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全国鸡蛋价格走势:现货稳中有分化,期货释放回暖信号
 
	  (一)现货市场:区域价格分化显著,主流产区价格稳定
 
	  2025 年 10 月 30 日,全国鸡蛋现货市场呈现出 “北稳南挺、粉褐分化” 的格局。北方地区,作为重要消费集散地的北京,主流批发价稳定在 138 元 / 44 斤,折合单价约为 3.14 元 / 斤 ,石门、新发地等市场交易秩序井然,走货情况正常,价格波动极小。上海褐壳蛋市场同样保持稳定态势,接货价为 82 元 / 27.5 斤,约合 2.98 元 / 斤,货源供应稳定,市场需求亦维持平稳状态。传统鸡蛋主产区方面,山东菏泽褐壳大蛋到户价处于 81 - 82 元 / 30 斤区间,约为 2.7 - 2.73 元 / 斤,当地养殖户出货节奏正常,收购商按需采购;河南周口大码蛋价格在 2.65 - 2.7 元 / 斤,整体处于价格相对低位区间。这些低价区域主要集中在华北、华中小散户市场,其原因在于当地养殖规模较大,近期集中出栏现象较为明显,市场供应相对充足。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南方优质产区。湖南三尖 45 斤粉蛋收购价高达 169 元 / 件,约为 3.76 元 / 斤,粉蛋凭借独特口感与品质,在南方市场颇受青睐,价格较为坚挺。广东广州市场虽受台风影响略有回落,但仍维持在 3.2 - 3.7 元 / 斤的高位,较北方市场高出 0.5 - 1 元 / 斤。这一方面得益于南方地区对高品质鸡蛋的强劲需求,另一方面也与当地运输成本、销售渠道等因素相关。
 (二)期货市场:近月合约震荡筑底,远月合约提前反映旺季预期
 
	  期货市场作为现货市场的先行指标,能够提前反映市场参与者对未来价格走势的预期。大连商品交易所鸡蛋期货主力合约 JD2512 昨日收报 3099 元 / 500 千克,涨幅达 2.06% ,成交量高达 67.64 万手,持仓量 21.71 万手。这一涨幅表明市场对 12 月传统消费旺季充满信心,大量资金入场布局,预期随着冬季来临,鸡蛋需求将逐步增加,价格有望上涨。值得重点关注的是 JD2601 合约,其对应春节前需求,目前报价 3356 元 / 500 千克,约 3.36 元 / 斤,较当前现货价格溢价 8%。元旦和春节是我国重要节日,节日期间家庭消费与食品加工企业采购对鸡蛋的需求均会大幅增加。从期货市场表现来看,市场参与者已提前布局春节备货行情,预计未来数月鸡蛋价格有望迎来上涨行情 。
 二、三大核心因素支撑 “稳价” 基调
 (一)供应端:产能高位下的 “被动稳价”
 从供应端分析,当前鸡蛋市场形势较为复杂。据卓创资讯数据,9 月在产蛋鸡存栏量达 13.13 亿只 ,同比增长 8.87%,处于近十年高位水平。从鸡龄结构来看,500 日龄以上老鸡占比达 12%,理论日产蛋量 1.62 万吨,整体供应处于充裕状态。如此庞大的产能使得鸡蛋价格上涨动力不足,养殖户抬价面临巨大压力。
 然而,近期山东、河南等地受鸡病影响,情况有所变化。450 日龄以下青年鸡淘汰量增加了 15%,直接导致市场上 “大码蛋” 供应偏紧。在华北地区,52 - 55g 大码蛋出现了 0.1 元 / 斤的溢价,这种 “以质论价” 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对鸡蛋价格的结构性支撑。虽然整体供应充裕,但局部地区、特定规格鸡蛋的供应短缺,使得鸡蛋价格不会出现大幅下跌情况 。
 (二)需求端:终端消费疲软,工业需求成 “稳定器”
 在需求端,家庭消费受到生猪价格低迷的挤压。目前全国生猪均价 12.21 元 / 公斤,处于近四年低位,使得消费者在肉类选择上更倾向于猪肉,导致商超鸡蛋销量同比下降 10%。家庭作为鸡蛋主要消费场景之一,其需求减少对鸡蛋市场产生较大冲击。
 不过,食品加工企业的提前备货行为为鸡蛋市场提供了一定刚需支撑。以某知名烘焙企业为例,10 月其鸡蛋采购量增加 8%,用于制作中秋剩余库存月饼的馅料调整。这一行为不仅消化部分鸡蛋库存,也稳定了市场对鸡蛋的需求预期。此外,南方地区受阴雨天气影响,蔬菜价格上涨,鸡蛋作为优质蛋白质替代品,其替代消费效应开始显现。在广东、福建等地的农贸市场,鸡蛋走货量周增 5%,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了终端消费疲软带来的不利影响 。
 (三)成本端:饲料价格回落缓解养殖户抛售压力
 
	  成本端变化对鸡蛋价格走势具有重要影响。10 月,玉米均价 2.46 元 / 公斤、豆粕 3.26 元 / 公斤,环比分别下跌 0.8%、1.2%。饲料成本下降使得蛋鸡养殖成本降至 2.85 元 / 斤,与当前现货均价 2.9 - 3.2 元 / 斤形成微利空间。对于养殖户而言,这是相对乐观的信号。山东某规模场测算,当前淘鸡价 4.1 元 / 斤时,500 日龄老鸡单只盈利可达 12 元。在这样的盈利预期下,养殖户 “挺价惜售” 情绪升温,周度淘汰量环比下降 10%。这种行为延缓了市场供应的释放,使得鸡蛋价格在成本端支撑下保持相对稳定。若饲料价格继续维持低位,养殖户成本压力将进一步减轻,鸡蛋价格也将在成本支撑下保持相对稳定态势 。
 三、后市展望:震荡磨底期,关注两大转折信号
 
	  (一)短期(11 月上旬):供需博弈加剧,价格或现 “技术性反弹”短期内,即 11 月上旬,鸡蛋市场供需博弈将进一步加剧。从利好因素看,期货市场表现至关重要。目前,期货市场在资金推动下呈上涨趋势,对现货市场产生积极影响。受此影响,现货商可能跟风囤货,预计华北、华东地区鸡蛋价格短期内将上探 3.0 - 3.1 元 / 斤。这一价格上涨一方面源于市场预期改变,另一方面是囤货行为导致市场鸡蛋供应量相对减少,从而推动价格上升。
 然而,市场存在不确定性,风险亦不容忽视。若 11 月中旬生猪价格跌破 12 元 / 公斤,将对鸡蛋市场产生较大冲击。生猪价格下跌会使鸡蛋替代效应减弱,消费者可能更多选择猪肉,减少对鸡蛋的消费。与此同时,冷库蛋集中出库将进一步增加市场鸡蛋供应量。在需求减少、供应增加的双重压力下,鸡蛋价格可能引发阶段性回调,低价区或再跌 0.1 - 0.2 元 / 斤。养殖户和经销商需密切关注生猪价格走势及冷库蛋出库情况,以便及时调整经营策略 。
 (二)中长期(12 月 - 春节):产能去化进度决定反弹高度
 
	  从中长期看,12 月至春节期间,鸡蛋价格走势将主要取决于产能去化进度。关键数据显示,若 10 - 12 月累计淘汰老鸡超 1.2 亿只,将使在产蛋鸡存栏回落至 12.5 亿只以下。在此情况下,春节前鸡蛋价格有望冲击 3.5 元 / 斤。随着老鸡大量淘汰,鸡蛋供应量将逐渐减少,而春节期间需求大幅增加,供不应求局面将推动价格上涨。在产业动向方面,广东、广西等地开始试点 “集中屠宰 + 冷鲜配送”,这一举措可能改变南方活禽交易格局。传统活禽交易存在卫生条件差、疫病传播风险高等问题,而 “集中屠宰 + 冷鲜配送” 模式可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高鸡蛋质量和安全性。这也将为优质品牌蛋提供更大溢价空间,预计优质品牌蛋溢价空间可扩大至 0.5 元 / 斤以上。对于养殖户而言,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需要提高养殖水平,生产更多优质鸡蛋以适应市场变化 。
 (三)操作建议:理性应对 “稳价周期”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养殖户、经销商和投资者均需理性应对 “稳价周期”。
 对于养殖户,450 日龄以下健康鸡只可暂养观察,因其产蛋性能较好,暂时饲养可等待更好市场价格。500 日龄以上老鸡,逢 3.0 元 / 斤以上择机出栏,以避免集中抛售导致价格进一步下跌。同时,养殖户应关注市场动态,合理调整养殖规模和结构,提高养殖效益。
 经销商在该市场环境下,应维持 15 - 20 天安全库存,以应对市场波动。聚焦 52g 以上大码蛋和土鸡蛋,因其在市场上更受欢迎,销售速度更快。以安徽芜湖土鸡蛋为例,其均价达到 5.35 元 / 斤,溢价率超 40%,充分显示优质鸡蛋的市场潜力。经销商可加大对优质鸡蛋的采购和销售,提高利润空间。
 投资者需密切关注期货市场动态。关注期货 JD2512 合约 3000 元 / 500 千克支撑位,逢低布局春节前看涨期权,止损参考 2950 元 / 500 千克。通过合理投资策略在市场波动中获取收益。当然,投资伴随风险,投资者需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制定合理投资计划 。
 结语:在 “稳” 中寻找结构性机会
 10 月 30 日鸡蛋价格走势反映出产能过剩与消费疲软的阶段性平衡。当传统 “金九银十” 旺季不再,行业正从 “普涨普跌” 转向 “品质分化”—— 大码蛋凭工业需求稳价,土鸡蛋靠差异化溢价突围,期货市场则提前交易春节预期。对于从业者而言,与其纠结短期涨跌,不如聚焦长期竞争力:提升蛋品分级加工能力(如开发可生食鸡蛋)、对接食品加工企业定制化需求、布局冷链物流缩短流通环节,方能在 “稳价周期” 中抢占先机。毕竟,鸡蛋市场的下一个增长点,永远蕴藏在消费升级的细分领域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