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大战下,中国养猪业的“逆袭秘籍”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5/4/23 6:58:22 关注:35 评论: 我要投稿
|
|
关税战引担忧,养猪业真会 “受伤”?
近期,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一场激烈的关税大战正在上演。中国凭借强大实力展开强势反制,此举措极大地振奋了国人的精神。然而,在一片叫好声中,不少人暗自担忧:国内养猪业是否会在这场无硝烟的战争中遭受冲击并受到严重影响?毕竟,养猪业与国际贸易联系紧密,饲料原料、种猪引进、猪肉进出口等环节,均可能因关税变动而产生连锁反应。
这种担忧并非毫无根据,国际贸易中的任何细微变化,都可能在国内产业中引发较大波动。养猪业作为关乎民生的重要产业,其稳定发展一直备受关注。饲料价格的波动,可能影响养殖成本;种猪引进受阻,或许会对品种改良产生阻碍;猪肉进出口的变化,也可能冲击国内市场的供需平衡。但实际情况究竟如何?接下来,本文将运用一系列关键数据,揭示关税大战背景下中国养猪业的真实状况,探讨这些担忧是否必要。
数据揭秘:养猪业关键环节的 “国际风云”
大豆和玉米:进口版图大洗牌
长期以来,存在一种误区,认为中国大豆严重依赖进口,且主要依赖美国。然而,海关总署的数据呈现出不同的事实。2024 年,中国全年累计进口粮食 15753 万吨,同比减少 2.3%。在大豆进口方面,巴西是中国的 “头号伙伴”。2024 年,中国从巴西进口大豆 7464.7 万吨,占大豆进口总量的 71% !而从美国进口的大豆总量为 2213.4 万吨,占比仅 21%。近 2 年,美国粮食在中国进口份额,从 2020 - 2022 年的 30% - 35%,急剧下降到 20% - 21%;大豆占比也从 30% 左右,一路跌到 21% - 24%,市场份额缩水明显。
再看玉米。2024 年,中国全年累计自美进口玉米 207.4 万吨,与去年的 714.7 万吨相比,减少了 71%,处于同期四年进口新低,占全年中国玉米进口总量的 15.2%,同比下降 11 个百分点。2021 - 2022 年,自美进口玉米占比还在 7 成左右,近 2 年则直接跌到 26% 和 15% 。与此同时,巴西玉米在我国市场迅速崛起。2024 年中国从巴西进口玉米 646.6 万吨,占中国玉米进口总量的 47.4%。从整体粮食进口来看,2024 年中国自巴西进口粮食总量 8111.3 万吨,占中国粮食进口总量比例 51.5%,连续两年占比超过 50%,巴西稳稳占据中国最大的大豆和玉米进口来源国地位。
这种进口版图的变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美国在贸易政策上反复无常,企图通过关税手段打压中国,却适得其反,将原本属于自己的市场份额拱手让人。而巴西抓住机遇,不断扩大产能,优化出口策略。其大豆不仅产量高,而且蛋白含量(平均 47%)与含油量略优于美豆,更适配中国饲料加工需求,加上相对优惠的价格和稳定的供应,自然赢得了中国市场的青睐 。这也深刻表明,在国际贸易中,多元化的进口渠道至关重要。不能把 “鸡蛋” 放在一个篮子里,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避免被他国 “卡脖子”。就如在这场关税大战中,即便美国在大豆、玉米贸易上设置障碍,中国也能依靠巴西等其他进口渠道,保证饲料原料的稳定供应,养猪业的根基不会被动摇。
种猪进口:国产替代正当时
在种猪进口方面,有人担心贸易战会影响从美国进口种猪,进而对国内养猪业造成冲击。但实际数据显示这种担心并无必要。2024 年,中国种猪进口一共才 3769 头,按照行业媒体统计,美系种猪占比 34%,算下来从美国进口的种猪也就 1200 多头。这一数量,与国内庞大的种猪养殖基数相比,占比极小。
近年来,国内企业在种猪繁育技术上持续加大投入,取得了显著成果。史记生物、广西扬翔、福建永诚、加大等都是行业内优秀的育种公司,另外像牧原、温氏这样的大型养殖企业,也都建立了自己的育种公司和完善的育种体系 。通过不断的技术研发和创新,这些企业自主培育出了不少优良品种。以蓝思猪配套系为例,这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李奎教授团队联合多家国内优势单位,历经 14 年科研攻关培育而成。经第三方权威机构测定,蓝思猪配套系商品猪料重比、达 100kg 日龄、胴体瘦肉率等主要经济性状均较引进原种有显著提高,并且抗病性能显著提升,肉质风味优良,有望替代杜洛克、长白、大白等现有进口种猪品种,成为主流的商业化猪品种。
随着国内种猪繁育技术的日益成熟,中国对国外种猪的依赖度越来越低。即便未来彻底不从美国进口种猪,凭借国内现有的繁育能力和丰富的种猪资源,中国的养猪业依然能够稳健发展。进口种猪,如今更多的是作为一种补充,丰富中国猪族基因库,但绝非不可或缺。这体现了中国养猪业在种猪领域的底气,是国内企业多年来努力提升技术、培育良种的成果体现。
猪肉进口:“肉盾” 坚实有底气
最后来看猪肉进口的情况。2024 年,中国猪肉进口量大幅下滑,全年累计进口 107 万吨,比 2023 年下降 30.8%。其中,从美国进口的猪肉只有 10 万吨,仅占进口总量的 10%。若将猪肉及猪杂碎都计算在内,2024 年中国共进口 222 万吨,从美国进口 40 万吨,占比 18%。但放到全国猪肉产量里看,中国年产量 5700 万吨,美国进口猪肉占比仅 0.34%,不足 1%。
如此低的占比,意味着美国猪肉在我国市场的影响力十分有限。即便在关税大战背景下,美国猪肉供应出现波动,对中国猪肉市场的冲击也微乎其微。更何况,中国已经开始积极和西班牙等欧盟国家洽谈猪肉进口贸易。从过往数据来看,西班牙等欧盟国家在猪肉出口方面具备较强的实力和潜力。一旦合作达成,欧盟国家的猪肉出口极有可能抢占美国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届时中国猪肉进口量或许不降反增 。这不仅不会影响中国猪肉市场的稳定,反而会使中国在猪肉进口上有更多选择,进一步增强市场的稳定性。中国强大的猪肉自给能力,犹如一面坚实的 “肉盾”,为国内猪肉市场筑起了一道稳固的防火墙。在国际贸易的风云变幻中,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中国都能保障国内猪肉的稳定供应,满足民众的日常消费需求。
三大硬核实力,铸就农业 “钢铁长城”
粮食进口多元化:“鸡蛋分篮” 保安全
在粮食进口领域,中国始终秉持 “鸡蛋分篮” 的策略,积极构建多元化的进口格局。这一策略的实施,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以大豆为例,过去中国大豆进口曾高度依赖美国,这使中国在国际贸易中面临一定风险。一旦美国在大豆贸易上采取限制措施或出现供应问题,中国的大豆供应和相关产业将受到严重影响。但近年来,中国大力拓展大豆进口渠道,巴西逐渐成为中国大豆进口的主要来源国。2024 年,中国从巴西进口大豆 7464.7 万吨,占大豆进口总量的 71%,而从美国进口的大豆占比仅为 21% 。同时,中国还与阿根廷、俄罗斯等国家建立了稳定的大豆贸易关系,进一步丰富了大豆进口来源。
玉米进口亦是如此。曾经中国玉米进口对美国的依赖度较高,但随着国际形势变化和中国进口策略调整,巴西、南非、缅甸等国家也加入到中国玉米进口的供应行列。2024 年,中国自美进口玉米占全年中国玉米进口总量的 15.2%,而从巴西进口玉米占比达到 47.4% 。在小麦进口方面,中国的进口来源地包括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美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多个国家。俄罗斯凭借其广袤的耕地和丰富的小麦资源,有望在未来成为中国小麦重要进口来源地。大米进口则涵盖了越南、泰国、缅甸、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
这种多元化的粮食进口格局,使中国在国际粮食贸易中掌握了主动权。在面对诸如地区冲突、贸易保护主义等因素导致的粮食供应不稳定时,中国能够灵活调整进口策略,确保粮食的稳定供应。例如,在俄乌冲突导致乌克兰玉米出口受阻时,中国迅速开辟了缅甸、南非、巴西玉米进口新渠道,并增加小麦、大米进口替代玉米做饲料,有效保障了国内饲料市场的稳定。粮食进口多元化还增强了中国在国际粮食贸易中的议价能力,使中国能够以更合理的价格采购粮食,降低进口成本。
种源自研突破:科技点亮农业未来
农业种源是农业发展的 “芯片”,关乎农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国家粮食安全。近年来,中国在种源自研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突破,这些成果为农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也大幅减少了对国外种源的依赖。
在生猪养殖领域,中国的猪芯片研发取得了显著进展。众多国内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大研发投入,培育出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种猪品种。如前文提到的蓝思猪配套系,其商品猪在料重比、达 100kg 日龄、胴体瘦肉率等主要经济性状上表现出色,且抗病性能显著提升,肉质风味优良,具备替代进口种猪的实力。除种猪外,中国在其他畜禽种业方面也成果丰硕。圣农集团自主培育的白羽肉鸡新品种 SZ901 通过国家审定,打破了欧美国家对白羽肉鸡育种的长期垄断,解决了中国白羽肉鸡种源 “卡脖子” 问题 。内蒙古赛科星在家畜种业与繁育生物技术方面不断创新,其牵头实施的 “高端奶牛种源挖掘及高效繁育关键技术创新” 项目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研发出两项关键技术,创新开发性控精液微胶囊新产品 1 项,培育出 53 头符合国家标准的顶级种牛,推动中国在奶牛种源自主可控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在农作物种业方面,中国同样成绩斐然。中国农业科学院推出了一批优质高产品种,超级早稻 “中嘉早 17” 具有高产、早熟、抗逆性强等特点,有效提高了中国早稻的产量和品质;耐热高产抗病小麦 “中麦 895” 能够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在高温、病害等不利环境下依然保持较高的产量;密植抗倒伏玉米 “中单 808/909” 解决了玉米种植中易倒伏的问题,提高了玉米的种植密度和产量;高产优质广适大豆 “中黄 13” 适应性强,在中国多个地区都能实现高产,为保障中国大豆供应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还在玉米基因编辑技术上取得突破,通过对玉米基因的精准编辑,能够培育出具有更强抗病虫害能力、更高产量和更好品质的玉米品种。这些农业科技成果的取得,离不开科研人员的辛勤付出和国家对农业科技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它们为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使中国农业在国际竞争中更具底气。
消费升级对冲:需求转变破困境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升级的趋势日益显著。这种消费升级不仅体现在人们对商品品质和品牌的追求上,也反映在进口商品结构的变化上。它为中国应对国际贸易摩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成为化解困境的一股重要力量。
如今,中国消费者的餐桌愈发丰富多样,对高品质、特色化的进口食品需求不断增加。当美国还在向中国推销冷冻猪蹄等传统产品时,中国消费者对西班牙火腿等特色食品的兴趣渐浓。西班牙火腿以其精湛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风味,受到了中国消费者的青睐,不仅是一种美食,更代表了一种高品质的生活方式。类似的,法国的葡萄酒、意大利的橄榄油、新西兰的奶粉等进口商品,在中国市场的销量持续增长。这些进口商品的涌入,满足了消费者对多样化、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也丰富了中国的食品市场。
在其他消费品领域,消费升级的趋势同样显著。在化妆品市场,消费者不再仅仅满足于基础的护肤功能,而是更加注重产品的成分、功效和品牌文化。来自韩国、日本、法国等国家的高端化妆品品牌,凭借其先进的技术和优质的产品,在中国市场占据了一定的份额。在母婴用品市场,消费者对进口品牌的信任度较高,像德国的婴儿车、日本的纸尿裤、美国的奶粉等,都成为很多家长的首选。这种消费升级带来的需求转变,使得中国在进口商品的选择上更加多元化。即使在国际贸易摩擦导致某些国家商品进口受阻的情况下,中国也能够通过调整进口来源和商品结构,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消费升级还推动了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促使国内企业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以适应市场竞争。
实力是金:贸易博弈中的中国底气
综上所述,在这场激烈的关税大战中,中国养猪业凭借自身的强大实力和多元化布局,不仅未受重创,反而展现出惊人的韧性和发展潜力。从饲料原料的进口多元化,到种猪繁育的自主创新,再到猪肉供应的稳定保障,每个环节都彰显着中国农业的底气和实力。
这也深刻表明,在国际贸易中,实力才是关键。中国庞大的国内市场和完善的产业体系,是应对贸易摩擦的有力支撑。中国有足够的能力和智慧,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农业产业的稳定发展。
未来,随着中国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国际合作的深入开展,中国养猪业乃至整个农业领域,都将迎来更辉煌的发展。我们有充分理由对中国农业的未来充满信心,期待其在国际舞台上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文章来源:现代畜牧网 文章作者:豆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
|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一)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 (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 (三)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五)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 (六)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教唆犯罪的; (七)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或者进行其他恶意攻击的; (八)损害国家机关信誉的; (九)其他违反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的; (十)进行商业广告行为的。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一)、重复(恶意灌水)发布的信息; (二)、在本栏目内发布例如供求信息、代理招商、会展、求职招聘等含有广告宣传性质、不符合网站栏目的信息内容; (三)、与本网站主体定位不相关的信息等等。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