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全国鸡蛋价格整体走势:现货稳中有涨,期货震荡调整
(一)现货市场:主产区价格普涨,南方领涨
全国11 月 7 日,鸡蛋现货市场一改前几日的态势,呈现稳中有升的良好发展态势。全国鸡蛋现货均价报 6.28 元 / 公斤,较前一日上涨 0.8%,成功结束连续 3 日的回调行情。这一价格走势的转变,对整个行业产生了积极影响。
山东、河北、广东等主产区在此次价格回升中表现突出,成为推动价格上涨的主要力量。山东地区凭借庞大的鸡蛋产能和完善的销售网络,均价达到 5.97 元 / 公斤,单日上涨 0.20 元,涨幅显著。这得益于山东养殖户对市场变化的敏锐洞察和合理的生产调整。广东均价为 6.93 元 / 公斤,周涨幅达 3.5%,主要是受本地商超备货需求的强劲拉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广东消费者对鸡蛋品质和新鲜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商超为满足需求积极备货,从而推动价格上涨。
与此同时,北京、上海等销区价格也同步跟涨。北京市场均价达到 6.04 元 / 公斤,环比上涨 2.4%,直观反映出终端消费的韧性。尽管市场形势多变,但消费者对鸡蛋的需求始终较为稳定,为鸡蛋价格提供了有力支撑。在上海,鸡蛋价格同样上涨,浦东褐壳鸡蛋接货价 85 元 / 27.5 斤,浦西 85 元 / 27.5 斤,龙龙 86 元,货源正常,走货一般。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人口密集,对鸡蛋需求量巨大,其价格上涨在情理之中。
(二)期货市场:主力合约窄幅震荡,多空博弈加剧
期货市场表现相对更为复杂。鸡蛋期货主力合约(JD0)当日收报 2922 元 / 500 公斤,较昨结算价上涨 0.21%,看似波动不大,但盘中振幅达 1.13%,显示出市场内部的激烈博弈。尽管现货市场回暖,给期货市场带来一定利好预期,但期货市场受高存栏预期压制,走势较为谨慎。目前在产蛋鸡存栏仍高达 13.6 亿只,虽然淘汰鸡数量有所增加(最新周淘汰量 58.37 万只),但绝对供应量仍然充足,使得市场对中长期供应压力的担忧持续存在。
从资金参与度来看,持仓量为 24.35 万手,资金参与度趋稳。这表明市场参与者在面对当前复杂市场形势时,保持相对谨慎态度,未盲目跟风追涨杀跌。近月合约(11 月)与远月合约(1 月)价差收窄至 30 元,显示出短期看涨情绪未形成一致预期。部分投资者认为,随着冬季到来,鸡蛋供应可能出现季节性减少,推动价格上涨;而另一部分投资者则担心高存栏量和未来可能增加的供应会对价格造成下行压力。这种多空观点的分歧,使市场处于微妙的平衡状态。
二、区域价格分化显著:北方稳量、南方走强的结构性特征
(一)北方主产区:供应宽松下的温和反弹
在北方主产区,鸡蛋市场呈现供应相对宽松但价格温和反弹的独特态势。河北、河南等地作为鸡蛋重要生产基地,11 月 7 日鸡蛋均价处于 5.62 - 5.85 元 / 公斤区间,较上周上涨 0.15 - 0.20 元。这一价格回升背后存在复杂的市场因素。
近期淘汰鸡的集中出栏成为推动价格反弹的关键因素之一。据相关数据显示,周出栏量增长 12%,使市场上蛋鸡存栏量得到一定程度调整,释放部分产能。大量淘汰鸡出栏,减少鸡蛋供应源头,为价格上涨提供一定支撑。随着华北地区气温下降,蛋鸡产蛋率也出现微降,环比下降 3%。气温变化对蛋鸡生理机能产生影响,导致其产蛋效率降低,进一步改善市场供需边际。
尽管价格有所上涨,但屠企及贸易商在采购时仍保持谨慎态度,以刚需采购为主。在石家庄,一位蛋商表示:“目前库存维持在 3 天的周转量,暂时不会追高囤货。” 这反映出市场参与者对当前价格上涨持续性存在疑虑,更倾向根据实际需求采购,避免因盲目囤货带来市场风险。这种谨慎采购策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鸡蛋价格上涨空间,使市场保持相对稳定态势。
(二)南方主销区:消费驱动下的价格领涨
与北方主产区不同,南方主销区鸡蛋价格在消费强劲驱动下领涨全国。广东、浙江等地鸡蛋均价突破 6.8 元 / 公斤,较北方地区溢价超过 20%,展现出强大的市场活力。
季节性消费回暖是推动南方鸡蛋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南方地区腌制品加工启动,市场对鸡蛋需求大幅增加。据统计,日均采购量增长 15%,直观反映出市场需求旺盛。在东莞、深圳的商超,鸡蛋堆头销量周增长达 25%,消费者购买热情高涨。腌制品加工兴起,不仅增加对鸡蛋需求,也对鸡蛋品质提出更高要求,进一步推动价格上涨。
外调货源减少也加剧南方地区鸡蛋供应偏紧局面。受南北价差倒挂影响,北方鸡蛋南下量减少 10%,本地供应无法满足市场全部需求。在佛山,某批发商称:“广西、湖南货源到货延迟,本地蛋企日均供货量仅满足 60% 需求。” 货源短缺使市场上鸡蛋供不应求,从而推动价格不断攀升。这种供应短缺情况,促使南方地区蛋企和养殖户积极调整生产策略,以满足市场需求。
三、价格驱动因素深度解析:供应收缩预期与消费韧性的双重支撑
(一)供应端:产蛋淡季效应初显,存栏结构隐性调整
当前,鸡蛋供应端正经历一系列微妙且关键的变化,对鸡蛋价格走势产生深远影响。全国在产蛋鸡存栏量报 12.8 亿只,环比持平,表面上存栏量保持稳定,但深入分析存栏结构,可发现其中的隐性调整。450 日龄以上老鸡占比提升至 35%,超出正常水平 5 个百分点 ,老鸡占比增加意味着产蛋效率可能受到一定影响。老鸡产蛋能力相对较弱,随着其占比上升,鸡蛋潜在供应量可能减少。
养殖利润压缩也成为推动供应调整的重要因素。当前每枚鸡蛋盈利 0.12 元,较 9 月降 40%,使养殖户面临较大经济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山东、河南部分养殖场开始提前淘汰老鸡,以减少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据相关数据显示,周淘汰量达 180 万只,直观反映出市场上蛋鸡存栏结构的调整力度。大量老鸡淘汰,使商品蛋供应出现阶段性收紧,为鸡蛋价格上涨提供一定支撑。
北方主产区的低温天气对鸡蛋供应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受低温影响,北方主产区产蛋率降至 85%,而正常情况下产蛋率应为 88%。气温降低使蛋鸡生理机能受到影响,产蛋效率下降。这种因气候因素导致的产蛋率下降,进一步加剧鸡蛋供应紧张局面。预计 11 月全国鸡蛋产量环比降 2%-3%,预示鸡蛋市场供应压力将在短期内得到一定缓解,从而对鸡蛋价格形成有力支撑。
(二)需求端:刚性消费托底,工业需求边际改善在鸡蛋市场中,需求端表现同样对价格走势起着关键作用。当前,终端消费呈现 “家庭采购稳、食品加工增” 的显著特征,为鸡蛋价格提供坚实支撑。
在家庭消费端,全国农贸市场交易量周增 5%,反映出家庭对鸡蛋需求保持稳定且有一定增长。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居民户均周采购量达 12 枚,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这表明,尽管市场环境有所变化,但鸡蛋作为日常生活必需品,在家庭消费中的地位依然稳固。无论经济形势如何波动,居民对鸡蛋基本需求始终存在,这种刚性需求为鸡蛋市场提供稳定消费基础,使鸡蛋价格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抵御市场风险。
工业端的需求增长也为鸡蛋市场注入新活力。受双 11 促销及烘焙旺季拉动,蛋糕、蛋制品企业原料采购量增 8%。在双 11 期间,各大电商平台和线下商场纷纷推出促销活动,蛋糕、蛋制品等商品销量大幅增加,使相关企业对鸡蛋原料采购需求随之增长。某中部地区食品厂库存周期从 10 天延长至 15 天,充分体现工业端对鸡蛋需求的增加。企业为满足市场需求,不得不增加原料库存,从而进一步推动鸡蛋需求增长,对鸡蛋价格形成有力拉动作用。
(三)成本面:饲料价格回落缓解养殖压力
饲料成本作为蛋鸡养殖成本的关键组成部分,其价格波动对鸡蛋市场影响至关重要。近期,玉米、豆粕价格较 9 月高点分别下跌 12%、8%,这一价格走势为蛋鸡养殖行业带来积极变化。蛋鸡饲料成本降至 2.8 元 / 公斤,使理论养殖利润得到修复,达到 0.15 元 / 枚。饲料价格下降,直接降低养殖成本,使养殖户利润空间得到一定程度扩大。这不仅缓解养殖户经济压力,也为鸡蛋价格稳定提供成本层面支撑。
然而,部分养殖场表示,前期高价饲料库存尚未消化完毕,当前成本传导存在 2-3 周滞后。这意味着,尽管饲料价格已经下降,但养殖场在短期内仍需承担较高养殖成本,实际盈利仍处于低位。在实际生产中,养殖场通常会储备一定量的饲料,以应对市场价格波动和供应不稳定情况。前期高价采购的饲料库存还在使用中,新的低价饲料尚未完全进入生产环节,导致成本下降优势无法立即体现。这种成本传导的滞后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养殖户实际盈利情况,也对鸡蛋价格上涨空间形成一定限制 。
四、后市展望与操作建议:短期震荡偏强,中期关注产能去化节奏
(一)短期走势预判(11 月中旬)
展望 11 月中旬,鸡蛋市场在供应端和需求端双重作用下,有望呈现震荡偏强走势。随着北方产蛋淡季深化,低温对蛋鸡产蛋率的影响将愈发明显,日均产量预计将再降 1%-2% 。在黑龙江、吉林等地,气温持续降低使蛋鸡产蛋环境更为严峻,产蛋效率进一步下滑。而南方地区受台风 “莲花” 外围影响,运输效率降低,可能加剧局部缺货情况。道路积水、交通管制等因素,使鸡蛋运输时间延长,运输成本增加,部分地区鸡蛋供应出现短缺。
需求端表现同样值得关注。双 11 电商促销活动正如火如荼进行,将带动礼盒蛋采购热潮。11 月 10 - 12 日,预计将迎来现阶段性需求峰值。各大电商平台上,各类鸡蛋礼盒纷纷推出优惠活动,吸引大量消费者购买。销区价格有望冲击 7 元 / 公斤,这一价格水平将刷新近期价格高点。在上海、广州等销区,消费者对高品质鸡蛋礼盒需求旺盛,推动价格上涨。
从区域差异来看,南北价差预计将进一步扩大至 1.5 元 / 公斤。北方地区由于供应相对充足,价格将以稳为主。虽然产蛋量有所下降,但前期库存以及相对稳定的供应渠道,使北方市场价格波动相对较小。而南方地区受需求拉动和供应偏紧影响,将延续偏强震荡走势。在深圳,鸡蛋价格持续上涨,市场上鸡蛋供不应求,贸易商纷纷加大采购力度,以满足市场需求。
(二)从业者策略建议
对于养殖场而言,目前是调整养殖结构的关键时期。450 日龄以上老鸡可择机出栏,当前淘汰鸡价格 4.5 元 / 斤,处于年内中等水平,此时出栏可有效回笼资金,降低养殖成本。在山东,一位养殖户表示:“我已经将部分老鸡出栏,这样不仅能减少饲料成本,还能优化鸡群结构。” 同时,养殖场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做好鸡舍保温工作,以稳定产蛋率。随着气温下降,鸡舍保温措施至关重要,确保蛋鸡在适宜环境中生产,是保障鸡蛋产量和质量的关键。
贸易商在当前市场环境下,需要灵活调整库存策略。销区可逢低建立 5 - 7 天安全库存,以规避运输波动风险。在台风等极端天气影响下,运输受阻可能导致市场缺货,提前建立安全库存,能够确保在供应紧张时满足市场需求。产区则应维持快进快出策略,避免过度追高。市场行情波动较大,过度囤货可能面临价格下跌风险,快进快出能够降低市场风险,保证资金流动性。
投资者在期货市场中,可轻仓试多近月合约,博弈短期供需错配行情。但要注意设置合理的止损参考,以 2900 元作为止损点,能够有效控制风险。同时,密切关注 11 月 15 日产蛋鸡存栏数据公布后的市场反应。存栏数据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市场对未来供应的预期,进而影响期货价格走势。若存栏数据低于预期,可能引发市场多头情绪,推动期货价格上涨;反之,若存栏数据高于预期,可能导致价格下跌。
结语
11 月鸡蛋市场正处于 “供应预期收缩” 与 “现实消费回暖” 的共振期,为价格阶段性走强奠定基础。在短期内,鸡蛋价格有望在供需关系推动下保持强势。然而,从中长期来看,仍需警惕 12 月新开产蛋鸡增量带来的供应压力,预计 12 月新开产蛋鸡数量将达 1.2 亿只,这可能改变市场供需格局,对价格产生下行压力。
建议从业者立足区域供需差异,灵活调整购销节奏。北方产区的养殖户和贸易商,要充分考虑当地供应相对充足的特点,合理安排生产和销售;南方销区则要抓住需求旺盛的机遇,优化库存管理,提高市场响应速度。只有把握好季节性行情窗口,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实现盈利最大化。无论是养殖场、贸易商还是投资者,都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及时调整策略,以应对市场的变化和挑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