西 “中国标牛” 恰好满足了这一市场需求,所以其价格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
相比之下,面向国内市场的普通育肥公牛和母牛价格呈现微幅波动。国内市场需求相对稳定,受经济形势、消费者偏好等因素影响,对活牛价格的支撑力度相对较弱。在巴西国内,消费者的饮食习惯和消费能力决定了对普通牛肉的需求相对平稳,不会出现大幅的增长或减少,所以普通育肥公牛和母牛的价格也只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这种国际市场需求与国内市场需求的不同步,清晰地体现在活牛各品类价格的差异上,也让市场参与者更加明确了不同市场的特点和需求,从而调整生产和销售策略。
四、后市展望:三大因素决定短期走向
(一)供应端:短期压力与中长期隐患并存
短期内,巴西活牛市场供应端压力相对较小,大型屠宰场的长期合同和养殖户的控量出栏使得现货市场供应保持稳定。但从中长期视角来看,2025 年 1 - 2 月巴西谷饲牛集中出栏的预期,以及若冬季饲料价格上涨可能导致的养殖成本上升,仍为市场供应端埋下了不确定因素。谷饲牛集中出栏可能会在短期内大幅增加市场供应,打破现有的供需平衡,导致价格下行压力增大。而饲料价格上涨,将直接增加养殖成本,养殖户可能会为了维持利润而提前出栏活牛,进一步扰乱市场供应节奏;或者减少养殖规模,影响后续的市场供应。
(二)需求端:出口与国内消费双驱动格局
出口方面,中国作为巴西牛肉重要市场,其需求变化至关重要,“中国标牛” 的稳定价格显示出中国市场的韧性。近年来,随着中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高品质牛肉的需求持续增长,巴西 “中国标牛” 恰好满足了这一市场需求,成为巴西活牛市场的重要支撑力量。国内消费方面,随着巴西国内节日临近,短期消费或有一定程度的提振,但从长期来看,消费者对牛肉价格敏感度较高,需求增长空间有限,难以形成强势拉动效应。在巴西国内,经济形势的波动会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力,当经济形势不佳时,消费者会减少对牛肉等相对高价肉类的消费,转而选择价格更为亲民的鸡肉等替代品。
(三)市场情绪:分析师普遍持观望态度
密切跟踪该行业的分析师们普遍对短期内的牛价走势持谨慎态度,不愿轻易作出预判,这反映出当前市场多空因素相互交织,缺乏明确的驱动力量。Agrifatto 等机构指出,在缺乏重大政策变化或突发供需冲击的情况下,巴西活牛市场短期内大概率延续横盘震荡态势,价格难现明显趋势性波动。本周巴西活牛市场的平稳收官,是供需双方博弈、短期因素与中长期预期相互交织的结果。在供应端控量、需求端温和的背景下,市场进入短暂的 “观察期”。对于行业参与者而言,密切关注屠宰场采购策略变化、中国市场需求动向以及饲料成本走势,将成为把握市场先机的关键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