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生猪市场“逆袭”复盘,2025 路在何方?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5/1/2 11:11:01 关注:59 评论: 我要投稿
|
|
2024 生猪市场:回暖 “逆袭” 进行时
2024 年,对于生猪市场而言,是极具转折意义的一年。在经历了漫长的低价周期 “寒冬” 后,市场终于回暖,全行业迎来盈利曙光,成为自 2021 年以来表现最为亮眼的年份。这一年,生猪价格走势犹如坐上过山车,先扬后抑,勾勒出一个独特的 “倒 V” 形态,呈现出 “淡季不淡、旺季不旺” 的别样风景,与以往年份大相径庭。
回首年初,生猪市场依旧笼罩在低价阴霾之下,诸多猪企如天邦、正邦等深陷亏损泥沼,苦苦挣扎。然而,转机悄然降临。步入 3 月,随着市场供需格局的微妙变化以及政策调控的精准发力,生猪价格开启了上行通道。据统计局数据显示,3 月全国生猪销售均价环比增长 1.94%,达到 14.69 元 / 公斤,如同春日破冰,为后续的回暖奏响序曲。此后数月,价格一路高歌猛进,6 月第三周升至 18.44 元 / 公斤,相比年初攀升 26.04%;至 8 月第三周,更是创下年内峰值 20.92 元 / 公斤,较年内低点涨幅高达 45.78%,市场一片火热,养殖户们也初尝盈利的甘甜。
此番淡季不淡的景象,实则是多种因素交织而成的结果。一方面,2023 年一整年的生猪去产能行动成效初显,产量的削减使得市场供应趋于紧俏;另一方面,政策 “有形之手” 及时介入,3 月 1 日,农业农村部重磅公布《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2024 年修订)》,将全国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目标从 4100 万头调降至 3900 万头,各地亦纷纷响应,落实调控细则,生猪产能得以有序回调。至 4 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降至 3986 万头,回归产能调控绿色合理区间,并在下半年持续稳固。此外,饲料成本的大幅下降犹如锦上添花,豆粕等原料价格走低,为养殖企业卸下沉重的成本包袱;进口规模的全面萎缩,也让国内市场免受外部冲击,得以休养生息。
但好景不长,生猪价格在 9 月攀至顶峰后,却急转直下,陷入下行漩涡,其间仅在 10 月第三周稍有回弹,便又开启长达 9 周的连跌模式。截至 12 月 30 日,全国外三元生猪价格均价为 15.88 元 / 公斤,即便较前日微涨 0.05 元 / 公斤,在传统旺季的 12 月,这一价格仍处于低位徘徊。与 2023 年同期相较,猪肉消费量与屠宰量更是同比下滑约 30%,旺季不旺的尴尬局面尽显。探究背后缘由,企业降本增效成果斐然,抗亏损能力大增,使得去产能步伐滞后,市场生猪供应始终处于充裕状态;而消费端的疲软无力,如同 “阿喀琉斯之踵”,始终难以提振,成为制约价格进一步上扬、导致四季度市场横盘震荡的关键掣肘。
尽管价格走势跌宕起伏,可生猪价格的阶段性回暖,依旧让全行业成功扭亏为盈,各大养殖企业重拾生机。以行业龙头牧原股份为例,2024 年前三季度堪称惊艳,量价携手攀升,成本持续下行,实现营业收入 967.75 亿元,同比增长 16.64%,归母净利润更是高达 104.81 亿元,同比暴增 668.90%,仅第三季度平均日盈利便超 1 亿元,成为行业逆袭的典范。
如今,站在 2024 年的岁末回首,这一年的生猪市场有惊有喜,有起有落。它既挣脱了低价周期的枷锁,实现了全行业的盈利逆袭,又在复杂多变的供需博弈、政策调控与市场竞争中,呈现出独有的价格走势与行业格局。展望未来,2025 年生猪市场又将何去何从?是延续回暖态势,还是再度陷入波折?这无疑成为业界最为关注的焦点,且让我们一同深入探寻。
价格 “倒 V” 走势成因
(一)回暖开局与攀升缘由
生猪价格之所以在 3 月触底回暖,一方面源于此前生猪去产能行动成效初显。2023 年一整年,市场持续处于去产能阶段,生猪产量逐步削减,供应端压力得到一定缓解,为价格回升奠定基础。据统计,诸多小型养殖户因长期亏损陆续退出市场,规模化养殖企业也纷纷调整生产计划,缩减养殖规模,使得生猪存栏量与出栏量均呈下降趋势,市场供应逐渐趋于紧俏。
另一方面,政策调控成为扭转局势的关键力量。3 月 1 日,农业农村部重磅出台《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2024 年修订)》,大幅调低全国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目标,从 4100 万头精准调降至 3900 万头,并督促各地因地制宜修订省级调控细则,确保调控措施落地有声。在政策引导下,生猪产能迅速高位回调,养殖户们积极响应,主动调减能繁母猪存栏量,市场供应节奏得以合理把控。至 4 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降至 3986 万头,相较 2023 年底锐减 156 万头,成功回归产能调控绿色合理区间,为后续价格稳步上扬营造了良好环境。
与此同时,饲料成本的大幅下滑为生猪养殖注入强心剂。豆粕等主要饲料原料价格持续走低,背后是全球农产品市场供应格局变化以及贸易政策调整双重因素作用。一方面,全球主要粮食产区迎来丰收季,大豆、玉米等农产品供应充足,市场竞争加剧促使价格下行;另一方面,贸易政策向保障国内饲料企业原料采购倾斜,进口成本降低,进一步拉低国内饲料原料价格。饲料成本的降低,直接减轻了养殖企业负担,提升了养殖利润空间,成为推动生猪价格上涨的又一重要助力。
(二)旺季遇冷背后逻辑
然而,生猪价格在 9 月攀至巅峰后急转直下,年末传统旺季呈现出不旺态势,这背后同样有着复杂成因。
消费端疲软是首要因素。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升,消费结构逐步优化,肉类消费选择日益多元化,牛肉、羊肉、禽肉以及水产品等纷纷抢占市场份额,猪肉消费占比相对下滑。加之经济大环境影响,居民消费能力与消费意愿在一定程度上受挫,尤其在年末,尽管有腌腊肉、置办年货等传统习俗支撑,但整体消费动力不足,无法对生猪价格形成强劲拉动。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与往年同期相比,2024 年四季度家庭购买猪肉用于腌制腊肉的量平均下滑约 20%,餐饮企业采购猪肉量也有不同程度缩减,消费市场的疲态尽显。
产能供应层面,尽管前期去产能取得成效,但企业降本增效成果显著,抗亏损能力大增,使得去产能速度放缓。一方面,养殖企业通过优化养殖技术、加强疫病防控、精细化管理等手段,大幅降低生猪养殖成本,行业平均养殖成本降至 16 元 / 公斤以下,头部企业如牧原股份更是低至 13 元 / 公斤左右,即便在价格下行阶段,企业仍能维持微利运营,因而淘汰产能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能繁母猪存栏量虽较上年小幅下降,但母猪繁育效率提升,单头母猪提供的仔猪数量增加,生猪实际供给能力依然强劲。据统计,部分大型养殖企业 2024 年能繁母猪 PSY(每头母猪每年提供的断奶仔猪数)指标同比提升 10% - 15%,使得生猪市场供应始终处于相对充裕状态,对价格上涨形成压制。
此外,冻猪肉库存因素也不容忽视。四季度虽处于消费旺季,但冻猪肉库存低于上年,部分企业为平衡市场供需、稳定价格,适时投放冻猪肉储备,增加市场供给量,在一定程度上平抑了生猪价格涨幅,导致旺季猪价难现大幅上扬局面,反而陷入横盘震荡格局。
养殖企业:从困境到盈利
(一)行业翻身仗
在漫长的低价周期 “泥沼” 中,生猪养殖企业历经磨难。2023 年,诸多企业亏损严重,资金链紧绷,正邦、天邦等企业更是陷入困境,行业整体笼罩在阴霾之下。然而,2024 年生猪价格的回暖成为企业脱困的曙光,全行业成功实现扭亏为盈,迎来期盼已久的盈利拐点。
据统计,2024 年前三季度,A 股三大上市猪企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新希望均交出亮眼成绩单,实现同比扭亏为盈。牧原股份实现营业收入 967.75 亿元,同比增长 16.64%,归母净利润高达 104.81 亿元,同比激增 668.90%;温氏股份实现营业收入 753.84 亿元,同比增长 16.53%,归母净利润 64.08 亿元,同比增长 241.47%;新希望实现营业收入 772.09 亿元,同比虽有下降,但归母净利润也实现扭亏,达到 1.53 亿元,同比增长 103.97%。众多中小养殖企业同样受益,随着市场行情好转,养殖利润逐步转正,企业资金压力缓解,得以重新规划发展布局,为行业注入新活力。
(二)牧原样本
作为行业龙头,牧原股份的表现堪称典范。2024 年上半年,公司预计实现净利润 9 - 11 亿元,同比增长 132.27% - 139.44%,实现归母净利润 7 - 9 亿元,成功扭亏。进入第三季度,更是成绩斐然,实现营业收入 399.09 亿元,同比增长 28.33%,归母净利润 96.52 亿元,平均日盈利超 1 亿元,盈利能力令人惊叹。
牧原股份的成功得益于多方面因素。一方面,生猪出栏量与销售均价齐升。2024 年 1 - 9 月,出栏生猪 5014.4 万头,同比增长 6.7%,商品猪销售均价持续上扬,6 月达到 17.73 元 / 公斤,环比上升 14.24%,为营收增长奠定坚实基础。另一方面,成本控制成效显著。通过优化养殖技术、精准饲料配方、强化疫病防控等措施,生猪养殖完全成本持续下降,9 月已降至略低于 13.7 元 /kg,相比年初降幅超 2 元 /kg。其中,饲料价格下降贡献约 50%,生产成绩改善与期间费用摊销下降贡献另一半。
此外,牧原股份在经营策略上积极调整。面对市场变化,从大举扩张转向存量维护,处置闲置资产、优化负债结构。截至 2024 年三季度末,资产负债率降至 58.38%,较二季度末下降 3.43%,有息负债结构优化,短期有息债务削减近 200 亿元,财务状况稳健性提升,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筑牢根基。
2025 生猪市场:挑战与机遇并存
(一)产能隐忧
展望 2025 年生猪市场,产能方面的隐忧率先浮现。据农业农村部最新公布数据,2024 年 11 月底能繁母猪存栏量升至 4080 万头,已然达到正常保有量的 104.6%,且连续 7 个月呈回升态势。这一数字犹如一颗重磅炸弹,为市场敲响警钟。一方面,前期养殖盈利窗口的开启,刺激养殖企业与从业者纷纷补栏,扩充产能;另一方面,母猪繁育技术的迭代升级,使得 PSY(每头母猪每年提供的断奶仔猪数)、MSY(每头母猪每年提供的出栏肥猪数)等指标显著改善,生猪供给效率大幅提升。加之 2024 年冬天气温偏高,为仔猪生长营造了良好环境,仔猪成活率有望远超历史同期水平,这无疑都为 2025 年生猪市场埋下了供应过剩的隐患。
从产能传导周期来看,能繁母猪存栏量的变化通常会在 10 - 12 个月后反映在生猪出栏量上。以此推算,2024 年末的能繁母猪存栏高位,将大概率致使 2025 年下半年生猪供应压力剧增。市场供应的大幅增加,在需求端未能同步提振的情况下,极有可能引发价格踩踏,猪价下行风险加剧。
(二)消费谜题
消费端同样迷雾重重,为 2025 年生猪市场走势增添诸多不确定性。近年来,尽管猪肉作为我国居民肉类消费的 “主力军” 地位尚未动摇,但其消费占比却在悄然下滑。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进阶,健康饮食观念深入人心,牛肉、羊肉、禽肉以及水产品等凭借高蛋白、低脂肪、多样化烹饪方式等优势,逐渐蚕食猪肉的市场份额。加之经济大环境影响,居民消费能力与消费意愿受到一定抑制,消费结构持续优化,猪肉消费的增长空间愈发受限。
以 2024 年四季度为例,本是传统腌腊、备货年货的消费旺季,生猪市场却旺季不旺,猪肉消费量与屠宰量同比下滑约 30%,尽显消费疲软之态。进入 2025 年,若无强力政策刺激或消费习惯的颠覆性改变,猪肉消费难现大幅回暖曙光。在产能过剩 “乌云” 笼罩下,消费端的低迷不振,无疑将进一步加剧生猪市场的供需失衡,为价格走势蒙上一层厚厚的阴影。
企业应变之策
(一)稳健经营风向
面对 2025 年生猪市场的诸多不确定性,养殖企业纷纷调整策略,转向稳健经营。稳产成为企业发展的主基调,通过合理控制能繁母猪存栏量,确保生猪出栏数量与市场需求相适配,避免盲目扩产导致的产能过剩。如温氏股份,依据市场动态精准调控养殖规模,维持能繁母猪存栏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既保障了市场供应的平稳,又有效降低了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
提升规模效率亦是关键一环。企业加大在养殖技术研发、智能化设备应用等方面的投入,优化养殖流程,提高生产效率。牧原股份持续深耕智能化养殖领域,引入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系统,实现猪舍环境的精准调控、生猪生长状况的实时监测,大幅提升养殖效率与管理精细化程度,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产出应对市场竞争。
生物安全防控更是被置于重中之重的地位。经历过疫病冲击的生猪养殖行业深知其危害,企业纷纷强化生物安全体系建设。从猪场选址、人员车辆消毒、饲料饮水安全把控到疫病监测预警,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防控网络。新希望六和投入大量资金升级生物安全设施,严格执行人员隔离、物资消毒等防控措施,确保猪场远离疫病侵扰,为生猪养殖筑牢安全屏障,降低因疫病爆发导致的生产损失与市场供应波动风险。
(二)审慎扩张样本
在 2024 年业绩向好的背景下,诸多企业却并未选择激进扩张,而是按下产能扩张的 “暂停键”,展现出审慎态度。
牧原股份,作为行业龙头,2024 年 11 月毅然宣布终止右江 18 万头生猪养殖建设项目、洪洞 15 万头生猪养殖建设项目等 7 个项目,将剩余募集资金 5.77 亿元永久补充流动资金。公司表示,此举旨在契合未来发展规划,依据募投项目进展与资金使用情况,优化资金配置,降低运营成本。这一决策背后,是对 2025 年市场供应过剩风险的前瞻性预判,企业选择聚焦存量资产优化,提升现有产能效率,而非盲目铺新摊子。
东瑞股份同样如此,12 月 6 日公告终止 “惠州东瑞多层楼房生猪养殖项目”。该项目总投资 5.5 亿元,原计划达产后年出栏 20 万头商品猪。然而,受市场环境变化、竞争加剧影响,项目投资效益面临巨大不确定性,继续推进恐难达预期回报。东瑞股份转而注重提升现有产能利用率,等待市场时机成熟,再考虑以租赁、投资并购等更为稳健的方式适度扩张。
温氏股份、唐人神、金新农等企业也纷纷跟进,或因环保、规划等外部因素,或基于市场谨慎判断,终止或暂缓部分养殖项目建设,将重心移至内部管理优化、成本控制与资金链稳固,以稳健姿态迎接 2025 年生猪市场挑战。
结语:穿越周期,谋远共赢
2024 年生猪市场的风云变幻,为行业参与者们上了生动一课。从漫长寒冬到暖春盈利,再到价格起伏、供需博弈,每一个环节都考验着从业者的智慧与韧性。在这一年里,市场用它的 “无形之手”,引导着行业去产能、调结构、降成本,养殖企业们也在摸爬滚打中,学会了敬畏周期、顺应规律。
展望 2025 年,挑战虽在眼前,但机遇亦隐于变局之中。产能过剩与消费不振的双重压力,无疑是悬在头顶的 “达摩克利斯之剑”,但也正是这种困境,倒逼企业加速转型升级,向精细化管理、智能化养殖、绿色可持续方向迈进。稳健经营、审慎扩张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企业安身立命的根本。养殖企业们需时刻保持敏锐嗅觉,紧盯市场动态,灵活调整生产销售策略,方能在波谲云诡的市场浪潮中稳立潮头。
同时,政策的引导、科技的赋能、消费市场的升级,也为生猪产业开辟了新航道。从政策端看,政府有望持续优化产能调控政策,精准施策,熨平周期过度波动;科技层面,基因育种、智能养殖、疫病防控等领域的创新突破,将为产业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消费端,随着经济复苏、消费观念迭代,猪肉制品的深加工、高端化、定制化消费有望成为新增长点。
生猪市场的 2025 年,注定是充满挑战与希望的一年。在穿越周期的征途上,唯有那些坚守初心、砥砺奋进、顺势而为的企业,方能谋得长远,实现与行业共荣、与时代共赢。让我们拭目以待,见证生猪产业在新一年的蜕变与新生。
|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文章来源:现代畜牧网 文章作者:豆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大 中 小】【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
|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一)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 (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 (三)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五)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 (六)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教唆犯罪的; (七)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或者进行其他恶意攻击的; (八)损害国家机关信誉的; (九)其他违反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的; (十)进行商业广告行为的。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一)、重复(恶意灌水)发布的信息; (二)、在本栏目内发布例如供求信息、代理招商、会展、求职招聘等含有广告宣传性质、不符合网站栏目的信息内容; (三)、与本网站主体定位不相关的信息等等。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
|
|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10-6528335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