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税大棒挥向中国,美国农业率先受到冲击
(一)特朗普重启贸易争端,全球市场呈现两极分化态势
2025 年 10 月 10 日,特朗普通过社交媒体宣布,自 11 月 1 日起对中国商品加征 100% 关税,并对关键软件出口实施限制,这一举措迅速引发全球市场震荡。出人意料的是,在中国商务部尚未作出正式回应之际,美国中西部地区的农场主已率先表达强烈关切。艾奥瓦州大豆协会紧急召开线上会议商讨对策,加州牧场主联名致信国会,部分农场主甚至在社交媒体上展示积压的玉米和滞销的牛肉,直言此举无异于对美国农业的 “自杀式袭击”。
(二)中方从容应对,美国农业却沦为贸易冲突的牺牲品
中国已构建起多元化的供应链体系:大豆采购转向巴西、阿根廷,牛肉加大从乌拉圭的进口量,玉米与乌克兰达成长期合作协议。相比之下,美国农业出口对中国市场的高度依赖使其 “命门” 被精准命中。2025 年 1 - 8 月,美国对华禽肉出口量为 1.45 万吨,同比大幅下降 68.44%;牛肉出口 4.68 万吨,下滑 40.92%;曾占据美国出口半壁江山的大豆,自 5 月起对华订单归零,创下 30 年来的最低纪录。正如《华尔街日报》所指出的:“美国试图利用关税向中国施压,却率先对本国农业造成了严重伤害。”
二、出口数据急剧下滑:中国市场的缺失成为美国农业的致命伤
(一)大豆危机:30 年贸易关系破裂
中国曾是美国大豆的最大进口国,2024 年采购额达 126.4 亿美元,占美国大豆出口总额的 52%。然而,自 2025 年 5 月起,中国停止从美国采购大豆,转而从巴西、阿根廷进口。巴西在 1 - 10 月对华出口量突破 1 亿吨,占中国大豆进口总量的 79.9%;阿根廷宣布取消大豆出口税后,两天内便获得了 70 亿美元的订单。美国豆农面临仓库堆满新收大豆、价格却从 2024 年的每蒲式耳 12 美元降至 9.75 美元的困境,已逼近 600 - 800 美元 / 英亩的成本线。蒙大拿谷物种植者协会发出警告:“一旦中国调整饲料配方,美国大豆重新进入中国市场可能需要一代人的时间。”
(二)畜禽产业全面受挫:库存积压与成本上涨双重压力
在牛肉方面,美国对华出口量同比下降 40.92%,导致冷藏库中积压的牛肉超过 25 亿磅,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猪肉出口 20.68 万吨,下降 15.34%,每头猪亏损 18 美元,一年损失超过 20 亿美元。更为严峻的是,关税导致化肥、农机价格大幅上涨(除草剂关税达 25%),由于移民政策导致劳动力短缺,中西部地区的农场主不得不推迟收割,玉米、小麦等农作物在地里腐烂的情况时有发生。
三、三重困境制约美国农业发展:补贴无法弥补市场流失的损失
(一)成本大幅上涨:种粮收益微薄,甚至不如投资化肥
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2025 年美国农业生产成本达到 4674 亿美元,较上年增加 120 亿美元。艾奥瓦州农场主佩利特家族核算成本后发现,每英亩土地的投入成本为 600 - 800 美元,而玉米、大豆的售价仅能覆盖成本,几乎没有利润空间。更为棘手的是,农机进口关税推高了设备价格,约翰迪尔拖拉机价格上涨 15%,二手农机拍卖量激增 30%,许多农场主不得不继续使用超期服役的老旧设备,频繁出现故障导致产量进一步下降。
(二)补贴力度不足:450 亿美元的行业损失与 3.5 亿美元的救助资金差距悬殊
特朗普政府声称将提供农业补贴,但在联邦政府停摆的背景下,高达 450 亿美元的行业损失与仅 3.5 亿美元的补贴上限形成鲜明对比。2024 年 4 月至 2025 年 3 月,美国农场破产数量达到 259 起,仅 2025 年第一季度就同比增长一倍。加州农场主表示:“政府的补贴如同虚设,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中国市场,而不是救济金。”
(三)市场信任难以恢复:南美国家借机重构供应链
巴西、阿根廷抓住机遇,推出针对中国市场的专属供应链政策。2025 年巴西大豆出口量突破 1 亿吨,其中 79.9% 销往中国;阿根廷取消大豆出口税后,单月获得 70 亿美元订单。中国饲料企业已与南美国家达成长期协议,未来 3 年将减少 60% 的美国大豆采购量。这种市场份额的转移不仅导致美国短期订单流失,更意味着中国长期饲料配方体系的调整 —— 中国饲料厂正在调整豆粕配比,增加玉米和杂粕的使用,美国大豆在中国市场的 “不可替代性” 已不复存在。
四、连锁反应加剧:从农业生产到食品消费领域的恐慌蔓延
(一)55 万个就业岗位面临风险
全美猪肉生产商协会数据显示,猪肉行业的 55 万个就业岗位中,有 11 万个直接依赖出口。如今每头猪亏损 18 美元,中小农场破产数量达到五年来的最高水平,2025 年第一季度破产数量同比增长一倍。艾奥瓦州农机店老板表示:“过去每月能卖出 25 台播种机,现在每月仅能卖出 3 - 5 台,二手设备降价 40% 仍无人问津。”
(二)民生食品价格即将大幅上涨
由于干旱和疫情,美国牛肉产量降至低位,原本依赖从巴西进口补充,但关税战推高了进口成本,导致汉堡、香肠等民生食品价格上涨 15% - 20%。餐饮业者抱怨不断:“麦当劳巨无霸的成本增加了 0.5 美元,顾客投诉量激增 30%。” 消费者也纷纷表示不满:“政府挑起贸易战,最终却让老百姓买单。”
五、结语:关税政策下,谁在损害自身根基?
美国政府试图通过关税手段向中国施压,却使本国农业陷入 “出口受阻 - 成本上升 - 补贴无效” 的恶性循环。当巴西大豆源源不断运往中国港口,阿根廷牛肉摆上深圳超市货架时,美国农场主终于意识到,所谓的 “美国优先” 政策,最终让美国农业付出了沉重代价。正如《纽约时报》所评论的:“挥舞关税大棒的后果,最终由那些在中西部田野辛勤劳作的人们承担 —— 而他们,曾是特朗普最坚定的支持者。” 这场贸易争端充分证明,在全球化时代,任何违背市场规律的 “政治冒险” 行为,最终都将自食其果。美国农业的困境,正是关税政策荒谬性的一个缩影 —— 当 “美国制造” 的口号喊得震天响时,真正受到伤害的,往往是那些脚踏实地的生产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