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全国鸡蛋价格整体走势:小幅回调,区域分化显著
(一)主产区价格稳中有跌,淡季供应压力显现
当前,全国鸡蛋主产区价格呈现 “北跌南稳” 态势。山东、河北等北方主产省份均价分别为 5.60 元 / 公斤、5.69 元 / 公斤,较昨日分别下降 3.3%、1.6%。这主要归因于冬季产蛋淡季的影响,北方蛋鸡产蛋率持续下滑,且前期囤货释放,致使短期供应阶段性宽松。南方主销区如广东、北京均价分别为 6.73 元 / 公斤、6.30 元 / 公斤,与昨日持平,终端消费的韧性为价格稳定提供了支撑。
(二)批发市场价差拉大,区域供需错配突出
全国批发市场价格差异显著。最高价出现在西藏领峰市场,为 12.90 元 / 公斤;最低价为重庆毛线沟市场,为 4.20 元 / 公斤,价差达 10.4 元 / 公斤。华北地区受北京、天津等地需求提振,大宗价集中在 6.20-6.80 元 / 公斤;华东地区因江苏、安徽等地供应充足,价格多在 6.00-7.50 元 / 公斤区间震荡;华南及西南地区受运输成本和局部疫情影响,价格维持相对高位。
二、价格波动核心驱动因素分析
(一)供应端:季节性淡季叠加产能结构调整
随着北方进入深冬,蛋鸡产蛋率环比下降 10%-15%,这主要是由于低温环境对蛋鸡生理机能产生一定影响,降低了蛋鸡产蛋效率。南方地区也逐步进入产蛋淡季初期,全国商品蛋月均供应量预计环比下降 5%-8%,供应季节性紧张矛盾将逐步显现。同时,养殖端老鸡淘汰节奏加快,山东、河南等地 450 日龄以上老鸡占比降至 15% 以下。养殖户加快淘汰老鸡,一方面是因为老鸡产蛋率相对较低,在供应紧张的情况下,保留老鸡经济效益欠佳;另一方面,也是为调整产能结构以适应市场变化,这种产能去化对中期价格预期形成支撑。
(二)需求端:消费温和回暖,旺季预期升温
终端市场表现分化,农贸市场鸡蛋销量环比增长 3%-5%,主要受天气转凉后家庭烹饪需求提升带动。食品加工企业采购节奏放缓,中秋后工业需求进入传统淡季。不过,随着 11 月婚宴、学校集中采购等利好临近,机构预测月度消费总量将保持 2%-3% 的温和增长,支撑价格底部抬升。
(三)成本与期货市场联动效应
饲料原料价格高位运行,全国玉米、豆粕均价分别为 2.85 元 / 公斤、4.50 元 / 公斤,蛋鸡养殖成本维持在 5.20-5.50 元 / 公斤,山东等地现货价格已接近成本线,养殖端挺价意愿增强。期货市场同步反映预期,鸡蛋主力合约今日收涨 1.84%,报 3158 元 / 500 千克,盘面升水现货 10%-15%,显示市场对 11 月旺季行情持乐观态度。
三、后市展望与行业建议
(一)短期走势:淡季回调不改中期偏强基调
机构普遍认为,10 月下旬的价格回调属于旺季前的技术性调整。随着 11 月供应减量和需求边际改善,鸡蛋出场价有望进入 “5.80-6.50 元 / 公斤” 的震荡上行区间。需重点关注北方降雪天气对物流的影响及南方终端补货节奏。
(二)养殖端:合理调整存栏结构,规避市场风险
建议养殖户把握当前高价期淘汰高龄蛋鸡,优化存栏结构(400 日龄以下蛋鸡占比保持 70% 以上),同时关注饲料成本管控,利用远期合约锁定玉米、豆粕采购价格,对冲原料涨价风险。
(三)贸易端:按需补货,警惕区域性波动
销区贸易商可逢低增加库存(建议控制在 7-10 天销量),重点关注河北、山东等低价产区货源;产区贸易商需防范短期集中出栏导致的价格波动,优先对接终端直供渠道,减少中间环节损耗。
结语:在分化中寻找确定性机会
2025 年 10 月的鸡蛋市场,正经历 “供应淡季阵痛” 与 “消费旺季预期” 的博弈。对于从业者而言,需密切跟踪天气变化、产能数据及终端需求三大核心变量,在区域价差与时间窗口中捕捉交易机会;对于普通消费者,当前价格回调期正是储备家庭蛋品的良好时机,可关注本地批发市场及电商平台的促销活动。(数据支持: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中商产业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