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管理频道
养殖管理  畜禽资源  免疫防疫  疫病防治  疫病警报  饲料  兽药  
虚位以待,有意请拨打咨询热线:13520072067
虚位以待,有意请拨打咨询热线:13520072067
虚位以待,有意请拨打咨询热线:13520072067
当前位置:首页饲料饲料行情 → 文章内容

豆粕价格暴涨,饲料行业风云变幻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5/2/18 8:20:09 关注:56 评论: 我要投稿

新希望六和——生物环保饲料
  豆粕价格一路狂飙,背后原因几何?
  自春节长假结束后,豆粕市场便开启了一场令人瞩目的 “涨价之旅”。受美盘大豆价格一路攀升至 7 月底以来高点的影响,进口大豆成本大幅上行,这犹如推倒了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块,为豆粕价格上涨埋下了伏笔。与此同时,国内豆粕产量却因种种原因受限,而刚性需求拿货却不断增多,供应紧张的局面愈发凸显 。
  在成本增加与供应紧张的双重支撑下,豆粕价格一路高歌猛进。据相关数据统计,截止 2 月 7 日,主要大中型油厂 43% 蛋白豆粕成交均价已达到 3450 元 / 吨,较前期低点上涨超 570 元 / 吨,成功涨至 2024 年 5 月底以来的最高水平。这一价格涨幅,不仅让饲料企业倍感压力,也引发了整个行业对豆粕市场走向的密切关注。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豆粕价格出现如此大幅度的上涨呢?接下来,我们将深入剖析这背后的多重因素。
  国际因素:阿根廷大豆产量成焦点
  在全球大豆市场的版图中,阿根廷无疑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大豆出口大国,其一举一动都时刻牵动着市场的神经。而近期,阿根廷的天气状况成为了引发豆粕价格波动的关键因素。
  自入春以来,阿根廷大部分大豆产区遭遇了罕见的干旱少雨天气,持续的高温使得土壤墒情急剧下降,大豆生长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据当地农业部门监测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超过 70% 的大豆种植区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干旱影响,部分地区的大豆甚至出现了干枯、减产的情况。
  随着干旱的持续蔓延,市场对阿根廷大豆产量的担忧与日俱增。美国农业部率先出手,在最新的供需报告中将阿根廷 2024/2025 年度大豆产量预期从此前的 5200 万吨大幅下调至 4900 万吨 。这一消息犹如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在市场中掀起了惊涛骇浪。紧接着,布宜诺斯艾利斯谷物交易所也发布报告,称由于天气炎热以及北部产区缺乏降雨,大豆单产低于预期,可能进一步下调大豆产量预估。更有甚者,一些机构的预测更加悲观,认为阿根廷大豆产量甚至可能降至 4500 万吨左右。
  在阿根廷大豆产量下调的阴霾笼罩下,CBOT 大豆期货市场率先做出反应。投资者纷纷抛售手中的大豆期货合约,转而寻求其他避险资产,导致 CBOT 大豆期货价格一路攀升。2 月 14 日,CBOT 大豆期货收盘略微上涨,主力合约涨幅达到了 0.5%,创下了近一个月以来的新高。而在国际市场的联动效应下,国内豆粕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由于我国大豆进口对阿根廷依赖度较高,阿根廷大豆产量的减少意味着我国进口大豆的供应将面临短缺,这无疑为国内豆粕价格上涨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国内因素:供应紧张与市场博弈
  (一)供应端:进口与生产受限
  在国内市场,春节期间,大豆进口和生产环节遭遇了诸多挑战。从进口方面来看,春节期间,国际物流运输效率因假期因素大幅下降,这直接导致进口大豆到港量显著减少。许多原本计划在春节期间到港的大豆货轮,因港口作业人员减少、运输线路调整等问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延误。这使得国内油厂的大豆库存得不到及时补充,为后续的生产埋下了隐患。
  而在生产环节,春节期间大部分油厂选择停机减产,以应对节日期间的市场需求变化和员工休假安排。据统计,春节期间,国内超过 80% 的油厂处于停机或低负荷生产状态,大豆压榨量骤降至仅 15 万吨,1 月份累计压榨量 732 万吨,比上月减少了 99 万吨 。尽管在 2 月 7 日当周,压榨量有所回升,达到了 47 万吨,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更为严峻的是,2 - 3 月进口大豆到港情况依旧不容乐观。由于巴西大豆收割进度缓慢,加上运输环节的不确定性,预计这期间进口大豆到港量将持续处于低位。据相关机构预测,2 - 3 月进口大豆到港量可能较去年同期减少 30% 以上 。这意味着部分油厂在 3 月下旬甚至可能面临缺豆停机的困境,进一步加剧了豆粕供应的紧张局面。
  (二)需求端:刚性需求与补库潮
  与供应端的紧张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下游市场对豆粕的需求却呈现出强劲的态势。春节前,受市场价格波动以及对节后市场走势的不确定性影响,许多下游饲料、养殖企业的备货量相对较少。节后,随着养殖活动的逐步恢复,对饲料的刚性需求迅速释放。
  在养殖行业,生猪、家禽等养殖规模近年来不断扩大,对饲料的需求量也水涨船高。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 年全国工业饲料产量达到了 3.5 亿吨,同比增长了 8% 。其中,猪饲料产量增长了 10%,家禽饲料产量增长了 6%。这一增长趋势在 2025 年仍在延续,使得对豆粕的需求持续保持高位。
  面对豆粕供应紧张的局面,下游企业纷纷开启补库行动。饲料企业为了确保生产的连续性,加大了对豆粕的采购力度;养殖企业则担心豆粕价格进一步上涨,增加了库存储备。这种集中的补库需求,使得市场对豆粕的采购热情异常高涨。在 2 月上旬,国内豆粕的成交量较上月同期增长了 50% 以上,许多地区甚至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
  (三)市场心态与资金推动
  市场心态和资金流向也是推动豆粕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在供应紧张和需求旺盛的双重影响下,市场普遍对近月豆粕价格持看涨态度。这种乐观的市场预期,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抢购氛围。许多贸易商和终端用户纷纷提前锁定货源,甚至不惜高价抢购,生怕错过低价采购的机会。
  从资金层面来看,主力资金在豆粕期市的净多单处于高位。据监测,2 月 14 日,大商所豆粕 2505 合约前 20 席多头持仓达到了 138.2 万手,其中乾坤期货持多单 11.3 万手,摩根 5.0 万手 。大量资金的涌入,不仅为豆粕价格上涨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也进一步强化了市场的看涨情绪。这些资金的操作,使得豆粕期货价格在短期内迅速上涨,进而带动了现货价格的攀升。
  饲料企业的连锁反应:涨价潮来袭
  豆粕价格的持续上涨,犹如一场汹涌的浪潮,迅速波及到了下游的饲料企业,引发了一场广泛的涨价潮。2 月 14 - 16 日,重庆、江西、山东、云南、贵州等地区的多家饲企纷纷发布涨价通知,宣布对旗下饲料产品进行价格调整 。
  在这场涨价潮中,涨价的企业涵盖了行业内的众多知名品牌,如正大、海大、通威、新希望、漓源、九鼎、中慧农牧、玖瑞、丰厚农业、金卡农牧、久久和牧、赣达禽业、助牛农业、金瑞、万虹饲料、德仁新等 。这些企业的涨价幅度在 50 - 300 元 / 吨不等,其中部分高端饲料产品的涨幅更是达到了上限。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饲料企业在半个月内已是第二次上调饲料价格。以山东久久和牧为例,在 2 月上旬,该企业已经对部分饲料产品进行了一次涨价,而在 2 月 14 - 16 日,再次宣布涨价,累计涨幅达到了 200 元 / 吨 。中慧农牧也同样如此,在短短两周内,两次宣布涨价,使得饲料价格较之前有了明显的提升。
  饲料企业的频繁涨价,无疑给下游的养殖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养殖户们纷纷表示,饲料成本的增加,使得养殖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一些小型养殖户甚至面临着亏损的困境,不得不重新审视养殖规模和经营策略。而对于大型养殖企业来说,虽然在成本控制和市场应对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也需要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加强采购管理等方式,来缓解饲料涨价带来的成本压力。
  行业影响与未来展望
  (一)对养殖行业的影响
  豆粕价格的大幅上涨,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便是养殖行业。作为饲料的核心原料,豆粕价格的波动直接关系到养殖成本的高低。随着豆粕价格的一路攀升,养殖成本也随之水涨船高。据测算,豆粕价格每上涨 100 元 / 吨,养殖成本将增加约 30 - 50 元 / 吨 。这对于原本就利润微薄的养殖行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在生猪养殖领域,由于豆粕在饲料中的占比较高,约为 20% - 25%,豆粕价格的上涨使得育肥猪饲料成本大幅增加。以一头育肥猪出栏体重 120 公斤计算,饲料成本增加了约 100 - 150 元 。这使得许多中小养殖户的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甚至面临亏损的困境。一些养殖户无奈表示:“现在养猪真是太难了,饲料价格涨得比猪价还快,养一头猪不仅赚不到钱,还可能倒贴。”
  在禽养殖方面,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蛋鸡养殖中,饲料成本约占总成本的 70%,豆粕价格的上涨使得蛋鸡养殖成本大幅上升。为了降低成本,一些养殖户不得不减少豆粕的使用量,或者寻找其他替代品。然而,这又可能影响到蛋鸡的产蛋性能和鸡蛋品质,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面对饲料成本的大幅增加,养殖户们纷纷开始调整养殖策略。一些小型养殖户选择减少养殖规模,以降低成本风险。据统计,在豆粕价格上涨后,部分地区的小型生猪养殖户养殖规模减少了 20% - 30% 。而大型养殖企业则凭借其规模优势和成本控制能力,通过优化饲料配方、加强采购管理等方式来缓解成本压力。例如,一些大型养殖企业加大了对菜粕、棉粕等豆粕替代品的使用比例,同时与供应商签订长期采购合同,以锁定原料价格。
  (二)豆粕价格走势预测
  展望未来豆粕价格走势,可谓是充满了不确定性。从国际方面来看,阿根廷大豆产量的不确定性仍然是影响豆粕价格的关键因素。尽管近期有消息称阿根廷部分地区迎来了降雨,但前期干旱对大豆生长造成的损害已经难以挽回。如果后续天气持续不利,大豆产量进一步下调的可能性依然存在。这将继续对国际大豆价格形成支撑,进而推动豆粕价格维持高位。
  而在国内,大豆到港情况和油厂生产状况也将对豆粕价格产生重要影响。据监测,2 - 3 月进口大豆到港量预计将持续减少,这将使得油厂的原料供应面临紧张局面。部分油厂可能因缺豆停机,导致豆粕产量下降,进一步加剧市场供应紧张。不过,随着巴西大豆收获进度的加快,预计在 4 - 5 月,大豆到港量将逐渐增加,届时豆粕供应紧张的局面有望得到缓解。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近期豆粕价格相对强势。这主要是基于当前市场供需关系以及各种因素的综合判断。在短期内,由于供应紧张的局面难以迅速得到改善,而下游需求依然旺盛,豆粕价格有望继续维持在高位运行。但从中长期来看,随着巴西大豆的大量上市以及国内油厂生产的逐步恢复,豆粕价格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调。然而,这也并非绝对,市场的变化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交织影响,如国际政治局势、贸易政策等,都可能对豆粕价格走势产生意想不到的影响。因此,对于豆粕价格的走势,仍需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及时调整经营策略。
  应对策略探讨
  (一)饲料企业应对之策
  在豆粕价格持续上涨的严峻形势下,饲料企业需要积极探寻有效的应对策略,以降低成本、保障供应并维持市场竞争力。
  寻找替代原料是当务之急。饲料企业可以加大对菜粕、棉粕、花生粕等杂粕的研究与应用力度。这些杂粕在价格上往往具有一定优势,且经过合理的加工处理和科学的配方设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替代豆粕,满足动物的营养需求。棕榈粕在亚洲、澳大利亚等地的畜禽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其粗蛋白质含量虽不高,但能量水平较高,可成为日粮总蛋白质组成的理想部分 。棉籽粕含有约 40%的粗蛋白质,只要合理控制棉酚含量,也能在饲料中发挥重要作用 。
  优化配方也是关键举措。企业应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深入研究动物的营养需求,通过科学调整饲料配方,在保证饲料品质和动物生长性能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豆粕的使用比例。推广低蛋白日粮技术,通过添加合成氨基酸等方式,平衡饲料中的氨基酸组成,既能满足动物的营养需求,又能减少豆粕的用量。据相关研究表明,采用低蛋白日粮技术,可使豆粕用量降低 10% - 20% ,有效降低饲料成本。
  加强成本控制同样不容忽视。企业需要从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入手,优化运营流程,降低运营成本。在采购环节,密切关注市场动态,把握采购时机,通过集中采购、与供应商签订长期合同等方式,争取更优惠的采购价格。在生产环节,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浪费。通过精细化管理,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签订长期供应合同则为企业提供了稳定的原料供应保障。与大豆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不仅可以确保原料的稳定供应,避免因市场波动导致的供应短缺问题,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锁定原料价格,降低价格波动带来的成本风险。一些大型饲料企业通过与巴西、美国等大豆主产国的供应商签订长期合同,有效保障了大豆的供应,并在价格上获得了一定的优惠。
  (二)养殖户的应对建议
  对于养殖户而言,饲料涨价直接增加了养殖成本,压缩了利润空间。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养殖户需要采取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措施。
  提高养殖效率是核心。通过加强养殖管理,优化养殖环境,合理调整养殖密度,确保动物能够在良好的条件下生长。科学投喂饲料,根据动物的生长阶段和实际需求,精准控制饲料投喂量,避免饲料浪费。同时,加强动物的疫病防控,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消毒工作,降低动物发病率,减少因疫病导致的损失。采用自动化养殖设备,不仅可以提高养殖效率,还能降低人工成本。一些养殖户引入自动化投喂系统,实现了精准投喂,不仅提高了饲料利用率,还节省了人力成本。
  合理安排养殖规模和出栏时间也至关重要。养殖户应密切关注市场行情,根据市场需求和价格走势,合理调整养殖规模。在市场价格低迷时,适当减少养殖规模,避免盲目扩张导致的成本增加。而在市场价格上涨时,抓住时机,扩大养殖规模,提高收益。合理安排出栏时间,根据动物的生长周期和市场价格波动,选择最佳的出栏时机,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在生猪养殖中,当猪价上涨时,适当推迟出栏时间,可增加养殖收益;而当猪价下跌时,提前出栏则可减少损失。
  加强疫病防控是保障养殖效益的重要前提。疫病一旦爆发,不仅会导致动物死亡,增加养殖成本,还可能影响养殖产品的质量和销售。养殖户要建立健全疫病防控体系,加强生物安全措施。严格控制人员和车辆的进出,定期对养殖场地进行消毒,做好疫苗接种工作,提高动物的免疫力。同时,加强对疫病的监测和预警,一旦发现疫情,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总结:关注市场动态,积极应对挑战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市场动态瞬息万变的当下,豆粕价格的波动以及饲料行业的涨价潮,无疑给相关从业者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但挑战与机遇并存,在这场市场变革中,谁能敏锐洞察市场动态,提前做好应对准备,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对于饲料企业而言,持续关注豆粕市场的价格走势、国际大豆的供应情况以及国内政策的调整方向,是制定科学合理经营策略的关键。通过不断优化产品配方、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以及拓展多元化的原料采购渠道,降低对单一原料的依赖,从而有效应对成本上涨的压力。同时,加大在技术研发和创新方面的投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也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养殖户们也不能掉以轻心,要时刻关注饲料价格的变化,合理安排养殖计划,优化养殖结构。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应对市场风险。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及时掌握市场信息,做出科学的决策,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在未来的市场发展中,我们还需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国际贸易政策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对豆粕市场和饲料行业的潜在影响。这些因素的变化可能会引发市场的新一轮波动,只有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在市场的浪潮中稳扎稳打,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文章来源:现代畜牧网     文章作者:豆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豆粕价格:从供需失衡到国储救市2025/2/22 8:08:16
豆粕价格过山车,生猪市场如何“接招”?2025/2/21 7:52:15
豆粕价格高位震荡 背后的市场密码2025/2/20 7:40:31
豆粕库存回升:短期波动与长期变局2025/2/19 7:46:34
豆粕价格飙升:市场风云与投资机遇2025/2/18 19:30:58
豆粕价格“涨”声响起,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2025/2/18 11:38:14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10-6528335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4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