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全国行情总览:鸡苗微涨、毛鸡持稳,区域分化暗藏玄机
(一)肉鸡苗
2025 年 10 月 24 日,全国白羽肉鸡苗均价为 3.27 元 / 羽,环比上涨 0.6%,结束连续 3 日的小幅回调态势。从区域表现来看,北方主产区引领上涨趋势,辽宁铁岭报价 3.65 元 / 羽,较之前上涨 0.05 元;河南焦作报价 3.35 元 / 羽,涨幅达 0.1 元,主要得益于集团化养殖场按计划进行补栏,为市场提供了有力支撑。而南方市场则呈现稳中有跌的局面,江苏淮安报价 3.10 元 / 羽,上涨 0.05 元;安徽宣城报价 3.00 元 / 羽,价格持平。由于毛鸡价格低迷,散户普遍保持观望态度,空舍率高达 35%。
在市场结构方面,大型孵化场与小型孵化场的鸡苗价格差异显著。以山东六和、辽宁禾丰为代表的大型孵化场,报价区间在 3.5 - 3.6 元 / 羽;而小型孵化场的报价则低至 2.6 - 2.9 元 / 羽,这一现象充分反映了优质苗源稀缺与普通苗竞争激烈的市场分化格局。
(二)肉毛鸡
肉毛鸡全国均价与前一日持平,主流产区呈现 “北稳南强” 的态势。山东临沂棚前价为 3.37 元 / 斤,价格持平;河北石家庄报价 3.45 元 / 斤,同样保持稳定。屠宰场在收购过程中,以合同鸡为主,社会鸡采购量减少 10%。在南方活禽市场,价格溢价明显,浙江金华报价 4.95 元 / 斤,江苏南通报价 4.75 元 / 斤,依托农贸市场的鲜活消费需求,价格较北方高出 30%。
在品种差异方面,河南、江苏等地的 817 肉杂鸡价格面临较大压力,3.2 - 3.5 斤规格的价格仅在 3.05 - 3.20 元 / 斤区间。主要原因是屠宰场深加工订单减少,市场需求疲软。而广东、福建的优质黄羽鸡均价达到 5.2 元 / 斤,延续了品种溢价的优势,体现了不同品种在市场上的差异化表现。
二、价格走势背后的三大核心驱动因素
(一)鸡苗市场:种蛋成本支撑与补栏信心博弈
成本端:肉种蛋均价维持在 1.85 元 / 枚,价格持平。山东、河南等地的种鸡场淘汰了 15% 的低效产能,导致 30 日龄以下鸡苗供应缩量 8%,从成本端对苗价形成支撑,促使苗价止跌回升。
需求端:散户补栏积极性降至 40%(正常水平为 60%),但温氏、新希望等集团场按照年度计划进行采购,其采购量占孵化场销量的 60%,形成了 “散户观望、集团托底” 的市场结构,对鸡苗市场需求产生重要影响。
(二)毛鸡市场:供应过剩与消费疲软的双重压制
供应端:全国在栏肉鸡数量超过 45 亿只,同比增长 3%。7 月补栏的鸡苗集中出栏,山东、河南等地日上市量达到 800 万只,超出屠宰场日均消化能力(700 万只),市场供应压力较大。
需求端:终端消费市场表现疲软,全国冻品库存达到 85 万吨,超出正常水平 20%。鸡胸肉批发价为 6.8 元 / 公斤,较之前下跌 2%。在这种情况下,屠企为了缓解库存压力,采取压价策略,社会鸡收购价较合同鸡低 0.1 - 0.2 元 / 斤。
(三)区域分化:活禽消费惯性与屠宰产能布局差异北方主产区依托 “养殖 - 屠宰” 一体化的产业模式,价格受合同绑定影响较为稳定,但深加工附加值较低,仅为 15%。南方销区则依赖活禽交易,金华、南通等地农贸市场人流量增加 5%,为优质鸡价提供了有力支撑。然而,南方市场也面临着进口冻品的替代压力,例如巴西鸡胸肉到岸价为 6.5 元 / 公斤,对本地市场造成一定冲击。
三、养殖户如何应对 “稳中有忧” 的市场?
(一)鸡苗采购:优选大厂苗,规避低价劣质风险
当前,小型孵化场的鸡苗虽然价格较低,但其成活率仅为 85%,较大型孵化场的 92% 低 7 个百分点。建议规模化养殖场将大厂苗采购比例提高至 70%,以确保鸡苗质量。散户可通过联合采购的方式,降低采购成本,同时避免因采购低价劣质鸡苗而导致后期养殖亏损的风险。
(二)毛鸡出栏:达标即售,拒绝压栏赌博
38 - 42 天龄的毛鸡料肉比达到 2.0 - 2.1:1,若超过 45 天龄,养殖成本将反增 0.3 元 / 斤。建议养殖户在毛鸡达到出栏体重(3.5 - 4.0 斤)时及时出售,尤其是在河南、江苏等供应过剩区域,更应避免集中出栏引发价格踩踏,导致收益受损。
(三)长期布局:对接深加工,拓展线上渠道
山东、河北等地的养殖户可与调理品企业(如凤祥、圣农)签订定向收购协议,将鸡胸肉加工成鸡柳、鸡块等产品,实现 20% 的溢价。南方养殖户则可对接社区团购、电商平台,开发 “现杀鲜鸡” 冷链配送业务,有效规避活禽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拓展销售渠道,提升市场竞争力。
四、后市展望:短期震荡筑底,中期关注两大拐点(一)短期(11 月上旬):供强需弱格局难改,价格窄幅波动鸡苗:受种蛋供应偏紧影响,北方地区鸡苗价格或再上涨 0.1 - 0.2 元 / 羽,南方地区则维持在 3.0 - 3.3 元 / 羽区间。
毛鸡:活禽区均价或微涨 0.1 元 / 斤至 3.6 元 / 斤,冻品区由于屠企库存高企,价格将维持在 3.4 - 3.5 元 / 斤。
(二)中期(11 月中下旬):产能去化与消费回暖或催生反弹
若 11 月淘汰鸡量增加 15%(当前日均 500 万只),叠加北方灌肠、南方腌腊需求启动(预计增长 8%),优质毛鸡价格有望反弹至 3.8 - 4.0 元 / 斤。从长期来看,国产白羽鸡自主品种(如圣泽 901)市场占比提升至 20%,将逐步缓解对进口品种的依赖,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结语:在分化中寻找确定性机会
2025 年 10 月的肉鸡市场,表面呈现 “稳” 的态势,实则内核为 “变”。鸡苗市场的大小厂分化、毛鸡市场的区域价差,本质上是产能结构与消费习惯的深度调整。对于养殖户而言,应摒弃 “普涨普跌” 的传统思维,聚焦优质苗源采购、精准把握出栏时机以及积极拓展销售渠道,以此在市场震荡周期中筑牢风险防线。随着四季度产能去化加速,市场有望在 12 月迎来供需再平衡。提前布局、适应市场变化者,终将抓住下一轮上行周期的发展先机。
数据支持:博亚和讯、现代畜牧网、鸡病专业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