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料市场全景:多空因素交织下的分化行情
在饲料行业中,原料价格波动对市场具有关键引领作用。2025 年 10 月,能量原料、蛋白原料以及油脂与添加剂市场呈现出显著的差异化态势,多空因素相互交织,使市场充满不确定性。
(一)能量原料:玉米承压下行,小麦价格逆袭
玉米作为饲料能量原料的核心品类,近期市场表现低迷。全国均价持续下滑,主产区当前进入收割高峰期,东北产区天气晴好,新粮上市进程加快;华北地区则因降雨频繁,玉米水分偏高,霉变风险增加。基层农户售粮意愿强烈,导致价格进一步承压,呈现偏弱运行态势。从当前形势判断,10 月玉米供应宽松预期明显,月度均价环比下跌可能性较大。玉米期货市场方面,主力 2511 合约于 10 月 10 日开盘价 2136 元,最新价 2132 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 4 元 ,最高价触及 2140 元,最低价 2129 元,前结算价 2136 元,市场悲观情绪较为浓厚。在全国主要批发市场,玉米价格差异显著,最高价达 9.00 元 / 公斤(西藏领峰农副产品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最低价仅 1.00 元 / 公斤(天津碧城农产品批发市场) 。
反观小麦,在市场中实现价格逆袭。华北地区部分玉米因毒素超标被饲料厂弃用,饲料厂转而加大小麦采购力度。与此同时,粉企库存处于低位,补库需求强烈,推动小麦需求大幅增长,价格呈偏强调整态势。近期企业上调小麦收购价范围进一步扩大,上调幅度显著提高,最大涨幅达到 60 元 / 吨。受天气及购销重心转移影响,小麦上货量受限,价格仍具备一定上涨空间。然而,当前部分持粮主体存在趁涨价出粮的意向,且企业需求未见明显改善,导致价格上涨动力不足,短期内上涨空间仍受到抑制。期货市场数据显示,强麦主力合约在 10 月 10 日最新价为 3198.00 元,与前结算价持平 ,显示市场对小麦价格的支撑较为稳定。产地方面,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中旗红麦价格为 2500 - 2600 元 / 吨,水份在 13 - 14%,湿面筋 28.6% 以上,粗蛋白 13.99%,新上市货源充足,客商采购积极性较高,走货平稳,受天气及政策因素影响,预计后期价格将呈上涨趋势。
(二)蛋白原料:豆粕价格震荡,杂粕普遍下跌
豆粕市场多空因素激烈博弈,市场形势复杂多变。美盘大豆受技术性抛盘及中美贸易担忧影响,价格小幅下跌;国内油厂开机率回升,短期供应宽松,对豆粕价格形成压制。但从远期来看,由于未采购美豆,存在供给不足预期,支撑现货价格稳中偏强。目前沿海地区豆粕报价在 2900 - 2990 元 / 吨。10 月 9 日,大连豆粕期货高开后横盘震荡,收盘上涨,主力合约 M2601 开盘 2950 元,收盘 2939 元,较前一交易日上涨 6 元 ,最高价 2952 元,最低价 2918 元,前结算价 2933 元,结算价 2934 元,成交量 47477 手,持仓量 1869551 手。从宏观角度分析,巴西大豆播种进度超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明年一季度的供应压力,为市场未来豆粕供应带来更多预期变化。
杂粕市场表现则相对疲软。DDGS 节后产量预期增加,而下游提货速度放缓,供需失衡导致价格下跌。在华北、山东等地,价格每吨下跌 10 元。棉粕和菜粕同样未能幸免,受豆粕价格拖累,加之市场需求有限,延续震荡下跌走势。棉粕因棉籽价格低迷,缺乏上涨动力;菜粕则跟随豆粕市场走势,在市场中表现弱势。
(三)油脂与添加剂:外盘提振油脂偏强,氨基酸维生素窄幅整理
油脂市场近期受外盘利好消息影响,市场表现偏强。马来西亚棕榈油因印尼 B50 生柴计划,需求大幅提升。据马来西亚棕榈油协会(MPOA)公布数据,马来西亚 9 月 1 - 30 日毛棕榈油产量较上月同期下降 2.35%,出口量大幅增长,预计库存将出现七个月来首次下降。这一消息推动外盘棕榈油强势上涨,带动国内油脂期货高开反弹。豆油现货受贸易商乐观预期影响,价格小幅上涨。国内市场方面,国庆节假日期间,贸易商 24 度棕榈油基差报价稳定,节后受外盘上涨影响,价格较节前有所上调。菜油市场,虽然油厂开机率处于低位,市场基差看涨情绪浓厚,但整体库存仍处于高位,限制了价格上涨空间与节奏,预计短期菜油行情将维持震荡偏强走势。玉米油价格在国庆期间保持稳定,国内一级玉米油均价 8700 元 / 吨,玉米毛油均价 8050 元 / 吨 。
添加剂市场运行相对平稳。蛋氨酸受工厂检修影响,供应收缩,报价稳中偏强;赖氨酸出口增长,但节后购销清淡,价格窄幅波动。维生素市场表现分化,维生素 A、E 因海外产能检修及反倾销影响,市场报价有涨有跌,短期维持高位震荡。10 月 10 日北京迈富力维生素报价显示,氨基酸类中,赖氨酸 98.5% 含量的 25kg / 件国产报价 8.6 元 /kg,蛋氨酸 99.0% 含量的 25kg / 件进口报价 22.2 元 /kg ;维生素类中,VA50 万 IU/g 25kg / 件 Basf、DSM 报价 85 元 /kg,VE50 万 IU/g 25kg / 件能特报价 68 元 /kg,从报价变化可洞察市场动态。
二、区域市场特写:南北价差收窄,终端采购策略分化
饲料价格波动在不同区域市场呈现出各异的表现,南北价差收窄使市场格局发生微妙变化,终端采购策略的分化进一步增加了市场的不确定性。
(一)东北产区:新粮上市压制玉米价格
东北产区作为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在饲料原料市场中地位关键。近期新粮上市成为市场焦点。黑龙江、吉林等地 DDGS 报价在 2170 - 2240 元 / 吨,较上周下跌 10 - 20 元 / 吨。主要原因是酒精企业复工后产量大幅增加,而下游养殖行业处于亏损状态,采购谨慎,按需采购为主,抑制了 DDGS 市场需求。
玉米市场同样面临下行压力。基层收购价在 1.2 - 1.25 元 / 斤,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新粮大量上市,市场供应充裕,贸易商观望情绪浓厚。以黑龙江地区为例,玉米主流收购价为 0.95 元 / 斤,较节前小幅下调,近期整体维持平稳运行,但国庆假期后出货节奏变化导致价格轻微回落。当地市场交易以水分 14%、容重 680g/L 以上的二等黄玉米为主,部分优质粮源报价虽仍维持在 0.97 元 / 斤,但成交量有限。
(二)华北市场:小麦替代效应凸显
在华北市场,小麦对玉米的替代效应日益显著。河北石家庄 DDGS 报价 2350 元 / 吨,较上周下跌 10 元 / 吨。而小麦价格因玉米毒素问题逆势上涨。华北地区部分玉米粮源毒素超标,饲料企业无法使用,转而采购小麦,导致小麦需求大增,价格偏强调整。部分饲料厂小麦采购比例提升至 30%,甚至有企业暂停玉米采购。小麦在原料市场中暂时成为性价比首选。粉企开机率虽不高,但前期库存水平较低,为保证生产积极提价促量,进一步推动小麦价格上涨。
(三)南方销区:油脂消费旺季启动
南方销区 10 月迎来油脂消费旺季。广东豆粕现货价格为 2950 元 / 吨,较节前上涨 20 元 / 吨 。生猪存栏量处于高位,支撑刚需补库,对豆粕需求量较大。全国范围内,节后油厂开机率逐步恢复,终端需求转旺,下游养殖端刚性补库需求增加。在中美贸易谈判未决的情况下,国内买家在关税未下降前未采购美国大豆,导致国内远期豆粕供应存在不足预期,支撑豆粕价格。
菜粕市场则因水产养殖旺季收尾,需求减弱。东莞报价 2540 元 / 吨,环比持平,但低于去年同期 150 元 / 吨。节后油厂开机率逐步恢复,下游多为刚需补库,但进口大豆供给宽松,粕价上行阻力未消,难以提振棉粕,削弱了棉粕需求。同时,棉籽价格持续下跌,无法对棉粕形成支撑,棉粕市场呈偏弱震荡调整态势。
三、后市展望:供应宽松为主线,需求边际改善有限
站在当前市场节点展望未来,饲料原料市场受多空因素交织影响,供应与需求博弈持续,市场不确定性高。
(一)利空因素:产能释放与国际压力并存
1. 玉米:10 月新粮集中上市,华北、东北供应 “堰塞湖” 待消化,深加工企业开机率提升
但不足以对冲过剩,价格难改偏弱走势10 月是玉米新粮集中上市的关键时期。华北和东北产区新粮大量涌入市场,形成供应 “堰塞湖”。华北地区受降雨影响,玉米质量参差不齐,霉变风险增加,市场竞争力下降;东北地区虽收割顺利,但供应过剩导致贸易商收购积极性不高,市场观望氛围浓厚。深加工企业开机率虽有提升,但仍无法有效缓解供应过剩压力。当前玉米库存处于高位,需求增长缓慢,长期来看,玉米价格上涨动力不足,预计将维持偏弱走势。
2. 豆粕:短期进口大豆充足压制价格,中长期需警惕中美贸易谈判破裂
导致的 2026 年一季度供给缺口,巴西天气变化成关键变量豆粕市场形势复杂。短期内,进口大豆供应充足,油厂开机率回升,豆粕产量增加,压制豆粕价格。从中长期看,中美贸易谈判不确定性增加市场风险。若谈判破裂,国内买家无法采购美国大豆,将导致 2026 年一季度出现供给缺口。尽管巴西大豆播种进度超前,缓解了部分供应压力,但巴西天气变化仍是关键不确定因素。一旦出现极端天气影响大豆生长和产量,豆粕市场供应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价格也将随之大幅波动。
(二)利好支撑:消费旺季与结构替代
1. 油脂:印尼 B50 生柴计划持续提振棕榈油需求,国内餐饮旺季叠加
春节备货预期,油脂板块或维持震荡偏强油脂市场有望在未来维持震荡偏强态势。印尼 B50 生柴计划大幅提升棕榈油需求,根据印尼棕榈油生产商协会(GAPKI)数据,实施 B50 每年将消耗约 1800 万吨毛棕榈油。国内餐饮旺季和春节备货预期为油脂市场注入增长动力,节假日期间油脂消费需求大幅增加,餐饮行业的繁荣推动油脂需求量上升,贸易商积极囤货进一步推动价格上涨。尽管存在政策预期推动金融属性升温、现货端采购节奏放缓制约上行空间等因素,但总体上利好因素仍占主导,油脂价格有望保持震荡偏强走势。
2. 小麦:玉米毒素问题短期难以缓解,饲料厂配方调整扩大小麦需求,流通环节惜售情绪
可能推高短期价格小麦市场存在利好支撑因素。由于玉米毒素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饲料厂为保证饲料质量和安全,调整配方增加小麦采购量,推动小麦市场需求大幅增长。同时,流通环节的惜售情绪可能在短期内推高小麦价格,贸易商看好小麦价格前景,不愿轻易出售库存,等待价格进一步上涨。然而,随着新季玉米上市地区增多,玉米价格整体偏弱,新季玉米质量不稳问题预计后续将有所缓解,小麦市场也将面临一定压力,未来价格走势需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变化。
(三)操作建议
对于养殖户而言,当前市场波动既带来挑战也蕴含机遇。在玉米、豆粕等刚需原料价格处于低位时,可逢低补库,降低采购成本,但应避免追高油脂,因其价格波动较大,追高风险较高。采购过程中需密切关注市场动态,结合自身实际需求和资金状况,合理制定采购计划。
饲料企业需更加谨慎应对市场变化。应密切关注中美贸易进展以及巴西大豆播种天气,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未来豆粕的供应和价格。企业可利用期货工具进行套期保值,提前锁定采购成本,降低价格波动风险。同时,加大对替代原料的研究与采购力度,降低对单一原料的依赖,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灵活应变是企业保持竞争力的关键。
结语:在分化中寻找确定性机会
2025 年 10 月 10 日的饲料市场呈现出 “能量原料弱、蛋白原料稳、油脂添加剂强” 的分化格局,这一格局是新季供应放量与消费旺季启动阶段性博弈的结果。
对于产业链上下游参与者来说,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中,应聚焦供需结构变化的核心矛盾。玉米去库存进度直接影响市场供应格局,豆粕进口节奏牵动市场神经,油脂政策驱动决定油脂市场走向。只有准确把握这些核心矛盾,才能在市场波动中找准方向。
在市场波动中,要善于把握结构性机会,同时理性应对市场短期情绪与长期趋势的背离。市场情绪多变,而长期趋势才是指引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只有顺应长期趋势,才能在市场中取得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