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期货市场:恐慌性抛售引发 “自由落体” 式下跌
(一)价格连续下挫,创近月最大跌幅
11 月 20 日,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2 月活牛期货收盘价为 215.400 美分 / 磅,单日跌幅达 1.85 美分;1 月育肥牛期货大幅下跌 5.075 美分,收于 316.375 美分 / 磅,创下过去一个月内的最大单日跌幅。自前总统特朗普表态 “正努力降低牛肉价格” 以来,期货市场已连续 7 个交易日下行,部分交易员因保证金不足而被迫离场,市场恐慌情绪蔓延。
(二)基金抛售成主因,技术性破位加剧跌势
数据显示,过去两周内投机基金累计抛售超过 2 万手活牛期货合约,净多头持仓降至 2024 年以来的最低水平。Midwest Market Solutions 总裁 Brian Hoops 指出:“市场并非因基本面恶化,而是陷入了‘抛售 - 止损 - 再抛售’的恶性循环,任何小幅反弹均被视为平仓机会,技术面破位导致程序化交易集中离场。”
二、基本面悖论:供应紧张与需求旺盛的现实支撑
(一)供应端:干旱致牛群规模 75 年最低,进口受限
根据美国农业部(USDA)数据,受多年干旱影响,2025 年全美牛群存栏量降至 8670 万头,为 1951 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繁殖母牛数量同比减少 3.5%。在得克萨斯州、堪萨斯州等主要养牛州,牧场因缺水而萎缩,干草价格飙升,致使牧场主提前屠宰或减少养殖规模。与此同时,墨西哥因螺旋蝇疫情暂停对美活牛出口,进一步加剧了供应缺口。据估算,墨西哥每年对美活牛出口量约占美国总进口量的 30%,其断供使得美国市场短期内难以找到替代方案。
(二)需求端:终端消费韧性强,高价牛肉仍受追捧
尽管期货价格低迷,但终端市场却呈现出 “冰火两重天” 的态势:牛排馆上座率较去年同期增长 12%,Costco 等零售巨头的高端牛肉销量保持 8% 的增速。消费者对汉堡、牛排的刚性需求,以及餐饮行业 “抗通胀” 菜单设计(如推出小份牛排套餐),共同支撑了现货市场的价格韧性。此外,随着健康饮食观念的普及,牛肉作为优质蛋白来源,在健身人群、家庭餐桌中的地位愈发重要,即便价格高企,也未出现明显的需求替代(如转向鸡肉、猪肉)。
三、现货市场:加工商观望情绪浓厚,价格同步承压
(一)南北价差收窄,屠宰场压价收购
在现货市场,北方地区屠宰牛成交价本周为每百磅 345 美元,较上周下跌 5 - 6 美元;南方活牛价格报 224 美元 / 百磅,下滑 3 - 4 美元,南北价差进一步收窄。尽管肉类加工商本周屠宰量维持高位,约 12 万头牛,但在期货市场 “自由落体” 式下跌的背景下,加工商普遍持观望态度,趁机压价收购。一位不愿具名的养殖户表示:“明明屠宰量这么高,对活牛需求应该很大,可加工商就抓住期货下跌这一情况,每百磅收购价压低了 2 - 3 美元,养牛成本摆在那里,利润空间被压缩得所剩无几。”
(二)产业链传导滞后,零售端价格 “稳如泰山”
值得注意的是,期货、现货市场的剧烈波动,并未迅速传导至终端零售环节。在纽约,超市肋眼牛排均价仍高达 17.99 美元 / 磅,较去年同期上涨 15%。大型食品加工企业解释称,前期高价采购的原料库存尚未消化完毕,短期内难以降低零售价格。“我们仓库里还有大量高价牛肉库存,即便现在现货价格下降了,也得先把这批货销售完,才有可能调整终端售价。” 某知名食品企业供应链负责人表示。
四、关键变量:USDA 报告能否扭转市场悲观预期?
(一)延迟发布的《饲喂牛存栏报告》成 “救市稻草”
因 10 月政府停摆而延迟发布的 USDA《饲喂牛存栏报告》,成为当前市场最为关注的焦点,将于 11 月 22 日公布。分析师普遍预计:截至 11 月 1 日,美国育肥牛存栏量同比下降 2.2%,为连续第 8 个季度下滑。若这一数据得以证实,将从基本面进一步确认供应紧张的现状。对于当前低迷的市场而言,这犹如一根 “救命稻草”。一旦存栏量下降数据落实,意味着未来市场上可供应的育肥牛数量减少,按照供求关系原理,在供应减少而需求稳定或增长的情况下,价格有望获得支撑,甚至可能触发空头回补,引发市场一轮反弹。
(二)技术面与情绪面的 “拔河” 仍在继续
不过,Midwest Market Solutions 总裁 Brian Hoops 提醒:“即便报告利好,若 CME 活牛期货无法收复 220 美分 / 磅的关键支撑位,基本面利好可能被市场忽视。” 当前市场持仓量较上月减少 15%,显示资金撤离明显。在技术分析中,220 美分 / 磅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关口与技术支撑位,若期货价格持续在该点位下方徘徊,表明空头力量依旧强劲,多头难以组织有效反攻。而资金的大量撤离,使得市场活跃度降低,投资者信心受挫。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基本面数据利好,市场情绪的低迷与技术面的弱势,可能会导致投资者对利好视而不见,甚至出现 “利好出尽成利空” 的逆向波动,即市场预期利好已经在之前的交易中被过度消化,当真正的利好消息公布时,反而引发投资者抛售获利,导致价格不涨反跌。
五、多空对决:情绪与现实的割裂期如何破局?
(一)短期:警惕情绪化交易引发的 “超调风险”
当前,基金抛售已使活牛期货价格较现货贴水 10 美分 / 磅,大幅偏离正常的 5 - 8 美分区间。这种异常贴水表明期货价格被过度打压,存在向合理区间修复的内在需求。一旦市场情绪稍有缓和,空头回补或引发价格反弹。然而,市场不确定性依然高企。特朗普政府此前关于价格干预的言论,如考虑加大阿根廷牛肉进口以降低国内牛肉价格,仍像达摩克利斯之剑悬于市场上方,随时可能再次引发市场恐慌抛售。同时,美联储加息预期带来的宏观压力也不容忽视。加息会导致资金成本上升,投资者更倾向于持有现金或低风险资产,从而减少对期货市场的资金投入,放大市场波动。在这种复杂的市场环境下,投资者需密切关注市场情绪变化,谨慎防范因情绪化交易导致的价格 “超调”,避免在价格大幅波动中遭受损失。
(二)中长期:供需缺口支撑价格中枢上移
从行业长期发展来看,牛群恢复周期至少需要 2 - 3 年。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母牛存栏量的复苏步伐缓慢,新建牧场面临土地、水源、饲料成本等多重制约。预计到 2026 年,美国牛肉产量将同比减少 2.8%,供应缺口进一步扩大。与此同时,随着全球经济复苏,中国、东南亚等地区对牛肉的进口需求持续回升。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牛肉消费国,2025 年牛肉进口量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并有望在未来两年保持 5% - 8% 的年增速。国际市场对美国牛肉的依赖度将进一步提升,这为美国活牛期货价格提供了坚实的底部支撑。长期来看,尽管短期价格波动剧烈,但在供需缺口的大背景下,期货价格下行空间有限,价格中枢有望逐步上移,投资者可逢低布局,把握长期投资机会。
结语:当 “情绪市” 遇上 “基本面市”
美国活牛市场当前的局面,是 “情绪市” 与 “基本面市” 的激烈碰撞。期货市场被恐慌情绪笼罩,基金的疯狂抛售和投资者的恐慌出逃,致使价格急剧下跌;而现实的基本面却十分稳固,供应紧张、需求旺盛,为市场价格提供了强劲支撑。
对于投资者而言,需在复杂的市场中准确辨别短期情绪波动与中长期价值。当前,饲料成本居高不下,牛群规模短期内难以大幅增长,这些因素决定了活牛市场的供应紧张局面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因此,此次价格回调或许是长期多头投资者布局的绝佳时机。
而对于产业链从业者来说,美国农业部报告发布后的现货采购时机尤为关键。在多空激烈交锋的市场中,稍有不慎就可能错失节奏。市场最终必将回归理性,这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规律。但在情绪的影响完全消退之前,无论是投资者还是从业者,都要对数据保持高度敏感,密切关注市场数据的变化,同时要敬畏市场周期,尊重市场的发展规律,不盲目跟风,不被情绪左右。只有如此,才能在波动的市场中稳健前行,顺利应对市场的挑战,实现自身的收益目标。数据来源:USD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