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国活羊价格整体走势:旺季不旺,均价窄幅震荡
(一)全国均价与上周持平,区域分化加剧
2025 年 10 月 20 日,全国活羊市场呈现出一种微妙的平衡状态,均价报 27.12 元 / 公斤,与前一周持平。此价格表现,使不少养殖户感到失落,按照以往经验,该时节本应是羊肉消费旺季,价格会有所上扬。与 9 月同期相比,价格微跌 1.2%,处于近半年来价格低位区间,该区间在 22.20 - 31.50 元 / 公斤波动,表明当前市场价格波动较为频繁,且整体处于相对较低水平。
在主产区,价格差异显著,展现出各地不同的市场状况。甘肃酒泉活羊大宗价为 50 元 / 公斤,而新疆绿珠九鼎市场则高达 59 元 / 公斤,南北之间 9 元 / 公斤的价差较为突出。这种价差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当地养殖成本、品种特色、市场需求以及运输条件等。再看华北地区,河北唐县寒羊公羔 10.8 元 / 斤,内蒙古赤峰 30 斤公羔 550 元 / 只,价格因品种和日龄不同而显著分化。这给养殖户和经销商带来挑战,如何在复杂的价格体系中寻求盈利点,成为其需要思考的问题。
(二)批发市场与产地价格倒挂,优质品种溢价突出
在批发市场,白条羊批发均价在 56 - 59 元 / 公斤。其中存在一个现象,新疆、宁夏等产区的羊肉,因运输成本因素,价格会有 10% - 15% 的溢价。这是市场规律的体现。而在南方销区,消费偏好对价格的影响较为明显。四川成都大公羔能达到 15 元 / 斤,云南黑山羊 18 - 20 元 / 斤,南方消费者对山羊品种的喜爱,使得这些品种获得 2 - 3 元 / 斤的溢价。
反观华北育肥羊集中出栏区,市场情况有所不同。45 公斤以上绵羊均价 11 - 12 元 / 斤,部分压栏大体重羊的议价空间达到 0.5 - 1 元 / 斤。这意味着养殖户在销售这些羊时,可能面临价格被压低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集中出栏导致市场供应增加,另一方面,市场对大体重羊的需求相对有限,供大于求,价格自然难以坚挺。
二、区域价格分化的三大核心逻辑
(一)北方主产区:集中出栏压制价格,品种差异主导行情
在北方,内蒙古、河北等养殖大省是活羊养殖的主要力量。当前,这些地区的活羊存栏量同比增加了 5%。中秋过后,养殖户集中出栏,大量活羊涌入市场,导致短期供应过剩。在这种情况下,寒羊等普通品种的价格受到压制,均价较 9 月下跌了 0.5 元 / 斤。
不过,市场对高品质羊肉的需求持续增长,改良品种的活羊在市场上表现坚挺。在河北张家口,杜泊羊杂交公羔的价格高达 12 元 / 斤,比普通寒羊溢价了 10%。这种价格差异,反映出市场对高蛋白、低脂肪羊肉的偏好升级,消费者愈发注重羊肉的品质和营养价值。
(二)南方销区:消费韧性支撑价格,季节性需求分化
南方地区作为活羊的主要销区,消费市场情况较为复杂。广东、四川等地,一到秋冬季节,火锅、煲汤成为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对羊肉的需求大增。黑山羊、麻羊等地方品种,凭借其独特的口感和风味,深受当地消费者喜爱,价格也维持在 16 - 18 元 / 斤,比北方高出 20% - 30%。
然而,云南、福建等地的市场情况不容乐观。这些地区受到进口冻羊肉的冲击,澳洲冻羊肉到岸价 52 元 / 公斤,价格相对较低,对当地的绵羊价格造成较大压力。绵羊价格回落至 11 - 12 元 / 斤,甚至低于北方主产区 0.5 元 / 斤。这表明国产活羊在高端市场凭借品质和新鲜度占据优势,但在中低端市场,面对进口冻羊肉的竞争,压力较大。
(三)西北产区:成本支撑强劲,区域流通效率差异
新疆、甘肃等地,拥有广袤的草原和丰富的牧草资源。在这里,活羊养殖成本较华北低 15%,成本优势明显。
不过,这些地区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地处内陆,运输半径长,活羊的运输成本高,且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大。这导致当地的活羊主要以本地消化为主,难以大规模运往其他地区。新疆九鼎市场的活羊价格高达 59 元 / 公斤,主要依赖本地餐饮及深加工企业的采购。而甘肃酒泉的活羊均价为 50 元 / 公斤,反映出西北内陆与东部市场之间存在流通壁垒。跨区调运量较去年同期减少 20%,限制了当地活羊产业的发展,难以充分利用其他地区的市场资源。
三、价格震荡背后的供需深层矛盾
(一)供给端:存栏高位与出栏节奏错配
当前,全国肉羊存栏量达到 1.7 亿只,同比增长 2.3%。在这些羊中,45 公斤以下的育成羊占比达到 60%,45 公斤以上的育肥羊压栏比例更是高达 35%,养殖户普遍期待春节前价格反弹,选择延迟出栏。
这种延迟出栏的行为,导致 10 月理论出栏量本应为 1200 万只,实际却只有 900 万只。库存积压推高了养殖成本,每只羊每天的饲料成本增加了 0.8 元,给养殖户带来较大压力。
(二)需求端:终端消费疲软,替代品分流显著双节过后,食品加工企业备货结束,市场进入相对平静时期。农贸市场的羊肉交易量环比下降了 15%,消费者转向低价的猪肉和禽肉。猪肉价格每公斤 11 元,禽肉每斤 7.5 元。
全国羊肉零售均价为 70.52 元 / 公斤,虽然同比微涨了 0.5%,但终端走货速度却放缓了 30%。连锁餐饮的数据显示,羊肉火锅订单量较去年同期下降了 12%。屠宰场为应对这种情况,不得不压价收购。在华北地区,屠宰企业结算价较上周下调了 0.3 元 / 斤,反映出市场需求的疲软。
(三)成本端:饲料高位运行压缩利润空间
玉米、豆粕等饲料价格虽出现小幅回落,但育肥羊的综合成本仍然高达 26 元 / 公斤。在内蒙古、山东等地,自繁自育的养殖户每只羊的盈利已缩至 30 - 50 元,而集中育肥模式的养殖户则普遍亏损 10 - 20 元 / 只。
中小散户由于缺乏期货套保工具,只能被迫接受屠宰场的议价。这种情况形成了一个 “价格下跌 - 加速出栏 - 利润恶化” 的负向循环。价格下跌,养殖户为减少损失,只能加速出栏,而加速出栏又导致市场供应增加,价格进一步下跌,利润也随之恶化。
四、后市展望与养殖端破局策略
(一)短期走势:10 月底或迎阶段性反弹窗口
预计未来一周,活羊价格走势仍将以稳为主。不过,主产区价格有可能小幅反弹 0.2 - 0.5 元 / 斤。
从供应结构来看,目前 45 公斤以上压栏羊占比下降至 25%,供应结构得到优化,为价格反弹提供了一定空间。
北方深加工企业随着冬季临近,启动了冬季储备计划,羊肉卷、分割肉的订单量每周增长 10%,市场对羊肉的需求增加,将推动活羊价格上涨。
电商平台的发展为活羊市场带来新机遇。新疆、甘肃等地的活羊通过电商平台与南方商超建立联系,减少了中间环节的损耗,活羊价格有了更大的溢价空间,溢价空间可达 1 元 / 公斤,实现了消费者和养殖户的双赢。
(二)中长期机会:产能去化与消费升级共振
从长远来看,活羊产业面临着产能去化与消费升级的双重机遇。
在品种结构调整方面,建议养殖户淘汰低产母羊,扩大湖羊、杜泊羊等优质品种的占比至 40%。对接高端餐饮及商超渠道,能够实现每只羊溢价 50 - 100 元,提高养殖效益,满足市场对高品质羊肉的需求。
错峰出栏管理也是一项重要策略。建立 “体重 - 价格” 动态模型,45 公斤以下的小羊逢涨惜售,45 公斤以上的大羊在屠宰场周采购量增加时集中出栏,避免同质化竞争,根据市场需求和价格变化合理安排出栏时间,获得更高收益。
成本管控也是养殖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利用期货市场对冲玉米、豆粕价格风险,同时推广酒糟、苜蓿等替代饲料,能够降低精料成本 15% - 20%,有效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利润。
(三)行业警示:警惕产能过剩与周期错配风险
当前活羊价格的震荡,本质上是 2024 年高利润刺激下的盲目补栏与 2025 年消费淡季的周期错配。2024 年,活羊市场的高利润吸引众多养殖户盲目补栏,能繁母羊存栏量增加了 8%。然而,到了 2025 年,市场进入消费淡季,需求相对疲软,导致市场供需失衡,价格震荡。
为避免这种风险,建议规模场建立 “存栏量 - 屠宰量 - 价格” 三维预警机制。当周度出栏量连续两周超过理论值 10% 时,启动分阶段淘汰计划,有效控制存栏量,避免过度压栏放大亏损。养殖户需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合理调整养殖策略,以应对市场变化。
结语
2025 年 10 月的活羊市场,正经历 “供给过剩与需求分化” 的双重考验。短期看,价格在成本线附近的震荡是产能出清的必然过程;长期看,却是行业从 “量增” 转向 “质增” 的关键机遇期。养殖户需以品种优化应对消费升级,以精准出栏化解周期风险,方能在波动中构筑核心竞争力。(互动话题:您认为活羊价格春节前能否突破 30 元 / 公斤?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