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前,蛋价震荡上行。目前,主产区蛋价纷纷超过5元/斤。之所以会这样:
一方面,气温超过35℃后,据说整体产蛋量下降了15%,就是空调鸡舍,也下降了一成。
另一方面,消费的确给力,即使冷库蛋冲击,也仅仅略有顿挫,目前各地走货相对顺畅,大多库存不多。
因此,乐观的群体认为,略微整理后,国庆元旦备货提量,主产区蛋价整体冲5.5元/斤没问题。
不过,悲观的提出,见好就收,落袋为安,并且揣测,这蛋价什么时候会降?
有的说,每年开学就降,大约是九月初。有的说九月中旬,反正节前必降。理由大致类似,国庆中秋备货提价能力不强,鸡群产蛋率上升,叠加春季补栏鸡群开产或进入产蛋高峰。
现在,大家关心什么时候会降,不仅仅是为蛋价,也是为了淘汰鸡价格,毕竟今年延淘量不小。如果,蛋价下来后,再集中淘汰鸡,那价格很可能就不理性,更不理想了。
总体看,目前的蛋价还是比较理想的。但是,目前的豆粕或者近两年的豆粕一直让养鸡人很闹心。
近日,全国43豆粕(蛋白含量43%,工厂自提)上涨,主流报价在4800元/吨左右,有的地方报价5040元/吨,而且冲破5000的地方呈现增加的趋势。接着,部分饲料厂宣布相应涨价。对不少养殖户而言,好不容易有点利润,这下在荷包里又捂不热了。
对此,接受财联社采访,上海钢联农产品豆粕分析师李心洋表示,“6月底美国农业部超预期下调新作种植面积,加之7-8月美国中西部作物带仍然频繁受高温和干旱天气影响,外盘CBOT大豆的上涨带动豆粕现货价格上升;国内部分油厂受到海关检疫政策影响,出现断豆停机现象,油厂豆粕库存低于往年同期,挺价心态较强。”
8月16日,在2023品牌蛋高峰论坛上,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粮油监测处副处长王辽卫认为:从月度进口量来看,今年大豆进口“进度”同比变慢,9月、10月大豆到港量或显“不足”,警惕市场出现“炒作”情况。
可是,现在都4800元/吨了,还能怎么炒啊?
相对好消息是,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在《2023年8月中国农产品供需形势分析(CASDE-No。86)》一文中表示:目前,东北大豆主产区墒情接近或略好于常年,农田渍涝灾害范围较小。美豆进入单产形成关键期,8月以来降雨预期持续改善,全球大豆供应延续宽松格局。
8月18日,在豆粕期价上,2309(9月)是4763元/吨;2311(11月)是4480元/吨;2312(12月)是4197元/吨;2401(2024年1月)是4016元/吨;2403(2024年3月)是3726元/吨;2405(2024年5月)是3490元/吨,
也就是说,这波豆粕涨势到9月或10月后,就会慢慢回落到正常区间。
那么,以上期货豆粕价格真能对应未来现货豆粕价格走势吗?
不知道。毕竟今年三月豆粕期货的价格走势是这样的:
同样九月,3月预测是3804元/吨,现在预测是4763元/吨,这差得也太大了吧。
这种差距,显示着,在豆粕上,我们还是被国际“卡着脖子”的。如果从这个角度看,国际上9月、10月硬要“炒作”,我们还是得跟?
八十年代至今,中国现代养殖业在全球化浪潮中成长起来的,我们的苗种可能是法国的,豆粕可能是巴西的,养殖模式(豆粕-玉米型)可能是美国的,好像一切都可以互通共享。
可是,近几年地球人日子都不太好过,去全球化成为浪潮,一些环节被卡着脖子要高价。
在养殖业,被卡脖子的,一方面是资源匮乏导致的,比如中国真没有那么多地去种豆子,那么我们必须结合中国实际发展层次多样的中国养殖模式,从而减轻对豆粕的过度依赖;另一方面是技术还需提升导致的,比如2023品牌蛋高峰论坛中,四川省畜牧业协会会长朱庆提示:从祖代存栏看,进口祖代与国产祖代存栏占比约为4:6,但商品代蛋鸡却刚好相反,这说明我国国产的蛋鸡生产效益仍有待提升。
对此,有行业大佬建议:一、通过大数据,了解国内外行业发展的趋势、资源和前景等等,先把企业的定位搞清楚;二、企业越大,就越要注重高科技,不然规模越大,被卡得越难受;三、坚持国际定位,在全球对比当中发现自身的优点和弱点,不断提高自身的发展水平。
大佬的站位或许很高,但是大佬也是从一两万只鸡通过三十年做到现在存栏过亿的。做,就用心去做,也许有一天蓦然回首,你发现自己达到了十年或二十年前想都不敢想的高度和可能。
毕竟,地球终究会变成一个村......
毕竟,梦想还是要有的,不然家里老人孩子和全球吃鸡的人怎么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