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猪价持续下行:从 “金九银十” 到全面亏损的快速转变
(一)价格大幅下跌击穿行业成本底线
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2025 年 10 月第 2 周,生猪定点屠宰企业收购价为 13.45 元 / 公斤,环比下降 3%,同比大幅下跌 29.2%。10 月 20 日,外三元生猪均价为 11.18 元 / 公斤,同比跌幅达 35.41%,较 2024 年同期几近腰斩,跌破了多数养殖主体 13 - 14 元 / 公斤的完全成本线。这表明,每出栏一头生猪,自繁自养户亏损超过 50 元,外购仔猪育肥户亏损达 150 元,行业已陷入自 2021 年以来最为严重的亏损时期。
(二)上市公司与散户处境分化显著
龙头企业同样承受着巨大压力:牧原股份 9 月商品猪销售均价为 12.88 元 / 公斤,同比暴跌 30.94%,销售收入为 90.66 亿元,同比下降 22.46%。不过,凭借 557.3 万头的出栏量(同比增长 11.05%),勉强维持了现金流。而中小养殖户则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河南某养殖户表示:“当前卖猪难以覆盖人工成本,不卖则饲料成本持续增加,只能期待政策扶持。”
二、三大核心矛盾加剧:供应过剩与预期落空的双重压力
(一)产能去化进展缓慢,供应压力持续存在
尽管 8 月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下降 0.2%,但行业 PSY(每头母猪年供仔猪数)提升至 26 头,加之前期补栏的 200 万头高产母猪集中产仔,10 月生猪出栏均重为 128.25 公斤 / 头,仍处于历史中高水平区间,相当于每头猪多提供 8 公斤肉品。国金证券指出:“当前生猪存栏量较正常保有量高出 4.2%,相当于市场上多出 2000 万头生猪有待消化。”
(二)消费旺季需求未达预期,终端需求疲软态势明显
中秋国庆双节期间未能有效拉动消费,白条肉出厂价为 17.58 元 / 公斤,同比下跌 28.5%,批发市场走货量下降 15%。某商超采购经理透露:“家庭端猪肉采购量下降 10%,餐饮端因预制菜的替代,鲜肉需求进一步下降 8%,终端对于 12 元 / 公斤以上价格的猪肉接受度极低。”
(三)二次育肥与政策收储难以改变供需格局
尽管部分地区二次育肥户逢低补栏,截留了约 10% 的标猪,但在行业悲观情绪影响下,“出栏量仍大于入场量”。并且冻猪肉收储 3.5 万吨仅占日消费量的 1.2%,难以扭转供需失衡的局面。东莞证券认为:“政策托底效应短期内可提振市场情绪,但从长期来看,作用有限。”
三、抄底资金逆向进入市场:ETF 连续 7 天净流入 1.5 亿元,释放何种信号?
(一)机构基于 “产能去化” 预期进行布局
Wind 数据显示,畜牧养殖 ETF(516670)在近 7 个交易日内获得资金净流入 1.5 亿元,其前十大重仓股包括牧原、温氏、新希望等行业龙头企业,合计权重超过 60%。东莞证券指出:“当前能繁母猪存栏量为 4035 万头,仍超出正常保有量 3.7%,但自 8 月以来环比持续去化,预示着 2026 年上半年生猪出栏量有望见顶,资金提前布局以迎接周期反转。”
(二)龙头企业抗风险能力突出
与中小散户的被动退出不同,头部企业凭借成本优势(如牧原完全成本为 13 元 / 公斤)和融资能力,在市场低谷期逆势扩张:牧原 9 月能繁母猪存栏量为 330.5 万头,仔猪出栏量上调至 1200 - 1450 万头,通过 “以量换价” 策略挤压中小散户的生存空间。业内人士指出:“每一轮周期底部,龙头企业的市场占有率通常会提升 5% - 8%,此次也不例外。”
四、未来走势分析:底部震荡阶段,谁能在周期中持续发展?
(一)短期(10 - 12 月):价格反弹困难,产能去化加速
国金证券预计,四季度生猪出栏量环比将增长 3% - 5%,再加上进口低价冻肉(如哈萨克斯坦冻肉价格为 3.5 元 / 斤)的冲击,猪价可能下探至 10.5 元 / 公斤,这将迫使中小散户加速淘汰产能,预计 12 月能繁母猪存栏量有望降至 4000 万头以下。
(二)中期(2026 年):“W 型” 双底结构可能性较大
历史猪周期底部多呈现双底结构,当前或正处于首次情绪性筑底阶段。2026 年上半年,由于消费淡季叠加供应惯性,可能迎来二次探底。但政策层面已释放积极信号:农业农村部试点 “生猪期货 + 保险” 模式,河南漯河等地通过 “保险 + 期货” 项目为养殖户赔付率达 364%,有效缓解了养殖户的短期资金压力。
(三)长期:行业进入效率竞争时代
牧原、温氏等企业加速智能化改造,AI 巡检使疫病发生率降低 20%,料肉比降至 2.4:1,抗周期能力显著增强。对于中小养殖户而言,加入养殖合作社、申请淘汰母猪补贴(800 元 / 头)或许是突破困境的关键。
结语:在行业调整期把握确定性因素
生猪价格的持续低迷,既是产能过剩的必然调整,也是产业升级的必经过程。对于投资者而言,可关注抗跌性强的龙头企业以及产业链上游(饲料、疫苗)领域;对于养殖户来说,需摒弃 “赌行情” 的心态,趁价格反弹时机优化存栏结构。毕竟,当市场回归理性,只有真正具备成本优势和全产业链运营能力的市场主体,才能在周期反转时把握机遇。 (数据支持:农业农村部、Wind、国金证券、东莞证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