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11 月青脚麻鸡养殖盈利显著收缩
(一)价格走势跌宕,盈利逼近成本线
近期,养殖行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青脚麻鸡养殖领域尤为突出。在刚刚过去的 11 月,青脚麻鸡市场价格波动剧烈。月初,终端需求低迷,消费者对麻鸡的市场热情不足,导致麻鸡价格持续下行。在此背景下,毛鸡养殖盈利空间不断收缩,已逼近成本线,给养殖户带来了较大的经营压力,使其前期投入的努力面临利润大幅缩减的困境。
中旬,市场供需关系发生微妙变化,毛鸡供应量有所减少,养殖户的抬价意愿增强,推动价格偏强运行。随着鸡价回升,养殖盈利也从低位开始反弹,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养殖户的经营压力。
然而,临近下旬,市场形势急转直下。毛鸡出栏量大幅增加,市场供应迅速饱和,而走货速度却明显放缓,供大于求的局面致使价格再度下探,盈利空间也随之再次收缩。截至 11 月 21 日,11 月青脚麻鸡养殖端月均理论盈利为 0.71 元 / 只,较上月盈利收缩 1.30 元 / 只,降幅达 64.68%。尽管与去年同期相比,盈利涨幅为 184.52%,但本月盈利空间的大幅收窄仍是不争的事实,对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产生了显著影响。
(二)供需双降,需求跌幅主导收入下滑
11 月毛鸡市场呈现供需双降态势。从供应端来看,8 月孵化企业有少量新开产种鸡,使得在产种鸡存栏量略有增加,9 月鸡苗供应本呈缓增趋势,但因当月出苗天数减少,9 月理论鸡苗供应量环比减少。按照养殖周期推算,11 月毛鸡供应量由 620 万只减少至 605 万只,环比降幅 2.42%。虽供应量减少理论上对养殖收入有一定支撑,但降幅有限,对市场的实际影响较小。
需求端方面,11 月为麻鸡传统消费淡季,市场需求本就处于相对低位,需求面缺乏有力的市场拉动因素。与此同时,其他黄羽快大类品种以及 817 小白鸡等麻鸡主要替代品价格大多处于低位运行,消费者在选择时更倾向于购买价格较低的替代品,这间接对麻鸡终端消费产生了负面影响。根据卓创资讯样本数据监测,11 月样本活禽经销商采购量预估为 22000 只,环比降幅 17.91%,需求面的不利表现对养殖收入构成了较强的负面效应。
综合供需两端,11 月毛鸡需求跌幅大于供应跌幅。截至 11 月 21 日,11 月青脚麻鸡月度均价为 4.90 元 / 斤,环比下跌 0.25 元 / 斤,跌幅 4.85%。价格下降导致销售收入减少,这是 11 月毛鸡养殖盈利收缩的主要原因。
(三)成本波动微弱,驱动作用不足
在影响养殖盈利的因素中,养殖成本的变化至关重要。但 11 月毛鸡养殖成本波动极小,对盈利的影响有限。
从饲料成本看,11 月出栏毛鸡对应的饲料成本几乎无变化。在鸡苗成本方面,前期养殖端针对 11 月出栏的毛鸡补栏心态谨慎,而 9 月毛鸡养殖盈利丰厚,对 9 月鸡苗价格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使得前期鸡苗价格下探幅度有限。监测数据显示,11 月出栏毛鸡对应的鸡苗成本由 3.14 元 / 羽下降至 3.06 元 / 羽,降幅仅 2.55%。综合计算,养殖成本由 4.75 元 / 斤小幅缩减至 4.74 元 / 斤,降幅仅 0.21%。如此微小的成本降幅,难以有效抵消因收入下滑对盈利造成的负面影响。
二、12 月养殖盈利料将继续收窄
(一)成本端显著下降,提供一定支撑
展望 12 月,青脚麻鸡养殖成本端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养殖盈利保留了一定的缓冲空间。受前期饲料价格波动影响,12 月出栏毛鸡对应的饲料成本有所降低。在鸡苗成本方面,由于前期养殖盈利持续下滑,养殖端补栏心态极为谨慎,导致 10 月鸡苗价格大幅下跌。根据卓创资讯监测数据,12 月出栏毛鸡对应的鸡苗成本由 3.06 元 / 羽大幅减少至 1.94 元 / 羽,降幅达 36.60%。综合计算,养殖成本由 4.74 元 / 斤减少至 4.51 元 / 斤,降幅 4.85%。成本端的下降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为养殖户缓解了部分经营压力。
(二)供需格局恶化,收入端压力凸显
然而,成本端的利好因素难以完全抵消收入端面临的压力。12 月毛鸡养殖收入预期将继续下降,主要原因在于供需格局进一步恶化。
从供应面来看,9 月样本企业在产种鸡存栏量增加,导致 10 月份样本企业出苗量环比增多。按照养殖周期推算,12 月毛鸡供应量预期将显著增加。据卓创资讯样本调研推算,12 月样本企业出栏量预估在 640 万只左右,供应量环比 11 月增幅约 5.79%。供应量的大幅增加将加剧市场竞争,对价格形成较大的下行压力。
需求面方面,12 月仍处于麻鸡传统消费淡季,终端消费市场表现不佳,活禽经销商拿货积极性不高。根据往期监测数据,12 月终端拿货量环比减少幅度预计在 5.00 - 10.00% 之间。需求的减少对价格构成了明显的负面因素。
综合来看,12 月毛鸡供应量环比增加,且需求面预计下降,供需两端均对毛鸡市场形成利空影响。卓创资讯预计 12 月毛鸡均价或下探至 4.70 元 / 斤左右,环比跌幅 5.05%。收入端跌幅略超成本端,导致盈利空间延续收窄态势,进一步增加了养殖户的经营难度。
三、全年盈利同比缩水,行业延续微利态势
(一)全年盈利轨迹:上半年亏损,下半年扭亏后收窄
回顾 2025 年全年,青脚麻鸡养殖盈利情况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上半年,受市场环境不利因素影响,养殖行业整体处于亏损状态。进入三季度,随着毛鸡收入的提升,养殖端实现扭亏为盈,经营状况有所改善。然而,四季度受市场行情疲软影响,盈利空间再次逐渐收窄。
全年预计盈利在 0.75 元 / 只左右,与 2024 年相比,单只盈利缩减了 0.19 元 / 只,降幅达到 20%。以一个养殖规模为 10000 只的养殖户为例,2024 年可能盈利约 9400 元,而 2025 年则仅为 7500 元左右,盈利减少近 2000 元,这对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和后续经营计划产生了较大影响,表明毛鸡养殖行业目前仅维持在微利状态,行业发展面临较大挑战。
(二)长期挑战:供需失衡与成本管控压力
从全年市场动态分析,青脚麻鸡养殖行业面临着一系列长期挑战。需求端方面,2025 年全年市场需求疲软,消费者对麻鸡的购买意愿较低,市场销量增长乏力。与此同时,替代品的低价竞争持续存在,其他黄羽快大类品种以及 817 小白鸡等麻鸡主要替代品价格相对较低,导致麻鸡市场份额受到进一步挤压。
供应端方面,尽管存在阶段性调整,但整体供应仍处于高位。大量麻鸡涌入市场,而市场需求未能同步增长,供大于求的局面使得价格难以提升,养殖收入增长受限。
此外,饲料原料价格的波动给养殖端带来了较大的成本管控压力。饲料成本在养殖成本中占比较大,一旦饲料原料价格上涨,养殖成本将大幅增加。2025 年,饲料原料价格波动频繁,养殖户难以准确控制成本,如原本计划一只鸡的养殖成本为 4.5 元,因饲料原料价格上涨,成本可能增加到 4.8 元,进一步压缩了微薄的利润空间。
展望未来,青脚麻鸡养殖行业若要摆脱微利经营的困境,需加快推进产能优化与成本控制措施。产能优化旨在合理调整麻鸡供应量,使其与市场需求相匹配;成本控制则需通过优化饲料配方、提高养殖技术等手段,降低养殖过程中的各项成本,减少养殖损失。只有通过这些措施,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养殖户争取更多的利润空间,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注:文中数据均来源于卓创资讯及行业监测,具体市场表现或因区域、规模差异有所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