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全国饲料原料价格整体走势:多空博弈下的阶段性调整
(一)谷物类原料:玉米小麦弱势运行,供应端压力凸显近
期,全国玉米均价呈偏弱走势,主产区呈现 “北稳南降” 的分化格局。在东北,新粮上市节奏放缓,企业收购价仅小幅调整。因农民对当前价格不满意,存在惜售心理,市场粮源供应未大幅增加。而华北地区由于新粮集中上量,部分深加工企业收购价周环比下调 0.5%-1%。以山东地区为例,众多深加工企业门前送粮车辆增多,企业为控制成本纷纷降低收购价格,致使玉米价格明显下滑。
小麦市场形势亦不容乐观,受面粉需求疲软拖累,持粮主体出货意愿增强。随着新麦上市量逐渐增加,市场流通粮源不断增多,而面粉企业采购积极性不高,导致小麦价格震荡回落。短期内,小麦价格难改弱势调整基调,除非出现诸如天气因素影响小麦储存和运输,或政策收储对市场形成有力支撑等特殊情况。预计 11 月玉米、小麦均价环比继续承压,阶段性反弹需依赖天气或政策收储支撑。
(二)蛋白粕类原料:豆粕高位回落,菜粕棉粕分化运行
豆粕现货价格随美盘大豆冲高回落,沿海地区报价集中在 2990 - 3070 元 / 吨,周环比微跌 0.3%。尽管美豆进口成本因关税差异(13% vs 其他地区 3%)维持高位,但国内油厂开机率提升至 58%,豆粕产量大幅增加。与此同时,豆粕库存攀升至 65 万吨,供应宽松局面使油厂挺价动力不足。在山东日照的部分油厂,豆粕出货压力较大,不得不下调价格以吸引客户。
菜粕因中加菜籽贸易停滞,库存降至 12 万吨低位,抗跌性较强。由于国内菜籽进口受限,菜籽供应减少,菜粕产量随之下降,库存处于低位,导致菜粕市场供应相对紧张,价格较为坚挺。而棉粕受豆粕替代效应压制,价格保持稳定但需求清淡。因豆粕价格波动对棉粕市场影响较大,养殖户在选择蛋白粕时,更倾向于性价比更高的豆粕,致使棉粕市场需求受到抑制。整体呈现 “强菜粕、稳棉粕、弱豆粕” 的分化格局。
二、关键品种深度解析:供需错配与成本传导的双重博弈
(一)油脂板块:豆油棕榈油价差修复,短期难破震荡僵局
在油脂板块中,豆油和棕榈油的价格走势备受关注。近期,CBOT 豆油市场冲高受阻,呈震荡回落态势。这主要是受美豆回调影响,市场对豆油预期发生变化。国内豆油现货报价微涨 0.2%,达到 8650 元 / 吨。尽管价格有所上涨,但整体市场仍处于震荡格局。
棕榈油方面,由于马来西亚产量大幅增加,达到 207 万吨,创下八年同期新高,市场棕榈油供应充足。与此同时,印度进口降至五年低位,进一步加剧了棕榈油市场供大于求局面。在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棕榈油价格从高位回落 15%。价格下跌使棕榈油性价比优势凸显,与豆油相比,在价格上更具吸引力。
目前,豆油棕榈油价差已缩至 1200 元 / 吨,较上月收窄 300 元。这种价差缩小意味着棕榈油在食用需求方面有望对豆油形成一定替代。部分食品加工企业和餐饮行业可能因棕榈油性价比优势,增加对棕榈油的采购和使用。然而,棕榈油市场目前仍面临高库存压力。马来西亚和印尼等主要生产国的棕榈油库存处于较高水平,限制了棕榈油价格上涨空间。预计短期内,棕榈油价格将维持区间震荡走势,难以出现大幅涨跌情况。
(二)添加剂市场:氨基酸弱势运行,维生素 A/E 现涨价苗头
在添加剂市场中,氨基酸和维生素价格走势呈现不同态势。赖氨酸和蛋氨酸作为重要氨基酸品种,受生猪养殖亏损拖累,市场报价继续下探。目前,98% 赖氨酸价格已跌至 6.4 元 / 公斤,这主要是因为生猪市场行情不佳,养殖户对饲料需求减少,导致赖氨酸市场需求随之下降。而蛋氨酸进口量同比降 26.2%,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需求疲软。蛋氨酸生产企业面临市场竞争加剧和需求不足双重压力,不得不降低价格以维持市场份额。
然而,维生素 A/E 市场出现涨价苗头。维生素 A 方面,帝斯曼 VA 生产线计划从 7 月中旬起按计划停产检修 14 周,导致市场上维生素 A 供应量减少。同时,浙江医药 VE 提价至 60 元 / 公斤,对维生素 A 市场产生一定影响。在这些因素推动下,国内厂家对维生素 A 报价周环比上调 5%-8%。成本支撑逻辑开始在维生素 A 市场显现,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和生产成本增加,维生素 A 价格有上涨动力。若后续供应持续紧张,不排除引发阶段性涨价可能。
维生素 E 市场同样受产能检修影响。北沙制药计划 7 月开始停产检修 10 - 11 周,使市场上维生素 E 供应量有所减少。加上浙江医药 VE 提价带动,市场对维生素 E 涨价预期增强。部分企业开始囤货,以应对可能的价格上涨,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上维生素 E 供应紧张局面,使维生素 E 价格有望继续上涨。对于饲料企业和养殖户而言,需密切关注维生素 A/E 市场动态,合理调整采购策略,以应对可能的价格波动。
三、养殖端连锁反应:成本压力与需求疲软的双向挤压
(一)生猪市场:猪价低迷叠加饲料成本,行业亏损面扩大
当前,生猪市场面临严峻挑战,猪价持续低迷,饲料成本居高不下,行业亏损面不断扩大。外三元生猪均价报 12.04 元 / 公斤,周跌 0.28%,价格下跌进一步压缩养殖户利润空间。
头部猪企 11 月出栏计划增加 10%,给本就供大于求的市场带来更大压力。大型猪企出栏量增加,使市场生猪供应量大幅上升,进一步加剧市场竞争。同时,二次育肥集中出栏也在加剧供应压力。许多养殖户原本希望通过二次育肥提高生猪体重和售价获取更多利润,然而由于市场行情不佳,不得不提前将二次育肥的生猪出栏,导致市场生猪供应量在短期内迅速增加,价格受到更大冲击。
尽管饲料原料多数回落,但育肥猪料成本仍处高位,约 3.2 元 / 公斤。这主要是因为豆粕、玉米在配合料中的占比高达 60%,虽然其他原料价格有所下降,但豆粕和玉米价格相对稳定,使得配合料成本依然难以降低。以一家中等规模养殖场为例,假设其每月生猪出栏量为 500 头,每头生猪每天消耗饲料 3 公斤,按照当前育肥猪料价格计算,每月仅饲料成本就高达 48 万元。高昂的饲料成本让养殖户不堪重负。
自繁自养头均亏损扩大至 200 元,对养殖户造成巨大打击。许多养殖户为降低成本,不得不减少饲料投喂量,或选择价格更为低廉但质量可能稍差的饲料。然而,这样做会影响生猪生长速度和健康状况,导致生猪出栏体重下降,售价降低,进一步加剧亏损。中小散户补栏意愿降至年内低点,对市场前景充满担忧,不敢轻易增加养殖规模。在一些农村地区,许多中小散户甚至开始逐渐减少养殖数量,甚至放弃养殖生猪,转而寻找其他生计。
(二)禽蛋市场:鸡蛋价格逆势上涨,供应端显季节性支撑
与生猪市场不同,禽蛋市场中的鸡蛋价格近期逆势上涨。鸡蛋现货均价涨至 11.8 元 / 公斤,价格上涨主要得益于供应端的季节性支撑。北方蛋鸡进入产蛋淡季,商品蛋供应量环比预计下降 5%-8%。随着气温降低,北方地区蛋鸡产蛋率明显下降,使市场鸡蛋供应量减少。同时,春节前备货预期也在推动鸡蛋价格上涨。许多食品加工企业和经销商开始提前备货,以满足春节期间市场对鸡蛋的需求,使市场鸡蛋需求增加,进一步推动价格上涨。
然而,饲料成本同样给蛋鸡养殖带来压力。在饲料成本中,豆粕、玉米占比达 70%,使得蛋鸡养殖成本居高不下。蛋鸡养殖利润压缩至 1.2 元 / 枚,利润水平相对较低,养殖户养殖蛋鸡收益不高。为应对成本压力,规模化养殖场开始调整存栏结构。部分养殖场减少蛋鸡存栏数量,以降低饲料成本支出。同时,优化养殖管理,提高蛋鸡产蛋率和饲料利用率,以提高养殖效益。部分养殖场通过引进先进养殖设备和技术,改善蛋鸡养殖环境,使蛋鸡产蛋率得到提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成本压力。
四、后市展望与操作建议:把握阶段性机会,警惕潜在风险
(一)短期走势预判(11 月中上旬)
从原料端来看,玉米和小麦预计将延续偏弱走势。玉米新粮上市量逐渐增加,供应压力持续存在,尽管农民惜售心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供应的快速增长,但市场整体供大于求格局短期内难以改变。小麦受面粉需求疲软和新麦上市量增加影响,价格也将继续承压。豆粕方面,由于美农报告预期调整,市场可能出现一定反弹。近期美豆价格波动以及中国对美豆采购政策变化,都将影响豆粕市场预期。而菜粕因供应缺口,预计将维持抗跌态势。中加菜籽贸易停滞导致菜粕库存处于低位,市场供应紧张,将支撑菜粕价格在短期内保持相对稳定。在添加剂市场,维生素 A/E 涨价具备持续性,随着生产企业产能调整和市场需求变化,其价格有望继续上涨;氨基酸则仍将承压,生猪养殖亏损使得市场对氨基酸需求减弱,价格难有起色。
养殖端情况也不容乐观。生猪价格预计将回吐 10 月涨幅,头部猪企出栏计划增加以及二次育肥集中出栏,使得市场供应压力增大,而需求端增长相对缓慢,难以支撑猪价继续上涨。鸡蛋价格因处于供应淡季,预计将保持强势。北方蛋鸡进入产蛋淡季,商品蛋供应量减少,加上春节前备货预期,将推动鸡蛋价格维持在较高水平。水产饲料需求则会随水温下降进一步萎缩,随着冬季来临,水产养殖活动逐渐减少,对饲料需求也相应降低。
(二)养殖户应对策略
在饲料采购方面,对于玉米和小麦,养殖户可逢跌适量补库,建议将库存周期控制在 15 - 20 天。如此既能在价格较低时降低采购成本,又能避免因库存过多而面临价格下跌风险。豆粕则维持刚需采购,密切关注美豆关税谈判进展。关税变化将直接影响美豆进口成本和豆粕市场价格,养殖户需根据谈判结果及时调整采购策略。对于维生素 A/E,可提前储备 2 - 3 个月用量,以应对可能的价格上涨。
养殖管理亦至关重要。生猪养殖应加快大猪出栏节奏,避免过度压栏。在当前猪价低迷情况下,过度压栏会增加养殖成本,且猪价未来走势不明朗,及时出栏可以锁定收益,减少风险。蛋鸡养殖则要加强疫病防控,利用产蛋淡季优化种群结构。在产蛋淡季,蛋鸡养殖效益相对较低,此时加强疫病防控可以降低鸡群患病风险,优化种群结构则可以提高蛋鸡整体生产性能,为下一个产蛋高峰期做好准备。
养殖户还需加强风险监测。重点关注 11 月 9 日美国农业部供需报告,其中美豆产量预估将对豆粕价格产生重要影响。11 月 15 日 MPOB 棕榈油库存数据也不容忽视,棕榈油库存变化将影响油脂市场价格走势。国内生猪存栏数据公布对饲料需求的影响也需密切关注,存栏数据反映了市场对生猪的供应预期,进而影响饲料需求。
结语
11 月饲料市场正处于 “供应宽松与成本支撑” 的博弈期,原料价格分化加剧,给养殖户和饲料企业带来诸多挑战。在此情况下,养殖端需立足基本面,做好成本管控。从短期来看,市场虽处于震荡状态,但也存在阶段性反弹机会,养殖户应密切关注市场动态,把握这些机会。然而,从长期来看,饲料市场的周期波动难以避免,养殖户仍需以提升生产效率为核心,通过优化养殖管理、提高饲料利用率等方式,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实现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