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全国活羊价格整体走势:区域分化加剧,旺季特征疲软
(一)全国均价窄幅震荡,环比持平但同比微涨
截至 2025 年 10 月 23 日,全国活羊均价为 29.45 元 / 公斤,与前一周环比持平,同比上涨 2.5%,自国庆节后持续维持高位震荡态势。从周度数据来看,近七日均价达 29.38 元 / 公斤,最高价为广东佛山大耳羊 18.75 元 / 斤,最低价为甘肃淘汰大母羊 10.9 元 / 斤,价差达 7.85 元 / 斤,区域分化现象极为显著。河北唐县寒羊公羔价格为 12.2 元 / 斤,山东盐窝新民羊公羔价格为 13.2 元 / 斤,主产区价格呈现稳中有微涨趋势;而内蒙古淘汰母绵羊价格仅为 8 - 9 元 / 斤,低价区价格承压情况明显。
(二)南北市场 “冷热不均”,销区溢价特征突出
北方主产区价格以稳定为主,内蒙古赤峰 30 斤寒羊公羔价格为 550 元 / 只,河北邯郸杜泊串公羔价格为 600 - 610 元 / 只,养殖户惜售情绪有所升温,30 斤以下小公羔供应较为紧张;南方销区凭借消费优势价格高企,广东中山绒山羊育肥公羔价格为 18 元 / 斤,福建宁德 50 斤胡羊小母羔价格为 650 元 / 只,南北价差扩大至 3 - 5 元 / 斤,优质品种溢价幅度达 20% 以上。
二、区域市场深度解析:品种与日龄差异主导价格分化
(一)北方主产区:供应收缩支撑价格韧性,小羔成市场焦点
北方作为我国活羊的主要产区,其市场动态对全国羊价走势具有深远影响。2025 年,河北、内蒙古等地能繁母羊存栏量出现明显下滑,同比减少 5% - 8%。这一变化虽看似细微,但在养殖链条上引发了连锁反应。能繁母羊数量减少,直接导致 30 斤以下公羔出栏量下降 10%。在华北地区,小羔价格同比上涨 15%,成为市场抢手货,呈现出 “羊少抢羊” 的卖方市场特征。
在河北石家庄,30 斤公羔价格达到 650 元 / 只,养殖户对这些小羔极为珍视,不少人表示 “有钱都难买”。而在内蒙古临河,30 斤寒羊公羔价格更是高达 770 元 / 只,价格飙升充分反映出市场对小羔的旺盛需求。养殖户李大叔称:“现在小羔价格涨得厉害,大家都想多留一些自己养,以后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然而,与小羔的火热行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00 斤以上大羊市场表现欠佳。由于散户集中出栏,大羊供应量大幅增加,导致价格承压。目前,大羊均价在 12 - 13 元 / 斤,而养殖成本却在 12.5 - 13 元 / 斤,这意味着养殖户每卖出一只大羊,就要亏损 0.5 - 1 元。面对这种情况,养殖户面临两难抉择,是继续压栏等待价格回升,还是忍痛割爱及时止损,成为他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二)南方销区:消费驱动优质羊溢价,进口羊肉压制
普货行情南方地区作为羊肉主要消费市场,其价格走势与消费需求紧密相关。随着秋冬季节来临,广东、江苏等地逐渐进入羊肉消费旺季,终端市场销量每周增长 8%。消费者对羊肉的热情高涨,推动了波尔山羊、大耳羊等优质品种价格走高。
在河南济源,50 斤以下山羊价格达到 20 元 / 斤,当地养殖户介绍:“我们养的山羊品质好,肉质鲜嫩,一到旺季就供不应求,价格自然也水涨船高。” 在四川成都,小公羔价格也达到了 17 元 / 斤,成为市场紧俏商品。
然而,南方销区羊肉市场并非一片繁荣。低价进口羊肉大量涌入,对大众市场造成较大冲击。数据显示,进口羊肉均价为 60 元 / 公斤,相比国产羊肉具有明显价格优势。在湖北、安徽等地,淘汰母羊价格仅为 9 - 10 元 / 斤,普通绵羊育肥羊价格也只有 11 - 12 元 / 斤。这种价格差异,使得消费者在购买羊肉时更倾向于选择价格更为亲民的进口羊肉,从而导致国产普通羊肉市场份额受到挤压,形成优质羊与普通羊 “冰火两重天” 的市场格局。
三、三大核心驱动因素分析
(一)供应端:产能结构性失衡,优质羔羊缺口凸显
从全国范围来看,当前在栏活羊数量达 3.2 亿只,同比增长 2%,整体产能看似呈稳定增长态势。但深入剖析后发现,存在严重结构性问题。在内蒙古、河北等重要养殖区域,能繁母羊存栏量出现连续 18 个月下滑,这直接导致 30 斤以下公羔存栏量同比减少 12%,优质羔羊供应紧张局面日益凸显。
在华北地区,由于今年牧草减产,羊的育肥周期被迫延长 15 天,使得适重羊源供应滞后,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供需矛盾。养殖户为应对这一情况,纷纷采取惜售策略,导致市场羊源供应更加紧张。
而在南方地区,随着环保政策持续推进,规模化养殖占比提升至 40%。规模化养殖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养殖效率和质量,但也导致本地供应缺口出现,不得不依赖北方调运。从北方运输活羊到南方,运输成本约为 0.5 - 1 元 / 斤,这无疑增加了南方市场成本,进而推高了销区价格。
(二)需求端:旺季刚需支撑高端市场,大众消费受猪肉分流
秋冬季节,羊肉火锅、烧烤等美食深受消费者喜爱,羊肉市场迎来传统消费旺季。在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冰鲜羊肉均价达到 80 元 / 公斤,西门塔尔、波尔山羊等优质品种凭借优良肉质和口感,获得更高溢价。在上海一些高端超市,冰鲜羊肉专柜前常有不少消费者驻足挑选,他们更注重羊肉品质和新鲜度,愿意为优质羊肉支付更高价格。
然而,市场并非全然繁荣。当前猪肉价格仅为 11 元 / 公斤,价格优势明显,这对大众消费市场产生较大冲击。在华北、东北地区农贸市场,羊肉交易量下降 5%,消费者在购买肉类时,更多选择价格更为亲民的猪肉。对于淘汰羊和老羊来说,市场需求更是低迷,价格也因此承压。数据显示,10 月前三周全国羊肉表观消费量同比下降 3%,仅高端市场保持 5% 的增长。
(三)成本端:饲料价格高位回落,养殖利润两极分化
玉米、豆粕等主要饲料价格较三季度高点回落 5%,这对养殖户而言是利好消息。随着饲料价格下降,育肥羊养殖成本降至 28 - 29 元 / 公斤,与当前活羊均价基本持平,成本压力有所缓解。
然而,品种差异导致养殖利润出现明显分化。优质羔羊由于市场需求旺盛,价格较高,养殖头均利润可达 150 - 200 元;而普通育肥羊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价格较低,利润不足 50 元,淘汰母羊养殖更是普遍亏损。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养殖户开始转向培育优质品种,数据显示,30 斤以下小公羔补栏量同比增长 8%。
四、后市展望:短期震荡筑底,中长期看产能与消费共振
(一)短期走势:供需博弈下延续区间震荡
在未来 1 - 2 周内,全国活羊市场将进入供需博弈的关键阶段。北方地区,随着新季牧草上市,养殖户饲料储备得到补充,部分大羊可能选择此时出栏。这一行为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市场供应,对价格上行形成压制。据行业初步预测,全国活羊均价可能维持在 29 - 30 元 / 公斤区间。
在南方销区,市场变化更多取决于终端消费表现。若终端消费未能持续回暖,价格较高的优质品种可能面临一定回调压力,普通品种羊价也会受到牵连而承压。不过,目前屠宰企业库存处于中低位,约为 15 天销量。这意味着屠宰企业在面对价格回调时,可能采取逢低补库策略,这将对小羔价格形成一定支撑,使其保持相对坚挺。
(二)中长期拐点:产能去化与消费旺季催生反弹契机
从中长期来看,11 月将成为市场关键转折点。若能繁母羊存栏量此时止跌回升,将是市场产能调整的积极信号。同时,元旦、春节前食品加工企业备货需求将大幅增加,这将为优质羊价上涨提供强大动力。预计在这两大因素共同作用下,优质羊价有望突破 32 元 / 公斤,迎来新一轮上涨行情。
对于养殖户而言,面对当前市场形势,优化存栏结构至关重要。扩大优质羔羊比例,不仅能满足市场对高品质羊肉的需求,还能提高养殖效益。例如,选择西门塔尔、波尔山羊等优良品种进行养殖,这些品种生长速度快、肉质好,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销区贸易商则应密切关注北方调运价差机会。通过合理安排调运计划,利用南北市场价格差异,实现利润最大化。同时,终端消费者也可趁当前普通品种羊肉价格较低时期,进行适当储备,以满足未来消费需求。
本报告中相关预测和建议均基于农业农村部、新华指数、卓创资讯等权威机构的数据支持,具有较高可靠性和参考价值。建议养殖户、贸易商和消费者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做出科学合理决策。(数据支持:农业农村部、新华指数、卓创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