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9 月市场回顾:旺季不旺,蛋价冲高后回落
9 月鸡蛋市场呈现出旺季特征未充分显现,蛋价先冲高后回落的态势。
(一)存栏高位制约蛋价涨幅
2025 年 9 月,全国在产蛋鸡存栏量约 13.13 亿只,环比微降 0.30%,但同比增幅达 8.87%,处于近五年高位水平。受开学季、中元节及中秋备货等因素驱动,主产区鸡蛋均价从 8 月的 3.10 元 / 斤回升至 3.52 元 / 斤,环比上涨 13.55%,最高触及 3.77 元 / 斤。然而,高位存栏限制了蛋价的上涨空间,节后备货活动结束后,蛋价迅速进入下行通道,月末均价较峰值回落 5.6%,呈现出 “旺季不旺” 的典型市场特征。
(二)供需错配导致行情昙花一现
从供应端分析,9 月新开产蛋鸡对应 6 月补栏鸡苗,尽管受到高温天气影响育雏效率,但月内鸡苗销量仍达到 4316 万羽,为新增产能提供了支撑。需求端方面,食品厂集中采购期仅维持两周,终端消费回暖动力不足,使得蛋价上涨缺乏持续的动能。卓创资讯研究指出,9 月蛋价涨幅较正常年份缩减 20%,其本质是 “产能过剩” 与 “需求弱复苏” 相互博弈的结果。
二、10 月存栏量展望:新开产下降,老鸡加速淘汰
(一)新开产蛋鸡数量环比下降
10 月新开产蛋鸡主要源于今年 6 月补栏的鸡苗。彼时,蛋鸡养殖行业深陷亏损困境,蛋价创下近五年新低,严重抑制了养殖户的补栏热情。同时,市场处于补栏淡季,6 月的湿热天气增加了育雏难度,进一步削弱了养殖户的补栏积极性。据 Mysteel 数据统计,2025 年 6 月鸡苗销量为 4316 万羽,与 5 月相比减少 216 万羽,减幅达 4.77%。此外,6 月的湿热天气导致育雏成活率下降 5%,综合上述因素,实际新开产数量环比减少约 8%。从市场微观层面来看,中小散户作为蛋鸡养殖的重要主体,其补栏积极性降至近三年低点,6 月种鸡场排单量同比减少 15%,这表明短期内新增产能后续乏力,10 月鸡蛋供应端的新生力量明显减弱。
(二)老母鸡出栏量超预期增加
当前,老母鸡平均出栏日龄为 499 天,按照养殖周期推算,本月待淘老鸡大多是 2024 年 5 - 6 月补栏的鸡苗,当时月均鸡苗销量为 4125 万羽,略低于本月新开产规模。然而,市场实际情况与理论数据存在差异。国庆之后,蛋鸡市场需求迅速转弱,月初蛋价及老母鸡价格的下跌幅度超出预期。蛋价持续下跌致使蛋鸡养殖利润不断缩减,养殖端从 8 月每斤盈利 0.2 元转变为如今每斤亏损 0.15 元。在此情况下,养殖户普遍对后市行情持悲观态度,淘汰情绪集中释放,纷纷加快老母鸡出栏速度。预计 10 月实际出栏量将比理论值高出 10% - 15%。钢联数据为这一现象提供了有力佐证,数据显示,山东、河南等地淘汰鸡周度出栏量环比增加 20%,部分养殖场甚至提前 40 天淘汰老鸡。这种大规模、提前的淘汰行为加速了产能去化,使 10 月鸡蛋供应端在老鸡出栏方面出现较大变数。
(三)存栏量或微降但仍处历史高位
尽管从新开产和老鸡出栏的数据对比来看,老鸡出栏量大于新开产数量,理论上 10 月在产蛋鸡存栏量应有所下降。实际上,预计 10 月在产蛋鸡存栏量环比微降 0.5% - 1%,但即便如此,其绝对数量仍超过 13 亿只,与 2024 年同期相比增长幅度达 9%,依然处于历史高位水平。更值得关注的是,随着气温逐渐转凉,蛋鸡产蛋环境得到改善,产蛋率恢复至 90% 以上,单只蛋鸡日均产蛋量增加 5%。与此同时,冷库蛋库存问题依然严峻,同比高企 12%。这意味着市场上的鸡蛋供应量实际上并未因存栏量微降而得到有效缓解,实际鸡蛋供应压力依旧巨大。在需求没有明显改善的情况下,供强需弱的格局仍将持续。
三、供需失衡加剧,10 月蛋价承压下跌
(一)供应端:“量减质增” 下的隐性过剩
虽然 10 月在产蛋鸡存栏量有小幅下降趋势,但蛋鸡产蛋效率却在悄然提升。随着气温转凉,蛋鸡从夏季的热应激中恢复,产蛋率从 9 月的 88% 回升至 92%,平均蛋重也从 58 克 / 枚增至 62 克 / 枚。这一升一增使得鸡蛋总产量并未因存栏量下降而明显减少,据测算,10 月鸡蛋总产量仅微降 0.3%,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雪上加霜的是,6 - 8 月囤储的冷库蛋在 10 月集中出库。由于冷库蛋储存成本较高,贸易商急于出货回笼资金,这进一步冲击了现货市场。主产区库存周转天数从 9 月的 1.2 天延长至 1.8 天,河北、江苏等地贸易商库存较上月增加 30%。大量冷库蛋涌入市场,使得鸡蛋供应在 “量减质增” 的情况下,仍呈现出隐性过剩的局面,现货价格受到严重压制,难以回升。
(二)需求端:淡季特征显著,替代效应增强
进入 10 月,鸡蛋市场需求端疲态尽显,传统淡季特征十分明显。10 月缺乏重大节日作为消费支撑,终端消费陷入低迷状态。食品厂在中秋、国庆双节后,采购量大幅下降,环比减少 25%,生产订单明显减少。商超作为鸡蛋零售的重要渠道,鸡蛋销量也出现明显下滑,周环比减少 18%,货架上鸡蛋摆放时间明显延长。与此同时,蔬菜价格同比下跌 15%,在菜市场中,消费者受蔬菜价格亲民影响,纷纷减少鸡蛋采购量,农贸市场鸡蛋交易量同比下降 12%,蛋白替代效应愈发显著。更关键的是,中秋后餐饮行业迅速回归常态,团餐采购量大幅萎缩 30%,曾经支撑鸡蛋需求的重要力量如今也已减弱,导致鸡蛋需求 “量价齐跌”,市场交易氛围冷清。
(三)成本端:饲料价格下行,养殖亏损扩大
在 10 月,饲料价格延续了之前的回落趋势,玉米、豆粕等主要原料价格持续走低,使得单斤鸡蛋饲料成本降至 2.85 元,较 9 月下跌 5%。按理说,饲料成本下降对于养殖户来说是利好因素,但在蛋价跌幅远超成本降幅的情况下,这一利好被完全抵消。截至 10 月 20 日,主产区鸡蛋均价降至 3.20 元 / 斤,环比下跌 9%,每斤鸡蛋的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自繁自养头均亏损扩大至 1.2 元 / 斤。对于中小散户而言,他们抗风险能力较弱,面对不断扩大的亏损,部分养殖场无奈选择加速淘汰老鸡,日淘汰率达到 2%。这种被动的产能去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未来的鸡蛋供应,但在短期内,却加剧了行业的恐慌情绪,进一步扰乱了市场秩序。
四、后市展望:短期难反弹,长期看产能去化进度
(一)短期:供强需弱格局难改,蛋价或下探 3 元 / 斤
进入 10 月中下旬,鸡蛋市场供应格局虽有细微变化,但整体仍被供强需弱的态势所主导。随着老鸡出栏逐步进入尾声,老鸡出栏量的增加幅度开始放缓,而新开产蛋鸡数量依旧有限,在产蛋鸡存栏量的降幅预计将收窄至 0.3%。不过,前期积压的冷库蛋仍在持续出库,成为影响市场的重要因素。据统计,冷库蛋的周出库量环比增加 15%,使得市场上的鸡蛋流通量居高不下。与此同时,蛋鸡产蛋率依旧维持在高位运行,平均产蛋率稳定在 92%,部分养殖场甚至达到 95%,单只蛋鸡的日产蛋量也稳定在 62 克左右。在需求端,终端补货量增长乏力,食品厂采购意愿低迷,导致需求增速远远不及供应压力的增长。卓创资讯基于当前市场形势预测,若终端补货量持续不及预期,主产区蛋价很可能下探至 3.0 - 3.2 元 / 斤,这将创下 2021 年以来同期的新低,届时养殖户的利润空间将被进一步压缩,行业也将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
(二)长期:产能去化加速,2026 年春节或迎转机
从长远视角分析,鸡蛋市场正在发生积极变化,产能去化的步伐正在加速。自 6 月以来,鸡苗销量持续低于 4500 万羽,这一数据预示着 2026 年 1 月之后,新增产能将明显减少。若 10 - 12 月能繁种鸡存栏环比下降 1.5% 以上,产能去化的效果将更加显著。随着产能的逐步去化,市场供需关系有望得到改善。春节前,食品厂通常会提前备货,对鸡蛋的需求会大幅增加,这将为蛋价反弹提供有力支撑。据市场研究机构预测,若产能去化顺利,蛋价有望在 2026 年 1 月迎来阶段性反弹。然而,市场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南方腌腊季推迟可能导致鸡蛋需求增长不及预期,饲料成本反弹也会压缩养殖户的利润空间,增加养殖成本,这些潜在风险需要引起行业内人士的高度重视。
(三)养殖户策略:顺势出栏,优化结构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养殖户需要制定合理的养殖策略,以应对市场风险,实现效益最大化。建议养殖户抓住 10 月中下旬老鸡价格相对高位的时机,当前淘汰鸡均价达到 6.5 元 / 斤,这是较为理想的出栏价位,养殖户应加速淘汰 450 日龄以上的老鸡,及时回笼资金,降低养殖成本。对于 500 日龄以下的高产蛋鸡,养殖户要做好疫病防控工作,加强鸡舍的卫生管理,定期进行消毒,为蛋鸡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等待春节前消费旺季的到来,届时鸡蛋价格有望上涨,养殖户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养殖户还应密切关注种鸡场排单量的变化,谨慎补栏,避免盲目扩产。在市场行情不明朗的情况下,盲目增加养殖规模可能会导致产能过剩加剧,进一步压低蛋价,使养殖户陷入更深的困境。
结语:在产能出清中寻找新平衡
2025 年 10 月的鸡蛋市场,处于 “高位存栏消化” 与 “需求淡季磨底” 的双重困境之中。短期内,蛋价受供应过剩与需求疲弱的双重挤压,难以摆脱承压下跌的走势,养殖户面临严峻的亏损考验,市场弥漫着悲观情绪。从中长期视角来看,老鸡加速淘汰与补栏积极性低迷的现状,正在为产能出清创造有利条件。随着产能逐步回归合理区间,市场供需有望在未来实现再平衡。
对于从业者而言,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必须顺应周期规律,积极采取降本增效的措施。一方面,通过优化养殖流程、提高饲料转化率等方式降低成本,增强自身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提升养殖技术,提高蛋鸡的产蛋效率和鸡蛋品质,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对于消费者来说,短期内或许能够持续享受 “低价蛋” 带来的实惠。不过,也需要关注春节前供应结构变化可能带来的价格传导效应。一旦产能去化效果显著,加上春节前需求大幅增加,鸡蛋价格可能会出现明显反弹。
2025 年 10 月鸡蛋市场的深度调整,虽充满挑战,却也孕育着新的机遇。在这场产能出清的过程中,无论是养殖户、贸易商,还是消费者,都应密切关注市场动态,把握市场变化带来的机会,共同迎接鸡蛋市场新平衡的到来。(数据支持:钢联数据、Mysteel、卓创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