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国鸡蛋价格全景:止跌企稳,区域分化显著
(一)均价止跌,南北呈现 “稳中小波动态”
2025 年 10 月 15 日,鸡蛋市场历经多日价格波动后,迎来关键转折点。全国鸡蛋现货均价报 5.62 元 / 公斤 ,较前一日微涨 0.3%。这一幅度虽小,但意义重大,结束了连续 3 日的下跌趋势,为市场带来积极信号。
从产区视角分析,山东作为鸡蛋主产区,凭借规模化养殖与完善物流体系,在此次价格变动中表现突出,均价达到 5.56 元 / 公斤,涨幅 0.9%。山东养殖户面对前期价格下跌,理性调整存栏结构,降低损耗,促使鸡蛋供应与市场需求逐步达成新的平衡。河南产区则保持稳定,报价 2.7 元 / 斤,当地以家庭农场与合作社为主的养殖模式,注重品质与口碑,在市场波动中能够维持稳定出货节奏。
主销区方面,广东凭借庞大消费市场和活跃贸易氛围,维持 6.4 元 / 公斤的稳定价格。广东饮食文化丰富,鸡蛋需求贯穿早茶、煲汤等各类美食,强大的终端需求有力支撑了价格稳定。北京作为北方重要消费中心,均价 5.96 元 / 公斤,市场流通环节高效,各大商超、农贸市场补货节奏平稳,未出现价格大幅波动。而东北三省地区,价格仍维持在 2.8 - 2.9 元 / 斤的低位,主要受当地养殖业发展相对缓慢、外运成本较高等因素制约。
从库存数据来看,依据卓创资讯数据,全国主产区库存天数降至 4.2 天,较上周减少 1.1 天。贸易商在前期价格下跌时采取谨慎补货策略,随着价格企稳,逐步增加采购量,推动短期市场情绪修复,鸡蛋市场交易活跃度有所回升。
(二)期货与现货背离:资本市场提前反应
大连商品交易所鸡蛋期货主力合约 JD2512 在 10 月 15 日收涨 2.43%,报 2992 元 / 500 千克 ,持仓量增 3.2% 至 19.63 万手,市场交易热情高涨。期货市场对未来市场趋势具有敏锐洞察力。“11 月腌腊需求预期” 使期货投资者看到鸡蛋市场潜在需求增长空间。在传统腌腊季节,鸡蛋作为制作皮蛋、咸蛋等特色美食的重要原料,需求会大幅增加。同时,“在产蛋鸡存栏环比下降 0.8%” 这一利多因素,预示未来鸡蛋供应可能出现一定程度收缩,两者共同作用,促使期货价格提前上涨。
然而,现货市场有着自身运行逻辑。终端消费疲软依旧是悬在现货市场头上的关键问题。消费者在日常饮食中,鸡蛋采购量相对稳定,短期内难以出现爆发式增长。加之近期各类农产品供应充足,消费者选择更加多元化,鸡蛋在终端市场销售面临一定压力,导致现货价格上涨动力不足,呈现出 “期强现弱” 格局。
二、区域市场特征:北方稳中有压,南方韧性凸显
(一)北方主产区:低价区集中,淘汰压力传导价格
在北方主产区,低价现象较为集中,淘汰压力对价格传导作用明显。
先看华北地区,该地区是鸡蛋重要产区。河北鸡蛋均价 5.32 元 / 公斤,较前一日下跌 1.5%。以石家庄的行唐、正定等地为例,鸡蛋价格为 2.76 元 / 斤,价格下跌主要原因是 9 月延养老鸡集中出栏,到 10 月,在产蛋鸡存栏量增加了 1.2%,市场鸡蛋供应过剩,给价格带来较大压制。山东的潍坊、青岛等地,报价在 2.75 - 2.9 元 / 斤,相比河北地区,价格高出 0.1 - 0.15 元 / 斤。这主要得益于当地加工企业集中的优势,这些加工企业对鸡蛋需求量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消化过剩产能,支撑相对较高价格。
再看东北地区,黑龙江哈尔滨的鸡蛋价格为 3.2 元 / 斤,较前一日上涨 0.1 元;辽宁沈阳的价格为 2.8 元 / 斤,保持稳定。尽管局部地区价格有所反弹,但东北地区整体仍处于全国低价区。东北地区本地消费能力有限,鸡蛋销售很大程度依赖外调。然而,长途运输成本较高,使得鸡蛋运输到销区后价格升高,形成 “产地低价、销区高价” 的倒挂矛盾。这一矛盾限制了东北地区鸡蛋价格上涨空间,也增加了当地养殖户和贸易商经营难度。
(二)南方销区:需求支撑强劲,价格抗跌性强
南方销区展现出强劲需求支撑和强大价格抗跌性。
在华东地区,上海褐壳鸡蛋接货价稳定在 82 元 / 27.5 斤。江苏南通的价格为 2.9 元 / 斤,浙江杭州为 3.02 元 / 斤。这里依托长三角地区发达的商超及电商平台,拥有稳定订单来源。而且,台风季结束后,物流更加通畅,库存周转效率提升了 30%。高效物流和快速库存周转,使鸡蛋能及时送达消费者手中,减少库存积压风险,为价格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华南地区的广东佛山价格为 3.2 元 / 斤,福建福州为 3.1 元 / 斤,环比持平。中秋国庆双节后,家庭消费回归常态,市场需求并未大幅下滑。广东的蛋品加工企业,如月饼厂、腌蛋厂等,启动第二轮备货,消化了部分过剩产能。这些加工企业的备货行为,为当地鸡蛋市场注入新活力,使鸡蛋价格在节后能够保持稳定。
(三)价差逻辑:南北价差收窄至 0.3 元 / 斤
值得关注的是,南北价差出现明显收窄,缩至 0.3 元 / 斤。以山东至广东的价差为例,从上周的 0.45 元 / 斤缩至 0.3 元 / 斤。北方贸易商增加南下调运,将北方产区相对低价的鸡蛋运往南方销区获取利润。南方本地养殖场补栏积极性提升,9 月广东新增蛋鸡存栏 50 万只,使得南方地区鸡蛋自给能力增强,减少对外省鸡蛋依赖。这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促使南北价差不断收窄,市场价格趋于平衡。
三、价格止跌三大核心驱动因素
(一)供应端:产能释放节奏放缓
在供应端,产能释放节奏放缓成为鸡蛋价格止跌的关键因素之一。10 月在产蛋鸡存栏 13.68 亿只,环比微增 0.5%,该数据表明鸡蛋供应虽仍在增长,但增速已明显放缓。
深入分析存栏结构,450 日龄以上老鸡占比达 18%,这部分老鸡产蛋效率较低,继续饲养成本较高。而且,养殖户对 “蛋价跌破饲料成本(3.6 元 / 斤)” 反应极为敏感。当蛋价跌破这一成本线时,养殖户每卖出一斤鸡蛋即意味着亏损。在此情况下,其主动淘汰意愿增强。10 月上旬淘汰鸡出栏量增 12%,直观反映出养殖户正在积极调整存栏结构,减少老鸡数量,抑制新增产能过快释放。这种主动调整行为,缓解了鸡蛋市场供应压力,为价格止跌提供有力支撑。
(二)需求端:短期刚需托底,中期预期升温
需求端呈现短期刚需托底、中期预期升温态势。从终端市场来看,农贸市场鸡蛋交易量环比降 15%,主要是中秋国庆双节后,家庭消费回归常态,对鸡蛋采购量有所减少。然而,学校、企事业单位食堂采购量增 8%,这些机构采购需求相对稳定,形成刚性支撑。学校和企事业单位食堂每天需为大量学生和员工提供餐饮服务,鸡蛋作为重要食材,其采购量不会因节假日结束而大幅减少。
期货市场对 11 月南方腌腊制品加工季的预期升温,也为鸡蛋市场带来积极影响。在南方,每到腌腊季节,鸡蛋是制作皮蛋、咸蛋等腌腊制品的重要原料。随着腌腊季节临近,市场对鸡蛋需求预期增加,带动贸易商提前 10 天备货。贸易商的提前备货行为,使批发市场走货速度提升 20%,市场上鸡蛋流通速度加快,需求得到有效提升,进一步推动鸡蛋价格止跌企稳。
(三)成本端:饲料压力缓解,养殖亏损收窄
成本端的变化同样对鸡蛋价格产生重要影响。玉米、豆粕价格小幅回落,蛋鸡配合饲料成本降至 3.55 元 / 斤,较上周降 0.05 元 / 斤。饲料成本是鸡蛋养殖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饲料成本下降,直接减轻养殖户成本压力。以存栏 1 万羽的养殖场为例,假设每只蛋鸡每天消耗 0.2 斤饲料,那么在饲料成本下降 0.05 元 / 斤的情况下,该养殖场每天饲料成本可减少 100 元(10000×0.2×0.05 = 100)。
中小散户单只日亏损缩至 0.1 元,使其挺价意愿增强。当亏损减少时,养殖户不再愿意低价抛货,市场上低价鸡蛋供应量减少,成交重心上移。这种成本端的变化,使鸡蛋市场价格走势更加稳定,为价格进一步回升奠定基础。
四、后市研判:震荡筑底期,关注两大关键变量
(一)短期(10 月底前):稳中震荡,高抛低吸为主
在 10 月底前的短期内,鸡蛋价格预计呈现稳中震荡态势,投资者和贸易商宜以高抛低吸为主要策略。从供应端来看,虽 10 月在产蛋鸡存栏环比微增 0.5%,但随着养殖户主动淘汰老鸡,新增产能释放速度已放缓。需求端方面,学校、企事业单位食堂的刚性采购需求依然存在,为鸡蛋价格提供一定支撑。然而,终端消费疲软仍是市场一大隐忧,家庭消费在中秋国庆双节后回归常态,短期内难以大幅增长。
预计鸡蛋均价将维持在 5.5 - 5.7 元 / 公斤。河北、河南等供应过剩区,由于前期延养老鸡集中出栏导致供应增加,或有 0.1 - 0.2 元 / 公斤的回调空间。贸易商在这些地区采购时需谨慎,密切关注当地供应变化和价格走势。而广东、浙江等销区,因库存处于低位,加上当地强大消费市场和活跃贸易氛围,价格易涨难跌。建议贸易商以 5 - 7 天的周转量进行补货,避免追高,确保在市场波动中保持合理库存水平,降低经营风险。
(二)中期(11 月):消费旺季能否兑现成关键
11 月是鸡蛋市场关键时期,消费旺季能否兑现成为影响价格走势的核心因素。从季节性规律来看,11 月南方进入腌腊加工季,对鸡蛋需求通常会大幅增加。若 11 月南方腌腊加工量达到预期,同比增长 5%,将极大拉动鸡蛋市场需求。生猪价格的反弹也可能带动蛋白消费共振。当生猪价格上涨时,消费者对鸡蛋等替代品需求会相应增加,进一步推动鸡蛋价格上涨。在这种乐观情况下,鸡蛋价格有望反弹至 6.0 - 6.2 元 / 公斤。
然而,市场存在不确定性。若终端需求不及预期,消费者对鸡蛋采购热情不高,或者受到白羽肉鸡低价冲击(当前白羽肉鸡均价 4.8 元 / 斤),鸡蛋市场份额可能被挤压,价格则可能二次探底。白羽肉鸡与鸡蛋在一定程度上互为替代品,当白羽肉鸡价格较低时,消费者可能更多选择购买白羽肉鸡,从而减少对鸡蛋需求。因此,投资者和养殖户需密切关注终端市场需求变化以及白羽肉鸡等替代品价格走势,及时调整经营策略。
(三)长期变量:产能去化进度跟踪
从长期来看,产能去化进度是影响鸡蛋市场的关键变量。9 月蛋鸡苗销量下降 9%,预示 2026 年一季度新增产能将出现收缩。蛋鸡苗销量下降意味着未来进入市场的蛋鸡数量将减少,进而影响鸡蛋供应。若 10 月淘汰量超过 8000 万只,将进一步加速产能去化,使 2026 年上半年可能出现阶段性供应缺口。
养殖户应密切关注 “存栏结构 - 淘汰节奏 - 补栏数据” 三维指标。存栏结构反映不同日龄蛋鸡数量分布,合理存栏结构有助于稳定鸡蛋供应。淘汰节奏直接影响在产蛋鸡数量,养殖户需根据市场价格和养殖成本,合理安排老鸡淘汰时间。补栏数据决定未来新增产能,养殖户在补栏时需谨慎决策,避免盲目扩大养殖规模。通过综合分析这三个指标,养殖户可更好把握市场动态,做出科学养殖决策,以应对市场变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结语
当前鸡蛋市场处于 “供需弱平衡” 阶段,短期止跌源于情绪修复与成本支撑,中期仍需消费端实质性回暖验证。从业者可聚焦区域价差机会(如北方低价区对接南方加工厂),并通过期货套保锁定利润。10 月下旬重点跟踪:①山东、河南淘汰鸡出栏进度;②广东、江苏商超促销力度。对于鸡蛋价格能否在 11 月突破 6 元 / 公斤,需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欢迎业界人士在评论区分享专业判断逻辑,共同探讨市场走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