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市场综述:多空博弈下的板块轮动
在 2025 年 10 月 14 日的交易日,全国饲料原料市场呈现出复杂态势,各板块间多空博弈激烈。蛋白原料与能量饲料走势分化,添加剂市场亦在震荡中探索方向。
当日,鱼粉价格骤然大幅下跌,犹如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引发市场强烈波动。大连、广州、上海、天津四大主港的秘鲁超级蒸汽鱼粉均价单日暴跌 500 元 / 吨 ,降至 14900 - 15000 元 / 吨区间。此前,鱼粉市场长期处于高位运行状态,其价格稳定对水产饲料成本控制意义重大。近期鱼粉供应到货量快速增长,港口库存迅猛攀升至 28 万吨以上,而市场需求增长相对滞后,供大于求的局面直接致使价格大幅下跌。对于水产养殖户而言,这无疑是降低成本的契机,饲料成本的降低意味着养殖利润空间存在扩大的可能性。
豆粕期货市场在中美贸易预期的提振下,出现小幅反弹行情。CBOT 大豆在 1000 - 1010 美分区间波动,受此影响,连盘豆粕对贸易题材敏感度有所降低,但短期上方受高库存制约,下方有进口成本及压榨利润支撑,整体呈现区间震荡格局。在现货市场,豆粕稳中偏强,沿海地区 43% 蛋白豆粕的现货价格恢复至 3077 元 / 吨 ,较上周下降 57 元。近期美国大豆需求升温,为大豆价格带来一定支撑,但南美大豆的陆续上市以及美元汇率对进出口价格的影响,均对美盘大豆价格涨幅形成限制。饲料企业在采购豆粕时,需密切关注市场动态,灵活调整采购策略。
玉米市场延续新季上市压力,华北深加工企业收购价普遍回落 20 - 40 元 / 吨。当前玉米市场观点分化,看空与看涨观点并存。从期货市场来看,趋势偏空,投资者对市场信心不足;东北农民售粮速度较快,惜售情绪不明显;储备库收购价格虽贴近市场,但未能有效提振市场。不过,随着东北地区全面大面积降温,地趴粮和上寨子储存条件改善,玉米止跌反弹的可能性逐渐增加。深加工企业在收购玉米时,需综合考虑成本与库存,合理安排收购计划。
添加剂板块延续震荡态势,赖氨酸、蛋氨酸价格保持稳定。赖氨酸市场供需相对平衡,企业报价稳定,下游饲料企业按需采购;蛋氨酸市场同样表现平稳,市场参与者观望情绪较浓。维生素 A/E 则进入底部整理阶段,前期价格大幅下跌后,目前市场正在寻求新的平衡点。部分企业因成本压力,对维生素采购更为审慎,密切关注价格走势,等待适宜的采购时机。
二、核心品种走势解析
(一)蛋白原料:鱼粉闪崩 vs 豆粕韧性
超级蒸汽鱼粉:大连、广州等主港报价 14900 - 15000 元 / 吨,较前日暴跌 500 元 / 吨,创 8 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此次下跌源于秘鲁捕鱼进度超预期,10 月中北部捕鱼配额已完成 32%,叠加国内水产养殖旺季尾声,终端需求疲软导致投机性抛盘集中释放。此前,鱼粉价格一直处于高位,养殖户成本压力较大。如今鱼粉价格大幅下跌,为水产养殖户提供了降低成本的机遇。不过,市场对于鱼粉价格的后续走势存在分歧,部分贸易商认为,随着捕鱼量的进一步增加,鱼粉价格可能还有下行空间;而一些养殖户则担心,一旦需求出现反弹,鱼粉价格可能会迅速回升。
豆粕:大连商品交易所豆粕主力合约 M2601 涨 9 元 / 吨报 2939 元 / 吨,现货市场随盘小幅上调,山东日照地区报价 2960 元 / 吨(+0)。尽管国内大豆库存攀升至 980 万吨(环比 + 5.2%),但特朗普政府释放中美经贸对话积极信号,叠加巴西大豆播种进度 14% 低于去年同期,市场对远期供应偏紧预期支撑期价反弹。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豆粕价格的走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中美经贸关系的不确定性、巴西大豆的播种情况以及国内生猪养殖的恢复情况,都将对豆粕价格产生重要影响。饲料企业在采购豆粕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
(二)能量饲料:玉米承压 vs 油脂分化
玉米:全国均价 2301.5 元 / 吨(+5.5 元 / 吨),但主产区呈现 “北稳南跌” 态势。华北深加工企业潮粮收购价普遍回落,山东寿光金玉米 2284 元 / 吨(-16),河北宁晋玉锋集团 2260 元 / 吨(-20),新季玉米集中上市导致供应过剩,不过中储粮轮换收购启动对价格形成托底。玉米作为饲料的主要能量来源之一,其价格波动对饲料成本影响较大。当前,新季玉米大量上市,市场供应充足,但需求端表现相对疲软,导致价格承压。中储粮轮换收购的启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的供应压力,对玉米价格起到了支撑作用。然而,随着市场供应的进一步增加,玉米价格能否持续稳定,仍有待观察。
油脂原料:棕榈油受马来西亚产量增加预期打压,夜盘收复部分跌幅;豆油跟随美盘震荡,国内油厂开机率回升至 58%,节后消费淡季导致供过于求,一级豆油现货报价 9200 - 9300 元 / 吨(-50)。油脂原料在饲料生产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其价格走势同样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的增加预期,使得棕榈油价格面临下行压力;而豆油市场则受到国内油厂开机率回升和消费淡季的影响,供过于求,价格出现下跌。对于饲料企业来说,合理选择油脂原料,根据市场价格波动调整采购策略,有助于降低饲料成本。
(三)添加剂:氨基酸持稳,维生素筑底
赖氨酸:98% 含量报价 6.95 元 / 公斤(梅花生物),70% 含量 4.2 元 / 公斤,因万里润达等企业检修导致供应收缩,叠加生猪养殖亏损抑制需求,市场进入弱平衡状态。赖氨酸作为饲料添加剂的重要品种,其价格稳定对于饲料企业的成本控制至关重要。当前,赖氨酸市场供需相对平衡,企业报价稳定,但生猪养殖亏损使得下游需求受到一定抑制。未来,随着生猪养殖行业的复苏,赖氨酸市场需求有望回升。
维生素 A:欧洲市场报价 16 - 17 欧元 / 公斤,国内受万华化学新产能释放影响,价格从 7 月高点回落 22%,当前处于 2018 年以来低位,下游饲料企业逢低补库意愿增强。维生素 A 价格的大幅下跌,使得饲料企业的采购成本降低。万华化学新产能的释放,增加了市场供应,对价格形成了较大压力。不过,随着价格的下跌,下游饲料企业的补库意愿增强,市场需求有望逐步回升。未来,维生素 A 市场价格的走势,还需关注产能变化和市场需求的情况。
三、三大驱动因素深度解析
(一)供应端:新季粮上市与国际粮价博弈
国内玉米收割工作正在有序推进,截至目前,收割进度已达 65%。东北作为玉米主产区,潮粮集中上市,导致市场短期供应过剩。大量玉米涌入市场,使价格承受较大压力,这也直接影响了饲料企业的采购成本。在国际市场上,巴西大豆播种进度为 14%,与去年同期的 18% 相比有所滞后。这一情况叠加阿根廷干旱的担忧,使得国际大豆市场的供应预期变得复杂。一方面,国内玉米供应过剩,价格面临下行压力,饲料企业在采购玉米时拥有更多议价空间;另一方面,国际大豆市场的不确定性,又给豆粕等蛋白原料的价格带来支撑。这种 “国内压价、国际支撑” 的矛盾格局,使饲料企业在采购决策上面临两难。
USDA(美国农业部)最新报告维持 2025/26 年度中国大豆进口预测 9800 万吨,这一数据显示,南美供应预期依然主导着市场情绪。对于饲料企业而言,密切关注南美大豆的生长情况、天气变化以及贸易政策,成为降低采购成本的关键。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需要更加灵活地调整采购策略,合理安排库存,以应对供应端的不确定性。例如,一些企业会选择与供应商签订长期合同,锁定一定时期内的采购价格;而另一些企业则会加强市场调研,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采购计划。
(二)需求端:养殖亏损抑制补库
在养殖行业,生猪自繁自养头均亏损 206 元,肉鸡养殖利润也被压缩至 1.2 元 / 只。这种亏损局面极大地打击了养殖户的积极性,也直接影响了饲料企业的需求。为降低成本,饲料企业普遍采取 “低库存 + 滚动采购” 策略,尽可能减少库存积压,降低资金占用成本。
数据显示,全国饲料企业豆粕库存周转天数降至 21 天,环比减少 3 天;玉米库存 35 天,环比减少 5 天。这种库存的下降,反映出终端需求的疲软,也成为饲料价格上行的主要阻力。对于饲料企业来说,如何在需求疲软的情况下保证自身的盈利能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些企业会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来吸引养殖户;而另一些企业则会加强与养殖户的合作,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帮助养殖户降低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三)政策面:储备调节与产业升级
为稳定玉米市场价格,中储粮启动了 2025 年第二批玉米轮换收购,计划在东北、华北收购 500 万吨,托底价格为 2300 元 / 吨。这一举措对于稳定市场信心,缓解玉米价格下行压力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储粮的收购行为,不仅为农民提供了稳定的销售渠道,也为饲料企业提供了一定的价格参考,使企业在采购玉米时更具信心。
农业农村部发布的《饲料工业质量安全提升三年行动方案》,推动了低蛋白日粮技术的应用。预计 2025 年豆粕用量同比减少 3%,这从长期来看,对蛋白原料需求是一个利空因素。随着低蛋白日粮技术的推广,饲料企业可以在保证饲料质量的前提下,减少豆粕的使用量,从而降低成本。这也促使饲料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不断创新,以适应政策的变化和市场的需求。例如,一些企业会与科研机构合作,共同研发新型的饲料配方;而另一些企业则会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四、后市展望:短期震荡筑底,关注两大窗口期
(一)短期(10 月中下旬):供需双弱下的区间震荡
在 10 月中下旬期间,饲料市场将呈现供需双弱的态势,价格大概率在一定区间内震荡。
先看玉米,新粮上市高峰期即将来临,大量玉米将涌入市场,而深加工企业目前库存处于高位,对玉米的采购积极性不高。在这种情况下,玉米价格可能下探至 2250 元 / 吨左右。不过,中储粮的收购力度将成为决定玉米价格下跌空间的关键因素。如果中储粮加大收购力度,将对玉米价格形成有力支撑,限制其下跌幅度;反之,若收购力度不及预期,玉米价格可能会进一步走低。
豆粕方面,巴西大豆播种进度以及中美贸易谈判结果成为影响价格的关键因素。目前,巴西大豆播种进度略低于去年同期,这给市场带来了一定的供应担忧。而中美贸易谈判的不确定性,也使得豆粕价格走势充满变数。在当前市场环境下,2900 元 / 吨对豆粕价格形成了强支撑,短期内价格很难跌破这一关口。但要向上突破,还需突破 3000 元 / 吨的压力位。如果巴西大豆播种顺利,中美贸易谈判取得积极进展,豆粕价格有望向上突破压力位,迎来一波上涨行情;反之,若不利因素持续发酵,豆粕价格可能会在支撑位附近徘徊。
鱼粉市场则主要由秘鲁捕鱼政策及水产养殖越冬备货情况主导。近期,秘鲁捕鱼进度超预期,导致鱼粉供应增加,价格大幅下跌。不过,随着价格的下跌,水产养殖企业的越冬备货需求可能会逐渐释放。预计 14500 元 / 吨将成为鱼粉价格的短期底部,后续价格有望在这一水平附近企稳反弹。但如果秘鲁捕鱼政策发生变化,或者水产养殖需求不及预期,鱼粉价格仍有进一步下跌的风险。
(二)中长期:成本重构催生产业分化
从中长期来看,饲料市场的成本结构将发生重构,这将催生产业分化。
对于养殖企业来说,强化成本管控至关重要。建议采用 “玉米 + DDGS” 替代配方,以降低能量成本。DDGS(干酒糟及其可溶物)是一种优质的饲料原料,其价格相对较低,且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纤维等营养成分。通过合理使用 “玉米 + DDGS” 替代配方,可以在保证饲料质量的前提下,有效降低养殖成本。此外,养殖企业还可以利用鱼粉价格回调的机会,建立 30 天的安全库存,以应对未来可能的价格上涨。
饲料企业则可关注维生素 A/E 的周期反转机会。目前,维生素 A/E 价格处于底部整理阶段,随着市场供需关系的改善,价格有望迎来反转。饲料企业可以逢低布局 2026 年一季度的原料储备,提前锁定成本。同时,企业还应加强技术研发,优化饲料配方,提高产品质量,以增强市场竞争力。
当前饲料市场正处于 “新粮上市压力释放 + 养殖周期底部” 的双重考验期,短期价格难有趋势性行情。但结构性机会存在于超跌反弹品种及政策利好板块。建议从业者密切跟踪南美天气、国内储备政策及养殖利润修复进度,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在市场波动中,把握机会,降低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