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情综述:板块韧性彰显,龙头股分化上行
2025 年 10 月 15 日,预制菜板块逆势上扬,涨幅达 1.04%。在当日统计的 394 个板块中,该板块位列第 293 位。当日成交额高达 253 亿元,成交量为 26.44 亿股,呈现出 “价格稳定、成交量增加” 的良好态势。板块内 84 只个股上涨,20 只个股下跌。其中,国光连锁(605188)强势涨停,涨幅达 10%,领涨板块;祖名股份(003030)、通威股份(600438)、巴比食品(605338)、丽人丽妆(605136)分别上涨 5.51%、5.41%、5.1%、4.44% 。从资金流向来看,分化较为明显:通威股份获得 2.63 亿元的资金净流入,国光连锁、巴比食品分别净流入 109 万元、1006.51 万元,而祖名股份则净流出 0.01 亿元,这显示出机构对于龙头股的观点分歧正在加剧。从市场估值角度分析,当前该板块估值处于历史中位数水平,动态市盈率(PE)为 28.5 倍,低于年初 35 倍的高点,具备一定的安全边际。国光连锁以 20.9 元 / 股涨停,换手率为 9.89%,成为市场情绪的重要风向标;通威股份凭借其在水产预制菜产业链的优势,带动了上游原料股的走强,体现出资金对于 “全产业链布局” 投资标的的青睐。
二、三大驱动因素解析:政策、消费与个股因素共同推动板块回暖
(一)政策支持持续发力,行业规范化进程加速
近期,《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正式出台,明确提出到 2025 年实现 “千亿元产业集群” 的发展目标,并对原料溯源、冷链物流以及食品安全标准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规范。农业农村部同步启动 “预制菜放心工程”,对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企业给予 15% 的税收减免,这一政策直接利好通威股份、祖名股份等具备全产业链资质的行业龙头企业。在政策的催化作用下,机构预测 2025 年预制菜市场规模将突破 6000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18%,行业迎来 “制度红利期”。
(二)消费场景不断拓展,便捷化需求逆势增长
随着秋冬季节餐饮消费的逐步回暖,预制菜在家庭聚餐、办公简餐、露营经济等场景中的渗透率不断提升。数据显示,美团买菜平台上预制菜的订单量每周增长 12%,盒马提前 2 个月开启 “半成品年夜饭套餐” 的预售,有力地推动了 C 端需求的爆发。国光连锁依托其在江西本地的 600 家门店网络,推出 “20 分钟赣菜预制套餐”,国庆后销量增长 25%,巩固了其区域龙头地位;巴比食品聚焦早餐场景,包子、烧麦等即蒸类预制品的营收占比达到 40%,展现出显著的抗周期属性。
(三)龙头股基本面坚实,资金博弈加剧
国光连锁:由于股权激励计划的顺利推进(首次授予行权率达到 96%,核心团队增持),叠加三季报预增预期(上半年净利润增长 18%),受到游资的关注和炒作,近 3 日累计涨幅达到 33%,成为市场 “情绪龙头”。
通威股份:凭借水产养殖与加工一体化的优势,开发小龙虾、罗非鱼等水产预制菜,出口订单增长 30%。同时,光伏业务的良好发展为其提供了充足的现金流,机构对其评级上调至 “买入”。
祖名股份:专注于豆制品预制菜领域,推出 “零添加豆腐宴” 系列产品。尽管短期内出现资金外流现象,但长期来看,受益于植物基健康饮食趋势,机构持仓比例稳定在 25%。
三、行业发展趋势:从 “规模扩张” 向 “价值竞争” 的关键转型阶段
(一)产品结构高端化:健康化、地域化成为主流趋势
消费者对于 “无添加”“低钠” 预制菜的需求迅速增长。根据艾媒咨询数据,62% 的消费者愿意为 “有机认证” 预制菜支付 10%-20% 的溢价。祖名股份、巴比食品推出的 “全麦面皮”“低盐烧麦” 复购率超过 40%;通威股份联合盒马开发的 “千岛湖有机鱼预制菜”,单价较普通产品高出 35%,但仍然供不应求。同时,地域化特色预制菜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国光连锁的 “井冈山烟笋炒肉”“南昌拌粉预制包” 成为区域爆款产品,带动客单价提升 20%。
(二)产业链效率提升:冷链物流与数字化赋能
在政策推动下,预制菜企业加快冷链基础设施建设布局。通威股份新建 5 万吨级水产预制菜智能工厂,引入 AI 分拣系统,损耗率降至 3% 以下;巴比食品上海中央厨房实现 “500 公里半径冷链直达”,配送成本下降 15%。在数字化营销方面,丽人丽妆通过抖音直播、小红书种草等方式,推动旗下预制菜品牌曝光量增长 50%,线上渠道营收占比突破 30%。
(三)竞争格局演变:跨界巨头与细分冠军共同竞争发展
传统食品企业(如双汇、安井)、生鲜电商(如盒马、美团)、餐饮品牌(如海底捞、西贝)纷纷加速跨界进入预制菜领域,行业 CR10 已从 2023 年的 18% 提升至 2025 年的 25%。然而,细分领域仍存在发展机遇:祖名股份在豆制品预制菜市占率达 35%,形成了较高的技术壁垒;国光连锁以区域深耕模式,在江西预制菜零售市场占有率超过 40%,抗风险能力强于全国性品牌。
四、后市展望:短期博弈加剧,长期聚焦 “真成长” 标的
(一)短期:情绪驱动下的分化行情延续
当前板块市盈率(TTM)为 28.5 倍,虽低于食品饮料行业平均的 35 倍,但高于预制菜龙头 2026 年动态 PE(25 倍),短期内需警惕市场情绪退潮带来的风险。国光连锁等短期强势股若三季报业绩不及预期,可能引发股价回调;而通威股份、巴比食品等业绩确定性较高的标的,抗跌性相对更强。
(二)长期:三大主线挖掘价值标的
全产业链龙头:通威股份(水产预制菜)、安井食品(速冻调理品),受益于原料可控和规模效应。
细分赛道冠军:祖名股份(豆制品)、千味央厨(餐饮定制化),技术壁垒高,客户粘性强。
渠道创新标的:国光连锁(区域零售)、丽人丽妆(线上营销),在消费场景拓展中具备差异化优势。机构提示,预制菜行业仍面临食品安全标准不统一、冷链成本高企等挑战,投资者需精选具备 “产品力 + 供应链 + 品牌力” 三重竞争壁垒的标的,避免投资纯概念炒作的个股。
结语
10 月 15 日的板块上涨,既是政策催化下的估值修复过程,也是消费升级趋势的提前体现。预制菜行业正从 “野蛮生长” 阶段迈向 “高质量发展” 阶段,短期的市场波动不会改变其长期扩容的发展逻辑。对于投资者而言,需要准确区分情绪驱动和价值成长因素;对于行业来说,只有深入推进产品创新,夯实供应链基础,才能在千亿级市场蓝海中占据有利地位。(风险提示:消费复苏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上涨、食品安全事件)
|