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频道
价格播报  行情分析  
当前位置:首页行情分析行业发展 → 文章内容

2025年一季度畜牧观察:生猪产能全面剖析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5/5/22 7:56:36 关注:33 评论: 我要投稿

  全国畜牧生产全景:稳定发展与增长态势
  2025 年一季度,我国畜牧生产呈现出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生猪产业表现尤为突出,为全年农业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一季度全国生猪出栏 19476 万头,同比增加 20 万头,成功由上年同期下降 2.2% 转为增长 0.1%,实现了生猪出栏由负转正的关键转变,标志着生猪生产走出下行周期,逐步回归稳定增长轨道。
  猪肉产量也随之稳步提升,达到 1602 万吨,同比增加 19 万吨,增长 1.2%。这一增长不仅反映了生猪出栏数量的增加,还体现了养殖效率和质量的提升,保障了市场上猪肉的稳定供应,满足了消费者的日常需求。
  一季度末,全国生猪存栏 41731 万头,同比增加 881 万头,增长 2.2%,其中能繁母猪存栏 4039 万头,同比增加 47 万头,增长 1.2%。能繁母猪作为生猪生产的基础,其存栏量的稳定增长,预示着未来生猪产能的持续稳定,为后续猪肉市场的稳定供应提供了有力保障。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一季度全国猪牛羊禽肉产量达到 2540 万吨,同比增加 50 万吨,增长 2.0%。这表明整个畜牧行业在一季度均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各类畜禽产品产量协同增长,共同推动了畜牧产业的繁荣,为农业经济的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
  各省市生猪产能面面观
  全国畜牧生产稳定发展的背后,是各省市生猪产能的协同发力。近期各省市陆续公布的 2025 年一季度生猪产能情况,展现出各地生猪产业的独特风貌。
  华北地区:稳中有升,结构优化
  北京一季度生猪累计出栏 6.4 万头,增长 7.5%,生猪存栏 27.2 万头,同比增长 14.4%。随着猪价回升及疫病影响逐渐消除,北京生猪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生产结构不断优化,存栏量的大幅增长为后续出栏奠定了坚实基础。
  天津一季度猪肉产量增长 7.5%,生猪出栏增长 6.3%,农业生产总体平稳,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在生猪产业上的良好表现,为全市的农业经济增长贡献了重要力量。
  河北一季度末生猪存栏 1801.2 万头,增长 0.2%,畜牧业生产总体稳定,尽管猪肉产量有所下降,但生猪存栏量的稳定增长,显示出河北生猪产业的韧性和潜力。
  东北地区:涨跌互现,总体稳定
  辽宁一季度生猪出栏 632.6 万头,增长 0.6%,一季度末生猪存栏 1300.3 万头,同比增长 9.3%,其中能繁母猪存栏 125.6 万头,下降 3.0%。辽宁畜禽生产总体稳定,猪禽出栏增加,生猪存栏量的大幅增长,预示着未来产能的进一步提升,但能繁母猪存栏量的下降,也需引起关注。
  吉林一季度生猪出栏 504.2 万头,下降 2.5%,一季度末生猪存栏 1037.0 万头,同比下降 2.4%,其中能繁母猪存栏 93.3 万头,下降 3.0%。虽然生猪出栏和存栏量有所下降,但吉林省畜禽生产总体稳定,肉蛋奶产量增长,产业结构在调整中不断优化。
  黑龙江一季度出栏生猪 649.0 万头,同比增长 4.5%,农业生产稳中有进,畜产品供应充足,生猪产业的稳定增长,为保障全省乃至全国的猪肉供应发挥了重要作用。
  华东地区:增长显著,亮点纷呈
  上海一季度出栏生猪 28.25 万头,同比下降 28.6%,一季度末生猪存栏 84.44 万头,同比下降 0.5%,生猪产能的下降,可能与当地的产业调整和市场需求变化有关。
  江苏一季度末生猪存栏 1392.5 万头,同比增长 11.2%,一季度生猪出栏 672.9 万头,同比增长 14.0%,农业经济运行平稳向好,畜牧业和渔业全面增长,生猪产业成为江苏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浙江一季度生猪出栏 237.0 万头,3 月末生猪存栏 612.6 万头,增长 10.2%,其中能繁母猪存栏 62.3 万头,增长 2.3%,农业生产形势稳定,生猪存栏量的增长,为后续的出栏和猪肉产量提升提供了保障。
  安徽一季度生猪出栏 861.7 万头,增长 0.9%,一季度末生猪存栏 1488 万头,增长 7.3%,其中能繁殖母猪存栏 142.2 万头,增长 8.5%,农业生产形势较好,畜牧业同比增长,生猪产业的全面增长,带动了全省农业经济的发展。
  福建一季度生猪出栏 448.76 万头,同比增长 1.9%,一季度末生猪存栏 959.79 万头,同比增长 2.9%,生猪产业稳步增长,存栏和出栏量的双增长,显示出福建生猪产业的良好发展态势。
  山东一季度末生猪存栏 2411.3 万头,增长 2.0%,生猪出栏 1173.8 万头,增长 2.8%,畜牧业生产稳定发展,生猪出栏止跌回升,能繁母猪存栏增长较快,为生猪产业的持续发展注入了动力。
  华南地区:供需平衡,稳中有进
  广东一季度肉猪出栏 984.65 万头,同比增长 0.4%,一季度末生猪存栏 2227.97 万头,同比增长 9.8%,其中能繁母猪存栏 207.27 万头,同比增长 7.3%,生猪产能稳步增长,存栏量的大幅提升,为市场供应提供了充足的保障。
  广西一季度生猪出栏增长 4.1%,农业生产平稳,农产品供给充足,生猪产业的稳定增长,保障了当地的猪肉供应,促进了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
  海南一季度生猪出栏同比增长 1.1%,生猪家禽存出栏转正,畜禽生产好转,猪肉产量增长 0.8%,生猪产业在恢复中不断发展,为当地居民的生活提供了重要的物资保障。
  华中地区:产量提升,形势回暖
  河南一季度生猪出栏 1857.88 万头,增长 0.3%,农业生产总体平稳,畜牧业生产有所分化,生猪生产持平略增,在保障全省猪肉供应的同时,也为全国市场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湖北一季度生猪出栏 1229.49 万头,同比增长 5.2%,猪肉产量 96.84 万吨,增长 6.2%,一季度末生猪存栏 2434.76 万头,增长 5.5%,生猪生产回暖,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生猪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湖北农业经济的增长。
  湖南一季度生猪出栏 1732.2 万头,同比略有下降,但降幅较去年一季度、全年分别收窄 4.6 个、3.7 个百分点,猪肉产量 134.4 万吨,增长 0.6%,生猪产能逐步恢复,对牧业拖累作用减弱,产业发展逐渐向好。
  西北地区:总体平稳,各有特色
  陕西一季度生猪出栏 393.4 万头,同比下降 5.7%,一季度末生猪存栏 806.3 万头,同比增长 1.5%,农业生产保持稳定,畜牧业总体平稳,虽然生猪出栏量有所下降,但存栏量的增长为后续发展提供了可能。
  甘肃一季度生猪出栏增长 0.3%,农业生产形势良好,畜牧业较快发展,猪牛羊禽肉产量增长 4.6%,生猪产业在畜牧业的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西南地区:小幅波动,总体稳定
  重庆一季度生猪出栏 538.92 万头,同比下降 5.2%,猪肉产量 46.9 万吨,同比下降 2.7%,生猪产能出现一定下降,需要进一步加强产业调整和优化。
  四川一季度生猪出栏 1581.2 万头,同比增长 0.2%,猪肉产量 124.0 万吨,同比增长 1.2%,一季度末生猪存栏 3698.3 万头,同比下降 1.7%,生猪生产小幅增长,存栏量虽有下降,但出栏和猪肉产量的增长,保障了市场供应。
  贵州一季度生猪出栏 742.31 万头,增长 5.1%,一季度末生猪存栏 1476.79 万头,同比增长 3.6%,生猪基础产能稳定,畜禽产品稳中有增,生猪产业的良好发展,促进了当地农业经济的繁荣。
  云南一季度猪肉产量 99.56 万吨,同比下降 6.1%,畜牧业生产稳定,蛋奶产量有所增加,禽蛋产量增长 7.6%,牛奶产量增长 7.9%,虽然猪肉产量下降,但其他畜产品的增长,弥补了部分市场需求。
  其他地区:特色鲜明,发展良好
  西藏一季度猪牛羊肉产量 2.35 万吨,增长 19.4%,农业生产持续稳固,肉蛋奶产量增长 23.1%,猪牛羊存栏增长 1.6%,畜牧业发展态势良好,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做出了重要贡献。
  青海一季度猪牛羊禽肉产量增长 1.7%,农牧业生产形势稳定,牛出栏增长 9.7%,羊出栏增长 7.4%,虽然生猪产业数据未详细提及,但整体畜牧业的稳定发展,反映出当地农业经济的良好态势。
  新疆一季度生猪出栏 223.15 万头,增长 2.5%,3 月末生猪存栏 523.86 万头,增长 4.3%,生猪产业稳步发展,存栏和出栏量的增长,保障了当地的猪肉供应,促进了畜牧业的繁荣。
  数据背后的因素探究
  各省市生猪产能的变化并非偶然,而是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共同塑造了当前生猪产业的发展格局。
  市场需求:拉动产能的关键引擎
  市场需求是影响生猪产能的首要因素。广东珠三角地区工厂密集,外来人口众多,猪肉消费需求旺盛,是全国最大的猪肉销区之一。庞大的市场需求为生猪价格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促使当地生猪产能不断提升。2025 年一季度末,广东生猪存栏 2227.97 万头,同比增长 9.8%,肉猪出栏 984.65 万头,同比增长 0.4%,生猪产能的稳步增长,正是为了满足当地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
  相反,当市场需求低迷时,生猪价格往往会下跌,养殖企业的利润空间被压缩,从而导致产能下降。在一些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人口流出较多的地区,猪肉消费需求相对较低,生猪产能也相应受到影响。
  政策支持:产业发展的坚实后盾
  政策支持对生猪产能的影响至关重要。自非洲猪瘟疫情爆发以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生猪生产的政策措施,包括财政补贴、信贷支持、用地保障等,这些政策有效地促进了生猪产能的恢复和发展。
  在财政补贴方面,许多地区对种猪场、规模猪场给予贷款贴息、临时补贴等支持,降低了养殖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山西省对 500 头以上规模猪场临时流动资金贷款给予贴息补助,浙江省对列入省增产保供的新(扩)建万头以上猪场给予贷款贴息,这些补贴政策为养殖企业提供了实实在在的资金支持。
  信贷支持也是政策支持的重要方面。各地政府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生猪养殖行业的信贷投放,缓解了养殖企业的资金压力。山东省发挥支农、支小再贷款引导作用,支持各市、县(市、区)法人金融机构扩大对符合条件的生猪养殖户信贷投放,为生猪养殖企业提供了必要的资金保障。
  用地保障政策则为生猪养殖企业解决了发展的后顾之忧。四川、云南、江苏、湖南等省允许生猪养殖用地作为设施农用地,按农用地管理,不需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允许生猪养殖用地使用一般耕地,这大大降低了养殖企业的用地成本和审批难度,促进了生猪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养殖技术:提升产能的核心动力
  养殖技术的进步是提升生猪产能的核心动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养殖技术应用于生猪养殖领域,如智能化养殖设备、精准饲料配方、疫病防控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养殖效率,降低了养殖成本,提升了生猪的产量和质量。
  在智能化养殖方面,一些大型养殖企业采用智能环控系统、自动饲喂和数字化监控等设备,实现了生猪养殖的智能化管理。在位于嘉陵区曲水镇的金兆畜牧养殖有限公司,智能环控系统、自动饲喂和数字化监控等设备一应俱全,“数智化” 设备和物联网技术的深度应用,让生猪生产效率较传统养殖模式提升了 40%,不仅提高了养殖效率,还降低了人力成本,提升了养殖效益。
  精准饲料配方技术则根据生猪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精准配制饲料,提高了饲料利用率,减少了饲料浪费。疫病防控技术的进步也为生猪产能的稳定提供了保障,通过加强疫苗研发、疫情监测和防控措施,有效地降低了疫病对生猪产能的影响。
  疫病防控:产能稳定的重要保障
  疫病防控是生猪产能稳定的重要保障。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爆发,曾给我国生猪产业带来了巨大冲击,导致生猪产能大幅下降。因此,加强疫病防控工作,对于稳定生猪产能至关重要。
  各地政府和养殖企业高度重视疫病防控工作,加强了对养殖场的监管,完善了生物安全设施设备,落细落实封闭管理、清洗消毒、疫病监测等措施。江苏省农业农村厅要求各地依法强化生猪养殖场户动物防疫主体责任,督促指导规模场户做好程序免疫、常年免疫,加强免疫效果监测和评价,对免疫抗体水平不达标的,及时查缺补漏、做好补免,通过这些措施,最大程度降低了疫情发生风险,保障了生猪产能的稳定。
  畜牧行业发展展望
  展望未来,我国畜牧行业前景广阔,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与机遇,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从市场前景来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对畜产品的需求将持续增长,且更加注重品质和安全。这将为畜牧行业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尤其是高端、绿色、有机畜产品的市场需求有望快速增长。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居民的消费能力不断提升,对畜产品的消费需求也将进一步释放,为畜牧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然而,畜牧行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市场价格波动仍然是影响行业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畜产品价格受市场供需、疫病、饲料成本等多种因素影响,波动较为频繁,给养殖户带来了较大的经营风险。以生猪价格为例,近年来生猪价格经历了多次大幅波动,让养殖户们承受了巨大的压力。2024-2025 年期间,生猪价格先下跌后回升,许多养殖户在价格下跌时面临亏损,而在价格回升时又面临补栏成本增加的问题。
  其次,疫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虽然我国在疫病防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非洲猪瘟、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仍然存在爆发的风险,一旦发生,将给畜牧行业带来巨大损失。2018 年非洲猪瘟疫情的爆发,导致我国生猪产能大幅下降,猪肉价格大幅上涨,给养殖户和消费者都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再者,环保压力也在不断增大。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环保政策的日益严格,畜牧养殖面临着越来越高的环保要求。养殖废弃物的处理、养殖污染的治理等问题,成为了畜牧行业发展必须要面对的挑战。一些养殖场因环保不达标而被关停整顿,给养殖户带来了经济损失,也影响了行业的发展。
  为了促进畜牧行业的健康发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继续加大对畜牧行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完善补贴政策,如对生猪养殖的补贴,应根据市场行情和养殖成本进行动态调整,确保养殖户的利益。同时,加强信贷支持,为养殖户提供更加便捷、优惠的贷款服务,解决他们的资金难题。此外,还要落实用地保障政策,确保畜牧养殖用地的合理需求,为行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政策保障。
  提升养殖技术:持续加大对畜牧养殖技术研发的投入,推广智能化养殖设备,如智能环控系统、自动饲喂设备等,提高养殖效率和管理水平。加强对养殖户的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养殖技能和疫病防控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的要求。
  强化疫病防控:进一步完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提高疫情防控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加大对疫苗研发的支持力度,提高疫苗的质量和效果,降低疫病发生的风险。同时,加强对养殖场的监管,督促养殖户落实防疫措施,确保养殖环境的安全。
  推动绿色发展:积极推广绿色养殖模式,如生态养殖、循环养殖等,减少养殖废弃物的排放,实现养殖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加强对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如将畜禽粪便转化为有机肥,既减少了污染,又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促进畜牧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文章来源:现代畜牧网     文章作者:豆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2025年一季度云南畜牧业数据统计2025/5/19 14:56:46
2025年一季度辽宁畜牧业数据统计2025/5/19 14:55:33
临泽县农业农村局开展畜牧养殖企业“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2025/5/19 13:57:54
2025年一季度广西防城港市畜牧业数据统计2025/5/16 22:24:14
2025年一季度上海畜牧业数据统计2025/5/16 14:45:55
破局畜牧业困境:从“菜篮子”到农业强国的关键一跃2025/5/15 10:20:13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5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